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手术患者脂肪液化的预防与控制

作者:渭南市第二医院   沈蕾

编辑:董宏亮

       今天,我们来说说脂肪液化的有关问题:

       长期以来我们的医师对伤口感染的治疗已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经验,而对近年日渐增多的脂肪液化伤口的认识与治疗仍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未能做到有效预防,未能尽早发现及正确处置。

      近年来肥胖即腹壁脂肪肥厚的患者十分多见。术中使用电刀,电凝亦十分普遍,其瞬间的高温可致脂肪组织变性或坏死,为此预防减少伤口脂肪液化我们要做到:

       对脂肪肥厚者可采用普通手术刀与出血点电烙相结合,既可达到减少或减轻对脂肪组织的大片烧灼又能有效止血。术毕应重视伤口的冲洗,必要时可用甲硝唑注射液进行冲洗。缝合脂肪层可分层缝合,针距不宜过大,以保证不留空腔且能达到良好的对合。


       对可能感染的Ⅱ类切口,尤其是壁脂肪肥厚的患者术后每日应检查伤口。伤口感染多发生在术后第3-4天,可有明显的红肿,及疼痛,甚至有异味的粘稠分泌物出现,深度可达肌层。而脂肪液化则发生在术后第5-6天,伤口无明显红肿,不感疼痛亦无脓性分泌物,多在例行的检查伤口时发现敷料有少许非脓性分泌物,切口愈合不佳,挤压后见含有脂质的稀薄无味淡黄色液体出现,量亦不多。一般局限在皮肤缝合的1-2针或2-3针的皮肤缝线间距内[1]。深度局限在脂肪层。

       伤口脂肪液化的治疗应与切口感染有别,前者强调引流通畅,后者则重视保持切 口的有效对合,亦即不宜用传统的加强引流的观点指导治疗。此外临床对于红肿的伤口常采用TDP照射,由于TDP可使液化区温度升高,且不能起到减少或终止伤口的脂肪液化,因此不适宜用于可能发生或已发生脂肪液化的伤口。

       腹部术后伤口感染与脂肪液化均为腹部术后常见并发症,近年来伤口脂肪液化日趋增多,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患者术后康复及延长住院时间。观察伤口脂肪液化患者发现,伤口脂肪液化主要表现在术后第5天或第6天切口中段愈合不佳,挤压可见少许含有脂肪的淡黄色液性分泌物,非脓性,无异味,切口亦无明显红肿,深度为皮下脂肪层。


      有文献介绍方法:保留原缝线,对液化范围≤1cm,液性分泌物较少的采用轻轻挤出切口中的积液然后用酒精棉球经数次擦试获得I期愈合,对伤口液化范围>2cm,采用5ml注射器吸入庆大霉素注射液,用空针头经由尚未愈合的伤口皮肤缝隙缓慢滴入,具体方法是:用庆大霉素简单冲洗后注入1-2ml,每日进行一次,3-5天均全部伤口愈合。

陕西医院感染控制岂止于感染控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术后换药切口流黄油,警惕脂肪液化伤口愈合不良
伤口迁延不愈,这样处理有奇效(不是清创缝合)
从油腻大叔切口脂肪液化,看肝癌术后的常见并发症
​脂肪液化是什么意思
医案选 腹壁、臀部窦道(四例)
保元汤治外科伤口不愈合:脂肪液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