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解释何谓正气与邪气,疾病的发生多与体质正邪之气有关
中医解释疾病的发生为病邪作用于人体所致的损害,以及正气对抗损害,这两个方面的矛盾斗争过程。要明白疾病发生的复杂过程,我们就有必要对邪气与正气的内涵作一探究。  “正”寓义为可与邪气(致病因素)对抗的因素;正气之‘气’,属中医学里广义的气,泛指人体内精、气、血、津液等正常的生命物质,其中以狭义的具防御作用的气尤为重要。正气的盛衰取决于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精气血津液等精微物质的盈亏;二是以精微物质为基础而产生之脏腑经络生理功能的正常协调或失调。当精气血津液等精微物质的充盛、脏腑经络生理功能的正常协调,而呈现出人体自我调节、适应环境、抗病祛邪和康复自愈能力强时,我们称之为正气充沛。反之,则称为正气不足。 2. 邪气

          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在中医的病因学概念,致病因素并不用细菌、病毒来归纳,而是源于自然,例如中医常说的伤风、感寒、感湿等,实际上就是对我们熟知的自然界气候的模拟。自然界在不同的季节有风、寒、暑、湿、燥、热的气候变化,称之为六气。在正常情况下,六气不会使人致病,因为人体有自我防御与调节功能,但是如果当季的气候变化出现过于强烈或反常的异象,例如夏天比往年还热,或秋季时该燥却反潮湿,这时若人体的正气调节不过来就容易产生疾病,中医将此病因称为外感六淫。“淫”有不正当的侵入或太过的意思,也有不正之气的意思,然而六淫更深的含意,是隐藏着中医认识疾病的方法学。举湿邪为例,中医学用‘取象比类’的方式,先把自然界湿的特征抽象出来,湿具有黏滞、重浊、趋下的特性,当人体出现具有湿的特征之症状时,便以湿来命其邪(病因);例如带下多(水多而呈黏滞状态,趋下)属湿;小便浑浊(浊)属湿;身体或关节有困重的感觉(重)属湿。如此类推,其他的风、寒、暑、燥、热等也是沿用这一方法,先将其特性抽象出来,碰到临床症状,与这些特性相比较,具有那些特征,就归为那种病邪。正气与体质的关系

          体质是因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的偏差而形成的个体特征,可以说与正气的内涵几乎一致,因此平和体质可以理解为正气充沛,而偏差体质就是正气的功能有偏差。

          我们平时常习惯将体质与正气相提并论;体质强者,正气必定也充足,其抗邪、驱邪、调节、修复能力强,不易感邪发病;体质弱者,就容易生病,于是体质或正气的强弱就成为人体健康与否的决定因素。体质不但反映正气的盛衰,也反映了正气的偏差。不过细究起来,体质与正气还是有所区别的。正气着重在‘能力’的差别,一般只有强弱之分,理论上较少出现类型之别;而体质则是形态、生理与心理整体表现特征的概括,强调个体差异,着重在‘质’的差别,既有强弱之分,又有不同类型的划分。   邪气与体质的关系

          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变化均是邪气与正气相争的结果,而体质是正气的背景,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疾病的过程就是体质偏差倾向与邪气性质之间的互动关系。体质决定了发病与否和修复、调节能力的强弱,还决定了发病的倾向性及疾病的病性(寒热虚实)、病位和病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传统理论将疾病的产生、发展、转归的过程看作是正气与邪气斗争的过程,认为正邪互相争斗是贯穿疾病发展...
什么是中医里所说的正气?
日积月累话中医--阐释发病原理
中医基础理论——正邪两气
道医学堂丨质元(源)致病内因
(12)从感冒说健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