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泊秦淮》&《赤壁》:将才杜牧流连水乡,东风不吹亡国曲响
userphoto

2022.07.05 广东

关注

在怀古主题的最后一节,我想与你讨论一个问题:历史发展的方向,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呢?

我们回顾历史,评判各个朝代的兴衰变迁、争论古人的功过是非,大都是想从中总结规律、吸取教训。然而,历史真的有规律可循吗?每一个朝代灭亡之前,都会响起类似《后庭花》的挽歌吗?

还是说,历史就是一个个意外堆叠而成的,一阵东风、一场秋雨、从口袋里掉落的钥匙、恰好在打瞌睡的小兵……都有可能让历史的马车南辕北辙呢?

对于中晚唐来说,无论是政治还是文坛,都在苦苦挣扎着。唐宪宗虽然发奋有为、治国有方,收复了被各藩镇霸据多年的土地,但是国力衰微已是不可逆转。元和年间的中兴之势与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相比,已经相去甚远。

唐朝的历史将会走向何方?会无可奈何地像六朝一样灭亡,还是会来一阵东风扶摇直上——这样的忧思牵动每一个晚唐诗人的心弦,杜牧就是其中之一。

杜牧出生在一个文臣武将辈出的家族。祖父杜佑是唐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宰相,中唐时期声望极高的政治家和史学家,不仅政绩卓著、深得皇帝信赖,而且在学术上孜孜不倦:由他编纂的《通典》二百卷,在史学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直到今天依旧是学术研究的重要参考文献。

杜牧对自己的家世和祖父的成就感到非常自豪,他曾说“我家公相家,剑佩尝丁当。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我出身公卿宰相之家,住在市中心的高门大户,家里人上朝身上的剑佩之多走起路来叮当作响。不仅如此,他家的藏书还非常丰富,“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家集二百编,上下驰皇王”,意思是万卷书册堆满房间,自己家编写的典章制度通史有200册之多,讲的都是如何实行帝王之道这种高大上的话题。对于文人来说,这是何等的荣耀!

这万卷书和二百家集,确实值得炫耀,在祖父和父亲相继去世后,它们成了家族留给杜牧最宝贵的遗产,以至于他掩盖不住的文采、他的文韬武略、他对历史兴衰的独到观点,都深深根植于这些经史子集。

杜牧二十三岁的时候,已是一位翩翩公子,用“公子人如玉,陌上世无双”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他的文笔更是精彩绝艳,一纸《阿房宫赋》便让他名动洛阳。

《阿房宫赋》详细描写了阿房宫的华丽与宫内生活的奢靡,并且掷地有声地说到“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杜牧的观点是,君王爱护子民,方可万世而为君,只顾自己享乐,最终必将落得人人得而口诛笔伐;后人了解了这样的历史规律,要引以为戒,如果只是感叹而做出改变,就只能重蹈覆辙,继续被后世感叹。

如此尖锐的分析,再加上杜牧精道的文笔,很快便征服了太学博士吴武陵,也为杜牧打开了一条追随祖父生前成就的康庄大道……二十六岁时,杜牧进士及第,同年通过吏部考试被授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这下子,算是拿到了入仕为官的入场券。

而此时的朝廷,却没有那么顺利:刚刚处理掉一位只知道吃喝玩乐、大兴土木的唐敬宗李湛,马上又陷入了旷日持久的牛李党争。这场党争不只进一步消耗了羸弱不堪李唐王朝,也耽误了众多有志青年的前途。与杜牧并称“小李杜”的李商隐就因为站队不明确,而受到两党的排挤,终身不得重用。

杜牧与李商隐不太一样,他的才华没有被埋没,反而受到党争双方的赏识。牛党的牛僧孺,曾招募他到自己的幕府任掌书记,后来又提拔他为监察御史;李党的李德裕,也认为他是奇才,并在多次党争中采纳杜牧的意见,最终大获全胜。

可是,在党同伐异的年代中,一个有才华的年轻人,必须在敌对的两党中选择一个。与敌对党派的交集,哪怕已经过去很久,也会成为这个年轻人的立场污点,像杜牧这样,被曾经在牛党手下当官,自然会被李党的人说三道四。杜牧很快就感受到了上司李德裕的排挤,内心十分怨恨,于是主动请求外放,离开京城、到地方当刺史去了。

其实,杜牧本来就不站队任何一方。他不凡的出身、饱读诗书沉淀下来的才情,都让他把自己定位为雄才大略之士。“君子忌党朋”,这种经世之才,怎么会为了勾心斗角而分心呢?而且,杜牧对政治权谋始终保持着批判的态度,出生于宰相之家,从小就没有迎合权贵的习惯,如今两党二选一还要表忠心,杜牧自然无法适应。

郁郁不得志的他,辗转来到了“烟花盛地”扬州,这可是唐朝最风雅的城市之一,文人骨子里的风流,让杜牧不可避免地坠进了温柔乡,饮酒宴游、结交红颜,过起了放浪形骸的生活。

可惜再多的热闹,也敌不过命运的荒凉,再加上官场的腐败……这些都让杜牧慢慢失去了信心,尤其是在震惊朝野的“甘露之变”后,杜牧的友人被牵连无数。杜牧真正开始正视自己和这个时代,“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他也开始了对自己的反思,“十年一绝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那日,一身素服的杜牧再次去了秦淮,夜晚的秦淮河在灯火阑珊之中,像是湿透了心的少女,纤柔中带着伤感。

就在这样的气氛中,杜牧一时间百感交加。这时,一曲绮艳轻荡的歌曲从不远处的船上飘来,还伴随着男人低沉的伴唱声……这样的靡靡之音,和时代的动荡格格不入。这些唱歌的女子,难道不知道国家的处境吗?一时间,杜牧感慨万千,挥笔写下了《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秦淮河是长江下游右岸支流,唐朝后才有了“秦淮河”这个名字,大部分河流都在南京市内,可以说是南京的母亲河,也被称为“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

这首《泊秦淮》一开头,便用“烟”“水”“月”“沙”几个字,勾勒出一幅绝美的江上画面:月儿的光辉和河面上的轻烟,笼罩着寒水和白沙。这样的朦胧冷清,除了秦淮河畔,还会有别的地方吗?镜头拉近,原来诗人“夜泊秦淮”停靠在岸边的酒家,一语便点明了明确的地点,这里便是那些达官贵人流连忘返的地方,那繁华的景象,从始到终都没有变化。

重点和转折,就在“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两句。这里的“商女”指的是卖唱的歌女,是别人纸醉金迷生活的一部分。在她们的世界里,唱什么完全由他人来决定,曲调背后的含义则统统无关紧要。

最后一句中的“后庭花”,也是杜牧别出心裁的一个引入,它是《玉树后庭花》的简称,昔日的陈后主面对隋兵的兵临城下,依然在后宫中寻欢作乐,还创作了这首曲子让宫女演唱。亡国后,这首曲子也成了靡靡之音、亡国之兆的典型意象,经常见诸诗词文论。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看上去是在痛责歌女,实际上歌女哪有什么亡国之恨呢?在每一个朝代,她们都是被支配的阶层,亡不亡国对她们来说都一样。这里乃是一种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点歌听曲的王宫贵胄、官僚、豪绅。他们明知此曲背后的典故,但依旧沉迷于声色犬马;他们明知晚唐国祚已然衰微,但不能从亡国曲中听到一句亡国恨。

还记得前面说的《阿房宫赋》吗?“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晚唐的当权者,如果只是将《后庭花》当做艳曲,而不从中吸取教训,结果也是一样的。作为有才难用的知识分子,杜牧对国家命运尚有一颗忧思之心,而那些有能力扭转乾坤的人,为什么无动于衷呢?!

杜牧不只是一个流落江南、忧国忧民的伤心客,也是一位军事理论达人。他曾为《孙子兵法》做过注解,在李德裕平定刘稹叛乱时,献上过具体、有效的军事策略,帮朝廷拿下胜仗。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在大唐和回鹘人的战争中,回鹘人战败逃走。杜牧对李党首领、当时的宰相李德裕说:“两汉讨伐胡人时,常常在秋冬两季,此时匈奴怀孕的母马不再哺乳,因此汉人打败仗的时候居多。如果在仲夏时节,调遣幽、并两州的骑兵和酒泉的兵力,出其不意地攻打他们,就能将他们一网打尽 。”李德裕采用了杜牧的建议,结果和杜牧推测的一模一样,可见杜牧绝不是一个纸上谈兵的文人。

正是因为通晓军事在文人骚客中非常难得,所以,杜牧关于历史战役的怀古诗,也就格外引人关注。

那年,杜牧经过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无意中看到一支没有被腐蚀烂的折戟,上面的铭文还能依稀可见。本身就喜好军事的杜牧,立马研究起来,才知道这是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突然感慨颇多,挥笔写下了《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首句“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点明了作诗的由头。杜牧在古战场捡到残戟之类生锈的兵器,洗干净后,认出了这是赤壁之战的遗物。杜牧因此感叹,“前朝”遗留的江山依旧风姿卓越,可那时的“英雄”却已经都不在了,看着眼前从战场上留下的兵器,那场磅礴的大战仿佛就在眼前。“折戟沉沙”这个词,也随着时间的流逝演变成了一个成语,形容失败惨重。

诗中所说的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的基础。在这场战役中,曹操大败,刘备和孙权才有了扩大自己实力的机会,而这场战役的关键人物,便是周瑜——是他促使孙权下定决心对抗曹操,也是他最终带领孙刘联军获得了战争的胜利。

第三句“东风不与周郎便”中的“东风”,是东南风的简称。彼时,曹军不擅水战故将战船首尾相连,正是如有神助的东南风,让周瑜火烧连船的战术得以实现,最终大破曹军。在这里,杜牧没有正面去写东风如何助周瑜一臂之力,而是反其道开始假想:倘若没有东风相助,那么胜负可能逆转,辉煌战绩不在、青年英雄不在、整个历史或许都会因之改变。

历史如果有假设,那么改变当然会是巨大的。但落到笔尖,杜牧再次另辟蹊径。“铜雀春深锁二乔”——如果战败“二乔”就会被曹操夺走,关在铜雀台中了。“二乔”指的是孙策的妻子大乔和周瑜的妻子小乔,两姐妹是三国时期著名的美女。这一句,英雄和美人的相互照映,把战争与国家权力、与民生社稷的关系影射出来,可以说隐晦而意境深远。

没有天赐的“东风”,就不会有赤壁之战的传奇,三国鼎立的局面也就不会形成,这是我们在前面所说的历史的偶然性。然而,赤壁之战的胜利,可以完全归结于偶然吗?恐怕也不尽然。

深谙兵法的杜牧,必然懂得“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的道理。连一介文人,都能考虑到匈奴马匹哺乳期对战争的影响;久战沙场的一代英杰周瑜,难道会不去计算作战条件,完全把希望寄托在天赐的季风吗?这恰好说明,历史的偶然性中存在着一定的必然性。

而反观杜牧自身,出身望族,身怀文才武略,年纪轻轻就能受到当朝权臣的赏识,可谓春风得意。若是按照常识,这样的人纵使不能青云直上,也不至于自断仕途、请求外放。然而,谁又能预见到,元和中兴之际,牛李党争竟然会让李唐深陷泥潭,原本可以建功立业的杜牧只能无奈地聆听后庭挽歌。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党争至于杜牧、李唐王朝,又何尝不是必然发展中的偶然因素?

我们回到开头的问题,对于历史发展方向的偶然与必然,你是否有了新的体会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千家诗》92《泊秦淮》杜牧
泊秦淮(杜牧 胡婷婷)
商女不知亡国恨
解读杜牧《赤壁》:历史没有返回键,空对折戟叹二乔
秦淮河为什么那么出名,有着怎样的动人故事,你知道秦淮八艳吗?
秦淮河的夜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