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界军事战争史-252》国际反法西斯同盟

国际反法西斯同盟

1.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从爆发到1941年底,战争的规模和范围空前扩大,已波及到欧、亚、非三大洲和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四大洋,包括美、英、苏在内的大部分国家都卷入了战争。由于德、意、日法西斯的疯狂侵略,各国的主权、独立、民族生存,都不同程度地遭受到野蛮践踏和摧残。

这些国家的政府和人民开始认识到,法西斯侵略者是世界人民的共同的、最凶恶的敌人。只有联合起来共同对敌,才能扭转战争形势,有效地抗击和打败法西斯侵略者。共同的命运、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目标已经在事实上把这些国家不可分割地联结在一起了。

苏德战争爆发后,世界各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掀起了声援苏联卫国战争的革命运动,强烈要求本国政府援助苏联,并相互联合,共同打击法西斯侵略者。德国进攻苏联的第二天,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向中国和世界人民指出:"目前共产党人在全世界的任务是动员各国人民组织国际统一战线,为着反对法西斯而斗争,为着保卫苏联、保卫中国、保卫一切民族的自由和独立而斗争。在目前时期,一切力量必须集中于反对法西斯奴役。"英国、美国以及许多国家的共产党也纷纷发表宣言,支持苏联共产党领导人民的卫国战争,要求各国政府与苏联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人民群众纷纷举行大规模的游行示威,要求联苏抗德。被德国侵占的波兰、捷克、法国、南斯拉夫、挪威、希腊等国的人民,积极开展抵抗运动,打击侵略者,争取民族独立,并支援苏联人民的卫国战争。

73日,斯大林在广播讲话中,明确阐明了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立场和前景:"我们为了保卫我们祖国的自由而进行的战争,将同欧洲和美洲各国人民为争取他们的独立、民主、自由的斗争汇合在一起,这将是各国人民争取自由、反对希特勒法西斯军队的奴役和奴役威胁而结成的统一战线。"全世界各国人民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斗争和争取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要求,汇合成不可抗拒的历史洪流,强有力地推动了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此时,英、美对苏联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英、美统治集团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表示愿意和苏联结成同盟,共同抵抗法西斯的侵略扩张。苏德战争爆发的当天,英国首相丘吉尔就发表广播演说,他说:英国政府的对外政策"只有一个宗旨,一个唯一的、不可改变的目标"就是"毁灭希特勒,以及纳粹制度的一切痕迹";他明确指出:德国进攻俄国是进攻不列颠诸岛的前奏,因此,俄国的危险就是英国的危险,表示将全力支援苏联,并呼吁全世界联合起来,齐心协力,打击敌人(712日,英、苏两国签订了军事协定,保证在战争中互相支援,并且不单独对德国停战或讲和)。

623日,美国代理国务卿威尔斯代表美国政府发表声明:"美国政府认为,任何反希特勒主义的斗争,任何反希特勒主义的力量的团结,不论其由来如何,都会加速当今德国统治者必然灭亡的进程,从而促进我国的国防安全。"次日,罗斯福总统在记者招待会上声明:"美国决定在可能的范围内,全力援助苏联。"并宣布解除在苏芬战争期间开始的美国对苏联4000万美元的冻结,允许苏联在美国购买物资。

19416月底到7月上旬,苏、英两国政府在莫斯科举行了两国在对德战争中联合行动的会谈,于712日签订了苏英《在对德战争中一致行动的协定》。两国政府保证,在当前反希特勒德国的战争中彼此给予作战各种援助和支持;在整个战争期间除经彼此同意外,既不同作战对方举行谈判,亦不签订停战协定或和约。这个协定标志着苏、英两国同盟关系的建立,对于国 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具有极大的意义。

1941728日,罗斯福派国家安全顾问霍普金斯秘密访问苏联,向斯大林表达了罗斯福对苏联人民抵抗德国侵略给予援助的态度。他亲眼目睹了苏联的局势和苏联政府及军民抗击德国法西斯的决心和强大的军事潜力。他在给罗斯福的报告中作出了这样的结论:"我对这条战线深深依赖,这里的士气特别旺盛,对胜利充满了坚定的信心。""苏联不仅能够顶住敌人的攻击,而且还能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霍普金斯的苏联之行和他的报告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政府对苏政策的主要依据,使美国对苏联的抵抗能力和作战前途有了新的认识,并最后确定了采取实际措施援助苏联抗击德国法西斯的方针,从而坚定了美国参加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决心和信心。

美国加入反法西斯斗争行列后,为了适应世界战争形势的要求,迫切需要同英国协调双方的军事战略。194189日,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北大西洋纽芬兰沿海的美国战列舰"奥古斯塔"号和英国战列舰"威尔斯亲王"号上。秘密举行会谈,并于814日发表了《罗斯福和丘吉尔共同宣言》,即著名的《大西洋宪章》。《宣言》主张:美、英两国不谋求领土或其他方面的扩张;反对与有关人民自由表达的愿望不相符合的领土变更;尊重各国人民的主权,努力促使取得世界贸易和原料的机会均等;促进所有国家间的经济合作;保障国际和平与安全;公海航行自由;各国应放弃使用武力,解除侵略者国家的武装。在会谈中,美、英两国首脑还讨论、协调了两国的对苏政策。双方一致同意,向苏联提供尽可能多的武器援助。罗斯福和丘吉尔还联名致电斯大林,建议在莫斯科举行一次三国会议,商讨有关援苏的问题。

《大西洋宪章》的基本内容,符合当时各国人民反对法斯侵略,维护独立、自由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它的发表,对于鼓舞、动员全世界人民抗击法西斯的侵略,促进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19419月,在伦敦召开的有英、法、荷、比、卢、希腊、挪威等15国参加的国际会议上,与会各国一致同意《大西洋宪章》的基本原则。苏联政府也发表了基本同意《大西洋宪章》的声明。

1941929日至101日,苏、英、美三国代表在莫斯科举行会谈,签订了《美英对俄国供应的第一号议定书》。议定书规定:从194110月到19426月,美、英向苏联每月援助400架飞机、500辆坦克、1000吨铜板、2000吨铝及其它军用物资,并承担其运输义务。苏联方面则相应地向美英提供军事生产所需原料作为补偿。这次会议的成功,宣告了三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采取联合行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初步形成,为广泛的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19417月到19429月,苏联同在伦敦的捷克斯洛伐克、波兰、比利时、挪威等国的流亡政府以及以戴高乐为首的自由法国运动建立了正式关系。同捷克、波兰签订了抗击德国法西斯采取一致行动的互助协定。这些都表明了建立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日益发展。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20多个国家正式加入反法西斯战争行列,反法西斯战争扩大到全球,各战场连成一片,法西斯侵略国和反法西斯同盟国这两个对立的阵营完全明朗。194211日,美国、英国、苏联、中国、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波兰、印度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开会,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又称《二十六国宣言》。

宣言规定,签字国政府保证运用全部军事与经济资源,打败法西斯轴心国及其仆从国,每个国家都保证不与法西斯国家合作,不单独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联合国家宣言》的签订,标志着以苏联、美国、英国和中国为核心的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以后又有20多个国家宣布加入《联合国家宣言》,全球性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建立。

19425月,苏、英两国在伦敦进一步签订了《关于在反希特勒德国及其欧洲盟国战争中结成同盟和战后合作互助条约》。同年6月,苏、美两国在华盛顿签订了《关于在进行反侵略战争中相互援助的原则协定》。这些条约和协定,使各国之间的相互支援得以具体落实,从而也使国际反法西斯同盟进一步巩固。

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巩固,从政治上、经济上和军事上集中了一切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使反法西斯阵营的力量大大超过法西斯阵营的力量,德、日、意法西斯陷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战略大包围之中,注定了其最后失败的命运。

2.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

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了根本的转折,同盟国军队在各个战场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形势的转折使同盟国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为了制定今后的战略计划,并就一些重要的国际问题进行商讨,苏、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先后举行了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

为了做好德黑兰会议的具体准备工作,194310月至30日召开了苏、美、英三国莫斯科外长会议。参加会议的有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美国国务卿科德尔.赫本、英国外交大臣安东尼.艾登,以及三国的一些高级军事参谋人员。这次会议通过了美国提出的联合行动加速战争结束及战后建立安全制度的《普遍安全宣言》。会议认为,中国已在世界范围内作为四大国之一进行战争,于是商定由中国驻莫斯科大使傅秉常与三国外长一起在宣言上签了字。会议还通了《关于意大利的宣言》、《关于奥地利的宣言》。

此外,会议还决定在伦敦设置欧洲咨询委员会,继续研究如何处理德国、意大利和奥地利问题,并负责制订有关法西斯国家投降的条款。这次会议解决了三国间的某些分歧,初步提出了解决一些国际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为召开三国首脑会议作了充分的准备。

莫斯科外长会议后不久,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前往德黑兰途中,于19431122日至26日,在埃及首都开罗与中国政府首脑蒋介石举行了开罗会议。会上签订了《中、美、英三国开罗宣言》,在征得斯大林同意后,于121日公布。《宣言》规定:中、美、英三国作战的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的侵略,剥夺日本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和占领的一切岛屿,把侵占中国的领土东北各省、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给中国。使朝鲜独立。三国表示加强合作,把战争进行到日本无条件投降为止。

开罗会议结束后,1128日至121日,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了会议。这是苏、美、英三国政府首脑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举行的第一次会晤。三国外长和军事政治顾问也参加了会议。

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加速击溃德国法西斯,开辟第二战场问题。经过几次讨论,三方对开辟第二战场达成协议。美、英明确了承担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义务,决定于19445月,实施横渡英吉利海峡,从法国北部登陆的"霸王作战计划"。苏联保证在实施"霸王作战计划"时,苏军在东线将发动大规模攻势,以阻止德军向西线调兵。

在对日作战问题上,斯大林表示,在欧洲战争结束后半年左右,苏联将参加对日作战。

会议还对分割德国、波兰的边界、芬兰、法国、巴尔干以及战后建立国际组织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会议于121日发表了《苏、美、英三国德黑兰宣言》。

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的召开,进一步加强了反法西斯同盟国的团结与合作,决定以同盟国联合的力量击败法西斯德国和日本,在战后防止侵略势力和法西斯残余重新抬头,以维护世界的持久和平。两次会议所取得的成果,对加速打败德、日法西斯起了重大的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国俱乐部”之梦(1)
《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练习
二战史五卷二部15:胜利进军下的苏联外交
联合国家宣言
《大西洋宪章》的发表时间与影响 大西洋宪章名词解释
第4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单元检测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