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亲子沟通学习误区:总想学会是学习认知障碍

成为特别读者

 欢  迎  到  微  博 

 @  壹  心  大  哥 

 一 起 评 论 互 动 



作者 | 壹心大哥
编辑 | 壹心工作室
欢迎转载 ,转载请注明出处

今天是除夕,作为亲子沟通教练,特别想聊一个亲子沟通学习认知方面的话题,我这次不讲如何高效沟通,而是讲大家容易忽略的学习认知障碍。


▊两个学习故事

记得我以前问圈内某位每天认真学习的妈妈:“你每天这么用功学习亲子沟通,到底是为了什么啊?”

这位妈妈很肯定地回答:“我不仅是为了亲子关系变好啊,同时还想自身有所成长!”

我继续问她:“那么这个好的标准,你是怎么界定的呢?”

她不假思索,又再次肯定地回答:“孩子愿意主动跟我分享他的压力、难受等,这样我就能帮助他走出困境。”

我听后不禁愕然,立刻提醒她:“你能否说实话,好吗?”

她顿时愣了一会儿,声音小了很多,悠悠地回答:“我不想见到孩子现在这个样子,我想学会亲子沟通后去改变他……”

我接着问:“那孩子现在被你改变了没有啊?”

她听后直摇头,并表示孩子现在更加不想理她了。

这个故事暂且不表,我再说个某位妈妈的亲身经历(以下用第一人称)——

学习成长几年了,从2019年9月网友推荐尹建莉老师的一本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开始疯狂地看家庭教育方面的书。 

然后是自我成长方面,张德芬老师的所有书,以及其他成长书籍,我感觉打开了眼界…… 

一年后加入了线上课程,刚加入就被深深吸引了,相比看书,在线课程的认知突破迅猛!

每天工作之余,跟着老师颠覆三观,疯狂买课听课做笔记,一天跟好几个不同的课,拿下数不清的优秀学员奖状,两个月就被邀请做分享嘉宾。 

同时,对孩子的容忍度无限扩大,坚信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努力的妈妈!

也是在那个时候,学会不拒绝孩子,孩子说什么都是YES,温柔的、小心翼翼的呵护孩子,生怕惹得孩子不高兴,影响到我的宏伟“教育”计划。 

一年后,我懂得很多的育儿道理,也知道很多的育儿办法;老师出的亲子模拟场景,我能很快地给出对应的做法,几次被老师评价可以毕业了。

但只有我自己知道,在现实生活中又是另一幅模样,我根本不能真正地做到!

我只是学习了一个幻想的自己,幻想中有一个超人妈妈,在什么情况下应该怎么做才是对的、才对孩子是好的。 

我陷入了焦虑,这是什么情况?明明我是来寻找答案的,明明找到方法了,为何却又做不到?那么究竟该怎么做到呢? 

于是,我决定停下来不再报任何课程,先学会自我反思…… 

我一直以为学习一年后,对育儿问题肯定能信手拈来的,事实上,我只是知道了很多道理,看似认知提升了很多,行动上并没有多大的进步。 

虽然,跟同期学生比,我已经被称赞为“火箭般的成长”速度了;但是,我还是觉得现实中无法学会真正地运用自如。 

我这人向来对投入和产出斤斤计较,一旦投入产出比很低,我就会谨慎投入。

为了孩子的健康发展,2年前我毅然辞职,专注于孩子的陪伴与教育问题。 

离职后,我以为终于有大把时间可以好好地静静心了,虽然觉得需要做的事情特别多,一项一项的各种待办事项,我都耐着性子一件件的处理。 

比如:花大把时间陪孩子适应新学校、陪孩子玩游乐场、各种旅游、逛公园等…… 

可是,想做的基本都做了,孩子还是那个孩子,不好的习惯还是不好,问题还是依然存在。 

现在,我才明白,自己需要改变的是心法,仅有方法是不够的。

不得不承认,育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自我成长可不是一朝一夕的,真是急不来!

不知道,你看完这个故事后,有没有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

她们都把焦点放在“改变孩子”这个结果上面,自然“学会”亲子沟通的检验标准就是“孩子终于改变了”。

我们都知道,这样的“结果导向”思维模式用在工作方面还可以,但是用于亲子关系改善或者自我成长上面,这是根本行不通的!


学习认知障碍

为什么很多家庭教育机构的导师,都喜欢讲“无条件接纳”?

因为你别无选择,人类是比火箭更严密的艺术品,是不可能改造的。你可以改造火箭,改造山川河流,但是你不可能改造一个人。

一个人,只有他自己想改变,改变才可能发生,别人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

当然,这个并不是我今天想说的,我想说的是很多人对于“学会”是有认知障碍的,这才是重点!

我经常问身边1对1学习的家长,你理解的“亲子沟通学习”具体是指什么?

她们往往对“亲子沟通学习”有一个固有的心理预期认知,大都是这样的:

  • 先多“看”亲子沟通相关书籍、文章、专栏;

  • 再多“听”亲子沟通课程、老师的各种沟通示范;

  • 然后跟孩子的日常互动中多“说”,不断总结提高。


她们相信按照这样的学习方法,是可以掌握亲子沟通技巧的,是可以帮助孩子成长的,是可以让自己得到成长的!

反过来说,如果孩子没有改变,只能说明自己的努力不够,或者悟性不高之类的。

99%的人们都认为这样努力地学习,就会最后走到可以用包含着“爱”、“接纳”、“温情”跟孩子进行正常的沟通交流,便忍耐着目前学习中的痛苦。

但是,最后的结果却是——

越是想学会,越是让亲子关系疏离,还会让自己不断产生沮丧、无奈、焦虑的负面情绪。

为什么会这样?其实,这是学习认知障碍的问题。

良好的亲子沟通中所包含的表达方式与内容,用一句话说就是——

大人必须诚实地面对自己,敢于跟孩子说出自己内心中的真心话。

可是,很多人基本做不到,我们比孩子更容易撒谎,更急切地要改变他人,却忘记了“学会好好说话”是需要一个标准的训练过程。

这里,你肯定有疑问了,难道自己活了半辈子,“好好说话”还需要重新学习吗?
是的!我很肯定地告诉你,你的确需要学习如何学习“好好说话”。

先别急,我问你一个问题,你是怎么理解上述心理预期认中“看”、“听”、“说”这三个字的含义?

你的理解,是否跟大多数人的理解差不多相同?以下是大多数人的理解:

  • 看:聚精会神地浏览,弄懂每段文字的意思;

  • 听:全神贯注地聆听,听明白每句话的含义;

  • 说:温和理性地表达,让孩子知道自己的想法 。


我想你也是这么理解的,可是这只是预设状态的结果而已,真正学习过程中应该关注的关键问题是:

  • 你怎么意识到自己正在“看”呢?有什么样的感觉?

  • 你怎么意识到自己正在“听”呢?有什么样的感觉?

  • 你怎么意识到自己正在“说”呢?有什么样的感觉?


还有,难道学习亲子沟通就一定就是“先读再听最后说”这样的学习顺序吗?难道不可以“先听再说最后读”这样的学习顺序吗?

这其中的奥妙,留给你慢慢去反思与实践,因为这个反思与实践过程才是如何学习亲子沟通的关键所在。

这样,你才能清晰看见自己的学习认知障碍。


我的经验分享

作为亲子沟通教练,我分享一下自己是如何学习亲子沟通的经验。

首先,反复“听”各种亲子沟通语音示范,并在听的过程间隙中不断模仿跟读;

然后,再仔细“看”相关文章、视频;最后,尝试着跟孩子“说”,且从简到繁地运用。

我对“看”、“听”、“说”这三个字的含义理解是:

  • 看仔细眼前的图像或文字(马上联想到画面),不要过于关注弄懂其意思,更多地关注肢体动作、表情、眼神等信息;

  • 听清楚耳边的声音,不要过于关注明白其含义,更多地关注语气、语速、语调、停顿等信息;

  • 边说边觉察自己身体是否放松,不要过于关注让孩子知道自己的想法,更多地关注孩子真正想要什么支持或想表达什么情绪 。


最后,如何沟通让孩子认真学习?怎样沟通让孩子自立自律?对于这些家长常见的问题,我很少焦虑地思考过,甚至建议你也不必太认真对待。

相比之下,怎么能让孩子大笑?如何让孩子高兴?作为父母,我们要在考虑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更悠闲地享受教养孩子的乐趣。

那样的话,孩子会变得更幸福,父母的教养孩子行为也会变得更快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父母若能这样做,孩子从3岁到18岁都愿意跟你说话!
如何实现有效的亲子沟通 不妨先从打招呼开始
寒假就要来了,学会三招沟通法宝,有效陪伴孩子
焦虑家长背后,孩子有话想说,特级教师教你10招读懂孩子,做“智慧家长”
妈妈送娃上幼儿园后后悔不已!娃3岁前入园,会害了他?
视点|孩子不愿和我交流怎么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