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半仙——诡火

作者:判官笔

演播:贰飞(个人公众号:贰飞说说说)


本期音频暂无

上回咱们说道,村里俩街溜子盗地主家的祖坟,被坟里边那位给教训,幸得张半仙师徒相救,这才勉强保下性命。

这事过去之后可是立马在村里传遍了,从这儿开始,再没谁敢惦记那处地主家的祖坟了。

大概俩月之后,村里边又到了一年两度唱戏的时候,而就在这几天,发生了一件被陵坊村一直议论至今的诡异事件,说是未解之谜也不为过。

这事是这么回事……

过去那年代各家各户没个电视,平日里也没什么丰富的娱乐项目,但基本上各村都会组织着一年唱那么两次戏,每次唱戏不光本村,邻村也都纷纷赶过来看戏。

关于这个唱戏,现在唱戏的少了,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出生的读者,可能很有印象。

一般来说,这两次唱戏基本都是春耕前后、秋收前后,夏天和冬天很少请戏班子来村里唱戏的。

毕竟夏天忒热,冬天忒冷,这要是各家各户聚在戏台院子里边看戏,不是热中暑那就是冻坏了。

而且啊,村里请来戏班子,唱戏唱几天那都是有讲究的,不能随便唱。

在陵坊村北面山里边有着三座小庙,分别叫老母庙、火神庙、龙王庙,每个庙里面都有相应的神像。

这其中啊,火神、龙王咱们大伙儿都知道,这个老母则是有些不太确定,有的说这是西王母,有的则是说观音菩萨。
 
这座庙,陵坊村以及周边几个小村逢年过节都来烧香朝拜,平日里也比较灵验。
 
比如说吧,村里要是赶上大旱迟迟不下雨,村里组织一下,把龙王像从庙里抬出来,抬到村里敲锣打鼓的求雨,求完之后过个两三天一准下雨。
 
可能也正是因为比较灵验,不管是陵坊村还是周边几个小村,但凡是唱戏,必须得焚香摆供,把这三位神请到村里的戏园子里。
 
而唱戏唱多少天,也得按照规矩来,一般来说村里有点闲钱富裕点,就是唱四天,讲究起来就是给老母唱一天、火神唱一天、龙王唱一天,最后一天则是唱给村里老百姓的。
 
当然了,不是说给神仙唱的戏老百姓就不能看,那不是,谁都能看,只不过就是这么个说法,可能有点封建迷信,但确实也是陵坊村传了多少辈的规矩。
 
如果说村里的钱有点紧,那就是唱三天,三位仙家一家一天。
 
但是啊,这年秋天请来了戏班子,就出了意外坏了这规矩。
 
这次唱戏,村里也是临时起意,当时那个戏班子在二十里地之外的一个村子唱。
那边唱着,这边村里边大伙儿一合计,反正人戏班子也来了,大伙儿凑点钱给人直接请来,唱几天乐呵乐呵就该秋收了,挺好。
 
就这么着,戏班子在别的村唱完,直接接茬来了陵坊村。
 
一听说唱戏,除了陵坊村,周边离得不远的几个小村也都凑过来看戏,那叫一个热闹。
 
而另一边,张半仙师徒也开始忙活起来了,戏班子来的那天早上,一大早这对师徒便在老书记的吩咐之下,前往北面山上上香摆供,把庙里那三位仙家给“接过来”,供在戏园子院里。
 
接过来之后,由张半仙师徒负责打理,比如说吧,一天三场戏,每场戏开场前都得上香、放炮,放炮除了图个吉利之外,则是为了用炮仗声通知村里人,马上开场了,赶紧过来看。
 
反正那个年代村里除了过年,就属这一年两回的唱戏最热闹了,戏一开场院里乌泱泱全是人。
 
只不过啊,这戏仅仅唱了两天就唱不下去了,老书记那边挨家挨户的敛钱,可到最后竟然差了不少,那些钱加上村委会出的一部分,只够唱两天的。
 
实在钱不够,村委会的预算也不能随便往这事上花,那怎么着?也只能让人戏班子先走了。
 
就这么着,戏班子在村里唱了两天,也热闹了两天,第二天晚上,村书记把筹来的钱带上,找上了班主,告诉他:“这钱呐这回没凑够,大伙儿也乐呵两天了,班主您看今儿晚上唱完这场,就先到这儿吧!”
人班主也是敞亮人,这种事在早些年也经常发生,很正常,于是痛痛快快把钱接下来,吩咐后台卖点力气,唱完晚上这场赶明儿就走。
 
那时候唱戏的也讲究,从来没说因为最后一场就偷懒,反而更卖力气,为的就是给看戏的大伙儿留个好印象,等来年接着来村里唱。
 
反正这边交代完吧,村书记又找上了张半仙,这会儿张半仙正在戏园子东边一块空地前,带着张文斌师徒俩人打理供桌呢。
 
书记把张半仙叫出院里,跟他把这事说了一下:“我说……老半仙啊,这回唱戏啊,凑钱实在没凑到,今儿晚唱完之后,明儿一早只能先让戏班子走了,你呢,把这事跟仙家念叨念叨!”
 
张半仙一听心里也犯嘀咕啊,毕竟这事不合规矩啊,就说了:“老书记啊,你说……总共三位仙家咱唱了两天,这给谁唱没给谁唱,没法交代啊?
 
老书记哪儿能不知道?想了想说道:“这么滴吧老半仙,你看啊,老母保平安,龙王保佑风调雨顺,先紧着这二位,火神这儿呢,你跟老仙家念叨,等来年开春咱一块补上!”
 
张半仙听完叹了口气,也是在没办法,只能答应了下来,然后回到戏园子供桌前,按照书记吩咐的,上了几炷香,比较委婉的把这事念叨了一遍。
 
可话音刚落,手里边点上那三炷香还没插进香炉里呢,只听身后戏园子里传来一阵叫喊声:
 
“火……着……着火了!”
 
“快!赶紧灭火!”
也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声,现场顿时乱成一片,张半仙转身一看,只见戏台上不知怎的,着了。
 
这场火着的也蹊跷,时至今日陵坊村的老辈人回想起来都觉得诡异。
 
据说当时啊,唱的那出戏叫《杨四郎探母》,眼瞅着也快唱完了,可不知为何,铺在戏台上那块地毯中间突然就着了。
 
为什么说突然?这火也没人点也没怎么着的,就那么凭空着了起来,就跟是从地底下突然窜出来一团火苗似的。
 
一眨眼的功夫,戏台上着起了一大片,当时旁边站着戏子呢,唱着唱着突然看着着了个火苗,赶紧拿脚去踩,可这火却越踩越大。
 
台底下大伙儿见事不妙,赶紧去院里水管子上接水往台上泼,可这火也不大,几盆子水泼上去,愣是泼不灭。
 
更奇怪的是,这火着的挺旺,但根本不往四边着,也没烧着帷帐、也没烧着后台,就在戏台中间那块着,从远处乍一看就跟戏台上点着篝火似的。
 
眼看一盆一盆的水泼在台上,都快把戏台淹了这火还是不灭,就在这时候,张半仙从人群里边挤了出来。
 
他手里边拿着三炷香,告诉大伙儿说:“大伙儿别泼了,这台戏咱们村里坏了规矩少了火神一场,仙家心里不痛快,听我的,在场的诸位一家在多出一点钱咱把戏班子再留一天。”
 
这么一说,台下戏园子里大伙儿一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纷纷应了下来。

张半仙也算是松了口气,拿着那三炷香来到戏台前边,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开始念叨,大概就是说:“今儿这戏唱不完,明天接着唱,把火神那一天戏给补上绝对不少!”
念叨完之后,张半仙又冲着戏台上磕了仨响头,这才起身看向戏台。
 
果不其然,张半仙刚站起来,戏台上刚才还着的挺旺的火,忽然就越烧越小,不大点功夫彻底灭了。
 
火灭了之后,大伙全都傻眼了,哪儿还不明白怎么回事,反应过来之后赶紧开始筹钱,一时间,全村各家各户带了钱的直接出,没带钱的回家拿,争先恐后的凑钱,生怕晚上回家自个家里炕头也跟这戏台上似的莫名其妙着火了。
 
总而言之吧,这么一来,不到半个钟头的时间,老书记那边就凑出来唱一天戏的钱。
 
而戏班子人家也痛快,这事也是他们亲眼看着了,直接跟老书记说,除了明天补的一天之外,又白送给村里一天,算是他们戏班子给仙家唱的。
 
就这么着,村里到最后总共整整唱了四天戏,整出戏四天唱下来,也再没出过什么乱子。
 
也是从那年开始,陵坊村村里再唱戏,各家各户每回都把唱戏的钱早早的准备出来了,要么不唱,要么保底也得唱够三天……
 
这件事虽然不像什么街溜子盗墓中邪、张文斌见鬼这些事似的那么可怕,可在陵坊村那可是一件家喻户晓的奇闻。
 
到现在为止,村里只要是八十年代已经记事的人都记得清清楚楚,回想起来也都是觉得匪夷所思。
 
这要搁到现在,拍个视频发到网上,怎么说也得是个十大未解之谜之一,有点像传说中的1937年峨眉山三霄洞事件,只不过没造成什么伤亡。
 
当然了,关于“三霄洞”这件事,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查一查,这期咱就不细说了,等之后有机会咱把资料搜集搜集,在咱们《木偶书馆》跟大伙儿单独聊一期。
 
行嘞,本期的故事就先到这,咱们下期接着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村里的老戏台
【来稿选粹】郑彦芳|戏里戏外
【留住记忆】古戏台之殇
金莹:寂寞乡村小戏台 | 文学麦田守望者
牧童好奇去听戏,不料遇见已故爷爷:这是冥戏,快回家找你爹保命
杨兰芳:山村花鼓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