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精彩推送——张女贞作品《母亲的故事》连载(上篇)

点击上方蓝字“心香文艺”再点击“关注”即可免费订阅!


心   香   文   艺




     





心 香 文 艺

张 女 贞 作 品 欣 赏

上    篇

作者:张女贞

主播:自由如风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每次读到孟郊的《游子吟》时,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激动。我很佩服诗人能用如此浅显、朴实的语言,新颖贴切的比喻表达出深厚、博大的母爱,及对母爱无以回报的愧疚之情。

母亲离开我近二十年了,但她仍然活在我的心中,特别是我痛苦无奈、孤独无助时,我就在心里一遍遍的默念着她,此时泪水还是不听使唤地往下流。

母亲1927年冬出生在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康家庭,兄妹十个,两男八女,她排第九。由于家庭劳力多,家里开了个大磨坊,加上外祖母很会持家,母亲在做姑娘的日子过得还不错。

都说"婚姻是女人第二次出生”,往往这第二次比第一次更重要,是一生的转折点。这话不知对错,在母亲身上却得到应验。

母亲的婚姻由外公一手包办。外公是个看中名利的人,这点也怪不了他,名利对谁没有诱惑力?看中父亲的家庭是个大户人家,父亲又是个在外读书的文化人,希望能结这门亲事也不为过。有人劝过他不宜定这门亲,因为按当时局势看来,说不定这大户人家明天家道就会败落。外公也是一个爱看书的人,也懂历史,他当然有所预见,可他偏偏要将自己的女儿嫁过去,确实有点令人费解……几个女儿的婚事都是如此。正是他的顽固、执念,酿造了他的女儿们后来的悲惨命运,他八个姑娘,除了五姑娘外,没一个幸免厄运。

其实父亲这一家经过几次动荡后,死的死,逃的逃,一个富贵的家庭一晃成了一个一无所有的空架子。忠厚的妈妈嫁过来自然是不快乐的。可母亲没怪谁,她信命,自我记事时起就常听她说:“‘咕啊’一声定了‘乾坤’”这真是她自我安慰的一剂良药。

母亲除了长得清秀外,还有个好头脑,她会缝纫裁剪,能治头痛嘴肿的小疾病。我们小时候的衣服都是母亲亲手做的,患一点小病也是母亲找草药治。她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喜欢唱歌谣,讲故事。只要她一唱起歌谣或讲起故事,所有的忧愁烦恼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母亲的歌谣和故事,内容广泛,题材五花八门。

        我还记得在我和弟弟牙牙学语时,母亲就不厌其烦地教我们唱一首歌,其实就是一首绕口令:“天上出现一天星,屋上停着一只鹰。桌上点着一盏灯,地上结着一层冰。”这首绕口令训练了我们的发音、吐字及措词等技能。她拖着那慈慈的柔柔的腔调,很是好听。有点过去私塾老先生唱书的味儿。

        夏月夜里,母亲拿着一把自编的棕叶扇,坐在堂前给我们讲《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嫦娥奔月》《王老虎抢亲》等。那时我们还没有电影、电视看,唯一的样榜戏难得看到一次,母亲所讲的有趣故事虽然我们不完全听懂,但填补了我们童年的空虚和空白,把我们带进了梦幻般的“王国”。听大姐讲母亲那么多故事是父亲讲给她听的。母亲属于“二传手(授)” 。 母亲还常把故事、歌谣与思想教育融合在一起。

        每当夜深人静时,灶房里传来蟋蟀阵阵清脆的叫声,母亲总教我们唱起:“蟋蟀叫,蟋蟀应。娘叫女儿早早起,头要梳,面要洗。紧裹脚,莫放底。土布粗衣勤浆洗。讲话要理智,行事要大体……”从这首歌谣内容上看,大概是辛亥革命前流传下来的。只有其中“紧裹脚,莫放底”是让我后来深恶痛绝的一句外,其他的还真是我应该努力去做到的行为规范。

        母亲心地善良,总是尽力帮助孤寡老人和无依无靠的孩子,下雨天常看她在缝纫机上帮他们补衣做裤,她也从不收钱。母亲不但自己这样做,还常常教导我们要积善行德,平等待人。

        采茶季节,母亲总把我带到山上做伴,帮着采茶,但不要求我采多少茶。这也是她给我讲故事,唱歌谣的最好机会。天天讲,天天唱,一个接一个,一首接一首……当然时间长了也难免一个故事或一个歌谣重复多次。真不知道她为什么会有那么好的记忆和耐性,每天让她烦心的事多着呢!这么多故事我有的已记不起来了,有的只记得一些大概内容,但也有些还是印象很深的,最让我记忆犹新的还属那个《布谷鸟》的故事:说的是一少妇带着两个男孩,大的是丈夫前妻所生的孩子,这两孩子一胖一瘦,有人怀疑后妈虐待这个瘦弱的大孩子,问:“你后妈不给你吃饱?还是让你吃的很差?”大男孩回答:“不,很好!她每天用香香的油给我炒油饭吃,弟弟想吃,妈还不给呢!”。有一天,一个教书老先生知道这情况,就摸着那大男孩头说:“孩子,你每天吃好饭,就来我这喝杯茶好吗?但千万不要告诉你后妈!”

        男孩照做了。不久后,那大男孩脸蛋也慢慢红润起来了,身体也逐渐胖起来了。没有人明白什么原因?只有老先生自己清楚。这后娘心里纳闷,表面上又不好说什么……有一天她想出一个馊主意,想整治大男孩,给两个男孩一人一升豆子,说:“你们哥俩给我上山种豆子去,等豆苗出了再回家,豆苗不出,就等第二年麦黄薸(piao)(草莓)红、插秧时再回”兄弟俩拿着豆种上山去了,一人包一块地。弟弟看看哥哥的种子,怎么香香的味儿,自己种子啥味也没有,就吵着要与哥哥调换,哥哥觉得无所谓,很快调换了豆种。两人种好了豆种,相互监督,吃着干粮,等着豆种出苗。几天后大儿子种的那块地,豆种儿慢慢长出新芽,芽儿很齐,高高兴兴回家去了。小儿子左等右等,那块地始终不见一棵豆苗,迟迟回不了家……最后饿死在山上,他的灵魂成了一只鸟。到了第二年春天来了,小鸟早早就飞出来叫唤:“割麦插秧.割麦插秧……”从早叫到晚,一直叫到麦儿黄了,薸儿(野草莓)红了,人们开始耕地插秧了,它才嘴衔着红薸儿,飞到自家的屋檐、码头墙上告诉妈妈,他回来了,然后就消失到苍茫的天际中去了……人们根据他飞出的时节,为它取名为“布谷鸟”。可怜他到死也不清楚:他妈妈就是害死他的罪魁祸首。他调换去的豆种是炒熟的,永远也不会出苗,这场赌注必输无疑,只不过是他代替大哥输了这一局……

        这个故事富含哲理、很有教育意义,动听却带着悲凉,直到多少年之后,我一听布谷鸟的叫声,就想起母亲讲的那个的故事,就把这鸟看做一个灵魂的化身。当然也牢记妈妈故事中所寄寓的道理……

张女贞

【作者简介】

张女贞  女,安徽省黄山市祁门人,大专文凭,乡镇教师。热爱自然、喜欢阅读,爱好音乐,偶尔用文字表达所见所想,属自娱自乐。


本文荐稿编委:佑   子

本文编辑排版:梁秋静


【佑子简介】

佑  子  本名黄幼中,男,1962年12月生。从198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曾在国内刊物公开发表诗歌、散文诗、小说共100余篇(首)。1991年由西南交大出版社出版发行诗歌专著《记忆的长河》,2017年由团结出版社出版发行散文诗集《木棉花开》、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长篇小说《如烟情愁》。现供职于广西师范大学。

【主播简介】

自由如风  本名赵俊峰,《心香文艺》首席金牌男主播,陕西大荔人。曾工作于学校,行政部门,广播电视台。喜欢唱歌,诵读,喜欢用声音表情述事。

以文会友,推广交流、相互促进,我在这里等您

主       编佑子

副  主  编:彭琳、黎冬益

编委成员:烟染眉、恬静、诗敬、张女贞、蒋宁辉

导读编辑:白雨

◆首席金牌主播◆
丁一(女声)、自由如风(男声)
◆主播(男声)◆
潮起潮落
◆主播(女声)◆
美丽一生、夏天、望星空

投稿指南:

        1、投稿体裁:小说、现代诗、古体诗、散文诗、散文、随笔、杂文、时评、书法、绘画、雕刻、剪纸、艺术设计、服装等均可。请投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原创首发文稿(即未在其它微信公众平台发表过的作品)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主播依作园为你读诗|【母亲】
七绝·小满——读延津故事《光棍扛锄》
古韵:布谷鸟鸣(外二首) | 严肃人​​ 主播 | 灵紫
子木青青 || 在谷雨,我想起了母亲(外二首)
快乐歌谣
布谷鸟寻夫(全集)民间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