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些个背井离乡的外地人

与我一起做一个爱学习、愿成长的人


阅读全文约需5分钟

被排挤的外地人


文/晏凌羊

 01 

我跟广东人交往还是蛮多的。

去广东土著家里串门,我跟年轻一代交流起来还行,但跟老一辈打交道会比较难受,尤其是文化层次较低、没出过省、阶层稍低的那一类老人。

这类老人大多很慢热,不知怎么跟外地人打交道
(粤语剧《外来媳妇本地郎》里反应的,真不是普遍情况),对外地人普遍不怎么热情。

我觉得他们有点轻微的自闭倾向。跟你语言不通又找不到共同话题,怕说错话、说不好普通话被人笑话就索性收起对你的好奇心,对你不冷不热、不咸不淡,待人比较傲慢冷淡,至少看起来是
(实际上是自卑、害羞)

我们云南人相对来说就热情好客许多,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家里一贫如洗,也会倾其所有招待客人,之后再饿半年肚子也行。有客来访,大多数家庭殷勤、周到到恨不能给人家倒洗脚水。

我刚来广东时,真的很不习惯土著们因自卑和自闭衍生的“冷漠”。印象最深刻的是,十几年前刚参加工作第一天发生的事。

那时,我就是一个刚从北京的大学跑到佛山工作的“新兵蛋子”,要在工作岗位上实现“学生妹”到“社会人”的转变。

第一天去上班,根本没人指引我,是我自己根据人力资源部的安排找到办公室,再找领导报到。领导给我指派了一个座位,然后,就没人搭理我了。

我百无聊赖坐在座位上,不知道接下来要干啥、能干啥。同事们
(都是广东土著)都在忙,没人搭理我,我也不好意思打扰他们。他们也会有交谈,说的都是粤语,而我一个字都听不懂。

好不容易等到饭点,也没人引领我去食堂吃饭,我问他们干嘛都走了,他们才回答我说“去食堂吃饭”,然后,我就跟在他们屁股后面去吃饭,不然我都不知道食堂在哪里。

吃完饭我回到办公室坐着。到了中午一点钟,突然有人把办公室的灯关了,还有几个人从办公室走了出去,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慌张地站起来,问一个老同事为啥要关灯,她才回答我说:“有人要午休。”

那一整天,我坐在办公室里如坐针毡。我不跟老同事们搭话、问话的话,他们就都不主动搭理我。下班时,我心里难受极了,觉得自己好像在这里很被人看不起,觉得自己一个人背井离乡来这破地方讨口饭吃可真不容易。

在北京或是外地人较多的广州、东莞等地,我都有过短暂的实习经历,同事们待我还是比较热情的。我曾经一度产生了离职的想法,因为我总觉得当地人对外地人不怎么友好。

在那家单位待了半年后,我才发现:老前辈们不是看不起我,也不是对我有意见,而是他们全体都是“慢热型人”。一开始他们很少跟我交流,是因为跟我还不熟,不知道跟我说什么,也担心自己说不好普通话。

实际上,他们是很热心的一群人,后来有次我做了个手术,他们还买了补品、鲜花跑来医院探望。我想要办迁移户口的事情,他们还热心地给我找关系。下雨天,他们还会主动提出来让我搭他们的顺风车。

再后来,我调到广州工作,因广州外地人多,就再没有那种如坐针毡的感觉。他们会好奇你是哪儿人、在哪儿毕业、是否结婚,第一次见面大家聊聊这些话题,距离也就拉近了,你也就不觉得紧张和害怕了。

我也有交往过广东的男友
(前夫就是)。第一次去他们家里或他们亲戚家里拜访,见到老一辈人,我都感觉非常不好。就连去菜市场买菜,卖菜的大妈都不会给不说粤语的人好脸色。

语言不通,导致我和他们沟通起来很困难,他们也不好奇我是哪儿人、做的什么工作,只是一个劲儿跟我说“食多啲”
(吃多点)。除此之外,别无它话。我说的普通话,他们也听不大懂,那大家就干脆不沟通。

每每此时,那种熟悉的、如坐针毡的感觉又紧紧地包裹着我,直到出了那扇家门,我才松了一口气,像是一条搁浅在岸上的鱼终于被海浪带回了大海。

相处久了,才发觉他们貌似对我没有太大的恶意,只是面对外地人,他们有点“社交恐惧症”而已。当然,也不排除有些没见过世面的老人把外地人想象得太恐怖,对你总有些防备心。

很多老人家会对本地人抱有天然的亲近感,对外地人则抱有敌意。虽然他们本身可能都没出过省,但这并不妨碍他们认为外地人都是捞女、捞仔。

在他们的逻辑里:北佬们(除了广东,其他地方都是广东人眼里的北方)若不是特别穷,怎么会不在自己老家好好呆着,而要跑到老广们的地盘上谋食呢?哪怕你是北京人、上海人,他们也会认为你是被北京、上海淘汰掉的那一类。你若是想跟自家儿子、女儿结婚,那你一定是有所图的,想捞点什么的。

像我这种考过状元、上过大学、在金融行业工作、收入不低、婚前就购入房产的北佬,在一些老人家眼里,确实不如一个高中毕业、在超市里做收银工作的、会说本地话、会做本地饭的本地姑娘金贵、让人放心。

你一说普通话,哎妈呀,他们又听不懂,只觉得你更像个骗子了。

 02 

我分别在北京、广州待过。

这两个城市,给我的感觉都不怎么排外。但是,越往三四线城市走,我就感觉排外风气越严重。有些人对外地人蛮友好的,可在另外一些人眼里,外地人就像是过去跟他们抢肉吃的,身上是带着原罪的。

打小就生活在自己现在所在的城市的人,很难理解我们这种从山沟沟里走出来、跑到“别人的城市”里谋食、谋生的外地人,他们从来没有机会体会到啥叫背井离乡,啥叫“被排外”和“要融入”。


这两年,外来人员成为了一线城市的“人口主力军”,大家可能很难察觉到“被排外”,但在十几年前甚至更早些时候,外地人是很容易察觉到自己“被排挤”的。你能做的,只有融入,或者,离开。

你从一个小乡村里走到陌生的城里来,那城市既包容、新鲜又残酷、冷漠。城里的万家灯火,没有一盏是为你亮的;城里道路纵横,没有一条路是为你开的。城里的人们说着他们熟悉的方言,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发生过的故事,你都没资格围观。

你待得下去,就在城市里扎根,成为这城市里的一棵树,在这里开花、结果、繁衍。待不下去,就收拾行李滚蛋,从哪儿来就滚回哪里去。

没有人帮衬,没有人照拂,没有人兜底,甚至都没有人给你加油打气,一切都得靠你自己。你开始尝试着去结交朋友,跟他们在这座陌生的城市里抱团取暖。你把自己当成一块钢铁来冶炼,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成为城市钢铁森林中的一颗螺丝钉。

这种“融入”,其实是一件挺痛苦的事情。你得一次又一次地“融化”乡村给予你的一切,洗掉它在你身上烙下的印记,把自己变成一条河流,汇入一个对你而言完全陌生的江域。

你的舌尖和胃,学会适应那座城市千百年来的饮食风味。你的耳朵和嘴巴,学会听、学会说那座城市的人们说了千百年的方言。你的身体,学着去适应那个城市的水土、气候。你的灵魂,也在这种日复一日的融合中,再让人看不出往昔的模样。

你总是要比本地人付出更多、吃更多苦头,才能得到和他们一样的东西。你每年都得像候鸟一样迁徙,回到你熟悉的居所过冬、休整,再重振旗鼓回到城市迎接下一年的风霜。但这种经历,也磨练了你的决断、你的勇气、你的敏锐、你的坚持。

你原本只是到一个陌生的城市讨口饭吃而已,可最终,你却成为了那个城市里的一个耕耘者和收获者。故乡已经回不去,你只能在“不断融入”的路上向前狂奔,把自己活成了时代洪流的一部分。

以上。

全文完

欢迎分享或转发

这是最好的鼓励

 一点碎碎念 

突然想起十几年前,我刚来到广州求职的经历。

当时,我在北京面试了几家单位,也有一些纸媒向我伸出了橄榄枝,但我嫌收入太低,选择了放弃。

大学时认识的男友跟我说,广州深圳考公务员没有户籍限制,且广深两地收入比北京高,如果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有助于我们很快还清国家助学贷款。

我想了想,这也是个好办法,就怀揣着两千块钱跟他来了人生地不熟的广东。

那会儿,我们租住在城中村一间十平方的屋子里。那个房子每个月租金三百块,窄窄的阳台上设了洗手间和厨房。房间只放得下一张床和一张桌子,他睡地上,我睡床上。

就这样住了没两天,在西安上大学的我的高中同学老木听说我在广州,也买了火车票过来了,投奔了我们。我们三个住在那间出租屋里,老木和我当时的男友睡地上,我睡床上。 

看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想问:“天哪!十几年前的你,是有多穷!”

没错,那会儿我兜里只有一千五百块钱,身上背负好几万的债务,是我在大学期间所欠的助学贷款。为了把钱省下来吃饭,我连火车站都睡过(铺几张报纸就将就着睡了)。

如果我把兜里那点钱花光了依然没找到工作,会非常被动,所以,我超级节省,一块钱都想分成两个五毛来花。

那会儿的我,简直无法想象:十几年后的我,可以在广州买房买车,可以带着女
儿飞去世界各地旅游,还能在全国新华书店看到我写的书摆在书架上。

星空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

ps:谢谢你的时间,我们相约明天见。

关注「晏凌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最爱“方言”的4大城市,很少会讲普通话,有你的家乡吗?
武汉人,你还会说武汉话吗?!
广东话“捞”到底是不是骂人呢?
(178)广州人的包容(1)
中国最不爱讲普通话的6大城市:都在南方,还都是旅游热门地
我国最“不欢迎”外人的三个城市:从不说普通话,张口就是方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