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地球生物全系列——从单细胞到人类】伞菌纲—锈革孔菌目(刺革菌目)

伞菌纲—锈革孔菌目(刺革菌目)

真核生物域

真菌界

担子菌门

伞菌亚门

伞菌纲

锈革孔菌目(刺革菌目)

锈革孔菌目(学名:Hymenochaetales),又称刺革菌目,是伞菌纲的一目。这一目是基于分子系统发生学而非形态学特征的。2008年的一项估计显示该目下共包括约600个物种,其中大多为皮壳菌和多孔菌,但也有一些为珊瑚菌与伞菌。

该目中,一些广义上属木层孔菌属与纤孔菌属的木腐菌有致病性,导致了森林的丧失。白桦茸与桑黄(裂蹄木层孔菌,Phellinus linteus)则宣称有药用价值。

下属科:

锈革孔菌科(Hymenochaetaceae

裂孔菌科(Schizoporaceae

1.锈革孔菌科

锈革孔菌科(学名:Hymenochaetaceae),又称刺革菌科,是属于锈革孔菌目的真菌。这一科包含了很多与阔叶树和针叶树的大量林木病有关的真菌。该科共有27属、487个物种。

1)嗜蓝孢孔菌属

嗜蓝孢孔菌属(学名:Fomitiporia)是属于锈革孔菌科的一属真菌。据2008年时的估计,这一分布广泛的属共含11个物种。2010年在撒哈拉以南非洲通过多基因分子系统发生分析又确定了三个新物种。2011年,该属的物种椭圆嗜蓝孢孔菌的子实体被宣布为世界上最大的真菌子实体。

2)纤孔菌属

纤孔菌属(学名:Inonotus),为刺革菌目刺革菌科的一个属。属名意为纤维状的耳朵,可能是形容此菌类的外形。

3)白桦茸

白桦茸(学名:Inonotusobliquus),又名白桦蕈(英语:Chaga mushroom)、桦树菇、桦褐孔菌、西伯利亚灵芝、桦孔茸和树蘑菇,是一种属于刺革菌目的真菌,主要分布于温带地区。该真菌为药用真菌(英语:Medicinal fungi),在俄国和东欧民间用作药物。

白桦茸一般生长在桦树林,分布甚广。在俄罗斯、韩国、东欧、北欧、美洲的北部地区,尤其是北卡罗来纳州的山区和加拿大都有发现。

自十六世纪以来,已有白桦茸用作为民间医药和草药的例子。那时的东欧国家把白桦茸当作药物,以治疗癌症、胃炎、溃疡及骨结核等疾病。2010年有评论指出:早在十六世纪,白桦茸就在俄罗斯和北欧被用来作为一种有效的民间医药,在没有人类所不能承受的副作用下,用于医治许多恶性肿瘤及其他疾病。在同一份评论中,亦提到白桦茸中含有丰富的次生代谢物,包括酚类化合物、黑色素等。其中的部分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肿瘤,降低病毒活性和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感染的作用。不过,因其仅分布于寒带且生长缓慢,所以白桦茸并不多见。1958年,芬兰和俄国的科学家还发现白桦茸具有预防乳腺癌、肝癌、子宫癌、胃癌、糖尿病及高血压的效果。

一般将白桦茸磨碎成细粉末,冲泡服用。若以其药用,则需经过提取。而其最主要的活性成分为多糖,主要存在于由几丁质构成的难分解的细胞壁中。

4)木层孔菌属

木层孔菌属(学名:Phellinus,意为软木)是锈革孔菌科的一个属,许多物种为导致树木白腐病的植物病原真菌,也有些物种可产生天然酚类苯乙烯基吡喃酮(英语:Hispidin)。本属物种的子实体不具有扣子体,颜色为棕色,骨骼菌丝呈黄棕色,菌髓质地坚韧,似木头或软木,其中椭圆嗜蓝孢孔菌(过去属于嗜蓝孢孔菌属)可产生世界上最大的真菌子实体。

澳洲原住民将木层孔菌属物种用于传统医学中,认为燃烧木层孔菌产生的烟雾吸入后可治疗喉咙痛,稍微烧黑的子实体碎屑与开水一起服用则可治疗咳嗽、喉咙痛、发烧与腹泻等,不过他们使用的具体物种仍未被确认。

截至20151月,IndexFungorum记录了本属共154种物种。

5)椭圆嗜蓝孢孔菌

椭圆嗜蓝孢孔菌(学名:Phellinus ellipsoideus)是属于锈革孔菌科木层孔菌属的多孔菌。

椭圆嗜蓝孢孔菌是北京林业大学的崔宝凯与戴玉成于2006年在福建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发现的。研究表明其子实体有多样的甾类化合物,因而可能有较好的药理活性。福建中北部地区将其当作桑黄来使用。

2010年戴玉成在海南的海拔958米的原始林中发现了一株生长于热带树木托盘青冈(Cyclobalanopsis patelliformis)倒木下方的椭圆嗜蓝孢孔菌子实体,已生长20年,长度超过10米,重量超过500千克。含有多达4.5亿个孢子。其外形很长,呈棕色,宽约86厘米、厚约5厘米。为世界上最大的真菌子实体。

6)有害木层孔菌

有害木层孔菌(学名:Phellinusnoxius),又被称为褐根病菌,是一种具侵略及破坏性的病原体,遭受感染的树木会得到褐根病。它主要生长于树木根部或是残根组织中,没办法在土壤中随意生长。在健康树木根系接触到被感染树木的根部、带有残根组织的土壤时,就会感染攻击植物的根部。树木感染后,褐根病菌在树木内的繁殖扩散会造成根部木材组织的腐朽,使根部变得脆弱,影响根系吸收土壤中的养分,甚至因为支撑力下降而容易倒伏。

有害木层孔菌的子实体为一年生,完全平伏。担孢子呈卵形至次球形,平滑且无色。长3.5-5微米,宽2.5-4微米。

有害木层孔菌分布于亚洲、非洲等热带地区。美属西太平洋群岛、日本琉球群岛、香港、澳门的森林都受到严重的褐根病危害。台湾各县市均有褐根病的案例发生,是台湾低海拔重要之树木病原菌。

7)桑黄

桑黄(Sanghuangporussanghuang),又称桑耳、桑臣,为锈革菌科桑黄属的物种,也是桑黄孔菌属的模式种。本种生长于桑属植物的树干上。具有抗氧化、抗发炎、提升免疫力、抗癌、护肝、抗失智症、心血管疾病预防、抗过敏 (过敏性鼻炎、湿疹、类风湿性关节炎)、舒眠、镇痛 (如经痛)、抑制尿酸及皮肤保养等功效。安全无毒性。桑黄为广效型且具有积极功效的药用真菌,中国大陆誉为森林黄金。真假桑黄不易分辨。市售数量较多的桑黄孔菌属是长在山杨树干的杨树桑黄 (S. vaninii) 以及长在丁香树干的暴马桑黄 (S. baumii)。真正桑树桑黄的药理活性优于杨树桑黄以及暴马桑黄。在中、日、韩广泛栽培的所谓桑黄子实体并非真正桑黄,而是杨树桑黄 (简称杨黄)

担子果多年生,无柄。蕈伞扁平(applanate)或凸面状(convex),质地坚硬。蕈伞背面褐色至近黑色,蕈伞腹面黄色,有圆形小孔,每mm6-8个孔。

菌丝属双系菌丝型(dimitic),生殖菌丝中隔 septa),欠缺扣子体(clampconnections),偶有分支,呈无色或黄棕色,薄壁;骨骼菌丝黄色至黄棕色,无分支,厚壁。刚毛 18-35 × 7-14 μm。孢子广椭圆形,光滑,黄褐色,约4-5 × 3-4 μm

关于桑黄最早的药用记载可以追溯至东汉《神农本草》,当时记载为桑耳,文中提到桑黄具有抗发炎、止血、以及治疗妇女病功效。桑黄之名则最早出现于唐甄权所著《药性论》,明朝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也有提到相关记述。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日本广岛与长崎地区遭到原子弹攻击,癌症比例增加。然而移居到女岛的居民在服用桑黄之后,罹癌比例较低。1968年,日本学者在动物实验上发现桑黄具有明显的抗癌功效。韩国也于1984年支持桑黄研究,并于1997年核可桑黄菌丝体为抗癌药品。

中国利用桑黄的记载长达千年,但桑黄的分类学却长期混沌不明。自1939年邓叔群院士的《中国高等真菌》到2010年期间戴玉成的中国刺革菌科研究,都没有文献或标本记载中国境内有长在桑树上的桑黄。日、韩学者以裂蹄热带孔菌(Phellinus linteus)作为桑黄的学名,但其实该物种分布于中美洲,东亚并无野生纪录。因此当时中国学者认为中、日、韩所产的桑黄应该是暴马子(Phellinus baumii)。但暴马子生于丁香树上,而非桑树上。

2012年,台湾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的吴声华博士等在研究后认为桑黄为纤孔菌属中一未曾发表过的物种,故将其发表为 Inonotus sanghuang2016年,吴声华等人发表新属桑黄孔菌属(Sanghuangporus),以该种为模式种,桑黄的拉丁学名因此改为Sanghuangporus sanghuang

本种分布于中国大陆、韩国、日本,缅甸以及台湾。

2.裂孔菌科

裂孔菌科(学名:Schizoporaceae)是锈革孔菌目下的一科。这科的真菌为腐生菌,会引起针叶树与阔叶树的白色腐朽。据2008年时的估计,该科共有14属、109个物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博闻广识丨华东野外观菇初阶指南(上)来啦
侧耳科
白桦茸收藏
【桑黄菌种篇】 根据论文数据来挑选桑黄
松茸和香菇的区别
鸡腿菇是杏鲍菇吗?鸡腿菇和杏鲍菇的区别在哪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