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神奇的感觉(3)——你玩“绝地求生”为什么总是吃不到”鸡”?

前面说道了味觉、嗅觉、触觉,今天来说说听觉。

你可能认为听觉和触觉是两码事。仔细想想,声音是什么?其实就是空气中的震动,而耳朵能感受这种震动,传递给大脑。

而听觉和味觉又有相似之处,它们的媒介都是空气。这就决定了这两种感觉能起到导航的作用。而声音传播的距离,比气味更远,位置感更加精准。

你玩“绝地求生”为什么总是吃不到”鸡”?

梅超风即使双目失明,也可以让人闻风丧胆,靠的就是听声辩位;小李飞刀李寻欢即使蒙眼,也可以弹无虚发。

这种功能在人类社会的早期非常重要,主要是用来逃命。当你作为原始人类还在睡眠状态的时候,耳朵是没有休息的。任何的风吹草动,都可以被感知到。信息传递给大脑,就可以判断是否需要赶紧逃命。

只要往平静的池塘扔一个石子,鱼儿就会四散而逃。所以通过声音对位置的判断更为重要,听到响动一定会往相反的方向逃命,绝不能羊入虎口。

为什么能判断得如此准确。这是因为“双耳的时间差”和“双耳的强度差”。因为两个耳朵之间一般有15-20厘米的距离,空气中的震动,传导到两个耳朵的时间有毫秒级的差别。与此同时,与声源较近的耳朵,震动的强度也会大那么一些。

就是这毫秒级别的时间差和细微的强度差,精妙的大脑就能对声音来源的位置做出精准的判断。

现在,你玩“绝地求生”一直不能“吃鸡”的原因找到了!就是因为没有配一个好耳机。敌人都开枪打你半天了,你还在原地转圈,找不到他的位置!

更有意思的地方来了。刚才说的都是水平层面,如果是头顶上的东西,距离双耳位置相同,声音大小相同,它的位置又如何判断呢?

除了对声音大小的判断,有研究认为,双耳的褶皱居然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正是这些褶皱对声音来源的不同反射,让大脑对垂直高度的声源位置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你可以试试,用手改变耳廓的形状,再让别人在高处发出声音。看看自己的判断,会不会出现细微的偏差?

为什么说孩子的语言能力开了挂?

听觉,本身在人的感觉里算不上厉害,但是和听觉衍生出来的语言能力,确实人类演化成高级智慧生物的必备元素。

自然界的声音非常的丰富,从悦耳的音乐,到指甲划过玻璃的噪声。有研究把这些声音约超过800种因素。

刚出生的婴儿,对于这些声音都是敏感的。但是到了6个月左右,孩子对声音的判断力就开始变窄了。可以分辨出语言相关的频率和种类的声音,并且逐渐开始模仿。

非语言类的声音,对于孩子的刺激开始变弱。孩子对刮风的声音没有什么感觉,却会学大人口中的“呼呼”声,孩子不会直接学小狗的叫声,却会学大人模仿小狗的“汪汪”叫。

当你听到和语音类似的声音时,对具体的声音可能没有听清楚,但会非常清楚地感受到“好像有人在说话”。

不同语言的学习者,也会对不同语言的特定词语更加敏感。比如中国的孩子,听到lai,nao,nei,类似的声音,都会联系到和“奶”这个词。不止如此,孩子们还会根据词语出现的频率进行储存,比如美国的孩子,听到my baby,这个词的时候,会联想到他们经常听到的my boy,my girl,认定my是一个词。同时又会感受到ba 和by总是连续出现。所以他们绝不会把mybe当成一个词,而会把my和baby分开。

非常可惜的是,这种敏感度只存在婴幼儿。语言教学者也把这个时期称作“开挂的语言学习期”,长大以后再听到一门新的外语,并不能像小时候那样自然而然地学会。

曾经有这样一个潮流,每天把收音机打开,大声播放BBC的英语新闻,据说就能自然而然地学会英语。望子成龙的父母恨不得把家里的电视节目全换成英文的。

不瞒你说,我以前也试过。但是却完全没用,听了几个月还是一句话都听不懂。

后来我才知道,这不是因为自己笨,而是成年之后已经丢失了对新语言“开挂”般的学习能力。有些中国人,在美国生活了几十年,每天生活在英语的环境里,还是没有学会英语,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但是,如果把小孩子放在双语的环境下,学好两门语言,是非常轻松的。

为什么失聪的人,又是哑巴?

本来这两方面的系统是独立的,毫无关联。聋的人不一定哑,哑的人也不一定聋。

但是就像前面说的一样,语言的目的是交流。只有会听,才能会说。许多老年人,虽然听力下降的很厉害,带着助听器都听不清你说的话。但是,他们说话却不成问题。

但是,对于先天性的聋人来说,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声音,就无法从前文说的800种声音元素中,获取语言所需要的声音,并且用声带发出这些声音,也就没法像普通的孩子一样,完成语言学习的过程。后天完全丧失了听力的人,因为无法获得声音信息,他们的语言也会变得奇怪起来。

现在有许多机构教学聋人说话,除了佩戴人工耳蜗改善听力之外,更重要的是让聋人模仿正常人的口型和唇型,甚至让他们把手放在别人的喉咙上,感受说话时带来的震动。不断学习和修正,达到会说话的目的。通过比正常人付出多千百倍的努力,很多失聪的孩子可以一点点的张口发出爸爸妈妈的声音。这时候,在看一下父母的脸庞,无不饱含泪光。

的确,听力对于语言功能无比重要。即使是正常人,语言都会不断修正和改变。在东北生活久了,你说话也会有一股“大碴子味“;在北京待久了,就会带上儿话的“京腔”;在上海生活,不由自主的就能学会“桑海哎乌”,台湾居住几年,你的语调也会变嗲了。

“说出听不懂”和 “听懂说不出”!

在临床上我们遇见过2种病人,一种哇啦哇啦大声说话,回答问题答非所问,但是自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看上去有点像精神分裂。

还有一种,别人说话全部都能听懂,回答的时候却说不出话,或者只能发出类似“bubu”的声音。

第一种患者常常被定义为“说出听不懂”,第二种就是“听懂说不出”!

其实这是特定脑区出现问题的表现。“说出听不懂”学术上称为“感觉性失语”, 病变多位于大脑的Wernicke区。障碍较轻时,病人对别人的言谈可部分听懂,但也会常发生错误。

而“听懂说不出” 病变多位于大脑的Broca区,病人与发音有关的肌肉虽未瘫痪,却丧失了说话的能力,临床上称运动性失语症。

不仅如此,人类还有“书写中枢”、“阅读中枢”。书写中枢损伤的人,能看懂字、能说话、也听得懂,就是丧失了写字的能力,这个中枢位于额中回的后部。而阅读中枢损害的人,虽然原本识字,视力也没有问题,但就是看不懂字。

更有意思的是“命名中枢”,一般认为是在胼胝体的部位。这个部位的损害,让左右脑的交互出现了问题,造成“命名不能”。也就是说,看到钥匙,他无法说出“钥匙”两个字,但可以说出,这是开门用的。看到钢笔,只能说出,这是写字用的。

如果你也见过这样的患者,一定终生难忘。

由此可见,语言是高于听觉得一项功能,也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准之一。学会语言,不仅要听得见,还要听得懂;不仅要听得懂,还要能表达;甚至还需要完成能写、能读、能命名,才能构成完整的语言能力。

本体感觉、触觉和听觉,这3种感官看似是对于机械振动的感知。但却在千百年的进化中和其他感觉融为一体,相互协作,完成了比本身能力强大百倍的功能。

下一节我们再来说说给其他感觉赋能的最高级感觉系统——视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七田式英语学习法的7条原则
你了解你的听觉中枢吗?
听见但听不清,验配师说言语识别率差,那还有必要佩戴助听器吗?
听到、听清、听懂--浅谈听觉系统生理功能
耳鸣太烦人!经常耳鸣要怎么治疗?
远离神经性耳聋的四种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