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类经济万年史—214】亚洲国家经济殖民地化

亚洲国家经济殖民地化

1.印度经济殖民地化的加深

英国在19世纪50年代之后,完成了对印度的完全占领,把印度逐渐变为典型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使印度经济进一步加深了殖民地化。

19世纪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英国向印度倾销的工业品增加了3 倍。英国商品在印度进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一直到19世纪末,始终在50%以上。20世纪初,虽然德国、日本、美国等后起的资本主义列强,也大力进占印度市场,但是,由于英国在关税方面享有很大特权,英国资本掌握着印度的铁路系统等原因,使英国商人在竞争中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因此,英国在印度市场上仍然占据优势地位。

与此同时,英国大肆掠夺印度农产品和矿产资源,进一步把印度变为它的原料产地。从19世纪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英国从印度掠夺的原料增加了3 倍,棉花和谷物增加了6 倍,黄麻增加了63倍。l9世纪80年代之前,鸦片在印度出口中一直占第一位。80年代之后,粮食在印度出口中上升到首位,1913年占总出口的20%。为了适应英国帝国主义的需要,旁遮普成为生产小麦的专业化地区;阿萨姆、锡兰、南印度和孟加拉成为生产茶叶的专业化地区;孟加拉成为生产黄麻的专业化地区;马哈拉斯图拉成为生产棉花的专业化地区;马德拉斯成为生产花生的专业化地区。

英国从印度掠夺的矿产资源主要是石油、锰和煤炭。1885年英国侵略者将缅甸并入英属印度以后,1886年和1889年分别成立了由英国投资的缅甸石油公司和阿萨姆石油公司,大肆掠夺缅甸石油。锰矿开采始于1892年,到20世纪初已跃居世界首位,1900年锰产量为12.7万吨,1913年增至81.5万吨,几乎全部出口。英国资本在印度采煤业中占有优势。1895年在扎利开辟了巨大的煤矿。印度煤产量从1860年的29万吨,增至1900年的600 万吨,到1913年更增至1620万吨。印度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出口煤炭。此外,英国还从印度掠夺黄金。1913年,英国在印度开办的金矿产量为59.6万盎司。

由于大量资源被掠夺,印度的对外贸易出超,由1868-1869年度的8300万卢比,增加到1913-1914 年度的33800 万卢布。而英国对印贸易的盈余则从1860年的260 万英镑,增加到1900年的360 万英镑。

英国资本自19世纪50年代起,在印度掀起投资热潮,而且特别热衷于铁路建设投资。这是由于铁路不仅是有利可图的投资部门,而且也为英国扩大商品市场和掠夺原料提供了方便条件,同时还便于进一步控制印度,以巩固其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因此,早在1845年,英国私人资本就在伦敦成立了" 东印度铁路公司"" 大印度半岛铁路公司" ,以从事在印度的铁路修筑。它们从铁路投资中获得的股息为5 %,而当时在英国则为3 %。据估计,到1901年,英国在印度的铁路投资高达2.27亿英镑。印度的铁路建筑始于1848年,到1857年仅有288 英里。之后,修建速度大大加快,1861年达到1599英里,18715077英里,18819891英里,到1914年增加到34656 英里(包括缅甸的铁路在内)。

英国对印度工业部门的投资主要在轻工业部门。例如,黄麻加工、丝织、棉织、榨油、造纸、碾米、制糖等农产品加工业。其中最主要的是黄麻加工工业。1854年,英国资本家在加尔各答建立了第一家黄麻纺织厂。进入70年代以后,英国资本大量投向这个部门。到1913-1914 年度,印度共有黄麻工厂64家,纺锭74.4万枚,织机3.6 万架,工人21.6万名。在1908年时,印度的黄麻工业产量已超过英国黄麻纺织中心(北爱尔兰的丹地)的产量。

英资对印度农业的投资,主要集中于茶叶、橡胶、兰靛等种植物。其中,茶叶种植园最为突出。英资开办的茶叶种植园在50年代以后迅速发展起来。到19世纪末,英国消费的茶叶,已从由中国进口转向主要从印度进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印度茶叶出口已在世界市场茶叶出口中占据首位。英国对印度矿业的投资,主要集中在煤炭、石油和锰矿等部门。

英国还通过在印度兴办银行控制印度的银行金融业。英国资本在印度建立了三家管区银行和若干汇兑银行。管区银行主要从事印度国内的信贷活动,为英国资本推销英国工业品和收购印度的原料和粮食提供资金。这三家管区银行吸收的私人存款总额,从1870年的6396.1万卢比,增加到1900年的12882.7 万卢比,增长了1 倍多。汇兑银行则垄断了印度的外贸信贷,并控制着印度的外汇市场。在1870-1900 年间,英国汇兑银行的资本额从218.4 万英镑增至1577.4万英镑,增长了6.2 倍。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帝国主义国家争夺市场斗争的尖锐化,德国、法国、日本和美国也相继在印度设立了汇兑银行。但是,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汇兑银行仍然占据统治地位。在印度的英国银行(包括管区银行和汇兑银行)和其它国家的几个汇兑银行,在1916年拥有印度全部银行存款的78%,而印度自己建立的银行只占22%。

总之,这一时期,英国对印度进行了巨额投资,并从印度攫取了惊人的利润。到1910年,英国对印度的投资总额估计为4.5 亿英镑。其中,殖民政府债款占50%,铁路占37.4%,种植园占6.6 %,矿山、石油占1.8 %,银行金融地产占1.4%,电车1.1 %,工商业0.7 %,其他杂项占1 %。从这笔巨额投资中,英国资本家每年所得的利润、利息及佣金、汇兑、保险等的收入,估计有4000万英镑,大大超过了英国对印贸易的纯收入(1913年为2800万英镑)。资本输出已经成为英国剥削印度的主要手段。

英国帝国主义在加强向印度资本输出的同时,继续保持和利用封建土地关系加强对印度农民的剥削。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印度农民仍然遭受殖民主义、封建主义和高利贷的沉重剥削。殖民政府的田赋(加上灌溉附加税),在1876-1898年期间增加了70%。封建地租占农民净收益的一半或更多。许多农民负债累累,陷入了高利贷盘剥的罗网,最终丧失了赖以为生的土地。据估计,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全印度有2 3 的农民负债,其中半数农民永远不可能摆脱债务。孟买地区有4 5 的农民负债,1 4 的农民丧失土地。旁遮普地区的农民丧失了一半以上的耕地。印度广大农民日益赤贫化,印度农业日趋衰落。同时,在英国的殖民统治下,印度城乡手工业也因大量机器工业品的侵入而被摧垮。

这一时期,英国对印度的大量投资,在客观上也刺激了印度资本主义民族工业的建立和发展。19世纪50年代以后,印度第一批近代民族工业企业诞生了。这些企业主要是由大买办商人和大高利贷者投资创办的。这些人通过为英国殖民者推销工业品和搜刮农业原料的买办活动,以及对农民和手工业者的高利贷盘剥,积累了大量的货币财富。因此,创办企业有了资本。而破产的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为他们提供了廉价劳动力。

1851年,买办C.N.达瓦尔在孟买创办了第一家棉纺织厂(1854年投产)。之后,孟买的买办商人纷纷设立纺织厂。到1861年,孟买的印资棉纺织厂增加到12家。到1913年,印度的棉纺织厂共有272 家,拥有纱锭约660 万枚,织机9.4 万余架,工人25.3万名。主要分布在孟买地区和阿迈达巴德地区。这时,印度棉纺织业的生产能力已经超过日本和中国,位居亚洲第一。据估计,在该部门的全部投资中,印度资本已占到2 3.但是,印资企业所需的机器设备全部依靠从英国进口,所需原料(棉纱)依赖英资企业。因而它的发展受到英国资本的控制。

印度近代民族工业的另一个重要工业部门,是钢铁工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由印度资本创办的唯一的钢铁工业企业,是1907年建立的塔塔钢铁公司。该公司创办资本为2000万卢比,雇用职工9000(包括西方工程师和技术管理人员125 名)。1911年出铁,1912年出钢。钢产量在1912-1913 年度为31000 吨。该公司以后发展为印度的钢铁垄断组织。

除了棉纺织业和钢铁工业外,印度资本在碾米、磨粉、毛织、丝织、榨油、制糖等轻工业部门以及煤炭开采中也有所发展。但是,从整个印度近代工业来看,英国资本仍然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在英国殖民统治下,印度近代工业发展的片面性也十分明显,未能建立起为民族工业发展奠定基础的机器制造业,固而机器设备完全依赖从宗主国英国进口。

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和印度资本主义民族工业的兴起,19世纪末,一部分大商人和大高利贷者先后投资创办了9 家大股份银行。资本额均在50万卢比以上。进入20世纪以后,银行数量迅速增加。到1918年,资本在50万卢比以上的银行共有19家,资本总额达6000万卢比(含准备金);资本额在10-15 万卢比的银行28家,资本总额达600 万卢比(含准备金)。但是,它们不仅在力量上远不及英资银行,而且在业务活动方面还要屈从于英国殖民者的需要。

2.亚洲其他国家经济进一步殖民地化。

印尼在1870年以前就是荷兰的殖民地。荷兰殖民当局于1830年曾在印尼推行" 强迫种植制度" ,规定农民用1 5 的耕地种植欧洲市场需要的香料、咖啡、甘蔗、蓝靛、烟草等农产品,作为向殖民当局缴纳的田赋。凡是不种植上述产品者,必须缴纳人头税,或以全年1 5 的时间为殖民当局服劳役。印尼农产品的运输和贩卖被1824年创立的荷兰贸易公司所垄断。在1831- 1877年间,荷兰从印尼榨取了8.23亿荷盾。

随着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列强反对荷兰垄断印尼市场,荷兰本国的工业资本家也迫切要求向印尼自由输出商品。在这些压力下,荷兰殖民当局于1863年废除了丁香、豆蔻的强迫供应制度,1865年废除蓝靛、茶叶、肉桂等的政府经营,1870年颁布了新的土地法和取消垄断糖业贸易的糖业法,并从19世纪60年代起允许外国银行在印尼设立分行,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1870年的土地法,它成为印尼经济殖民地化加深的转折点。土地法规定,凡不能证明所有权的土地一律归国家所有。还规定外侨可向政府和私人租种土地,开辟种植园,租期为25年。这样,使印尼向欧美资本敞开了市场,外国资本向印尼的渗透日益加强。投资于农业的外国资本占在印尼外资总额的55%。印尼种植园经济迅速发展,奎宁、木棉、胡椒、橡胶、椰子、龙舌兰、棕榈油、茶叶、咖啡、糖等主要经济作物产品出口大大增加,并且日益依赖国外市场。水稻种植面积相对减少,从1873年起,印尼由稻米出口国变成进口国。

殖民者为了获得更多的原料,大举投资开采印尼的矿山。1899年殖民当局颁布的矿务法,进一步刺激了外国资本对印尼矿业的投资。外国资本几乎控制了印尼的全部矿业。投资最多的是荷兰、英国和美国。1900-1910 年,黄金产量增加6 倍、白银产量增加6 倍,煤产量增加1.7 倍,石油产量增加近2 倍。

帝国主义国家对印尼农矿产品的掠夺也随之加强了。印尼的出口额,从1873-1918年,增长了近2 倍。同时,帝国主义国家也加强了对印尼的商品输出。输出的主要是纺织品、机器和各种工具。印尼商品进口额,在1873- 1904年间增加了54.6%,1904-1914 年间增加了157 %。

伊朗在19世纪中叶,被迫同英国和俄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英,俄取得了伊朗的电报、银行、铁路、石油开采、内河航运、采矿等租让权,并享有治外法权。伊朗逐渐论为半殖民地。英国人路透开办的波斯银行垄断了伊朗的货币发行权,成为事实上的伊朗中央银行。1907年,英、俄签订协定,在伊朗正式瓜分势力范围。1908年英国人在伊朗南部发现大油田以后,英国的英波石油公司(后改名为英伊石油公司)在伊朗又取得了许多经济、政治特权,伊朗经济进一步受到英国资本的控制。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在伊朗的英国资本达到960 万英镑。英国商品大量输往伊朗(比伊朗出口大两倍),使伊朗出现巨额外贸逆差,造成国库空虚。同时,伊朗的民族手工业受到严重摧残。伊朗经济日益殖民地化。

土耳其自18世纪资本主义势力渗入以后,逐渐成为西方殖民者的角逐场所。19世纪70年代之后,英国、法国和德国殖民者逐步攫取了土耳其的修筑铁路、开采石油和矿产、设立银行、公用事业租让、烟草专卖等特权。土耳其经济日益受到帝国主义国家的控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沦为半殖民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左岸风文学】刘硕|资本永不眠——从资本角度看清朝灭亡
坐拥肥沃恒河三角洲,人口1.6亿的孟加拉国,为何富不起来?
BRI不是新马歇尔计划,是借势而为
印度要崛起?别分裂就是胜利
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印尼的区别是什么?
印度尼西亚和印度这两个国家有什么关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