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印度史诗时期文学之二:《摩诃婆罗多》1

印度史诗时期文学之二:《摩诃婆罗多》1

  继《吠陀》文学之后,在古代印度文学发展史上,又出现了著名的具有世界影响的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这两部史诗,最初是由印度各地民族用各地语言写成的,后来渐渐聚拢、译成梵文而成为两大长诗的形式。所以,作为整体来说,两部史诗中都有很多离题很远的插曲。因此,也可看成是印度古代的两部诗集,其中包含着很多人民口头艺术创作的因素。  《摩诃婆罗多》是古代印度具有重要价值的历史文献,也是极为珍贵的文学遗产。传说是毗耶娑(广博仙人)所作。它集中地反映了古代印度的社会生活和文学成就。

1.《摩诃婆罗多》的基本内容  

    《摩诃婆罗多》一译《玛哈帕腊达》,印度古代梵文叙事诗,意译为" 伟大的婆罗多王后裔" ,共18篇,附录1 篇,有10万余颂(一颂两行,一行16个音),是世界文学中最长的史诗。公元前10世纪初,主要故事形成;公元前6 5 世纪,开始加工;公元最初几世纪趋于定型,加上作者毗耶娑的名字。  

    《摩诃婆罗多》主要写婆罗多族后裔之间的斗争。其基本情节是:

奇武王有二子:长子名持国,次子名般度。持国天生失明,因此由般度为王。般度去森林修行,不久死去,由持国执政。持国有百子,称俱卢族,长子名叫难敌;般度有五子,称般度族,长子名叫坚战。国王持国让两族的孩子跟随一位教师学习武艺。般度族的子弟学得好,引起俱卢族的嫉妒。难敌一再设法谋害般度族。般度族逃到般遮罗国,五兄弟合娶国王的女儿黑公主为妻。  

国王持国知道后,派人接回,并分一半国土给他们。可是,难敌不满,于是就密谋用掷骰子的办法骗取般度族的五兄弟的财富。般度族的长子坚战掷输,五兄弟和妻子沦为难敌的奴隶。国王持国担心大家族的毁灭,又恢复了他们的自由,把财宝和国家再次还给般度族。不久,难敌又引诱坚战赌博,商定:失败者要被流放12年,第13年还得在隐姓埋名中度过。这次坚战又输了,四处流浪,生活艰难。13年后,般度家族要求归还他们应得的那一半国土,但难敌背信弃义,拒绝归还。于是,两大家族进行了18天的鏖战。大战结束时,双方几乎完全覆灭。俱卢族只剩下3 人,般度族只有7 人幸免于难。坚战即位后,又把王位传给后人。般度族入山修道。坚战的兄弟和黑公主相继在路上死去,只剩下他自己,被因陀罗接走,先入地狱,同亲人相会;后来,五兄弟和黑公主都升入天堂。

2.《摩诃婆罗多》的思想意义  

    婆罗多两家族的争战,反映出古印度奴隶社会初期的社会历史状貌。虽然这次家族纷争卷进了古代印度北方的几乎所有部落,但是各个部落仍然是独立的、分散的,还没有建立起一个更强大的统一体。史诗中的所谓" " 实际上只不过是部落酋长或者是开始独占财富、掌握权力的家族奴隶主。在王位的继承问题上,国王尚不能一个人决定,还得召开会议,征得群众的同意;在战争期间,军事总指挥是经选举产生的。在开战前,敌对双方战士,聚集在一起誓宣:尊重作战规则;每天傍晚休战时,敌对双方可以像朋友一样混杂在一起谈话。这些情况都反映出军事民主制时代的特征。  

    史诗的作者广博仙人把同情倾注于般度家族一边,歌颂了般度五兄弟的英雄形象,批判了俱卢族的主人难敌。  

    般度家族的长兄坚战是一位坚持善行、维护正法和毫无私心的忍性英雄。他总是宣扬:" 容忍是最高美德"。容忍使他宽恕了难敌的暗害和谋杀。他明知道" 赌博能引起刹帝利的冲突" ,但出于容忍还是参加赌博而输掉了一切财富和兄弟与妻子。他不追随邪恶,不跟朋友争吵,不贪图别人的财产,不受贪欲的支配和不留恋世间的无常之物。坚战的这些品质,正是古老氏族道德遗风的反映。后来他变得狂暴、虚伪、爱财,也恰恰反映出由原始社会酋长向奴隶社会奴隶主方面发展变化的历史现实。

坚战的二弟怖军是一位心地纯洁、力大无穷的英雄,他见义勇为,为民除害,是人民理想中的英雄。  

坚战的三弟阿周那,武艺高强,箭法出众,是一位百战百胜的英雄人物。他们都是正义面的代表。  

黑天是般度族的幕后统帅,却把自己的军队交给难敌,帮助俱卢族作战。他的行为违背了武士的美德,反映出私有观念正在一些领袖人物身上滋长。  

难敌是国王持国一百个儿子中的长兄。他是一个狡猾奸诈、贪婪成性、野心勃勃的政治野心家。为了夺取王位,他想出种种诡计,谋害般度家族的五兄弟;他贪婪成性,利令智昏,一意孤行,竟不顾正法的约束,声言" 连针尖大的地方也不给般度族"。他是古代印度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奴隶主形象。他的言行,生动地表明:" 最卑下的利益——庸俗的贪欲、粗暴的情欲、卑下的物欲、对公共财产的自私自利的掠夺——揭开了新的、文明的阶级社会;最卑鄙的手段——偷窃、暴力、欺诈、背信——毁坏了古老的没有阶级的氏族制度,把它引向崩溃。"

由此可见,《摩诃婆罗多》深刻地表现了古代印度人民的愿望:反对卑劣的占有欲望,追求家族内部的和睦,提倡兄弟之间的友爱,争取繁荣幸福的美好生活和渴望国家和平统一,施行仁政的政治理想。当然,其中也有宗教迷信观念和宿命论思想,为其历史与宗教局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印度版“春秋战国”纷争,两大史诗你读懂了多少?
摩诃婆罗多
《摩可婆罗多》与《罗摩衍那》
【图】柬埔寨杂记
【独家】闻中:《薄伽梵歌》与摩诃婆罗多
《摩诃婆罗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