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郭志平《故乡的春节》 | 主播邹坚 | 心香文艺

心   香   文   艺


心 香 文 艺

点击上方绿标收听主播诵读

电台音频:喜马拉雅:心香文艺



郭志平作品,主编黄幼中



        一九五七年,我在农村上小学。那时的农民并不富裕,常年吃粗粮,穿粗布衣。然而,平淡安稳、睦邻和谐、男耕女织,如“桃花源”般 的田园生活,曾经使我向往和留恋。几十年后,那恬静朴实的气息,那美丽自然的村落,已经荡然无存了,留下的,只有深深地怀念。

一 

        春节快到了,村里的年味愈来愈浓。平时冷清的村东大院支起一口头号大铁锅,又搭起一个杀猪台,农户纷纷把养了一年的大猪送到这儿屠宰。那时,屠夫杀猪并不收费,只要猪鬃、猪下水什么的。膘肥体壮的猪彘们感到冤屈,于是就拼命的挣扎嚎叫,嚎叫声响彻大半个村子。

        叫声又招来了一帮小孩看热闹,他们索取一些猪蹄壳和掉在地上的油渣,准备夜晚夹在高粱杆上做火把。有时还能幸运的讨一个猪尿泡,当气球玩。

        村里还没有通电,好多农活靠人力。为准备过年蒸馒头、包饺子,家家碾米磨麦子,路南的磨坊也忙了好一阵子了。估计把驴子们累的不轻,要不然,怎么听不到它们撒欢的嘶鸣声?

        一群大人们在路旁拉过街的彩幡,道路两边的树上绑上吊挂,门庭外挂上红灯笼。顺大门洞望去,迎面是一座山墙,也叫影壁墙,墙上都有灰砖制作的精巧的佛龛,其中供奉着土地爷。村子里逐渐有了零星的鞭炮声,空中不时飘来火药的香味。

        学校已经放了寒假,学生们都在帮着家里准备年货。他们碾米、磨面、做豆腐、煮粉条,什么活都干。农村的孩子很小就下地干农活,家务活就更不在话下。即使在学校,除了植树以外,根本就不需要再专门安排劳动课。

        冬天是农闲季节 ,积肥是 主要的农活。小伙伴们到村外楼荒草枯叶,垫到猪圈里沤肥。有时也捡些玉米秸秆或棉花根子,背回家当柴火。我总是跟着小伙伴们玩,也想拾柴火给自家用。于是,我背着姥爷的土筐也加入了楼柴队伍。有样学样 ,我先把筐子填满碎草,再把捡到的玉米秸秆横放在筐子上,最后用绳子绑一下,只留下一个能穿过肩膀的小空间。可是,筐高人小,筐梁搭上肩后,筐子紧挨着大腿肚子,每走一步就磕一下 。再加上秸秆太重,又舍不得丢掉一些。走不了一段路,就得歇一会。太阳落山了,天黑得很快,小伙伴们早到家了。这时,姥爷摸黑找到我,帮我背回家。见我不怕吃苦,主动找活干,全家都很高兴。

        晚上,我们常常聚在班长郭雪山家里打扑克牌。常玩的扑克游戏有“打对门”、“台牌九”和“挠十点半”等。四个小脑袋围着一盏昏暗的油灯,玩得很上心,亦很开心。那时候,能有一家的主人舍得让孩子们耗灯油,却也难得。

        有时,我也跟着姥爷到全贵家去听书。全贵是个老光棍,家里只有一间大房子。炕上、凳子上、铺墩上坐满了人。上点年纪的老人一人一个旱烟袋,吧嗒吧嗒的嘬得很响,满屋烟雾缭绕。一个较年轻点的在油灯下捧着一本发黄的竖版书慢慢的读。读的仔细,听的认真,每读一段,还要停下来讨论一番。这是乡下人与文化接触的一种传统或娱乐方式。那天读的是《封神演义》,我那时刚上学,认不得几个字 ,还没有读大部头的能力,却看过几出有关《封神演义》故事的戏。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曾是中国农民五千年延续的真实生活。那时,全村已经由互助组转为农业合作社。人们的信心增强,生产积极性高涨,农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吃穿问题有了保障,也有了精神和文化的追求和改观。特别是解放军雷达站建在村东的栾伍庙遗址上后,驻防部队每个星期六的晚上,都要在麦场上放电影 。村民们那些年看过的电影,远远超过一般的城里人。我记得看过的电影有:《平原游击队》《白毛女》《上甘岭》《天仙配》《刘巧儿》《牧鹅少年马季》《黑孩子》《钢铁是怎样练成的》《第一届全国运动会》等等,这些影片对村民的精神面貌、特别是对少年儿童的成长,影响 颇深。

        腊月二十三,家家都把春联贴上、新年画挂上。这天也是灶王爷上天述职的日子,姥姥把旧的灶王爷画像烧掉,再拜上几拜,希望灶王爷在玉皇大帝面前多说些善事。送走了老灶王爷,然后再贴上一张新的灶王爷画像,从今以后,新灶王在名誉上就是一家之主,职能类似纪检委书记。

        除夕,家家张灯结彩。灯笼里点上红蜡烛,常年漆黑的街道终于有了灯光,单调的村落也增添了几分色彩。年夜饭都是热腾腾的饺子,大人们也少不了美酒。对孩子们来说,真正的过年是从吃上饺子开始的。

  初一清晨,村里组织的鞭炮队开始点火,霎时,惊天动地的鞭炮声响起。瞬间,惊得鸡飞狗跳,麻雀、喜鹊急忙飞避,唯恐躲之不急。剧烈震撼的声音刚停,拜年就开始了。家家门户大开,晚辈们成帮结伙给长辈拜年,平辈们则互相祝福。这一传统的习俗,不仅增强了亲情、友情和乡情,也是缓解矛盾的有利时机。

         到了元宵节,村子中心搭建了两排席棚,每座棚里都设有佛龛、供桌和香炉。供奉着玉皇大帝、佛祖菩萨、道尊真人及各路神仙。天一黑,供桌上又增添了两座蜡烛台。借烛光再看众神像,与白昼大不一样;或心慈面善,令人起敬;或狞历凶猛,望而生畏。忽然,阵风袭来,烛火摇曳,香云缭绕,忽明忽暗的烛光拂过神龛,大神们又凭添了几分威严。

        吃过晚饭,家家户户点亮了门庭上的大灯笼。一帮小伙伴每人手持一把小灯笼 到街上玩 。人来齐后,大家就排成一队沿着大街转悠。远远望去,灯光游弋,如走马灯。

      过年,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首先是热闹好玩,然后就是高高兴兴的穿上新衣新帽,吃上白面馒头、大碗肉菜和一些平时见不到的干鲜糖果,简直就是神仙过得日子。

        一天中午,我端着碗走出院子,坐在门墩上吃饺子。

        “小小子,坐门墩,哭着闹着要媳妇……”

        西院的三姥姥哼着童谣,也端着碗饺子凑过来跟我聊天。

        三姥姥脾气好、爱说笑,说话嗓门高,村里人给她起了个外号叫“老鸹儿”。

        三姥姥两口子无儿无女,年轻时还不觉什么,上了年级难免感到寂寞。或许是因为这个缘故,她喜欢逗我玩。有时出门赶集或着串亲戚,也喜欢把我带上,同时塞给我半兜馋人的长果(长生果,花生)。

        说了一会儿话,三姥姥要跟我比赛看谁吃饭快。

        喊了个“一、二、三、开始”!我就狼吞虎咽起来。

        结果,自然是我赢了!

        只是把个三姥姥逗得前仰后合,笑出了眼泪,笑喷了饭。

         事后,快人快语的三姥姥逢人便说:好家伙!一口仨饺子 ,连嚼都不嚼 就进肚里啦。

       元宵节过后,田里的农活开始了。大人们忙着起圈运肥,小麦浇水,并准备春耕。

        过了二月二,天气渐暖,需要换夹衣。这天,姥姥借来一台织布机,细心的接线头。有一出戏《三娘教子》,王春娥为教育薛依哥剪断了机头,吓得老薛保大惊失色。这出戏可能来自“孟母断织”的故事,看起来“断织”是个很大的事。我在姥姥旁边看了许久,想看看怎样接机头,也想弄清楚织布的整个过程。千百条经线把头接上确实不易,需要耐心和很长的时间。我想, 出去少玩一会再回来也不迟。结果,出去玩没有把握住时间,还没回到家就听到“咔哒、咔哒”的织布声。

        春天来了,似曾相识的燕子来了。冰雪消融,草儿返青,柳梢泛绿,黄色的迎春花争先绽开,蛰伏很久的昆虫从睡梦中醒来。不知不觉,田园生活的篇章已悄然翻开了新的一页。


以文会友,推广交流、相互促进,我在这里等您


郑重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余生最好的活法:骨子坚强,言行干净,内心善良
中国谋略大师《诸葛亮兵法》卷二(十六策-13)-【教令】
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支奇葩---【元曲释义-24】
中国行业的祖师爷(59)竹编业祖师爷【张班】
周易安葬之穴兴衰诀之我见
王诩-【抵巇第四----原文和译文】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