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精彩推送——泽众作品《神奇的土地缘》欣赏

心   香   文   艺

     


心 香 文 艺


点击上方绿标收听主播诵读

泽众 作品欣赏

        零河是环绕在我的小城西边,从秦岭里流经黄土台塬,随后流向渭河的一条不出名的溪流。农业学大寨的年月里,几乎全靠人工在零河上修建了一座小水库,用于灌溉农田。每到下雨天,上游和周围村庄、田野里的积水,裹挟着泥沙就会顺流而下,雨大的时候,把水库里的清水也会搅浑的。

        冬天的北方降雨稀少,空旷的田野里除了我和不知何人留下的稀疏的脚印,这会儿看不到一个人影。在水库岸边的麦田里刚行走几步,一层尘土就散落在鞋面和裤脚上,遮蔽了其原有的深蓝色。不过对于习惯了在城里每天清扫的街道上走路的我来说,很少能体验到脚踩在冬日麦田里的感觉。看到曾经那么熟悉的,仍然贴着地皮透着绿色顽强生长着的,一望无际的麦苗,让我联想到了5个月之后,替代这些绿色的必然是,被微风吹动着的金黄色的麦浪,还有农人们忙着收获小麦的情景。土地竟如此神奇,在阳光、大气、雨露等自然力作用下,催生出绿色和呵护人类生命的食物,进而复生万物。

      我从小在乡村长大,对那里的一切总怀有种熟悉的亲切感。村庄无论大小,总是被大片田野所包围,村与村之间通过一条条土路相连接。维持村庄里每个人和各种动物生命的食物和水都是土地所赐。“土地是庄稼人的命根子”。这句话从远古一直流传而来。其实,我以为土地应该是我们人类的命根子。种庄稼是人类得以延续的基本技能,后来社会分工细了,不断分化出许多新职业,但只有农人仍在种庄稼。于是,农人也就自然接过了,延续世间生命接力赛的头棒。农人常年同土地打交道,土里来土里去,对土地有种特殊感情。曾多次见到一群顽皮的孩童,在刚翻耕过的田地里翻跟斗,令我似乎悟出了我的先辈们与土地何以这般亲近的源头。

        常听城里人讲:如果往上数三代,我们几乎都是乡里人。不过,如今城乡间的差距愈来愈大,人们洒在土地里再多的汗水,也无法使自己的生活富足起来。而城里却源源不断地生发出巨大财富来。于是,对城市生活的向往,几乎把时下年轻一代农人都吸引住了。农村逐渐成了偏远、贫穷、落后的象征,我们这个社会原有的那些纯朴民风也很快被消亡着。掸掉满身尘土和土腥味,接受了上下班概念的农人们,不自觉地渐渐淡忘着乡村习俗。这种迁徙充满了不为人知的艰辛,他们无奈地承接着大小城市里粗苯的体力活,蜷缩在出租屋里,过着简简单单的日子。我们碰巧遇上了这个逃离乡村,远离土地的时代。我经常与刚从建筑工地下来的他们相遇,每每目睹这样的情景,总会在我的心里徒然泛起波澜。如果没有三十年前的那次高考,我也许会是他们中的一员。

        这些年走过许多大大小小的城市,迅速扩张的街道与高楼,迷幻了人们的双眼,也不时模糊着我的思绪。但时常有种声音反复在问我:城市从哪里来?城市当初也是被土地包裹着的,不过象个大村庄而已。这些年我见到许多城市都在快速扩展,城周边的土地早已不种蔬菜了,似乎一夜间长出了一栋栋高楼,村庄里的农人从此永远放下锄头,做起了出租房的生意。昼夜扩展着的城市快速吸纳了一批批新居民,城市在吞没乡村的运动中,让昔日只能产出食物的土地,释放出了黄金的光彩。哦!原来城市里的居民和财富也是从泥土里生出来的。

      田野、村庄、城市,皆以土地为根基;植物、动物、人类,均为土地滋生

的生灵。常言道:“人活一世,草木一秋 ”。人类在他的早期,全仗着土地里的劳作,得以繁衍不息。现代城市生活带给人们更多的幸福,让我们幸运地体验到了远远超越王朝时代的享受。不过,回望人类的来路,历朝历代那么多高官、名流,身后留下点什么的又有几人。难怪唐朝大诗人李白有诗云: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我们不免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那些早已远去的先祖们,而今身归何处?自然是回归于大地的怀抱,化作了护花的泥土。正如刘驾所言:“仲尼亦为土,鲁人焉敢耕。”

        近日我恰巧去地处黄河西岸的韩城市梁带村,有幸参观了距今约3000年前的春秋初期古芮国遗址。看到从国君墓葬中出土的大量金饰、玉珮和青铜器,从刻在礼器上的铭文尚可还原些历史,唯独不见早已化为乌有的墓主人。同为唐朝大诗人杜甫亦有诗云:“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我们脚下的每一寸黄土,不知已经沉积了多少先辈们的魂灵。

        我忽然意识到,人们对脚下土地的顶礼膜拜,不正暗合了后辈人对历代先祖们的敬仰之情吗?中国民间相信“有土斯有财”,各地普遍敬奉的土地神又称土地公或福德正神,一般被供奉于土地庙里,而且每个村都有自己的土地神。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引用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之父,统计学创始人威廉配第的那句名言: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也没有阻断人类对神奇土地的敬仰与崇拜。其实,我更欣赏有着中国第五代导演教父之称的吴天明的那句话:只有踏在泥土上,脚底下才能感觉到力量。

        不到十年时间,我的小城也变得很大了,一下子聚增了数十万人,饮水成了个大问题。听说零河上这座水库,也许将辟为新的水源地。


以文会友,推广交流、相互促进,我在这里等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签约作家〗牛翠娥‖ 冬天,走近乡村
村庄情韵
【散文】张正旭||​​乡村:立体的记忆
一朵朴素的乡野之花
【江苏】朱群英|幻想玉米
春天的脚步迈过老家的村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