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钟情山水 知己泉石

—记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国家级传承人薛福鑫

       袁成 亮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明轩”

香山帮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于汉晋,发展于唐宋,兴盛于明代,是一个有着2500多年传承历史的建筑流派。“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秉承中国传统建筑的营造法式,将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融为一体,在建筑装饰上以苏式风格的木雕、砖雕、彩画见长,其建筑色调和谐、结构紧凑、制造精细、布局机巧,有着浓郁的苏州地方特色。史书曾有“江南木工巧匠皆出于香山”之记载。历史上香山帮人才辈出,涌现出杨惠之、蒯祥和姚承祖等一批建筑大师,并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其中尤以明代蒯祥率香山帮匠人营造的北京紫禁城最为突出,天安门设计者蒯祥也以其高超的建筑技艺而被尊为香山帮的鼻祖。在理论著述方面,民国时期姚承祖所著《营造法原》被誉为“中国南方建设宝典”。在当代,香山帮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大胆创新,硕果累累。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从匠心独运的苏州古典园林到气势恢宏的北京皇家宫殿,苏州香山帮匠精湛技艺代代相传,还涌现了许多几代人薪火相传的“匠人世家”,2007年被评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薛福鑫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园林恢复“修旧如旧”

1928年薛福鑫出生于苏州近郊东渚镇阳村一个匠人世家,舅父朱祥庆、朱富庆、大哥薛鸿兴曾参与东山雕花大楼和灵岩山大雄宝殿的设计和建造,在当地都是响当当的名匠。在舅父及哥哥的言传身教下,薛福鑫自小就喜欢拿着凿刀东刻西凿的,并在雕刻方面显示了不凡的才气。1939年,还在读小学的薛福鑫因日本侵华战争被迫中断学业,跟随大哥学艺帮工。薛福鑫16岁那年,有人请他哥哥薛鸿兴做砖刻门楼,哥哥有意要试试弟弟的技艺,虽然接了活,但开了个头便称有事,让小福鑫先来做。一个小孩子做得了这活么?那位东家很是担心,几乎天天问薛福鑫:“你哥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呀?”“快了!”薛福鑫每次都这么回答。这样的对话不知重复了多少遍后,薛福鑫已把一个完整的砖雕门楼展现在了东家眼前。上字碑那天,当客人们看到门楼上那栩栩如生的渔耕樵图,不仅大为赞叹,连忙问道:“这是谁雕的?”东家笑着指指小福鑫,大家更加惊讶不已,连声说:“想不到这孩子竟有这般手艺,将来一定会出人头地的。”果然没多久,还只有17岁的薛福鑫便拉起了自己的队伍,当上了带班师傅。薛福鑫是一个既聪明又好学的人,他在承担苏州钢铁厂建厂任务时发明的“悬空吊网络作业法”还获得了“发明创造奖”。带班没多久,他便熟练地掌握了香山匠人应具备的建筑技艺,还怀有双手一笔画龙的绝技。1958年,苏州市成立园林修建队时,薛福金因技术过硬被组织上调到队里任技术负责人。

1960年藕园大修时,有关方面邀请全国各地建筑专家商讨大修方案。在会上,薛福鑫主动请缨承担这一大修工程,他对在场专家们说:“苏州园林是香山帮匠人建造的,只有香山帮匠人接手重修,才能更好地恢复原貌。”他的意见最终被采纳。事实证明,薛福鑫也是接手这一工程最合适的人选。他精心设计的李白醉酒、林和靖踏雪寻梅等十五个形态各异、精美绝伦的花漏窗由于施工难度大,工人们只能拿着图纸干着急,薛福鑫见状便自己动手完成了这一高难度的任务。除此而外,他还亲手制作了山水间屋脊雕塑、松鹤柏鹿垂脊雕塑、天女散花、嫦娥奔月以及砖雕门楼上的藤筋牡丹挂落等。修复后的藕园重现昔日风采,获得了专家们的高度评价,而薛福鑫也因了这一修复工程声名大振,大凡苏州园艺界有什么大的工程都少不了他的指导。

1963年10月,薛福鑫受命负责拙政园“远香堂”落架大修。“远香堂”是拙政园的主体建筑,属国家一级保护文物。为了圆满地完成这个任务,薛福鑫几乎天天泡在了香远堂,竖带上那对残破不堪的卧式麒麟显得臃肿又不美观,总让他感到有些不自然。经过一番思量,薛福鑫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把麒麟由卧式改为立式,并将位置向上移五寸以切合游人观赏视角。因当时上级有“修旧如旧”的规定,薛福鑫此举被人视为破坏文物举报到国务院文物管理局。文物局接报后立即派有关专家前来调查此事。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专家听了薛福鑫的汇报后来到现场勘察,当他目光落到那两尊威风凛凛的麒麟时不由得对薛福鑫翘起了大拇指:“改得好,想不到你这么年轻却是身怀绝技,真是后生可畏啊!再过十年,你可是不得了哇!”后来,朱德委员长陪同外宾游拙政园时,也称赞“远香堂”精美绝伦,修得好。

“远香堂风波”对薛福鑫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鼓舞。在他看来,古文物“修旧如旧”固然重要,同时还应当在保持原有风貌上有所创新。在修复“网师园”中“砖雕门楼”时,薛福鑫特地把下层“斜角万字”栏杆上层飞罩挂落在损坏的地方,使人一点也看不出修的“痕迹”来,其构思可谓精心独运。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在整修沧浪亭时,他竟然将只剩下了一只尾巴的狮子按原样恢复得活灵活现,知情者对此赞叹不已:“薛师傅,你真不简单,一对狮子只剩一对尾巴,你竟然让它活了起来。”

苏州园林在文革中遭到很大破坏,修复任务自然也是十分的繁重,“十万火急”的事情也时有发生。一次,缅甸国家元首到苏州要游览虎丘,可剑池旁悬崖壁上原来镌刻的《剑池铭》在文革中被人凿掉了,留下来一条条马槽似的印痕煞是难看,有关部门要求园林修建队尽快采取措施加以补救。怎样才能修旧如旧不露痕迹呢?大伙们议来议去,还是没有一个好的办法。正当大家一筹莫展时,一直沉默不语的薛福鑫起身说道:“可以用快干的水泥做旧么。”大家听了连声称“妙”,便连夜动手拖来水泥和黄沙,按照山石纹路和色彩用快干的水泥涂抹,随后又用苔鲜打烂后的水汁涂在上面,古趣盎然的,一点也看不出修复的痕迹。当众人为此欢呼雀跃时,薛福鑫却坐在旁边一言不发,显得心思重重,大家知道他一定又是在为《剑池铭》的被毁而暗自伤神呢!

2003年苏州市政府为修复山塘街主体工程明代大学士、吏部尚书吴一鹏故居“玉幽堂”,特别提名要薛老来主刀。年已76高龄的薛老领命后集毕生古建筑技艺绘出了这一主体工程的全套施工图,交由其子薛林耕担任总经理的苏州太湖古建集团公司来施工,父子联手创建的这一项目为苏州古典园林风貌添上浓抹重彩的一笔。同年11月5日,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参观刚刚修复完毕的吴一鹏故居时,对这座恢复原貌的明代苏式民居也是赞不绝口。

自建国以来,薛福鑫祖孙三代先后参与拙政园、沧浪亭、网师园、藕园等现有苏州园林近一半的修复工作,以至民间有“祖孙三代用半个世纪挽救了苏州近一半的园林”之说。

虽然身居苏州,薛福鑫对古典园林建筑的贡献并没有局限于此。文革结束后,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他不仅修复与新建了一批苏州园林,还把苏州园林的山水引到了五湖四海,使人不到苏州便能领略苏州园林之美。瑞园、江阴徐霞客草堂、合肥黄山学林苏州园、安徽广德竹瑰园、太极洞长乐园、无锡前洲锦绣园、浙江奉化岳林寺、上海嘉定吴兴寺、周庄南湖园全福寺、由江泽民主席题写楼名的周庄门楼……从这一长串名单和那一张张精美的图片上,你可以想见,这么多年来,薛老在古典园林建筑方面付出了多么大的心血!事实上,那一幢幢精美绝伦的古建筑中哪一座不倾注了薛老的智慧和汗水?而薛老对“桥”与“水”更有自己一番独到的见解。他说,苏州园林的桥妙就妙在一个“曲”,既有抗震性,又可增加视角转换,尽览园林美景,且佳人立桥也自成一景。至于“水”,那更是园林的精灵了,“无水不成园”“建筑或假山都是静态的,唯有水是流动的,动静结合,更显园林之灵气。”在无锡锦绣园的建筑中,薛老将湖池置于园心,环池点缀厅、轩、榭、亭、桥、假山等,湖水分合有序,池上覆以小桥,曲桥入池,小桥流水,很是适人眼目。对于薛福鑫高超的造园技艺,著名建筑学家陈从周在为其题写的“薛福鑫与他的造园艺术”碑文中曾有如下评价:“他设计的园林具有曲折幽胜、古朴典雅、造循准绳、融汇规技,别具风格。”

园林保护不遗余力

苏州是一个具有2500多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自小生活在这座古城的薛福鑫对园林中的一草一木有着一种深厚的情感。苏州园林之所以能有今天这样的风貌,这其中也有薛福鑫的一份心血,至今在苏州还流传着许多薛老保护园林文物的故事。

1966年10月的一天傍晚,薛福鑫下班正要回家时,园林建筑队的一位老同志急匆匆地赶来对他说:“不好啦,刚才得到可靠消息,从天津来的一批红卫兵明天就要来苏州破‘四旧’了,说是首先要拿沧浪亭开刀,我们该怎么办?”“沧浪亭?”薛福鑫闻言不由得大吃一惊,沧浪亭名贤祠厅堂墙壁上有清代名家顾湘舟雕刻的春秋至清代594位对苏州有杰出贡献的人物形象和事迹。这些平雕石刻可是沧浪亭的“镇亭之宝”,要是毁坏了就没有丝毫修复的可能,可得想办法保护好它!薛福鑫立即找到了园林修建队队长徐汉冲,徐队长听了他的汇报也是焦急万分:“时间这么短,我们该怎么办呢?”薛福鑫皱皱眉头,思索片刻说:“你看这样行不行?我们先用纸筋将石雕全部涂抹一遍,然后在上面刷一层石灰水,再在上面写上几条革命语录,把厅内放满杂物,锁上大门……。”听着听着,徐队长脸上露出了笑容:“小薛啊,还是你有办法,就照你说的办!”随着徐队长一声号令,大家连夜动手按薛老的办法将五百人物雕像掩护了起来。第二天一早,红卫兵冲进沧浪亭,一番折腾之后,看到没什么‘四旧’好破的,便又到别的地方转囿去了。

如今去过虎丘的人对山上那3个大如方桌的“冷香阁”三个大字一定会记忆犹新,那是清代一位著名书法家的手迹,十分珍贵。这三个大字之所以能保存下来说来与薛老的着意保护也是分不开的。那是文革中的一天下午,一位弟子急匆匆地跑来向薛福鑫报告说是有人要敲掉这三个大字。薛福鑫听了便立即赶到现场对那帮人说:“毒草除掉可以作肥料,为啥一定要把它敲掉呢?铺在地上还可以走路,让众人把它踏在脚底下永世不得翻身不是更好吗?”那帮人听了觉得薛老言之有理,便将这三个大字埋在了花街下面,直到文革后才重见天日。无独有偶,虎丘剑池旁我国宋代大书法家米芾题写的摩崖石刻“风壑云泉”几个大字在文革时竟然也被人看作‘四旧’而欲毁之。薛老对那个手执钢扦的人说:“小伙子,你慢些,待我把话说完再动手也不迟。你看这石壁龟裂的这样厉害,你用钢扦一撬,万一上面岩石崩下来,你不是找死吗?”那人被薛老的这几句话吓住了,连忙道:“那你说怎么办才好呢?”薛老说:“不妨找块大石板,在上面刻上‘为人民服务’几个字将它盖起来嘛!”。那人听了觉得有理便依计而行。看到石板上那红彤彤的几个大字,薛老不由得会心一笑。还有一次,薛老听说有人要将天平山“御碑亭”砸掉, 便连忙赶了过去。这一次可不象上几次那样顺利,有人当面指责他是“四旧的卫道士”。但薛老毫不屈服,据理力争:“为什么北京故宫至今没有拆掉,而天平山的‘御碑亭’一定拆掉呢?这座亭子难道不是我们香山帮前人的劳动成果吗?我们为什么不珍惜我们前辈的劳动呢?我们可以把它改为迎宾亭,让游人在这里休息休息不是很好吗?”经过薛老的耐心劝说,原先要拆掉亭子的人也改变了主意,“御碑亭”因此得以保存,乾隆御碑也被埋进了距亭二十米东北角的泥土中……。

象上面这样的例子在薛福鑫身上还很多,薛老每每对人谈起这些往事便神彩飞扬。其实,了解他的人都知道 ,薛老不是在夸耀自己,而是为那些珍贵文物得以保存而欣慰!

薛福鑫不仅在造园及园林保护方面成就卓著,同时也为苏州园林走向世界做出了贡献。每每谈起1979年底赴美参与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建造苏州园林“明轩工程”时,薛老也是感慨万千,那可是苏州园林第一次落户海外,能亲自见证这一历史对薛老来说无疑也是一段难忘的经历。

纽约“明轩”见证历史

“明轩”是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内以苏州网师园内“殿春簃”为蓝本移植建造的一处中国园林庭院。“殿春簃”之所以能落户美国,说来还是著名建筑学家陈从周从中“牵线搭桥”的。

那是1978年,美国博物馆代表团首次来华访问,时任普林斯顿大学艺术考古系主任、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亚洲部主任、美籍华人方闻教授在上海拜会同济大学陈从周教授,说是大都会博物馆从一个美国古董商那里购买到一批中国明式家具临时摆放在馆内二楼东亚艺术馆里,一直想将它们陈列出来,博物馆董事、阿斯特基金会负责人文森.阿斯特夫人愿意出资建造一座中国式庭院,并询问陈从周建造什么样的庭院建筑好。陈从周对他说:“明式家具当然要放在明代建筑里面。我看苏州网师园内的‘殿春簃’就很合适,你可把它移筑过去。”方闻听了连连点头称好。陈从周所称的网师园内的“殿春簃”系书斋庭院,占地虽不到一亩,但书房、假山、花坛、清泉、半亭样样俱全,制作精巧、格调雅洁,也是网师园精华所在。

方闻回到美国后即以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名义致信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王冶秋,请求中方为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造园。文物局接到来信后又将此事电告建委,建委致电苏州市园林管理处询问是否能承担这一任务。在得到肯定答复后,文物局随后与建设部城建局就建园一事联合向国务院报告,并在报告中表示同意接受该项目的意见。

美国博物馆代表团来华访问正值中美两国建交前夕,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移植“殿春簃”也因此机缘成为政府高层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5月26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耿飙在报告上批示:“拟同意,请李、汪副主席,乌兰夫同志审批。”该报告经国务院研究同意后,国家建设委员会下发(78)建发城字275号文件:“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将为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仿苏州网师园‘殿春簃’建造一座中国庭园。”随后,中美双方经过商谈并于11月11日签署了一份备忘录,确定“从正式签订合同日起六个月内在苏州建造一座庭院样品。” 该样品经美方考察满意后再造一套运往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根据这一备忘录,12月22日,中国驻美使馆(联络处)文化参赞谢启美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签订了造园合同,决定选择苏州东园为样品建造地。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移植“殿春簃”的“明轩工程”也随之进入了实施阶段(“明轩”之名系方闻所取)。1979年1月,邓小平副总理访美与卡特总统会谈时,“明轩工程”也成为两国领导人会谈的话题之一。

在国外造苏式园林,而且还要建在现代建筑楼层内,这在苏州园林建筑史上还是第一次,这对造园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苏州方面对此也是高度重视,“明轩工程”方案设计完成后,所征调的380多名工匠便紧锣密鼓地投入了样品的建造之中。作为香山帮代表人物,薛福鑫在此项工程中担任砖雕技术指导与工程预算。经过大家共同努力,1979年4月,第一套明轩实样在东园建成。同年6月,“明轩工程”出资人博物馆董事、阿斯特基金会负责人文森.阿斯特夫人亲自率队前来考察。为了迎接她的到来,制作方还特地从动物园借了几只鸟放入鸟笼挂在了园子里。阿斯特夫人见了很是开心,连声称道:“这就是中国的东西!”她对在东园建造的这座“明轩”看得很仔细,也非常满意,只是提了些更换太湖石等一些小细节的问题。“明轩”样品通过美方验收后,大家又开始为拟运往美国的另一套“明轩”忙开了。

作为中美文化交流的重要项目,中央对“明轩”工程也是非常重视。工程所用几棵用作柱子的楠木是经国务院特批从四川采伐的。楠木几百年不蛀不朽,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木材,建国后国家也只是将它用于毛主席纪念堂等极少的几个项目。明轩工程所用的这几棵楠木在运输方面也是颇费周折,先是将这几根楠木自山谷中运向溪涧水中,然后扎成木筏,从长江运往苏州。其他木构件也均选用上好的银杏、香樟。明轩所用金砖也是由苏州陆墓御窑烧制的,苏州市政府为此还批调数万公斤砻糠。该金砖采用传统烧制工艺,每块砖也均打上“戊午苏州陆墓御窑新造”印记。经过8个多月的连续奋战,运往纽约的“明轩”终于完工了,庭院构建装了整整193箱,并经上海转至香港运往美国。随后,有关方面又从负责明轩相关环节的100多个工匠中挑选了薛福鑫等22位到美国去完成明轩的最后组装。

1979年12月31日晚,薛福鑫一行与苏州园林专家小组共27人乘机前往美国纽约进行“明轩”的组装工作。令人没想到的是,他们一到美国,美国总统卡特就来到住所看望,还请全体人员一起吃了顿年夜饭。1980年1月2日,明轩工程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正式开工。美方为保护本国工人利益,要求凡是美国工人能做的,如小工、搬东西、砌墙、粉刷等,必须由美国工人完成,美国工人做不了的,方可由中国工人完成,美方工人的加盟也加快了工程的进度。纽约“明轩工程”开工后,中国首任驻美大使柴泽民即前往工地看望施工组。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基辛格、洛克菲勒、纽约市市长考奇等先后到工地参观。纽约市五大电视台也来到现场进行报道。大都会博物馆还请来电影公司,将施工全过程拍成了一部纪录片。卡特总统对该工程安装也高度重视。在安装期间,他多次到现场查看并询问进度。

经过全体人员共同努力,1980年4月23日“明轩工程” 宣告完成,卡特总统亲临现场参观并接待了参与“明轩工程”的全体技术人员。5月30日“明轩工程”通过验收,中美双方签署了《验收协定》。美方在验收协定中称:“(明轩)庭园完全符合关于制作交付、重新安装的所有的以前协定”,“博物馆要感谢中国代表团的空前合作及他们用最高超的技术完成他们的责任的精神。” 1980年6月11日,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为“明轩”举办了预展仪式,6月18日正式对外开放。

“明轩工程”从构件制作到组装前后历时两年完成。庭院全长30米,宽13.5米,建筑面积230平方米,四周是7米多高的风火山墙,楠木轩房、曲廓假山、碧泉半亭,花界小景应有尽有,与园师网内的‘殿春簃’称得上是一对孪生姐妹。“明轩”完工后一经开放,前来参观的人便络绎不绝。世界建筑大师贝聿铭对“明轩”也给予了高度评价。在“明轩”组装期间,他还经常来现场观看,对薛福鑫设计的砖雕门楼尤其喜爱,每次来都要仔细观摩一番,还不时用手摸一摸。美国当地媒体对于“明轩”报道也是热度不减,盛赞“明轩宛如一轴画卷,把秀美多姿的中国花园展现在人们面前……。”

作为中美文化艺术交流的一个重要项目,“明轩工程”从酝酿、两国高层决策到建成的两年时间里,中美关系也经历了建交谈判、1978年12月16日《中美建交联合公报》发表、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等一系重大事件,“明轩工程”也见证了中美关系史上一段极其重要的时光。“明轩”落户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也是我国园林出口第一例,“明轩工程”也由此成为中国古典园林走向世界的一个历史见证。其后相继落户海外的中国园林有加拿大温哥华的逸园、新加坡的蕴秀园、美国纽约的寄兴园、美国波特兰的兰苏园等。

“明轩工程”结束后,由于薛福鑫在“明轩工程”中的出色表现,建筑大师贝聿铭等一些美籍华人专家希望他能留在美国发展,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了。他说:“香山帮的根在中国,我的舞台在中国。”继参与建造纽约“明轩”后,薛福鑫与儿子薛林根又于1993年设计承建了日本长崎市的凑公园,并获得专家好评,该工程还获日本政府“金熊奖”。薛老以其精淇的技艺为苏州园林走出苏州、走向世界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薛福鑫何以在古典园林建筑方面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我想他的好友,我国著名建筑大师陈从周为他题写的“钟情山水,知己泉石”这几个大字可谓是一语破的。正是凭着对“山水泉石”的一腔热情,凭着对古典园林的钟爱,他数十年如一日地在古典园林这方艺术园地里辛勤地耕耘,硕果累累。2006年,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年薛福鑫被也评为该项目首批国家级传承人。实际上,薛福鑫13岁正式学艺,17岁就已开始带徒弟了。在半个多世纪的古建生涯中,他带出的数百名古建筑高手如今已是遍布于苏州各大古建公司,真可谓“桃李遍吴中”了。而他的儿孙辈也继承了他的事业,儿子薛林耕如今已是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国家级传承人,毕业于上 海同济大学建筑设计专业的孙子薛东在协助父亲打理家族企业苏州太湖古典园林建筑公司的同时,还致力于将中国古建技艺与现代建筑艺术相融合,使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更具时代风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匠“香山帮”流传几百年,传承人造了一座桃花源,再次轰动全世界!
致敬!他们祖孙三代人 用半个世纪挽救了苏州近一半的园林
苏州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苏州藏了个香山帮
苏州的文化艺术——香山帮
华裔建筑设计第一人,这些世界知名建筑都出自他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