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类经济万年史】138 工业革命早期技术成就(下)

工业革命早期技术成就(下)

4.交通运输业

交通运输业是经济重要基础结构的一部分,交通运输业的进步不止是直接降低整个经济的成本结构,而且有利于开发市场和促进劳动力的流动。英国在工业革命前,总的交通运输状况,相对地落后于法国,但在1760年后,英国筑路事业和运河开凿业,出现了新的发展,有时近乎革命性的进展。

英国1663年颁布了栏栅公路法,允许私人或社区集资修筑公路,赋与兴筑人征收通行税权利。但收税公路的大规模修筑,是在1760年以后,当时已开始用科学方法建筑道路和桥梁,英国三位杰出的工程师,代表着这一时代的土木工程水平。英格兰建筑师、盲人约翰.梅卡特夫,于1765年获得设计约克郡一条公路的合同,显示了在公路设计上的非凡才能。以后他又为兰开夏郡、柴郡和德比郡的北英格兰公路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苏格兰工程师托马斯.特尔福德,最初致力于开凿埃尔斯密尔运河,后来从事道路与桥梁工程,在18年中,建造了梅纳桥等42座桥梁,在城乡各处修筑了许多道路。约翰.劳登.麦克亚当,因在路面建设方面的创造——采用凝结成天然混凝土的有棱角的花岗石碎片替代燧石——而闻名欧洲。但直到19世纪初,尽管在全国主要地段都有一流水平的公路,但尚未形成标准的公路网。在铁路出现以前,英国高效率的运输系统是运河。

18世纪下叶,当法国兴修运河的工程以及隐约出现的工业化朕兆因革命而中断时,英国兴修运河的工程却与工业革命同步前进,而且在1780-1800 年期间形成一股" 运河热".早在1720年,兰开夏到利物浦的联结工程已经开始,由于工程迁就原有水道,故只能说是河道的疏通及调整。英国第一条真正的运河是布里奇沃特运河。这条水道由沃尔斯利煤田主布里奇沃特公爵聘请詹姆斯.布林德利设计施工。水道由煤田通往正在变成棉纺织业中心的曼彻斯特,总长11英里。1761年运河竣工,并取得很高商业效益。由于运输成本降低,煤价得以在保持原有利润基础上降低一半,沃尔斯利的煤很快占领了市场。同时这对曼彻斯特工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1762年,公爵倡议开凿一条从曼彻斯特至利物浦的运河,布林德利花了6 年时间,把曼彻斯特这一新工业中心同重要商埠利物浦联结了起来。

1780-1800 年的" 运河热" 时期,最重要的一条运河是1777年开浚的大基干(大特朗克)运河,它沟通默西、特伦特和塞文三条河流,实际上把利物浦、赫尔和布里斯托尔三个港口城市联结起来,并延伸到伯明翰。运河告成后,使运输成本大大降低。原来从利物浦到伯明翰的陆运,每吨运费为5 英镑,此时水运只需25先令。1793年,另一条大联运河开浚,与大基干运河联结,直通伦敦。运河网的形成,不但降低内陆运输的费用,同时也使内陆的发展与港口沿海贸易及对外贸易联成一体。

这时期,作为厂矿内部或矿与港口、运河间运输手段的轨道车也有了发展。英国煤矿于17世纪初从德国引入木轨车道,用马曳行。18世纪由于冶炼业的发展,普遍改用铁制轨道,如达比铁工厂就有此种轨道20英里,格拉摩根郡的彭一伊一达朗铁厂有一条9 英里长通往水路的交通线,在这种轨道上,一匹马力的运载力要比土路高出50倍。随着蒸汽机的应用,人们开始思考用蒸汽机作牵引力,1840年,理查德.特里维西克在彭一伊一达朗轨道线上作了一次示范,用一个名为"谁能捉住我" 的蒸汽机车头曳引10吨矿石和70名旅客,驶行速度每小时5 英里。1814年史蒂芬森用瓦特机造成一个车头,在舍尼尔沃斯煤矿示范,曳行8 节货车,每小时驶行8 英里。这预示着一个伟大的" 铁道时代" 的到来。

5.工业革命的社会经济后果

关于工业革命的社会经济后果,这里只叙述工业革命早期,即到1815年左右已然明显化的一些重大影响。它们包括英国经济区域的改变、英国工业结构的改造、工业资产阶级及工人阶级的出现和工业革命对欧洲的影响。

1)经济区域的改变

工业革命前,毛织品是英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毛纺织业主要集中在约克郡、英格兰西部,从格洛斯特郡到德文郡和东安格利亚。工业革命后,煤被用作工业燃料,东安格利亚和英国东南部由于煤炭资源匮乏而趋于衰落,而资源丰富的西约克郡(以利兹为中心)得到了迅速发展。同时,由于纺织工业中棉纺织业的兴起,在紧靠约克郡的兰开夏(以曼彻斯特为中心),既是煤区又有适宜纺纱织布的温度与湿度,又不受传统束缚,技术革命最终使兰开夏成为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英国拥有仅次于鲁尔的煤炭资源,煤矿藏主要集中在中部以北,与铁矿区较为接近。英国不缺乏铁矿,但长期以来铁依靠进口。17世纪英格兰制铁中心在萨塞克斯.威尔德和德安森林地带。到1750年转移到了靠近大湖区林地。总之,炼铁业离不开森林和作为自然动力的河流。结果是,熔炉远离矿石产区,锻造工厂远离冶炼厂。整个18世纪上半叶,英国有一大部分生铁依赖于瑞典和俄国,而南北威尔士和苏格兰低地的丰富资源却得不到开发。工业革命后,冶炼技术的革命将英国煤田(也可说将世界煤田)与炼铁工业连接了起来。1759年,塞缪尔.加贝特和约翰.罗巴克在福尔柯克附近建立了卡隆铁工厂,1760年约翰.格斯特建立了道莱斯铁工厂。在以后半个世纪内,苏格兰和威尔士炼铁工业的发展,改变了英国重工业的布局,也改变了这些地区的社会经济面貌。到19世纪初,东安格利亚、南英格兰和西英格兰丧失了原有的工业优势,主要新工业区集中到了米德兰、北英格兰和南威尔士。

2)工业结构的改造

工业革命早期,英国工业中逐渐形成以棉纺织业为龙头,以冶炼和采煤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在这场贯串整个工业体系的革命中,发生过拿破仑战争,战争几乎把所有竞争国家的船只从海上赶出去,从而使英国的工业品在大西洋彼岸和欧洲某些市场获得实际的垄断地位。

英国在棉纺织业中的垄断地位,尤为明显。1810-1812年,英国棉纺织业机纺锭数为506.7 万枚,法国为104 万枚,德国为30万枚,美国仅为12.2万枚。而英国的纺工却比这些国家少得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英国100 支棉纱价格1786年为每磅38先令,1790年为30先令,1800年降至9.5 先令,1807年再降至6.75先令。产品价格的低廉,足以在世界棉纱市场将其他国家排挤出去。

英国的煤产量1770年为620 万吨,1795年运河时期达到1000万吨(半个世纪后,1845年煤出口量达到2100万吨)。铁的产量,1788年为6.8 万吨,1796年为12.54 万吨,1806年为25万吨(1825年为50万吨,1835年为100 万吨)。到19世纪20年代,英国已经不用木炭冶炼生铁,而其他国家,木炭炼铁仍占绝对统治地位。

3)工业资产阶级及工人阶级的出现

以瓦特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的工业革命改变了工业生产技术,也改变了社会结构。英国工业革命造就了第一代工业资产阶级。他们不是由商人资本或金融资本蜕变而来,商人和银行家拥有的资本,有相当长时间不向工业投资(英国和法国直到19世纪中叶才向工业投资)。英国第一代工业资产阶级,来源于企业家。西方经济学家把工业革命早期的企业家定义为企业创办者或使企业具有活力的人,他们具有导致" 进步" 的个人进取心、创造性和竞争性冒险精神。我们从工业化早期工业企业家的传记可得出相似的结论: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都出身寒微。阿克赖特出身于理发师," 铁业大王" 达比兄弟和博尔顿的父亲都是小农,黑乡(英格兰中部工矿区)创始人威尔金森的父亲在签约到铁厂当工人前是个乡下人。工业资本是在办工业热时期围绕着结构最灵活、发展最快的纺织业和炼铁业大量积累起来的。阿克赖特在他提出发明(1770年)到去世(1792年)的23年间,个人财产超过1769年英国全部棉纺织品出口值的两倍。

随着经济地位的上升,工业资产阶级作为一种社会力量的阶级意识在加强。1784年,博尔顿在抗议政府对原料征税的法案时,他的发言已不是单纯为自己,而是清楚地代表了这一阶级的利益。同年,在他领导下组成了英国制造业者总会。

英国第一代工业无产阶级,既有由于圈地运动限制农业人口而涌入工业城市的农民和农业工人,也有城市工业人口的第二代和被工厂挤垮的传统手工业者,而主要的是第一种情况。1750年后,英国人口急剧增长,英格兰和威尔士的人口从1750年的大约600 万增加到1800年的900 万左右。而这期间的农业人口,却由工业革命前占总人口的75%,下降到1801(第一次人口普查)的35%。这表明,在农业革命有可能养活迅猛增加的人口条件下,工业革命正在愈来愈多地吸纳来自农村的劳动力。1750-1800 年,曼彻斯特和利兹的人口增加了3 倍,伯明翰和谢菲尔德各增加2.5 倍和2 倍。

工人在工业革命早期的工资水平,一般地说要高于大陆国家,但工人的劳动条件和生活状况是悲惨的。在工资最高的伦敦,1800年在约100 万居民中,有10万人以上没有赖以为生的手段。资产阶级从不承认由工业化造成的新的贫困,而把这个社会问题仅看作是救济问题或看作是道德问题。但工人阶级不会总是处于被动地位,1811年起在北部和西北部发生的大规模捣毁机器的" 卢德运动" ,标志着工人阶级的觉醒。1824年英国出现了第一批工会。

4)工业革命对欧洲的影响

在英国工业革命早期,欧洲大陆国家的参观者纷纷结队来英国考察。法国实业家和海军军官参观了英国冶金工厂和制造厂,承认法国在技术方面,与英国存在很大差距。1776年法国政府正式邀请铁器制造商约翰.威尔金森的兄弟威廉.威尔金森去法国,后者不久成了法国克罗索铁工厂的创始人之一。克罗索工厂的创建,标志着法国新型重工业和军火制造业的崛起。此外,约翰.霍尔卡受法国纺织业界之聘,担任工厂总监;约翰.贝尔登在西里西亚国营铁厂指导炼焦炉的工作;查尔斯.盖斯科因应俄国之聘,指导皇家铸铁和机械厂的工作。

英国在这一时期的技术和资源输出,无疑在客观上为大陆国家的工业化创造了有利条件。至于英国由于工业革命而形成的对邻国的经济优势及深远影响,那不是技术本身的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英国工业革命
制度创新是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主要动因
英国工业革命都经历了什么?能够成为当时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为什么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