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专访鲁先平: 从一片荒芜走到春暖花开 一位医药创新“骑士”的十年心路

这是一种筚路蓝缕的开拓,十几年的奋斗只为研发原创新药;这是一种苦心孤诣的探索,所有努力只为唤得春回大地归,推动中国原创药产业的发展。他是鲁先平博士,深圳微芯生物的创始人,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的外表下,是一颗滚烫的心,执着于斯,虽九死而未悔。

“你问我为什么跋山涉水,不求回报,只因山外有山,永无尽头”,鲁博士的诗作道出了十几年创业的艰辛与初衷。作为原创新药的探路人,微芯的成功在于告诉所有人,在中国可以做原创新药,一群有梦想的科学家创业团队,为了中国原创药的梦想去探求1%的商业转化率,能够从一片荒芜走到春暖花开。

原创新药专利门槛高  难以被“抄作业”

谈及微芯生物,不得不提其一战成名的药品“西达本胺”,西达本胺囊括了多个“第一”,包括首个获批上市的原创化学新药——首个license out的中国原创药、首个登上《华尔街日报》和CCTV《新闻联播》头条的中国原创药。

一系列光环围绕,西达本胺也成为较快纳入医保的新药之一。2014年12月,西达本胺获CFDA批准用于外周T细胞淋巴瘤治疗,填补了我国该治疗领域空白。2017年7月被纳入国家医保,惠及更多患者。

鲁博士认为,对于西达本胺等微芯拳头产品,因其专利期长,门槛高,其他药企难以“抄作业”,这也体现在西达本胺的专利战略上。

截止目前,西达本胺已在全球范围内申请发明专利60余项,已获授权20余项。其中,西达本胺化合物发明专利起到核心保护作用,西达本胺晶型发明专利和制剂发明专利形成了强有力的外围专利保护壁垒,西达本胺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适应症发明专利和乳腺癌适应症发明专利分别对在中国已经获批用于外周T细胞淋巴瘤和乳腺癌治疗的两项适应症起到精准保护作用。目前,西达本胺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适应症发明专利保护期持续至2034年,西达本胺的乳腺癌适应症发明专利保护期持续至2038年。

在适应症拓展方面,2019年11月,西达本胺获NMPA批准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用于激素受体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绝经后、经内分泌治疗复发或进展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康CMH数据显示,西达本胺片及授权收入总和2.07亿元(截至2020年三季度结束)。

而在商务拓展方面,西达本胺单药及联合其他抗肿瘤药物针对其他血液肿瘤、实体瘤及HIV的临床研究正在美国、日本、中国及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同步开展。首次确证HDAC抑制剂联合其他靶向药物可有效改善肿瘤耐药,成为全球首个以实体肿瘤为适应症获批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类药物。2020年10月,西达本胺在日本递交首个适应症(成人T细胞白血病)新药上市申请并获受理。

鲁博士表示,这些药物都是原创性药物,有足够的专利保护期,有很高的市场壁垒,微芯将逐渐开始进入到高成长的轨道。

西达本胺这一拳头产品曾经解决了微芯生物的燃眉之急。早期,在2006年,专注于将中国医药产品带入国际市场的美国沪亚公司,看上了微芯生物的西达本胺,希望得到其海外专利授权。因为西达本胺尚处于临床前阶段,微芯生物又急需资金纾困,所以专利授权最终仅以2800万美元完成交易。

但西达本胺的专利授权,让微芯生物成为了首个license out的中国原创药企,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医药公司的研发能力。

正是在早期有了西达本胺license out的资金,微芯才熬过了困难的时刻。经过近二十年发展,微芯生物的产品线不断拓展深化,除了有深圳研发中心,还有成都研发中心,治疗领域也从过去的肿瘤、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扩展增加至中枢神经疾病、抗病毒领域等等。

从一片荒芜到开花结果   微芯生物见证中国医药的改革历程

西达本胺等拳头产品从研发到获批上市也经历了漫长的十几年时光,在这个过程中,微芯生物见证了创新药评审、注册等环节的不断完善。

“微芯生物初创的年代,国内仍是仿制型占经济主导。”鲁博士回忆道,“在国内做原创药并不容易,因为当时并没有相应的政策进行衔接。

以MAH为例,2006年,微芯生物希望在中国推行MAH制度,并先后协助政府展开调研,2016年,MAH制度以试点形式落地。根据原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的《关于推进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得知,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与生产企业得以分离的制度设计,使研发机构和生产企业能够更加专注自身所擅长的领域。

2017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台鼓励药品生产企业集团整合技术资源的积极试点政策,同年9月,微芯生物获批成为全国首家集团整合技术资源试点政策获批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受托生产企业为其全资子公司深圳微芯药业。这种“集团MAH”的模式,通过对集团内部研发生产部门进行资源整合与分工,进而实现专业、集约化发展。

鲁博士称,现在包括药品注册管理法、医保落地、专利法的延伸、降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领域在改善,这都是国家层面在鼓励创新,重构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保障体系。

其中,抗癌用药的税收优惠政策的推动也离不开创新药企的积极推动。在2018年的全国“两会”总理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曾作出“抗癌药品进口税率力争降到零税率”的承诺,同年开始执行进口抗癌药关税为零、增值税减按3%征收等措施。

科学“带头人”十年磨一剑   只为1%的希望

原创新药是基于科学和规范临床研究出来的,缺一不可。经历多年的改革,目前国内临床Ⅰ期试验还是受创新药企认可,而在关键临床实验、临床方案的设计方面虽有提升,但跟海外市场仍有欠缺。

“即便如此,国内在肿瘤、糖尿病等领域新药的研发水平不断提升,在《柳叶刀》、《自然》等权威学术刊物发表的文章逐渐增多,这也侧面反映我们在这部分领域临床资源丰富,方案设计的优化。”在谈及国内临床研究能力时,鲁博士表示重点体现在临床方案设计的差异和优势,风险控制以及质量规范方面。

新药的研发是一场持久战,过程坎坷前路充满未知数。在鲁博士看来,打赢这场持久战的核心在于是否具备优秀的科学家团队。

“一个新药的开发需要十多年的时间,医药行业里面新的科学发现能转化成产品的几率只有1%,优秀的科学家才具有洞察能力和远见,并结合从基础到临床、应用等层面不同类型的科学家团队,这样的带头人能区分风险及发展趋势的预判。”

鲁博士认为,原创新药研发过程存在太多未知数,以及失败的风险,需要科学的团队通过深入研究去发现科学风险,并且十年如一日地学习与潜心研究。

这种科学家精神,跟微芯生物以科学为导向、以满足临床需求为目的价值观不谋而合。鲁博士强调说,“我们说的原创新药,一定是在某个领域的治疗手段是革命性的,作用机制是最新的。而且这个‘新’不仅是‘中国新’,更要是‘全球新’,这才是原创新药的核心竞争力。真正的创新在于满足患者的刚性需求。”

然而,能够做到生物医药领域的“中国新”甚至“全球新”知易行难,不同驱动力的创新药企发展路径也不尽相同。

鲁博士认为,对部分成本控制能力好,走me-too策略不失为从仿制到创新的商业模式,“而对烧钱模式为驱动力的企业而言,必须拓宽融资渠道甚至是全球范围的融资,但是国际化的视野是追求原创新药,所以每个企业的决策者必须思考这些战略性问题。”

也是因为不同的商业模式,国内创新药企的发展出现分化,大致分为以微芯生物为代表的原创新药,还有是走仿转创道路的药企。

“中国有优秀的科学家、良好的制药基础,但模仿取代了创新,只能通过价格竞争谋取非常少的利润,处于医药产业链低端,只有探索建立新药研发生态的良性循环,才能点燃中国医药行业的创新热情。”在鲁博士看来,目前资金、政策、人才供给等各有利因素推动下生物医药行业蓬勃发展。

谈营销:科研长跑的“最后一公里”   推广需要学术“基因”

原创新药需要科学家潜心研究,更需要具备学术基础的营销团队落地“最后一公里”。近日,微芯生物与海正药业达成战略合作,将中国大陆地区内的指定授权区域的市场推广权益独家许可给海正药业,海正药业据此向公司支付合计1亿元人民币的独家授权费用。

原创药是需要学术推广,海正团队具备与创新药企合作的“基因”。2012年,由海正药业、辉瑞联合出资设立瀚辉制药,2017年,高瓴资本通过旗下平台HPPC,受让辉瑞持有的瀚晖制药全部股权。

鲁博士认为,研发是医药创新的驱动力,但是也需要“最后一公里”的营销落地,“销售不能通过简单的委托代理制来执行,而是应该结合学术推广来设计营销策略,从而带来合理的盈利。比如肿瘤产品,如果肿瘤新药在某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相对来说其竞争力还是很强的。”

而原创新药不仅需要学术推广,也需要药企建立自身的营销团队。“微芯生物的营销队伍并没有简单分为市场、医学和学术,因为创新药首先是医学循证去支持营销策略,并且要综合考虑不同疾病的发病、诊断以及治疗药品竞争格局现状,以及药品短期的收支财务把控能力。”

学术的深入推广以及营销团队的完善,从“零到一”的建设给微芯生物带来稳步发展的成效。截至2020年,微芯是1个药两个适应症,预期四年后是3个药6个适应症,未来几年营收高增长可期,“从零到一的过程是最困难的,微芯从开始设立就定位只做原创新药不做仿制药,以亏损十年为代价,研发团队一心一意脚踏实地做原创药。”

谈投资:“适度泡沫是好事,希望资本追求长期回报”

最近几年,得益于中国资本市场对创新企业的包容性,中国的创新药市场庞大、资金充足,医疗政策趋向完善。特别是从去年开始,科创板的施行和港交所18A的成熟,让创新药有了更通畅的融资渠道。

这也在资本市场上带来了肉眼可见的退出路径,以及泡沫的多层次承载方式。科技面、基本面、流动性、资本市场都具备了,泡沫自然汹涌澎湃而来。

“有适度的泡沫是好事,没有泡沫就没有热度。”对于当下国内医药创新领域的投资热度,鲁博士作出如此评价。

回顾微芯生物的上市,也是创新药企借力资本市场发展的缩影。2017年鲁博士曾以微芯生物为例与港交所交流,建议其允许亏损医药企业上市。同年证监会带队到微芯生物调研,当场即表示中国资本市场应该进一步改革,包容像微芯生物这样的创新企业。随后科创板推出,微芯生物上市迎来破冰,并成为首家过会的科创板企业。

作为原创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微芯生物在其发展过程中,风险资本也成为其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

以西达本胺为例,西达本胺作为一款罕见病创新药获批上市,这在中国的药政审批历史上是没有的。这也让很多投资方看到在中国做原创新药是可以成功的,风险资本也开始再度关注原创新药的公司。

虽然,目前各路投资机构对创新药企融资青睐有加,但主要集中pre-IPO及退出机制清晰的项目,相对而言天使轮的投资机构还很少。

“希望投资者也能关注企业对社会的贡献,而不仅仅追求pre-IPO等短期回报较快的项目。”鲁博士认为,对于医疗行业从业者来说,研发出治病救人的好药是原创药企发展的底层逻辑,在这基础之上我们持续发展核心技术、创造价值、回报股东,保证企业持续发展。

谈新药国际化:“‘一带一路’加强ICH数据互认”

在临床技术优化、资本驱动等多因素共同助推下,国内原创新药话语权日渐提升,中国于2017年加入药品技术要求国际协调理事会(ICH),ICH又称作医药界的WTO。ICH的各成员对一致遵守的标准指南互认,免去了很多进出口的再注册程序,加速药品创新和上市。而作为医药界的全球技术标杆,ICH集中了国际上有经验的药品审评和研发方面的专家,ICH成员的产值占据世界医药总产值的80%,其研发费用占据世界药物研发总投入的90%。

鲁博士认为,加入ICH让中国市场跟海外研发管理标准的接轨,对中国药企是好事,在ICH数据互认的语境下,国家药监局进一步鼓励境外原研药上市及中国参与全球同步开发,这不但有利于制药外企将更多新药带到中国,也利于本土企业利用审评机构对境外数据的认可,加快国外项目的引进。

在加入ICH之前,国内的临床数据也不被其他国家认可接受。在中国进行原创药研发,如果首先在中国上市,再进入其他国家之后并不容易,需要连续做一期二期三期实验,成功率并不高。

鲁博士建言,ICH需要国家层面去推动,并通过“一带一路”机制让中国的新药走向世界。在加入ICH之后,采用国家认可的标准,产业水平将进一步提升,在中国批准上市的原创药在进入其他国家时,希望通过ICH能够数据互认、减少重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话鲁先平博士:创新药骑士的诗意与远方
新药研发,一场勇者的游戏!
一种新药需10年、10亿美元!新药研发难,中国只好这样在重围中撕开了个口子!
微芯的雄心:中国创新药的领跑者
【独家】国内1类NDA化药的化合物专利及国外进展
微芯生物今日科创板上市,467倍PE刷新科创板首发记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