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父亲住院的日子里……..

 

(一)

父亲昨天出院了。

出院那天,父亲很高兴,用他的话说,是“囚犯出狱”,他说话的神情都比平时兴奋些。只是在看到医疗费用结算单时,长叹了一口气。

这次他在医院住了将近一个月,做了一次造影手术,再做了一次支架手术,花了十来万。

第一次知道自己花了这么多钱以后,他很有些难过,甚至还当我面说过一些丧气话。

我批评了他一顿,跟他说“钱多钱少对我不重要,你在不在、健康不健康对我很重要”,父亲默然接受,不再说话。

出院那天,父亲的病友跟我说:“你爸爸好厉害的。在整个病区里,他几乎是做康复训练最勤快的一个。连医生、护士都说,没见过这么勤快的病人。”

父亲不知道从哪儿听说,中风后头三个月是最佳治疗和康复期,必须要做康复训练,决不能偷懒。病人越是勤快,康复效果越好;若是懒,缺乏毅力,那错过这三个月后,后半辈子可能就这样了。

于是,他每天逼迫自己在床上做康复运动,下床走路甚至爬楼梯。

因为左半身子还处于一种很僵硬的状态,他做起这些动作其实是非常吃力的,往往走几十米下来就汗流浃背

想想我自己运动减肥都没什么毅力坚持下来,我觉得父亲真的很厉害。

有天,看着他满头大汗做康复训练的样子,我说:“你歇一歇吧。”

他忽然说了一句让我特别泪崩的话:“我不能让那些医药费打水漂,那都是你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再说了,以后我不想成为你的负担,你现在已经够辛苦的了。”

原来,支撑他每天大汗淋漓地做康复训练的,不仅仅是毅力,还有对我们的爱。

(二)

前些天我给医生电话,沟通好了出院时间。结果出院前一天,他给我打了好几个电话,不停叮嘱我,要我早早就到医院去,不然医院要是下班了会很麻烦。

每次要去这种“公家单位”办事前,父亲都会特别紧张。

他那种紧张,几乎是所有长期生活在中国社会最底层的老百姓共有的感受,因为在过去很多年里,只要跟“公家”打交道,他们就没有顺利过,跑一趟就办成功了是侥幸,跑几趟都办不下来是常态。

在城市里办事比在偏远农村要顺利很多,可他依然有这样的焦虑。我们甚至可以说,这是所有中国人的焦虑。

老百姓和公家打交道,尤其是求公家给办事,真是太难了。

“简政放权”说得容易,但真正能做到方便老百姓的真心没几个,随便办一件小事都可能会涉及好几个地方,你只能来回跑、等。

上次我办驾照到期更换手续时,我的钱包连同身份证刚好被偷走,跑了几趟下来,最后居然出现这样的奇观:我本人拿着临时身份证无法办理驾照更换手续,只好就在办事大厅找了个带着长期身份证的陌生人帮我代办,于是,就办成功了。

在大城市都是如此,在小地方就更是这样。有人就好办事,没关系就寸步难行。

父亲在老家发病后,他让邻居把他送去了医疗水平一般但他认识人的医院,而不是医疗水平还行但找不到熟人的医院,也是这种不安全感使然。

我不知道他做这样的选择有没有耽误病情,但最终的最终,我还是理解了他,甚至理解了他刚发病时为什么要隐瞒着儿女。

 (三)

父亲住院这段时间,我没有开车上下班,而是改成了打车。

下班之后,若是我稍微磨蹭、加班一会儿,就常常打不到车。下雨的时候,更是连打车APP都打不开,于是,我只能退而求其次坐公交、转地铁。

某天,父亲忽然跟我说:“你以后还是开车上下班吧,停车费就是每天128块,这钱咱也得花。你真是不了解父母的心情,想到你下班后一个人站在路边孤零零的打车又打不到,我心里难过。”

听到这话,我又是感动又觉好笑。父亲是怎么脑补出我“孤零零打车”的画面的呢?我明明是雀跃着跑上公交车或地铁的啊。

以前,有时候我加班到晚上十二点钟才回家,他会给我打好几个电话,催我早点回家,说是那么晚了还在办公室呆着不安全,开车回家路上要是遇到碰瓷的怎么办。

父亲老了,他的心也变软,对我的担忧却只增不减。哪怕我早已经成长为家里的顶梁柱,他依然觉得我是需要被保护的吧。

前几日,我刷父亲的朋友圈,看到发了长长一段文字,是写给我的。

(云南人说“挣钱”,大多说“苦钱”,这个“苦”字其实比“挣”字来得更贴切)

父亲虽然只上过小学一年级,但他认得很多字,以前还帮村里人给在外面打工的亲人代笔写过信。

老了以后,他学会了打字,并且学会了发朋友圈,每天都在朋友圈写点原创诗。

他写的诗(段子)错别字很多。有些诗的遣词造句,看得我啼笑皆非,但一想到他一生只上过一年的学堂,就会觉得能写成这样已经很了不起。

而这条朋友圈,几次看得我泪目。

其实,我也有一个“待我如初,疼我入骨”的男人啊,这个是就是我爹。

(四)

医院的病房,其实也是一个小窗口,我们能从中看到世相。

我每个周末都去病房里陪护父亲,某天在那里遇到了一个陪护病人的家属。

跟我爸一个病房的老头,大概有八十多岁了。再之后,我了解到,老人有两个女儿,小女儿怀有六个月的身孕。

当天陪护他的,是他的小女婿,大概三十五六岁上下,一直坐在床前玩手机。

他们请了个护工,但这个女婿一见到护工打瞌睡,就一会儿叫他摇床,一会儿叫他倒水,一副“我们出了钱,你居然当我面偷懒”的架势。

其实,前一天晚上,因为他爸一直在呻吟,病房里包括我爸、护工在内的所有人都没睡好。

那天,我带着逗号去看外公,逗号拿着手机玩游戏,玩到精彩处,轻声叫了声“哇塞!好厉害啊”,中年男就一道很厌恶的眼光射出来,很不耐烦地说:“声音小点可以吗?病人在睡觉。”

之后,逗号每次出声,不管声音大与否,他都摆出一副非常厌恶的神情,朝她看过来。

当然了,若是病房里发出声音的是大人,他就不吱声,也没反应。

其实,平时我很注重对逗号的礼仪培养,病房不准她大声说话,那天她的表现也完全没有到没教养、不顾虑别人感受的程度,何况当时是病房开放探视的时间。

看到这个中年男这种表现,我也是万分不爽,他瞪过来,我就瞪回去,交锋几个回合,我觉得无聊,就带着逗号把我爸推去了花园。

这个中年男跟他岳父几乎零互动,他提醒逗号小声的时候,甚至都没注意到岳父当时是醒着的。

他自己进出厕所把门关得很响,别人发出点声音都不行。瞧他对请来的护工那态度,我估计那护工已经对他不满得想骂娘了。

后来,老头的两个女儿来了以后,中年男就走了。两个女儿陪老人说话,帮老人按摩,还买了气球供老人锻炼肺活量,拿水果给护工吃,还主动找我们攀谈。

逗号也还在说话,但病房的氛围立马变得轻松和谐多了。原来,从“如坐针毡”到“如沐春风”,仅仅是换个人的问题。

老头的大女儿周一到周五来看望老人,周六日换小女儿来,他那个小女婿就来陪护过一天,其他的周末都是小女儿挺着大肚子来的。

某个周日,小女儿告别老人回家。

老人说:“今天你回到家估计很晚了,你让他(小女婿)来接下你,我不放心。”

小女儿回复了一句:“他很忙,经常不着家的,我估计我都到家了他还没到。”

我知道自己拿着这样一段生活碎片去揣度别人的婚姻生活不大礼貌,但隐隐觉得这个女婿不大靠谱,希望老人的小女儿将来不受伤害吧。

(五) 

在父亲住院的日子里,我经常在散发着淡淡药水味的医院里穿梭,每天看到最多的,是忙碌的医护人员和神态各异的病人、家属。

在这里,你会发现:病魔不会偏袒任何人。

生活永远都有另外一面,那是疾病、死亡的世界,它甚至跟健康的世界是平行的,随时都会把这里的一切带走。

那个从住进病房以来就不停呻吟的瘦弱男人,住了几天就不知道去哪儿了。后来我听护士说起,说他已经不在了。

从父亲住院第三天开始,我就给他请了个护工。那个护工看护父亲三天以后,忽然也中风了。

前一分钟,他还在扶父亲上厕所,后一分钟坐在凳子上以后就再也站不起来了。我慌忙跑去医院,再给父亲请了另外一个护工。

父亲出院那天,我跑去前一个护工的病床前给他结算了陪护费用并额外多给了他一天的钱,他连声道谢,然后笑着跟我开玩笑:“我估记是被你爸传染的,哈哈哈哈哈!”

他的确够乐观,住院以来都没让家属来陪。一想到他这一住院,不知道要陪护多少病人才能赚回来住院花掉的钱,我脑子里就涌现四个字:“众生皆苦”。

父亲住的病房隔壁,有个看样子不到三十岁的姑娘,额头以上部分的半个脑袋都不见了,不会走路,亲生父母也不认识。

听说她已经断断续续住院住了有一年多了,也不知道花了有多少钱。她父母照看着她,也能跟同病房的病友谈笑风生。

某个周末,我陪父亲在走廊里走。有个四十来岁的男病人,也从走廊里走过。他右手拿了个饭盒,像是要去丢垃圾。

他右手右脚动作都不灵活,像得了小儿麻痹症一样,但刚出了病房就自言自语:“我这右手要是再灵活点就好了。”

接着,他一瘸一拐往前走,忽然就开口唱:“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

我们出院的时候,前段时间跟我爸住同一个病房的那个脑袋凹了半边的男的,又再次住院来补脑壳了。

上次,听他老婆和弟弟说,为了救回他一条命,他们家已经花了三四十万。这次来补脑壳,预计要花十六七万,但病人智力是否能恢复正常不知。

他是骑摩托车太快,一头撞到了石头上,脑袋凹下去了半边。过了24小时才被人发现,然后家属紧急把他送去医院。

他曾经是在讲台上讲课的乡村老师,可是现在不会笑,不会哭,面无表情,只是每天圆睁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瞪着人,样子看起来有点吓人。

刚进医院的时候,他连水都不会吞咽,会吞咽以后不会吐漱口水,现在生活基本能自理了,但他连老婆孩子都不认识了。

我再次见到他的时候,她老婆坐在床边跟他打趣:“大傻瓜,歪冬瓜脑壳儿,你还认识我吗?”

不知道为什么,那一瞬间,我有点感动,也有点感慨:人类是一种多么脆弱又多么顽强的生物。遭遇再大的不幸,日子久了也学会了苦中作乐。倒不是境遇变好了,也不是人变坚强变乐观了,而是习惯了。

是啊,都这样了,再不坚强不乐观点,还能死咋滴。

就拿我自己来说,其实很多时候也活得非常的疲累。人到中年,惊喜很少,惊吓很多,但不管发生什么事,也不过就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以前老有人说“否极泰来”“风雨过后会有彩虹”,现在则不敢太相信这句话。也许,十年后的自己,回望这时候的自己,会觉得我现在所处的时光也是好时光。

未来太远,过去太迟,活在当下最好。

与你共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好的告别》| 面对衰老和死亡,只有坦然地面对才是智者的选择
雨亮│陪护
病房里的故事
47床【刘志红】
病房
艾米的困惑与解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