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类经济万年史—246】美洲两战之间经济

美洲两战之间经济

在欧洲殖民者入侵美洲之前,美洲印第安人的社会仍处于原始社会阶段,过着原始公社的生活,印第安人用自己的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美洲经济和文明。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后,欧洲殖民者相继到达美洲大地。最早入侵美洲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人,他们在美洲建立了殖民制度。19世纪初叶,计有10多个美洲国家通过斗争,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下获得了独立自主。

随着英、法等欧洲国家垄断资本的发展,他们先后入侵美洲,占领美洲土地,推行殖民制度,并极力排挤西、萄在美洲的势力范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而美国的经济政治实力却日趋增强,因此,美国就把拉丁美洲作为建立殖民制度、发展殖民经济的场所,并采取军事、政治、经济等手段,千方百计排挤英、法两国在拉丁美洲的势力,其目的是独霸美洲这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英、法、美等国家,为了争夺商品销售市场、原料基地和投资场所,重新瓜分势力范围,在美洲进行了激烈的斗争。帝国主义列强为了实行殖民扩张,加强对美洲的控制和掠夺,都扩大对拉丁美洲的投资,从而使美洲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美洲各国的经济有所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

但是,战后美洲经济发展没有改变美洲各国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的经济性质。外国垄断资本依然控制着美洲各国的经济命脉。

1.外国资本对美洲经济的控制

美洲是帝国主义的原料供应地、商品销售市场和资本输出场所。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帝国主义,特别是美国和英国极力通过资本输出加强对美洲经济的控制和掠夺。因此,这个时期,帝国主义各国对美洲各国的资本输出和投资不断增长。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美国的投资猛增。1919年,英国在美洲的投资从1914年的50亿美元下降至37亿美元;而美国的投资却从12亿美元增长至24亿美元。19141929年,美国在美洲的投资从20亿美元上升为37亿美元。但在19291937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中,帝国主义在美洲的投资都有下降的趋势。1938年,美国在拉美的投资额为35亿美元。英国的投资额为38亿美元。两国的实力大体相当。1938年经济危机后,帝国主义在美洲的投资都有上升。1939年,德国在阿根廷等美洲国家的投资高达10亿美元。

另一方面是直接投资增长。美、英、法、德、比、荷、葡等国家,为了掠夺美洲的原料资源,加强对美洲的工矿业、农业、交通运输、银行、信贷等领域的直接投资。19141919年,美国在美洲的直接投资从13亿美元上升为37亿美元,1929年,美国在拉美的投资为56亿美元。1929年初,英国在美洲的直接投资为59亿美元。因此,可以说两国的投资实力是旗鼓相当。帝国主义投资的地区包括阿根廷、巴西、墨西哥、智利、乌拉圭、秘鲁、古巴、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等国家。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帝国主义国家通过投资,不仅控制了美洲国家的经济命脉,而且促进了美洲国家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并在对美洲的掠夺中获得了巨额垄断利润。1938年,美国垄断组织控制了美洲的工矿业。英国垄断企业控制了阿根廷铁路、保险、电讯业的90%以上。墨西哥、巴西的重要企业,都被英、美两国垄断资本占有。

2.工业迅速发展

两战之间,美洲经济发展的一大特点是工业明显发展。其发展标志:

一是工业企业及产量增加。1939年底,墨西哥的工业企业从1935年的7.4 万家扩大至13.5万家,工业产量也从17亿比索扩大至30亿比索,19401945年,工业生产又扩大了25%以上。但墨西哥的经济命脉,全部被外国资本所控制。1925年,巴西有纺织企业300 多家。1928年,工业生产总值较1914年增长了3 倍。美洲其他国家的工业企业及工业产量都有所增长。1929-1933 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给美洲工业企业沉重的打击。如1930年,巴西工业生产下降了30%。由于工业生产下降,导致了工厂开工不足,企业破产,失业人数激增。

二是建立了一些新工业企业。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洲各国都建立了不少新企业。巴西兴建了5900多家新企业,阿根廷、墨西哥、智利、乌拉圭等美洲国家也兴建了大量近代工业企业。

三是工业行业增加。在两战之间,美洲的工业部门日益齐全,许多国家不仅拥有纺织、食品、加工等轻工业;而且有的国家拥有采矿、冶金、钢铁、石油等重工业。如墨西哥兴建了一系列轻工业行业,1935-1940 年,墨西哥的纺织、食品、家具等部门拥有企业数从7420多个增长到13510 个。其产值也从17亿比索扩大至30亿比索。

四是工人队伍不断壮大。随着工业发展,美洲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发展。1920年,巴西产业工人数从1914年的15万人增长为28万人;1920年,阿根廷产业工人从1907年的12万人扩大到35万人。这个时期,美洲的工业发展速度较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高,在经济危机年代,受影响也较小。

在两战之间,美洲工业发展有下列特点:

一是民族工业有所发展,其主要形式是私人工业、公私合营工业和国有化工业企业;

二是采矿工业较加工工业发展,轻工业较重工业发达:

三是食品、纺织业在轻工业中占60%以上;

四是工业技术较落后,手工业操作占很大比重;

五是外国资本在美洲的工业生产中约占50-70%的比重。

3.农业畸形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因为欧洲市场对进口原料需要的减少,导致了美洲各国农业生产的委缩与衰落,一度遭受暂短的农业危机。

1924年以来,资本主义世界进入相对稳定时期,随着世界贸易的发展,美洲的农业也逐渐地发展起来。因此,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洲的农业处于既发展,又落后的局面。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大庄园制统治农业。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美洲农业中继续推行大庄园制,并在美洲各国农业中处于统治地位。这个时期,大量的国有土地以及印第安人的公地和份地被大庄园主和外国垄断组织侵占、掠夺和兼并。美洲各国绝大部分土地(约占整个耕地面积的50%以上),逐渐地被占农户总数1.5 %的一小撮大庄园主、牧场主和种植园主所占有,而占农业人口70%以上的农民只占有极小一部分土地或无地。1930年,墨西哥的大庄园主仅占农户总数的2 %,却占全国耕地面积的83%以上,计1.1 亿公顷。而占农户总数67%的小农户,仅占全国耕地面积的0.7 %,计89万公顷。一部分大庄园主在经营土地过程中采用所谓预付工资或强迫农民在其商店赊购商品的手段,将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从而使大量农民沦为佃农或债农。

与此同时,外国垄断组织也采用各种政治经济手段,疯狂地侵占和掠夺美洲的土地。例如,美国垄断组织就侵占美洲各国的土地达数千万公顷。由于封建、半封建大庄园制的统治和外国垄断组织对土地侵吞,使大量的美洲农民丧失土地,纷纷破产,沦为雇农或债务农。在两战之间,美洲各国计有数千万债农。

因此,大庄园制的统治,不仅使农民生活处境悲惨,而且也严重地阻碍了美洲农业生产的发展。同时,它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美洲农业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经营方式的发展。

二是农业生产较落后。在两战之间,尽管美洲农业生产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整个美洲的农业生产是比较落后的。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方面是推行单一作物制。帝国主义利用武力或欺骗手段,侵占美洲的土地,迫使美洲国家片面地生产适合于殖民主义者需要的某几种农作物,使其成为垄断组织原料供应基地,使美洲各国农业依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结果,使美洲各国的农业生产畸形发展。例如,古巴种植甘蔗的面积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60%以上,糖的出口额占古巴出口贸易额的70%以上。大庄园主及外国垄断资本,为了谋取暴利,片面地发展单一农作物。巴西、哥伦比亚、墨西哥、委内瑞拉等美洲各国,都以种植和出口甘蔗、可可、咖啡、香蕉等农作物为主。如巴西以种植咖啡作物为主,咖啡在巴西出口贸易额中占70%以上。乌拉圭和阿根廷一直是粮食、肉类、皮毛等农畜产品出产地和输出国。洪都拉斯则是香蕉的生产国和出口国,香蕉出口在洪都拉斯的输出总额中占80%以上。外国垄断组织控制单一农作物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出口,攫取高额利润,使美洲农业经济处于落后状态。

另一方面是出口农作物生产扩大。世界贸易的发展,欧美从美洲进口农产品数量的扩大,促进了美洲出口农作物和畜产品生产的发展。这个时期,美洲各国的小麦、稻谷、玉米、马铃薯、豆类和牲畜等农畜业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如19251929年,阿根廷的粮食出口较19201924年度增长了30%以上。巴西和古巴的糖产量也有较大的增加。1926-1927 年,巴西的糖产量从1920-1921 年度的49.2万吨扩大至85.1万吨,增长了70%以上。

再一方面是农业危机。在两次战争之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经济危机,世界经济危机不仅沉重地打击了资本主义经济,而且也打击了美洲各国的单一作物制农业。例如在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期间,欧发达国家从美洲进口的农产品数量锐减,导致了美洲各国农产品出口数量猛跌,农产品价格下降,造成了大量农产品积压。外国垄断资本和大种植园主为了保持出口农产品市场价格,人为地毁灭农产品,数以万吨的农产品被销毁。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美洲各国农业生产普遍萎缩,农作物的播种面积、产量等都大幅度下降。例如,在危机期间,墨西哥的棉花和烟叶的播种面积分别下降了62%和28%;19291938年,加拿大的小麦产量减少了70%。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美洲各国的农产品出口逐渐回升,农牧业的生产也开始恢复和发展起来。

三是农民革命运动的兴起。由于大庄园主的统治、外国垄断资本的掠夺、经济危机的袭击,导致了农民处境日益恶化,广大农民被迫掀起了反对地主压迫、剥削,反对外国垄断资本劫掠的斗争。如1932年,巴西圣保罗等地的种植园发生了雇农大罢工,争取实行土地改革。1926年,墨西哥建立了全国农民联盟,开展了农民运动,它要求墨西哥政府进行土地改革,要求将土地分给农民。美洲其他国家的农民运动也在广泛地开展,农民运动震撼了美洲封建、半封建的大庄园制度。

4.帝国主义垄断美洲的对外贸易

帝国主义不仅垄断美洲国家的工农业,而且也垄断美洲各国的对外贸易。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英、德等国家,一直垄断和控制着美洲各国的对外贸易。这个时期,美洲对外贸易有以下特点:

一是美国在美洲的对外贸易中占优势。这个时期,美国推行所谓" 睦邻政策" ,加强对美洲各国的贸易掠夺,先后与美洲各国签订了各种" 互惠贸易协定" ,降低关税30%,从而使美国垄断资本于1937年在美洲20多个国家的对外贸易额中占居优势地位。例如,1938年,美国在古巴、墨西哥、哥伦比亚、巴西等20个美洲国家的进口贸易额中所占比重从1913年的25%上升为35%,在出口贸易中所占比重从31%上升为32%。

二是进行不等价贸易。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帝国主义与美洲各国进行不等价贸易,通过低价收购农产品和工农业原料,以高价向美洲倾销工业品,从中谋取高额垄断利润。19301939年,美洲国家对美国出口低价农产品及矿产品总额为42.5亿美元,美国垄断组织在经营中获利13亿多美元。

三是进出口贸易的附庸性。在20世纪2030年代,美洲国家的进出口商品贸易具有强烈的附庸性质。帝国主义国家向美洲出口的商品主要是劣质的工业品,其中包括纺织品、汽车、金属制品、煤、化工产品等,实质上是把美洲作为工业品销售市场。工业品在美洲各国的进口商品总额中约占70%左右。而宗主国和外国垄断组织从美洲进口的商品,90%以上是棉花、咖啡、可可等农产品、食品、畜产品、矿产品、工业原料以及半成品等。这些情况表明,美洲是帝国主义的农业附庸、原料基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剪刀差
明治维新,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罪恶之源”
就业为何重如泰山?
墨西哥军队为什么连毒贩都打不过?输在战场之外!
帝国主义时期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
苍狼丨华夏崛起正逢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