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武口潮湖陶渊明后裔探寻记(上)

《口述宁夏》讲述宁夏人自己的历史

驰名古今中外的田园诗人、辞赋家、散文家陶渊明的后裔四百年前曾在大武口区潮湖村建起了文昌阁、文昌庙和陶家大院。

传说当年的陶家大院其规模可与山西省的乔家大院、王家大院相媲美。

第一次听说确实令人惊讶羡慕,实地寻访却又使人嘘唏长叹。

农历丁酉年7月7日,雄鸡挺颈鸣喧,骄阳似火。与潮湖村相邻的马路上晾晒着金灿耀眼的小麦,太阳把路面烤晒的发烫,热浪扑面。树叶、野花杂草无精打采,卷曲无力。

石嘴山市作家协会组织会员到潮湖村采风,八十高龄的楹联作家沙俊清先生健步走在前列,与年轻作家冒着炎热酷暑行走在潮湖村的市文艺创作基地。

采风首站参观了陶瑞珍女士的工作室,她拿出一本白底蓝字的《陶氏家谱》向我们展示。

陶瑞珍家谱记载,南宋时,陶氏第四十二代孙陶炽南京为官,此后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陶氏家族。

随后,陶氏家族明朝初年由南京迁居兰州组成了陶氏分支家族,后来陶氏家族遇到患难被迫迁出甘肃一个分支,这支家族就迁移到当年的宁夏平罗县潮湖村。目前潮湖村陶姓人家有二百多名,陶家仍是潮湖村里的大户人家。

相关史书记载家谱一般都传给家中长子,为何《陶氏家谱》传给陶瑞珍女士?原来陶瑞珍在艺术方面卓有成就,家父便打破传统观念,把《陶氏家谱》传给了女儿陶瑞珍。

陶瑞珍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葫芦刻画、烙画、剪纸等。

在陶瑞珍工艺葫芦民间艺人工作室,琳琅满目的葫芦和近年来的获奖证书成了陶瑞珍工作室的主要装饰品。

2016年6月,中国(昆明)官渡第六届全国非遗联展组委会授予陶瑞珍“葫芦刻画”金奖。

在她的工作室小院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庭院架杆下悬挂的正在生长的鲜绿葫芦和堆放一桌面干硬发黄的葫芦。

细看陶瑞珍居住地,一幅现成的“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阴后檐,桃李罗堂前”的诗情画廊即刻展现眼前,使人耳目一新。

桌面上放置的葫芦身上都被烙印了精美漂亮的图画,立刻吸引了来访的帅哥美女。

陶瑞珍说,小时候听爷爷讲,祖上专门给乾隆皇帝做葫芦画,陶氏家族也因从事葫芦画展艺术而人丁兴旺。

陶瑞珍童年时按照爷爷教的方法在葫芦上练习刻画、烙画。经常做一些寓意吉祥的葫芦送给同学和老师作为观赏礼品,在葫芦上烙画一直是个人爱好而坚持多年。

2010年,陶瑞珍作为民间艺人受邀,代表石嘴山市参加中阿经贸论坛会,会议期间携带烙印葫芦摆在柜台上展销。

有一位游客盯着“三阳开泰葫芦”作品左瞧右看爱不释手,最终出价600元买下了。

事后陶瑞珍仔细琢磨很久,便暗下决心要让祖传手艺传承延续下去。

2013年,大武口区长胜街道办事处为陶瑞珍提供了5亩地,专门用于种植各种葫芦。

值此,陶瑞珍有了施展才艺的原材料,于是她便借题发挥,选择陶渊明诗歌、辞赋、散文中的经典警句镌刻烙印在葫芦上面,图文并茂的葫芦作品顿时身价倍增,畅销全国各地。

陶瑞珍与张贤亮先生合影留念

采风参观潮湖文昌阁遗址,烈日当空刺眼眩目。面包车行驶在总机修厂通往110国道的路上。

站在潮湖村田埂边向南眺望,一座裸露着四层石基的黄土夯筑的土楼轮廓矗立在麦浪拥簇的田野间。

陶渊明后裔第18代人陶常民现场指指点点,滔滔不绝的讲起他童年时代在潮湖文昌阁玩耍时所见所闻。

潮湖文昌阁座东面西,西北台基上树立着一块青石碑,碑文上句刻印着“大武口区文物保护单位”,中间是“文昌阁遗址”五个楷书大字,下沿边刻印日期是“大武口区人民政府2013年11月7日立”。

环绕文昌阁墙基一圈,整个墙壁墙皮脱落,千仓百孔,成为麻雀、燕子的安乐窝。在凹凸不平的墙面上偶尔看见悬挂着几片白色的墙皮粘连在墙壁上面。在台基上转悠几圈,只见遗址上零乱的破砖残瓦比比皆是。低头眼盯镶嵌有序的长条基石,完整的亭柱石墩、门柱石墩,还有那两块仰天躺卧的巨石磨盘,亲身体验阁楼拐角所处感受,

站在阁楼山门台阶下的青砖便道,眺望贺兰山下,大家若有所思,若有所想,面对所探寻的遗址残迹深有惋惜之痛。

潮湖村文昌阁遗址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潮湖文昌阁还是一座装饰精致,风格独特,布局合理的古建筑。白墙、灰瓦、亭阁、红柱子和雕梁画栋以及梅花式的窗格有机构成,别具一格。

凭借贺兰山巍峨雄姿,远山、绿树、蓝天、湖泊,呈现出独特自然景观和浓郁的乡土气息。

文昌阁由此成为附近学生学习的学堂、村民扫盲的教室、公社集聚开会的会议室,“四清”运动关押干部的拘留所。

那个年月,潮湖村集体吃大锅饭时,文昌阁山门旁边的大院有一间磨坊,这间磨坊由驴、骡大牲畜拉动机械木轮带动大石磨磨面,不但解决了大集体大食堂所需面粉,而且成为周边村民加工面粉的唯一的一间大磨坊。

这两块直径约两米左右的石磨子盘和母盘体重大约在两吨以上,至今仍恋恋不舍守在在文昌阁遗址不肯离去,成为看护文昌阁的大力士。

石磨盘百年见证岿然不动,成为文昌阁一块最完整的文物。

陶常民说由文昌阁通往陶家大院的陶氏大路上,当年立有一座石制结构的牌坊,牌坊记载着有功德人的姓名。

潮湖文昌阁集纳了自然风景、人文景观,彰显了陶氏家族人文脉络的延续。

文昌阁通往陶家大院的陶氏大路有青砖铺路,路两旁垂柳依依,纱灯通红,武功石雕神像、十二属性动物石雕和名人石塑像沿着大路并列摆放,气派威震西北。

每逢春节、庙会,贺兰山下的文昌庙、陶家大院、文昌阁三点一线的红灯彻夜通亮,格外引人注目。

陶常民说60年前他的爷爷经常向他和潮湖村里的小朋友讲述潮湖文昌阁、文昌庙、陶家大院的故事。

原来四百多年前,陶渊明的后裔陶贵儒率领陶氏家族千里迢迢从甘肃白银蒋湾来到了今天的大武口区潮湖村垦田创业。

落脚潮湖村后,作为陶家掌门人的陶贵儒便在贺兰山坡看山看水,谋划着未来陶家住宅向阳、居高、邻水的方位。

陶家大院背靠贺兰山,旁边傍有山泉水,以贺兰山为屏蔽,住宅建在贺兰山脚偏上处,宅前有归德沟引来的流水,东边有宽敞平地,视线开阔。

植树垦地修道路,潮湖村宅前有如双手环抱胸口的贺兰山,这就是陶家住宅最佳选址,这就是掌门人马不停蹄的忙碌了大半年结果。

陶贵儒兴致勃勃的坐在贺兰山坡的一块石板上,翘首眺望贺兰山下茫茫荒原戈壁时,手捧唐诗高声朗读“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水木万家朱户暗,弓刀千队铁衣鸣。心源落落堪为将,胆气堂堂合用兵。却是六番诸子弟,马前不信是书生。

宏亮的诗歌朗诵声音悠悠回响在贺兰山坡,诗似山巅石,内心即刻涌动着不断激扬跳动的活力,无声的锐气昂扬上升,使他浑身发热、震撼。

转身挺胸昂首,但见习习微风中贺兰山坡流水潺潺。陶贵儒想起先人陶渊明那首《饮酒》诗词“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预辨已忘言。

回顾先人从南京到兰州,自己又从白银蒋湾到贺兰山坡的潮湖村,往事如烟,一幕幕,一件件饶颖脑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祖先陶渊明那豪迈诗歌一首首难道是对自己的暗示?还是什么?沉思暮想了很久很久,他再次默默自语,再次细细品味“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的含义,低头目视簇簇野花,抬头仰视巍巍贺兰山,心中顿时茅塞顿开,思路明晰。

日后不久,就在他考察所站的位置建起了一座文昌庙。

在文昌庙东面,陶氏后裔先后开发引进贺兰山归德沟旁边的山泉水浇灌潮湖大片土地。之后不久又建成了陶家大院,大院千间房屋建在贺兰山下错落有致,潮湖村树木葱绿环抱山坡,鸟语花香,涓涓流水相得益彰巧妙组合,形成了优美的自然景观,堪称世外桃园,彰显出贺兰山下好一派田园风光,美不胜收。

陶家大院大门常开,门前商铺林立,车马叮当,惹得商流如织锦,财源茂盛滚滚来。陶家门前成为贺兰山边古道边贸井市区,商贩们来往络绎不绝,热闹非凡。未完待续) 

作者系石嘴山市科学技术局退休干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手艺丨小葫芦大世界——贺兰山下陶渊明后裔陶瑞珍葫芦刻画艺术
陶渊明的红颜知己
徽州景色美如画
2011.03.10 宁夏 银川 中山公园
陶强原创丨登雪野文昌阁遣兴并序
再回公主坟,乌鸦、大院、八一湖,全是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