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把愚人节过成“哭荣节”,是缅怀还是表演?

(一)

200341日,我在北京,那年我上大二。

那一年,非典肆虐亚洲,中国内陆、香港、台湾和新加坡、越南疫情最为严重。


学校实行了全封闭管理,并且停课了好一段时间。整个校园里飘着消毒水的气息,学校外面的公交车里空无一人,我们则被关在巴掌大的校园里,无聊得要发霉。

后来,学校看整个北京疫情控制得还可以,陆陆续续开课。

就是那一年的愚人节,我听说香港有个巨星跳楼自杀了。自杀的人正是张国荣,他的死震动了整个娱乐圈,许多明星冒着生命危险来送他最后一程。

惭愧的是,我那时候才第一次听说张国荣的名字。

看到这里,请别笑我太老土,我不认识包括他在内的很多港台明星是因为:整个初高中时代,我就是一个书呆子,那时我觉得世界上所有事情都不如看教科书、解数学题有趣,所以连录像厅都没进去过。

我不熟悉这些港台明星的原因有三:

一是没钱追星,追星确实是需要点财力的;

二是太想通过高考改变命运(事实上,我的命运也是因为高考而改变的),不忍将时间浪费到这些我当时认为“不务正业”的事情上;

三是可能是因为我们地处内陆山区的缘故,文化上也相对比较封闭,没多少人听粤语歌,认识的港台明星也不多。我们听得最多的粤语歌是beyond,人们追捧更多的港台偶像是小虎队、四大天王。

2013年的四月几号,我跟着同学去蹭听外教的英语课。

在英语课上,我们分组用英语讨论问题,我们组选的主题便是“suicide”。

外教老师很奇怪,问我们为什么会讨论这个话题

组长回答:有个香港巨星前两天自杀了,跳楼,二十四楼。

外教老师“嘶”了一声,回答了一句:“It must be painful!”

再后来,我回顾了张国荣的电影、他的歌、他的故事,才知道他有多厉害,而我也不可救药地喜欢上了这个已逝的人。

再后来,几乎每年的四月一日,大家都不过愚人节了,也没人提起非典这事儿了。

所有人都在悼念张国荣,以各种各样的方式。 

(二)

前些年,大家在网上集体悼念张国荣的时候,我还感慨:一个巨星的陨落,能让这么多的人记住并且缅怀,足见其魅力。

是啊,纵观娱乐圈,能演的不能唱,能唱的不能演,能演能唱的长不了这么美,能演能唱又长得美的没那么好的人品,能演能唱长得美且有好人品的,不会英年早逝,也没有以自杀这样令人扼腕的方式辞世。

所有都能做到的只有张国荣了,没有之一。

但是,张国荣在我心目中并不是神一般、符号一般的存在,我更愿意从人的角度去看待他。因为是人,所以他必然也有缺点、弱点,也会抑郁。

追求完美的个性,让张国荣达成了非凡成就、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但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困扰。我倒希望,他能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能适当释放自己内心深处的攻击性和阴暗面(只要是个人都有),哪怕不那么完美也活得更“真我”,更松弛。

如今,人们将张国荣神化、符号化的原因,也只不过是有些记忆,像是小溪里的石头一样,被岁月的流水冲刷过后,会被美化得格外神圣。再者,逝者已矣,死者为大,人们也没必要再去质疑什么。

我相信,很多像我一样的“新晋迷妹”在张国荣出事之前,对他可能没什么印象。即使有,可能也像是媒体传达给我们的信息,比如“性格忧郁”“同性恋”“为情所困”……总之,对他的痴迷程度肯定是少于现在。

就像迈克尔杰克逊,他活着的时候,很多人对他的印象就是“太空舞,整容,猥亵男童,变态”。后来他一死,到处是怀念他的特辑,到处是他的生平......

大家忽然发现:咦,原来他的神作这么多啊。那些现在还蹦跶在舞台上的歌手,跟他相比算是什么啊。

然后,大家开始惋惜,怀念。接着当初诬告他的那些人开始发声,说自己当初鬼迷心窍,是为了钱财那么做的……

这下好了,人们又是惋惜又是痛心,把迈克杰克逊推上了神坛。

那些每逢祭日就长篇大论悼念他的某些媒体,说不定就是当年给他泼污水的那一拨。

(三)

悼念明星,向来是每个人的自由。

只是,这几年当这种仪式变成了一种潮流,真让我有些发腻。

不信你看,十多年过去了,“悼念张国荣”已经超越“过愚人节”,成为当天的全部主题。

每年一到愚人节,满屏都是张国荣,几乎人人都悼念讲张国荣,像是条件反射一样,年年如此。

有人干脆把这种现象称为“一岁一哭荣”。这不,还没到愚人节,就有人开始感慨:集体在键盘上悼念张国荣的时节又来了。

在这些铺天盖地的集体悼念活动中,不得不承认,有一部分是因为职业驱使:我要蹭热度啊,我要出稿啊,我要出节目啊(其实这么说来,我也算是)。

还有一些人的心态是:如果我不喜欢他,会不会显得自己很没品位?那我就跟风悼念一下吧。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本是常事,也是个体的自由。

只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如果你在愚人节这一天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比如“我对张国荣无感”或者“我不喜欢张国荣”,就会因为“政治不正确”而犯众怒,确实也有点夸张。

(四)

港台娱乐圈,也有几个英年早逝的明星,比如翁美玲、黄家驹,梅艳芳,张雨生等等,但没有谁能像张国荣一样引得全民悼念,让人们把愚人节过成了“悼念张国荣节”。

综合分析,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  张国荣确实风华绝代,生前也更红,值得被人永远记住。

第二、  张国荣的祭日,比较好记。

第三、  张国荣的生平更有八卦价值。

这种仪式化的怀念潮所表露的,或许已经不是一种仅关个体情感的缅怀心态,而是一种以网络作为媒介平台的“自我感动”。

或者,说得更难听点,是一种“表演”。

我们缅怀自家亲人,可能都不会表露得那么痛心疾首。

专栏作家狠狠红在谈及张国荣怀念潮的那种趋向时说:“越纪念,越忘却”。

韩松落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因为,那种纪念,是一个创作的过程,也是一个整队的过程,是用一个形象覆盖他真实形象的过程,怀念越多,覆盖越多,最终引向忘却——我们最终怀念的只是那个由我们文学创作的结果,我们怀念的,只是我们怀念的花样,我们感动的,只是我们怀念的姿态,和我们为“怀念”做出的各种努力。”

话说回来,悼念张国荣,也许有人是跟风,但我相信始终有人真心爱他、喜欢他、欣赏他、缅怀他。那么,是不是真心喜欢、怀念他,又有什么关系?

跟风就跟风咯,装13也无所谓,这世上的潮流不都是一阵一阵的?说不定再过十年,人们都不记得要去悼念他了。

而我写这样的文章,也总让我想起一句话:“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哈哈,既然我都已经自贬为敬了,就不要再喷我了吧!) 

清明节快到了,咱可以悼念张国荣,也可以给死去的亲人上一柱香、缅怀一下他们。这都是个体的自由,旁人本无权指手画脚。

只是,与其悼念,不如学习。

在我,张国荣最值得我学习的部分便是:能身体力行去做的事情,少耍嘴皮子功夫;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敬业、认真,然后,有悲悯之心,平等待人,与人为善。

然后,少和自己较劲,珍惜仅有一次的生命,好好活下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视频: 80后难忘却的已故港台巨星-张国荣特辑
港台影视明星:张国荣与张曼玉合影集
视频: 80后难忘却的已故港台巨星-张国荣特辑【高清修复版】
坠落的烟火
永不过气的八大男星:第一个一生演绎一个角色,最后一个让人难忘
春晚热门话题:上过春晚的港台明星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