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界军事战争史-255》英、美盟军在北非的作战

英、美盟军在北非的作战

北非位于非洲西北端,濒临地中海和大西洋,扼直布罗陀海峡要道,在战略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包括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等国家。自194112月下旬至19426月,英美盟军的丘吉尔和罗斯福经过多次协商,决定在北非实施代号为"火炬"的登陆战役,以彻底歼灭北非境内的德、意军队,控制地中海,巩固中东,为以后在意大利和巴尔干半岛的军事行动创造有利条件。

19428月的阿拉曼战役开殆,到19435月英军突入突尼斯城为止,盟军在北非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大大加快了德意法西斯集团的危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1.阿拉曼战役

1942年初,曾被英国第8集团军沉重打击过的由隆美尔率领的德军"非洲兵团"在得到280辆坦克的补充后,又重新猖狂起来,深入英军阵地250多英里,向英军贾扎拉防线展开进攻,迫使英军不得不向埃及撤退,固守在阿拉曼防线。德军追击到阿拉曼地域后,因兵力受损耗过大,也不得不停止进攻,驻守在阿拉曼西角长达60公里的防御地区,与英军对峙。

英军在埃及的失利,使朝野上下大为震动,丘吉尔在舆论界的强大压力下,向下院保证"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地守住埃及",在非洲再度展开攻势。随后,英军进行了军队调整,由亚历山大任中东英军总司令,蒙哥马利任第8集团军司令,还补充了大量的坦克、飞机和枪炮。为了歼灭隆美尔的"非洲兵团",蒙哥马利制定了详细的"捷足作战"计划。

831日,隆美尔向英军阿拉曼防线南翼开战,蒙哥马利指挥英军沉着应战,经过6天的激战,德军不仅未能前进一步,反而损失了4500人。此时,德军正在集中力量攻打斯大林格勒,无兵力支援阿拉曼,而运送给养的运输船又遇到英军的袭击。此时,隆美尔"非洲兵团"只有12个师,其中有8个意大利师,8万人的兵力,近540辆坦克,350架飞机,缺乏足够的武器装备。而英军经过调整和补充后,拥有10个独立师和4个独立旅,达23万人,1440辆坦克,1500架飞机。德军隆美尔"非洲兵团"陷入困境。

英军经过充分准备后,于19431023日夜9时,向德军阵地发动反攻。1000多门大炮进行了连续20多分钟的炮击,上万发炮弹倾泻在德军炮兵阵地上。随后,步兵在北面沿海附近的特勒埃萨岭和米泰里亚岭之间进行强攻,由于德军布雷区的阻挡,英军一度受阻,被迫在沙漠上与德军作战。

1025日上午,英军第十装甲师冒着德军的猛烈炮火,越过布雷区,打开了进攻通道,德国坦克开始四处逃窜。1028日晚,英军突破德军北部防线。接着,英军又开始突破由意大利师守卫的南部防线。处于孤立无援境地的隆美尔几次打电报给希特勒,请求放弃阿拉曼,把部队撤退到富卡,均遭到希特勒的拒绝。114日,隆美尔看到大势已去,已无力坚守阵地,为保存他的残部,没有执行希特勒不放弃一寸土地的命令,丢下意大利军队,向富卡撤退。意大利4个步兵师很快向英军投降。这种情况下,希特勒才被迫同意隆美尔撤退的请求。

隆美尔的"非洲兵团"穿过昔兰尼加的东部边境,撤至卜雷加港,又接到希特勒"不惜一切代价"守住卜雷加港防线,阻止英军进入的黎波里塔尼亚的命令。但这时隆美尔确实感到力不从心,死守只能是使其残部全军覆灭。于是,他专程飞到东普鲁士的希特勒总部,向希特勒面陈撤离北非的请求,被希特勒当面驳回。然而,在墨索里尼的同意下,隆美尔又一次违背了希特勒的意志,命令部队做好撤退准备。

1126日,英军先头部队越过昔兰尼加到达卜雷加港,蒙哥马利下达了在1224日发动攻势的作战命令,而隆美尔在1212日就率领残部逃到了布埃拉特阵地,以后又撤退到突尼斯边境,企图在突尼斯重新组织防线。1943123日,英军占领了的黎波里,取得了阿拉曼战役的胜利。

阿拉曼战役是北非战场的转折点,它沉重地打击了德意法西斯在北非战场的军事力量,大大鼓舞了英国和非洲人民打败法西斯的信心。在这次战役中,隆美尔的"非洲兵团"伤亡和被俘达5900人。阿拉曼战役与苏德战场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太平洋战场的瓜达尔卡纳尔战役一起,完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转折。

2.英、美盟军在北非登陆

英、美盟军共同开辟北非战场是经过了两国首脑长时间的酝酿而最后确定下来的。双方经过反复磋商,决定在阿尔及尔、阿尔及利亚的奥兰、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三地登陆。登陆时间定在1942118日,登陆总人数近11万人,其中美国6个师,英国1个师,调用军舰和运输舰650艘。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在战争爆发前都是法国殖民地,现在仍然继续由维希政府统治。为使登陆顺利成功,英、美盟军把登陆计划通知了法属北非当局,并与其进行了停战谈判。谈判过程中,北非当局代表达尔朗在未取得维希政府同意的情况下,接受了盟军关于在法属北非各地立即停火的最后通牒。几个小时后,维希政府慑于希特勒的压力,宣布拒绝停火,并命令诺盖接替了达尔朗的职务。

19421022日和25日,英、美盟军舰队先后从英国开出,通过直布罗陀海峡向北非进军。这一行动被德国情报人员获悉后立即通报了希特勒当局,但并没有引起注意。希特勒认为盟军可能会在的黎波里和班加西登陆,从后方打击隆美尔。希特勒要求地中海空军能给隆美尔以支援,而空军却认为没有力量支援北非的战斗。

盟军在阿尔及尔登陆的是英美两国陆军,由美国查尔斯.赖法少将指挥。登陆前,盟军曾秘密地同阿尔及尔边防区司令马斯特进行过接触,因此登陆部队得到了马斯特驻防军的配合,首先夺取并控制了制高点,关闭了电讯设施,占领了警察局和广播电台,随后,登陆部队在没有任何抵抗的情况下,便开进了阿尔及尔城,迅速接管了这座城市。

在奥兰登陆的是美国陆军,由劳埃法.弗雷登法少将指挥。登陆部队出其不意地顺利登上海滩,当攻击奥兰港时,遇到了法国守军的顽强抵抗,运送登陆部队的英国快艇遭受重创,美国士兵一半战死,其余的或负伤或被俘。第三天,美军从东西两面夹击,两支装甲部队从南面长驱直入,直逼城内的法军司令部。法国驻军在两面受敌的情况下,被迫于1110日宣布投降。

进攻卡萨布兰卡的部队是直接由美国出发的由乔治.巴顿少将指挥的美国陆军。曾经在盟军登陆之前与英美盟军有过秘密接触的卡萨布兰卡防区司令贝图阿尔将军在117日深夜获悉英美军队将在8日凌晨2时登陆的消息后,立即逮捕了法国休战委员会的成员,占领了拉巴特的陆军司令部,同意巴顿将军的部队登陆。但是,新任北非法军总司令诺盖却以叛国罪将贝图阿尔逮捕,命令法军阻击美军登陆。因此,在卡萨布兰卡登陆的美军同法军沿岸炮兵进行了激烈的炮战。当得悉阿尔及尔的局势发生变化以后,诺盖才于11日下令法军停止战斗。美军的登陆,损失了飞机21架、登陆艇150艘,付出了比原来预计要高的代价。

1110日下午8时,英美军队在北非登陆后,希特勒下令德意军队进驻法国南部地区,意大利占领了科西嘉。1126日黎明,希特勒违背不占领土伦海军基地的保证,派军队进攻土伦港,企图夺取法国舰队,遭到了法军的顽强抵抗。为了表示对希特勒的抗议,不使军舰落入德意法西斯之手,土伦法军将60多艘军舰全部凿沉。德军占领法国南部后,在法西斯的压力下,维希政府被迫同美国政府断绝了外交关系。

由于达尔朗等人的协助,英美盟军登陆作战的困难大为减少。西班牙的佛朗哥政权也没有插手北非的战事。盟军在北非全部登陆后,沿着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领土向突尼斯推进。

3.争夺突尼斯

阿拉曼战役英军的胜利和盟军成功的在北非登陆,沉重打击了德意法西斯,大大削弱了德意军事上的实力。但德意法西斯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企图利用占据的突尼斯一隅,负隅顽抗。为了保住突尼斯这个稳固的桥头堡,希特勒先后从西欧和意大利调遣了5个师的兵力,从海空两路迅速增援突尼斯,并任命阿尼姆为德意两国部队最高司令官。

此时驻守突尼斯的法国守军,对盟军和德军谁敌谁友的态度并不明朗,一方面对德国存在复仇思想;另一方面却又怕违背维希政府的意志。法军司令巴雷虽然拒绝了德国要求法军撤至突尼斯边境附近一线的最后通牒,但是又自动放弃机场、据点,然后撤出了突尼斯,并没有对德军进行坚决反击。

为了消灭突尼斯境内的德军,在北非登陆的盟军同蒙哥马利的第8集团军相配合,从西东两面进行夹攻;在阿尔及尔登陆的盟军由英国第一集团军司令安法森将军指挥,从海陆两路同时出发,在突尼斯北部进行拦截,美国伞兵营从东南方向突击了80英里,占领了离加贝斯湾和通向的黎波里的咽喉要道加大萨机场。如此包围态势,使德意军队成为瓮中之鳖。

盟军抢占突尼斯的第一次战役是从194211月底开始的。当时,德军的兵力十分薄弱,在突尼斯城实际只有1000人,在比塞大约有4000人,投入作战的兵力极少。但德军采取疑兵战术,貌似气势汹汹,不可一世,盟军被蒙在鼓里,不知敌军兵力多少,不敢轻举妄动,行动谨慎小心,直到1125日进攻突尼斯时,德军的兵力已调集增加了2倍。盟军从左、中、右三路发起攻势,但由于援兵未到而受挫,只好向西撤退。德军的增援部队占领了整个突尼斯。12月,盟军又几次向突尼斯方向发动进攻,都被德军击退。后因大雨滂沱,道路泥泞,无法前进,原定的进攻计划只好放弃,使盟军在突尼斯的首次战斗宣告失败。

1943年初,法国守军加入了盟军行列,加紧对德军作战的准备。而这时从阿拉曼战场上败退至突尼斯的隆美尔的"非洲兵团"为阻止盟军反攻,抢先向美军发起进攻,美军大败,损失惨重,伤亡1000多人,损失200辆坦克,隆美尔部队乘机向前推进150英里。在这种困难的境遇下,新编第18集团军司令亚历山大亲自到前线担任盟军指挥,稳住了阵脚,迫使隆美尔停止向西推进。226日,由隆美尔指挥的在突尼斯的轴心国军队在沿突尼斯北部海岸和蓬杜法赫之间70英里战线上向英军发起攻击,遭到顽强抵抗,德军兵力消耗很大。从此,突尼斯战场上盟军的力量占了绝对优势,兵力是轴心国军队的2倍,坦克是轴心国军队的6倍。隆美尔见势不妙,称病离开了非洲战场,把指挥权交给了其属下阿尼姆。

3月底,盟军在突尼斯整个南部开始了总反攻。46日,轴心国军队开始向突尼斯城撤退。4月中旬,得不到弹药、燃料和食品补给的德、意军队被盟军围困在突尼斯北部,被迫与盟军展开决战。5月初,法军攻克法赫斯桥,突破了轴心国军队在突尼斯的最后一道防线。随后,英军进入突尼斯城,美军进入比塞大城。1943513日,25万德意军队被迫向盟军投降。盟军在北非取得了重大胜利。

北非战役全歼德、意军队,从根本上改变了地中海的形势,使地中海又成了英国的内海,也使盟军掌握了地中海地区的制海权和制空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战史 隆美尔北非千里大撤退
沙漠之狐---隆美尔
阿拉曼战役中隆美尔为什么说只有一个选择,要在阿拉曼战斗到底
二战决定性战役:地中海之战的结局(1942年)
大漠猎狐,二战阿拉曼战役
蒙哥马利能够抵挡非洲军团的关键在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