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界军事战争史-281》自动化指挥系统

自动化指挥系统

自动化指挥系统是通过计算机将军队指挥机构的指挥、控制、通信、情报等功能联结在一起的综合技术系统。由于在英文中指挥(Command)、控制(Control)和通信(Communication)三词的第一个字母都是C,情报(Information)的第一个字母是I,自动化指挥系统在国外通常被称为C3I系统。

自动化指挥系统包括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其一是探测系统,主要由预警卫星、侦察卫星、各种监测卫星、预警飞机、侦察飞机、地面雷达警戒系统以及其他技术侦察系统组成;用于监视敌情,搜集信息,发出警报,跟踪战场动态等。其二是指挥中心,由处理情报信息、分析和判断情况、拟定可供选择的作战方案的计算机系统,能反映战场动态实况的显示装置,指挥人员的工作设施,同探测系统和作战部队联络的通信设施等组成;用于协助指挥人员了解情况,作出判断,下定决心,实施指挥等。其三是通信系统,包括探测系统与指挥中心之间、指挥中心与作战部队之间的各种通信线路和设施;用于传送情报信息,下达命令和报告作战情况等。完整的自动化指挥系统具有协调一致、反应灵敏、效率极高等特点,有助于提高军队指挥机构的决策效率和决策水平,提高国家军事力量的整体作战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苏联军方人士认为,自动化指挥系统的出现是军事技术领域里继核武器和洲际导弹出现之后的又一次重大变革。

自动化指挥系统出现于50年代,除了有技术方面的条件以外,还与当时战略核武器的迅速发展密切相关。战略核武器出现后,战争爆发的突然性显著增强。拥有这类武器的国家可以不经长时间的全面动员便发动战争,并能立即给对方以毁灭性打击,而被袭击方作出反应的时间极短。现代化预警系统所能提供的预警时间(即从发现袭击者到其抵达目标的时间)大体为:对亚音速战略轰炸机两个半小时左右,对洲际导弹不超过30分钟,对潜艇发射的弹道导弹15分钟左右。被袭击方必须在这段时间内转移国家决策人员、部署防御措施和发动核反击。按照早期的威慑理论,如果被袭击方的战略核力量在被摧毁前发起反击,就能使袭击方遭到同样的毁灭性打击,从而使其在发动核袭击时不得不有所顾虑;而如果不能及时发起核反击,就无法形成可靠的核威慑。这要求核国家在发展战略核力量的同时,极大地提高原有指挥系统的效能,使其能在预警时间内准确地判明情况,作出决策,并加以贯彻实施。这是美国和苏联在50年代建立自动化战略指挥系统的最初原因。美国军方人士认为,有没有这种高效率的战略指挥系统,与有没有武装部队同等重要。

美国的自动化战略指挥系统由战略预警系统、指挥中心和战略通信系统构成。战略预警系统的覆盖范围包括苏联的所有发射区域和各个来袭方向。

指挥中心包括国家和战区(即联合司令部和特种司令部)两级。国家级的有国家军事指挥中心,有防护设施的国家预备军事指挥中心,分别安装在4架大型飞机上的4个空中紧急指挥所。它们都安装有大型计算机和先进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内储存有预先编制的作战指挥程序,可根据情况拟定供决策人员参考的作战方案;并可相互替代,以保证指挥不致因某个指挥中心被摧毁而中断。通信系统线路长达数千万公里,可接通在世界各地的3000多个各级美军指挥所,每昼夜能处理上百万次呼叫。通过这个战略指挥系统,美国总统可以立即收到预警系统发出的警报,迅速判明情况和作出决策,在大约3分钟内将命令逐级下达到第一线作战部队,或在1分钟内将命令越级直接下达到核部队,从而使战略核力量具有快速反应的能力。苏联的自动化战略指挥系统也具有类似的规模和功能。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自动化战略指挥系统的功能不断拓展,已不限于指挥全面核战争;还可以凭借先进的技术侦察手段在平时迅速、准确地了解和监视世界各地发生的各类军事事件;可以在常规局部战争或军事冲突中,使最高军事指挥机构及时了解战场动态,随时同在世界各地作战的部队乃至特定的军舰、飞机、坦克、战车、士兵保持直接的通信联系,从而更有效地控制部队的作战行动;还可以制订和检验作战方案,进行训练和演习。70年代以后,一些不拥有核力量的国家也建立了自动化战略指挥系统。这些国家通常不具备空间侦察手段,在战略预警方面主要依赖与之结盟的核大国提供情报。

60年代后期以后,一些国家还研制并装备了供战区一级或战场上的作战部队使用的自动化战役战术指挥系统。这类系统通常按军队编制体制划分。

美军的战术指挥系统,除使用空中和空间等侦察手段外,还装备有专门的战术遥感系统,可在战时用空投或火炮发射等方法部署在敌方战役纵深,将遥感侦察数据直接或通过在前沿附近飞行的飞机上的中继设备传送给指挥部;军和师的指挥部均设有计算机中心,用于处理情报和其他战场数据,辅助决策;装备有可移动的战术通信系统,沟通指挥部与所属部队或分队的联系。通过这类系统,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敌情,把握战场动态,提高指挥效率,提高导弹、火炮、防空武器等的打击精度,提高部队作战效能。先进的战术指挥系统,能严密监视数百公里范围的战场;能存贮数百万条有关敌对双方军队部署、作战行动和协同原则等的信息;具有智能化辅助决策功能,能发现指挥人员的不当决策并列举理由加以说明;广泛使用小型化或便携式微机,能同每一架飞机、每一辆坦克或每一个分队指挥员直接相互沟通战场情况和其他信息,使其协调行动。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武器装备迅速发展,现代战争更明显地具有突然、快速、复杂、多变、立体性、全方向、全纵深等特点,自动化指挥系统的出现为使军队的指挥决策发生适合现代战争特点的变化提供了技术手段。

在指挥决策过程中,以往主要用手工方式并靠人脑进行的信息处理、计划制订、方案论证等工作,逐渐改用具有人工智能的计算机进行,能迅速、准确地处理更大量的信息,并能深入细致地进行某些人脑难以承担的复杂推理,还能同时平行地进行各个环节的工作,加快指挥决策过程。指挥决策因而由以往几乎完全依靠指挥人员的经验和直觉,向更加倚重科学论证和定量分析的方向转变,决策更加精确、周密、完善,能更详尽地考虑到敌方的应对措施和各种不确定因素,决策质量更高。指挥机关、特别是高级指挥机关的指挥和协调能力显著增强,战略、战役、战术等各个层次的作战行动更紧密地联结为一体,军队的整体作战能力提高,各种先进武器装备能充分发挥作战效能,军队的编制体制也可能向各军兵种进一步联合的方向演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判断、感知、决策:永不消逝的科技指挥梦?
普京宣布新建核力量战略指挥中心
【战争复杂性系列3】美学者提出美军需具备复杂性思维才能在未来战场上获胜
普京宣布建立新的核力量战略指挥中心
抗战时期各方军队指挥系统序列表
未来战争提高指挥速度可从这几点入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