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界军事战争史-181》德意志统一战争

德意志统一战争

强权就是战争,这似乎是人类历史上一条亘古未变的铁律。在19世纪中叶以前,处于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在统一问题上长期进行着喋喋不休的争吵,但始终未能形成用武力来解决问题的局面。可是,当19世纪60年代普鲁士完成了"军事革命"这个新的军事强权在欧洲大陆出现之后,它就不再容忍为领土和统治权问题坐而论道了,继之而起的则是以"铁血"手段同那些企图维持德意志分裂状况的强权国家所进行的一系列武力争夺。其中主要的有三次规模较大的战争。

1.普、奥、丹战争

这次战争是普鲁士、奥地利为夺取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两公国而对丹麦进行的战争。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位于丹麦南部,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荷尔斯泰因的居民基本上是日耳曼人,参加了德意志邦联;石勒苏益格北部以丹麦人为主,南部以日耳曼人为主,没有参加德意志邦联。按传统,这两个地区永不分离。正是由于地理和民族的原因,使这两个地区成了欧洲一些国家注视和争夺的重点。早在1848—1850年,普鲁士就为夺取这两个被丹麦占据的公国发动了对丹麦的战争,结果由于英、法、俄、瑞(典)等列强的干预而遭致失败。

186311月,丹麦违反1850年和1852年伦敦议定书通过的新宪法,把石勒苏益格并入丹麦王国。奥普两国要求废除宪法,并于186312月派军队2.2万人占领德意志联邦的荷尔斯泰因和劳恩堡大公国。同时,普、奥两国开始准备对丹麦发动战争。

1864116日,两国向丹麦提出最后通牒,要求恢复石勒苏益格的地位。丹麦拒绝最后通牒后,普、奥联军6万余人,在普鲁士元帅弗兰格尔指挥下,于21日越过石勒苏益格边界。英、法、俄拒绝支持丹麦的领土要求,于是丹麦在外交上陷入孤立境地。

26日,丹麦军队3.8万人,无力坚守石勒苏益格附近的丹讷沃克阵地,在德梅萨中将指挥下,经弗伦斯堡撤至迪伯尔附近的设防阵地。一部兵力撤向日德兰半岛北部,防守腓特烈西亚要塞。3月初,普、奥联军包围腓特烈西亚,418日一举攻占迪伯尔阵地。429日,丹麦军队放弃腓特烈西亚,退至阿尔斯和菲英诸岛。丹麦舰队317日在吕根岛附近击败普鲁士分舰队,59日在黑尔戈兰岛击败奥地利分舰队,但这些胜利都未能决定战争的胜负。425日,英、法、俄及交战各国代表在伦敦举行和谈。512日签订停战协定,有效期到626日止。但和平谈判毫无进展。

629日,普、奥联军恢复进攻,截至7月中旬占领了整个日德兰半岛。716日,再次签订停战协定;1030日,在维也纳签订和平条约。根据和约规定,丹麦放弃了对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的领土要求。在普鲁士首相俾斯麦的精心策划下,普鲁士故意将荷尔斯泰因让给奥地利管辖。石勒苏格益归普鲁士管辖,以便制造预谋中的普奥摩擦。

2.普奥战争

也称"七周战争"。这是普鲁士和奥地利争夺德意志统治权的一场重要战争。

普、奥、丹战争结束后,俾斯麦立即准备对奥作战。他利用在克里木战争中俄国希望得到奥地利的支持而奥未予理睬结下的宿怨,稳住了俄国按兵不动;他向法皇拿破仑三世含糊其辞地暗示,战后将给法国以领土"补偿",换取了法国的中立;他还利用意大利日益高涨的反奥情绪,与意大利结成军事同盟,共同对付奥地利。186668日,俾斯麦借口奥地利管辖的荷尔斯泰因议会单方讨论这一地区未来的问题,破坏了普、奥协议,便派兵侵入荷尔斯泰因。奥地利则在法兰克福的邦联议会上提出制裁普鲁士的动议并获通过。俾斯麦宣称邦联宪法已遭破坏,德意志邦联需要改组,并且提出了一个把奥地利排除在外的改组草案。这便成了战争的导火线。

617日,奥对普宣战,战争正式爆发。当时,普鲁士已有充分准备,能投入战争的兵力达63万;而奥地利所拥有的兵力只有30万,且620日意大利对奥宣战后,奥地利不得不将其中的8万兵力组成南方军团用于对付意大利。这样,在力量对比上普鲁士拥有明显优势。

战争开始后,普军在参谋长毛奇将军的统率下,兵分3路在波希米亚宽250公里的正面发起进攻:王储腓特烈.威廉指挥的第2军团12.7万人,从东北向明兴格雷茨方向前进;腓特烈卡尔亲王的第1军团9.7万人,从北面向赖兴贝格方向挺进;比滕费尔德将军统率的第3军团即易北河军团5万人,从西北向明兴格雷茨方向进攻。622日占领德累斯顿后,易北河军团与第1军团合并。随后,普军分两路进攻,其任务是在总决战中歼灭贝内德克的军队,并攻占维也纳。

在奥尔米茨附近集结的奥地利北方军团由贝内德克将军率领,向前开进迎击普军。普军由于敌情不明和缺乏统一指挥,通过山隘时行动缓慢。贝内德克本来确有把握各个击破普军,但是其行动比普军还要迟缓,致使普鲁士各军团顺利通过山口。627日至30日间,普军在纳霍德和明兴格雷茨附近发起几次交战,迫使奥军退却。73日,在萨多瓦克尼格雷茨地域双方进行了整个战争中最大的一次交战。贝内德克再次错过了各个歼灭陆续开到并先后投入交战的普军的战机。结果,奥军惨败,约1.8万人战死,2.4万人被俘。只是由于普军指挥失策未能及时组织追击,奥军才幸免全军覆没。

萨多瓦会战后,奥军不得不收缩兵力来保卫维也纳。它将北方军团残部收集起来,另行编组1个多瑙河军团,并将从意大利调回的两个军编入该军团。此时,按毛奇将军的计划,普军完全可以一鼓作气,迅速攻占维也纳,彻底摧毁奥地利的统治中心。但是,狡猾的俾斯麦却不想过份削弱奥地利,而且担心战争拖延过长有引起拿破仑三世武装干涉的危险。因此,他改变了毛奇的战略部署,指挥普军放弃攻击维也纳而转攻匈牙利。奥地利面对丧失匈牙利的危险,不得不停止军事行动,于722日与普鲁士签订停战协定。823日,双方在布拉格签订和约,普鲁士取得了石勒苏益格一荷尔斯泰因和汉诺威、黑森、纳绍、美因河畔法兰克福等地,奥退出德意志联邦,旧联邦随之瓦解。

1867年,成立了以普鲁士为中心的北德意志联邦,其中包括19个邦和3个自由市。

3.普法战争

这是普鲁士和法国两大霸权为削弱对方实力,提高和扩大自己在欧洲列强中的优势地位而进行的一场争夺战争,同时也是普鲁士最终取得德意志统治权的决定性战争。这次战争的前因是在普奥战争前夕,俾斯麦为使法国保持中立曾对拿破仑三世暗示过割让领土,但后来俾斯麦只字不提此事,拿破仑三世因为受骗极为不满。普奥战争之后,双方的关系一天天紧张起来,都在大规模扩军备战,酝酿着一场大厮杀。特别是普鲁士,不仅为战争动员了大量军队和武器装备,而且参谋长毛奇将军早已将作战计划拟制修改完毕。战争是不可避免了。俾斯麦终于在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上为战争找到一个"合适"的借口。18702月,俾斯麦派人同西班牙临时政府秘谈,提议请普王威廉的堂兄利奥波德亲王去西班牙当国王。这种事情当时在欧洲各国历史上本来是常有的,然而俾斯麦却另有企图。他企图通过这一计谋使普、西两国联合起来,从而造成法国腹背受敌的局面。拿破仑三世感到德国和西班牙亲近对自己大为不利,因此向普鲁士提出抗议,并扬言哪个国家的人到西班牙当国王,就同哪个国家开战。其实普王既不知道也不赞成利奥波德接受西班牙王位。73日,西班牙"回声报"披露利奥波德出任西班牙王位的消息后,即受到普王的强烈反对,利奥波德本人也正式声明,他不去西班牙当国王。但拿破仑三世对此仍不放心,便命令驻普大使晋见普王,要求普王保证永远不同意利奥波德继承西班牙王位,普王拒绝给予这种保证,并将会见情况电告俾斯麦。俾斯麦在与毛奇和陆军大臣罗恩密谋后,改变原来的电文,使它带有对法国侮辱和挑衅的口气在报上发表。此事立即在法国引起震动。拿破仑三世恼羞成怒,于719日向普鲁士宣战。

法军总司令是法皇拿破仑三世,总参谋长为勒布夫。他们企图先发制人,集中兵力迅速越过国界,向法兰克福方向突进,切断南北德意志之联系,迫使南德意志诸邦保持中立,全力击败普鲁士。但实际上法军动员和集结缓慢,到7月底才集结于边境8个军约22万人,8月初编为两个军团,分别由麦克马洪元帅和巴赞元帅率领。普军总司令是普王威廉一世,总参谋长为毛奇。

普鲁士计划集中优势兵力,进攻阿尔萨斯和洛林,力图将法军主力歼灭于普法边境地区或将其赶至法国北方,继而进攻巴黎。由于普军动员计划周密,采用铁路运输部队,至7月底,已于边境集结3个军团,约47万人,且装备齐全。82日,法军在萨尔布吕肯地区首先向普军发动进攻,但并无有力的作战行动。普军于84日转入进攻。法军在边境地区不利的阵地上迎击普军的进攻,在84日至6日的维桑堡会战、沃尔特会战和斯比克伦会战中一再失利。巴赞犹豫不决,时而决心退向沙隆与麦克马洪会合,时而决心在梅斯防御。当最后决定向沙隆撤退时,已丧失时机,普军已逼近。经814日的马尔斯拉图尔会战和818日的格拉沃洛特一圣普里瓦会战,巴赞军团被普军第1、第2军团合围于梅斯。麦克马洪率军退往沙隆。他原准备诱敌深入,在巴黎城下与普军决战。帝国政府担心继续退却会在国内引起动荡或革命,令其前往解救巴赞。于是麦克马洪于822日率军从兰斯出发前往梅斯。此时从柏林传来一则假消息。说除围攻梅斯的部队外,普军决心全部向巴黎挺进。实际上普军第3军团仍在继续追击麦克马洪的部队,它向右实施一次大胆的迂回,协同新编成的第4军团将麦克马洪率领的法军连同当时随军的拿破仑三世一起围困于色当。91日,普法两军在色当决战,法军惨败。拿破仑三世在色当中央塔楼上升起白旗,同时派人向普王递交了求降书。92日,拿破仑三世在童雪里村会见俾斯麦,法军正式投降。在色当会战中,法军共死伤1.7万人,被俘10.3万人,其中包括39名将军。

色当战役是一次典型的完全的包围战,它是战争史上具有决定性的战役之一,其影响是巨大的。色当战役后,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继续向前推进。这一消息传到巴黎,人民群众的革命情绪迅速增长起来。94日,巴黎爆发了革命,推翻了法兰西第二帝国,成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结束了法国历史上王朝统治时代。因此,色当战役是普法战争的转折点。德意志民族统一的障碍排除了,但俾斯麦却要侵占法国领土,这场战争对于普鲁士已成为赤裸裸的霸权侵略行动。919日,普军包围了巴黎,所到之处烧杀抢劫,无恶不作。挂着"国防"招牌的法国临时政府不但不组织抵抗,反而出卖人民武装力量。928日,被普军包围的斯特拉斯的法军投降。1028日,被围在麦茨的巴赞元帅投降。18713月,普、法正式签订和约,法国割地赔款,并解除了正规军,至此,普法战争遂告结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俾斯麦 | 德意志的首次统一
德意志帝国的诞生(下)
德国统一故事:4.3 普法战争
普法战争,普鲁士靠什么武器打败法国?
欧洲争霸(35)终章,普法战争,德意志崛起法兰西陨落
法军不愿提及的“痛”——色当战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