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界哲学源流史》中国清代哲学之五:戴震

中国清代哲学之五:戴震

清初三大思想家身后,还有许多哲人志士,名呈风流。但以其总体水平而言,则不如顾、黄、王更具涵容与影响力。进入乾嘉,则昔日风云激荡的时代已过,加上文字狱风雨如磐,令人窒息。于是中国学人秉前代之余绪,辟应时之路径,在考据学方面痛下苦功,为中国古文化画上一条漂亮的豹尾。

但以哲学思想的历史成就而言,叫乾、嘉人物未能产生巨大影响,唯朴学大师戴震,出类拔萃,似可与顾、黄、王三大师一论短长。

戴震,字东原,又字慎修,安徽休宁人。他家境贫寒,没有资产,靠朋友帮助,他父亲才得以做小商贩为生。戴震的一生仕途也不顺利。虽然他才名卓著,且与他同时代的著名学士交往甚广,并深得他们的信任和敬重,但他直到53岁时依然会试落第。可见清代的科举制确实已成死制,不利活人。

他生于1724年,殁于1777年,年仅53岁。

戴震著述很多。而且涉及的范围尤其广泛,举凡音韵、训诂、天文、地理、方志、政论、算术、几何、诗文、经学无不包揽其内。主要著作有:《孟子字义疏证》、《尚书义考》、《毛郑诗考正》、《考工记图》、《中庸补注》、《声韵考》、《方言疏证》、《水地记》、《九章算术》、《原善》、《原象》、《绪言》、《屈原赋注》等。世有《戴氏遗书》、《戴东原先生全集》流传。

戴震哲学,以" 气化流行" " 血气心知" 最为著名。所谓" 气化流行" ,即认为" " 是万物的本源,气的运动就是道,运动规律就是理。道既不能离开气而存在,理也不能离开道而存在。他说:" 道,犹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 又说:" 一阴一阳,其生生乎,其生生而条理乎。" " 惟条理是以生生,条理苛失,则生生之道绝。" 他不同意程朱理学" 理在气先" 之说,又能将" " 看成一个有规律的流化过程。戴震的哲学本体论在气理说的旧框架内,已经达到最好的境界。

所谓" 血气心知" ,即认为人的生理结构是一切思维意识的生存基础。他说:" 有血气,则有心知,有心知,则学以进神明,一本然也。" 在他看来,人既出于阴阳五行,认识客体也出于阴阳五行。" 血气心知" 乃是" 气化流行" 的一种结果。他的这些认识,确实与某些西方哲学史上的大家有异曲同工之妙,可惜未能形成独立的哲学体系——未能深究细考,独立成章。

这自然也和清代的大文化气候有关。清代固然已经有了许多新的科技成果-- 包括西方传入的大量新的科学技术,但在文化结构方面依然与西方社会有质性差别。因此,戴震的哲学方法,不但没有成为成熟的哲学体系,反而变成他批判理学的附庸内容。

戴震思想中最光彩凌利的部分,乃是他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他的名言:"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如啸如狂,如泣如诉,情诚意切,荡气回肠。戴震的这个判断,出于他的人性学说。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的情欲是天然合理的。他说:" 人生而后有欲、有情、有知,三者,血气心知之自然也。" 也就是说,无论欲也,情也,知也,都是人性的表现。戴震主张情欲的合理性,强调欲、情、理的统一,以他特有的风格和气派,对旧的理学传统愤而批判,怒而唾弃,可谓旧时代敢于冲决礼教罗网的豪杰之士。

但是,戴震固为一代英才,他的舞台却依然是旧的,他的思想也难于跳出传统文化的总体规范。而这些传统文化,积淀特久,根须特深,势力特大,韧性特强。戴震一介书生,在如此这般顽固的旧势力而前,正如一位天真的孩子,纵有童心如水,其奈污浊遍地何。

然而,世界的巨大变化已经到了不允许中国不变的程度,甚至缓慢变化也已经等不得了。人动你静,则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人快你慢,又如龟兔赛跑,日行日远。然而,地球只有一个,进步才能生存,文明才能强大。

戴东原死后63年,英军的大炮便在广州海岸轰鸣起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吴震:戴震哲学的方法论反思
李承贵|程朱理学中的佛老因素及其性质——戴震的辨析及其学术经验
戴震
戴震批宋明理学
儒家圣贤用阴阳五行来表述宇宙观和价值观,具有随意性还是科学性?
蔡家和:戴震与朱子对《孟子》性论诠释之差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