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让学生经历有过程的学习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虽然能保证学生“学到知识”,但忽略了学生素养的发展。基于核心素养的生物学教学,要求我们在课程改革“再出发”的实践中,从学生成长的角度理解知识的内涵,注重过程的价值,凸显意义的生成。从书本知识到个人知识,学生究竟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杜威认为,书本知识具有不可教性,不能直接进行传授,而需要让学习者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即知识的学习需要经过还原与下沉、体验与探究、反思与上浮的过程。这一学习过程恰似一个“U型”。这个过程不是直线形的知识训练过程,而是一个在体验、探究和感悟中的自主构建,是一个复杂的知识生成过程。下面,笔者以山东省初中生物学科优质课“鸟类”为例,阐述如何引导学生经历“U型”的学习过程,实现真正的深刻学习。

1 向下走,让知识还原与下沉

课堂不仅是一个生动的知识学习过程,更是一幅知识与经验交融、理性与情感互动、学习过程与学生成长意义相关联的生动图景。知识的理解总是伴随着丰富的个体经验和认知活动的参与,个体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提供了必要的学习准备状态。所谓知识的还原与下沉,就是创设课堂情境,让知识“还原”到源头,“下沉”到生机勃勃的生活中,为实现知识教学的丰富性打下坚实的基础。

1.1 把知识还原到生活中

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是课堂教学的根基,学生带着已有生活走进课堂,又在课堂中开始了一种新的特殊的生活。生物学科作为自然科学领域的一门基础学科,较其他学科更接近于人类认识和实践的实际,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这就要求生物学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让生物学教学回归学生生活,融入学生生活。

例如,课始“创设情境,激疑引趣”环节,授课教师从一个“扔纸飞机”的游戏开始,探究其飞行又远又稳的条件。学生积极参与,热情高涨。教师具体设置了如下3个情境,比较两者的飞行距离和平稳度。情境1:将一张纸和一张同样的纸折成的飞机,由同一学生同一状态下扔出;情境2 :将一张纸折的飞机和相同的3张纸折的飞机,同一学生同一状态下扔出;情境3:将同一纸飞机,让不同力气的学生“全力以赴”扔出。我们惊喜地发现:学生置身于真实的生活情境——儿时游戏“扔纸飞 机”,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可谓寓教于乐。通过对比不同纸飞机的飞行情况,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同时也让学生明确了飞行需要的条件一一阻力小、重力轻、动力足,为下一步学习明确了方向。由此,知识不再是一个只需要记住的结论,而是一个需要在生活情境中生成的过程,知识的生成过程与学生的成长过程有机融合在一起。

1.2 把知识还原到提问中

迦达墨尔说过,“谁想思考,谁就必须提问”“任何发问都是一种寻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围绕教学目标,合理利用相关的课程资源,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困惑,通过设置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启发学生思考。教师借助“问题串”,在识别学生反应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指导,促进学生不断达成探究目标。

例如,在“探究鸟类飞行的秘密”这一探究活动中,教师巧妙地运用一系列问题串“架桥铺路”, 引导学生探寻奥秘,建构知识。整个过程中问题链逐步形成,层层深入。如在自主探究“鸟类是如何克服阻力,减轻重力和增大动力,飞向蓝天的?”这 一问题时,教师提供的实验材料和器具有:活体家鸽、气管处连通有一只玻璃管的新鲜家鸽、家鸽消化系统实体标本、家鸽长骨、家鸽骨骼标本、家鸽肌胃、猪骨、烧杯、饱和食盐水、家鸽呼吸过程模型、家 鸽正羽和绒羽。设置的系列思考问题为:(1)家鸽在外部形态方面有哪些特点适于飞行生活?(2)家鸽在内部结构方面有哪些特点适于飞行生活?( 3)家鸽 在生理活动方面有哪些特点适于飞行生活?之后, 又对每个问题进行了分解细化,如在问题(1)之下 又设计了 4个子问题:①看一看,家鸽体形是怎样的?这对家鸽的飞行有何意义?②观一观,家鸽身体各处羽毛有什么不同?推测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③量一量,测量家鸽翼展长度与身长,你从中会发现什么?④捏一捏,感受家鸽胸肌的结实度。通过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清晰明了的探究“图纸”,让学生的探究活动顺次开展,富有成效。

2 向深行,亲历体验与探究

知识的体验和探究阶段,处于“U型”学习过程的底端。这一阶段要解决的是谁在体验和探究,体验和探究“是什么”,以及“如何”体验探究。教师要致力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经历认知挑战,亲历探索过程,参与知识构建,从而提升学习品质,感受和体验发展的喜悦。

2.1 引导学生探索问题

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问题意识是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产生的一种疑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由此,让学生的个体活动感受到自己需要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时候,思维才算真正启动。

例如,在学习“鸟类的生理活动适于飞行生活特点”这一内容时,借助文本资料,学生顿起疑问:“鸟类食量大,还没有牙齿,食物是如何被磨碎和消化的呢?它们吃下去的小沙粒又有什么作用呢?” 于是,教师抓住学生“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一契机,鼓励学生对家鸽新鲜消化系统实体标本进行探究。有的学生发现了嗉囊,里面满是湿湿软软的粮食粒;有的学生解剖了肌胃,捏捏外壁,感觉肌肉很发达,摸摸内壁,感觉硬而粗糙,还发现鸟类吃下去的沙粒也在这里……于是恍然大悟:有了囊,吃再多也不怕;有了砂囊、沙粒,就代替了牙齿……随 着“谜底”依次揭开,学生对家鸽的食量大、消化能 力强的特点明晰起来。在“探骨一一轻便又坚固”环节中,我们进行了“掂骨一一用手掳一掂家鸽骨骼标本”,“照骨——用激光笔照一照家鸽的骨骼标 本”,“看骨一一细看家鸽脊柱的后半部分” ,“比骨一比较猪骨和家鸽骨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沉浮情况”系列活动,归纳出家鸽的骨既轻便又坚固,适于飞行生活。通过探究与合作,学生亲历了家鸽在消化和骨骼方面适于飞行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 达成对学科知识的深度理解与创生。

2.2 创造丰富的学习资源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具体的东西往往比抽象的东西更容易被感知。”人获得知识是通过各种感官来感知的,使用的感官越多,收获也越 大。其一,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第一手资料,大大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其二,可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处理后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学得更轻松。因此,生物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并巧妙地与教材知识相融合,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让他们经历认知挑战,提升学习品质,感受和体验发展的喜悦。

例如,为了突破“鸟类的双重呼吸”这一难点,教师先后设置了 4个环节,为学生提供4种不同的教学资源进行探究。环节1“看图推测”:出示“家鸽呼吸系统图”和“家兔呼吸系统图”,整体感知家鸽呼吸系统组成,认识家鸽特有的结构——气囊,并猜测气囊的作用。环节2“眼见为实”:实物投影解剖的新鲜家鸽,其气管处被切开,连通着一段玻璃管。让一名学生上台对着玻璃管吹气,展示真实鼓起的气囊,感知它是与肺相通的。环节3“动画感悟”:学生观看动画,了解肺与气囊在双重呼吸中的不同作用,初步感知双重呼吸。环节4“模型演示”:利用塑料桶、塑料管、红纸片、绳子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自制教具,演示双重呼吸,使得双重呼吸这一抽象过程变得简单生动,具体形象。通过 4个环节,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  向上升,力促提炼与上浮

知识的反思与上浮阶段,核心是知识的“内化”, 把知识转化为对新生活的理解和感悟,转化为对学生成长的价值和意义,转化为学生建设新生活的实践行动。具体表现为形成迁移能力,引导学生举一 反三,触类旁通,让知识“上浮”到充满生机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打通书本与生活的“阻隔”,把问题解决的能力和方法迁移到新情境和新问题中。

3.1 生成个人知识

所谓生成个人知识,是指在公共知识的基础上生成学生的个人知识,在对公共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中融入个人的体验、反思和领悟。例如,在总结回顾环节,师生一同构建知识网络。学生举例说明正是因为家鸽在外形、结构和生理上具备了相应特点,才使它能在蓝天上自由飞翔,同时也领悟到一个重要的生物学观点:生物的形态、结构总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此时学生已经将“飞”与 “鸟”相提并论,这显然是有失偏颇的。于是教师 “趁热打铁”,顺利进入“鸟类”的主要特征”环节的提问环节:“所有的鸟都会飞吗?”学生回答:“不是。”教师又问:“那么,会飞的都是鸟吗?”学生回答:“蝙蝠、昆虫会飞,但不是鸟。”教师再问:“那么,具备什么样的特征才是鸟类呢?'学生各抒己见,完善归纳出鸟类的主要特征。此处教师通过实例反馈和简洁的问答形式,巧妙地纠正了学生的 “偏颇”前概念,将鸟类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行了整合,让学生逐渐接近概念的实质,最终构建出科学概念。

3.2 养成转化习惯

所谓养成转化习惯,是指将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乃至生活态度。例如,本节课尾,教师说道:“今天鸟儿走进课堂,带给我们 知识,明天它飞向蓝天,又带给我们无限遐想。我们要像鸟儿一样为了自己的理想展翅高飞。那么, 我们如何才能在人生的天空中展翅翱翔?鸟儿又带给我们哪些启示?”学兰有的说“我们也要学习鸟儿减轻压力,放平心态,成长是自己的事,与其怨天尤人,不如脚踏实地。”有的说“我们要学习鸟儿克服阻力,随时调整自己的状态,要有包容和感恩之心。”有的说“我们要像鸟儿一样增强动力,在实践中遇见更好的自己。”化知为智,化知为德, 化知为行。通过“转化”,学生不仅知道知识,而且理解知识蕴含的意义,并内化为自己的信念,从根 本上提升生命状态,促进核心素养的生成。

(转自2019年第7期《中学生物教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鸟类》教学设计、反思.doc 免费在线阅读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教案
八年级生物导学案
第三章 空中飞行的动物—鸟类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5.1.6《鸟》
营造让学生学得最好的十种情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