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郑世骅:“张良庙赛过北京”

节日假期,亲友团聚,其乐融融,翻开家庭影集,看着那些年代久远已经泛黄的照片,一张70多年前在留坝县张良庙的家庭合影引起亲人们的浓厚兴趣。大家指认着照片中的三个孩子,这是大姐世骧,这是大哥世骥,母亲怀抱着的是二哥世骏,咦,怎么少一人,世骅呢?我说我在给家人拍照呢。亲友们哈哈大笑,那时候的我还没有到这个世界上呢。捧着这张照片,又一次唤起我们对父母的思念,父母已经离开我们多年,但父母这些照片背后的故事却一直铭记在我心里。
  一  
这张家庭合影照片拍摄于1946年,父亲郑文彬当时在中国旅行社庙台子招待所工作,母亲孟玉梅带着幼小的女儿世骧和儿子世骥、世骏伴随父亲身边。

1946年在张良庙北花园的全家福

父亲年幼时在家乡读私塾,及长就读于私立中学,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学业无法继续,遂于1933年18岁时考入中国旅行社,被分配到潼关分社当职员。
中国旅行社由上海银行于1923年8月15日在上海组建,其前身是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简称“上海银行”)旅行部。相传上海银行创建人陈光甫一次到外商洋行购买船票,遭到冷遇,恨国人无自办的旅游企业,愤而创办旅行部,可说是早年对旅游事业的一个开拓和探索。1927年正式成立中国旅行社,作为上海银行的分支机构和子公司,专门经营旅游业务,是中国近代旅游事业的发端和起始。1931年陇海铁路通车至潼关,续向西安延展。上海银行鉴于西安地处承东启西、联结西北、西南的交通要冲,大有发展前途,便积极谋划在西安发展,遂在1933年派陸君榖先生到陕筹设上海银行西安分行,在具体业务上,他积极贷款支持李仪祉先生主持的泾惠、渭惠两渠的修建工程;协助各邻近的合作社组织联营轧花厂,沪汉各地棉纺厂竞来采购。同时,陸君榖先生还负责组建中国旅行社西安分社,筹划在西北开展中旅业务,筹建西京招待所。时省府主席邵力子鉴于临潼华清池这一旅游胜地日趋荒毁,无力维修,乃与中旅商谈签订合同,由上海银行垫借两万元作整修华清池的费用,并委托全权经营管理,于1935年春开始营业。1935年初,陇海铁路营运至西安,更促进了中旅建设西京招待所的步伐。陸君榖先生踏勘选址,与省府共商,在城内靠近火车站的尚仁路(今解放路)与崇信路(今东、西四路)什字购地11亩许,创建招待所。因当时中央政府曾以西安为陪都,一度改西安为西京,故取名西京招待所,于1936年春建成开张营业,成为西北唯一的高级宾馆,也是当地上层交往的活动中心。陸君榖积极联络,先后与西北公路局、陇海铁路局合作,陆续开办了潼关、宝鸡、留坝、汉中、天水等十余处食宿招待所,对当时陕甘、川陕两条公路交通干线的往来行旅提供了较好的服务和便利,并接受陕西省政府委托,整修并经办临潼华清池,为开发西北旅游事业做出初步的开拓和探索。
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华北、华东大片国土相继陷落于日寇之手,全国抗战全面展开。沦陷区爱国同胞络绎不绝地内迁至西南、西北,西安是枢纽之地,故西京招待所常常旅客盈门,业务鼎盛。1941年局势稍稳,中旅西北区在宝鸡、汉中成立分社,并在褒城和庙台子设立招待所,我父亲于1942年1月到中旅褒城招待所担任会计,1942年任褒城招待所主任,1946年1月调任中旅庙台子招待所任主任,在此工作了1年多时间。
  二  
秦岭的险峻,“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古时人们依靠栈道,“飞梁架绝岭,栈道接危峦”,三国时开辟骡马道,设置驿站,货物以骡马驮载,达官贵人则肩舆,延续至民国,1700年不变。直到1934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时期开工建设翻越秦岭的公路,1937年修筑建成川陕公路,从宝鸡翻越秦岭,经汉中入四川,秦蜀之间才结束了栈道钩连的历史。川陕公路的修通,在抗战期间发挥过重要作用,是当时连接前方和后方、西北和西南的一条重要通道。其中宝鸡到汉中250余公里,沿清姜河进入秦岭,过大散关、秦岭顶、凤州、酒奠梁、柴关岭,弯急坡陡,险象环生,川陕公路的众多“咽喉”分布于此。被誉为“中国公路泰斗” 的总工程师赵祖康1936年题写的“柴关岭”三个大字石碑至今仍耸立在柴关岭上。 

1946年在张良庙五云楼的全家福

川陕公路开通后,中国旅行社在张良庙、褒城和汉中设立了招待所,服务沿途行旅。当年宝鸡汉中两地间的客运汽车是木炭车,清晨从宝鸡出发,翻山越岭艰难走一天,傍晚到留坝张良庙歇息,第二天再继续山行到汉中。我的父母当年到中国旅行社汉中分社褒城和庙台子招待所工作时,就乘坐过这样的木炭车。当时汽油、柴油完全靠进口,且价格昂贵,为了摆脱洋油垄断,爱国工程师汤仲明于1932年研制成功用低廉的木炭代替洋油的方法,木炭汽车成为那个年代中国的王牌风行于全国,尤其盛产木炭的大西南,几乎全部使用木炭汽车,为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  
张良庙坐落于秦岭深处留坝县紫柏山麓,傍山依水,古朴典雅,终年云霭缭绕,颇有仙家灵气。柴关、紫柏二山与庙前、庙后二水成环抱之态,祠庙幽静肃穆,紫柏挺拔苍翠。二千二百年前,西汉开国功臣、“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汉初三杰”之一张良,在辅佐刘邦成就帝业后“激流勇退”,托名“辟谷”隐居于此。东汉末年,张良的十世孙、道教第三代天师“汉中王”张鲁, 为了尊崇先祖不以功高盖世而讨封,不以位极人臣而自居的高风之德,在这里建庙奉祠,因张良曾封“留侯”,故名“汉张留侯祠”,俗称“张良庙”“庙台子”。康熙三十六年,兵部尚书、右都御史、河道总督于成龙奉旨出京路过紫柏山下,他对张良庙古庙清风,道人看守香火,心中颇喜。可是两年后再次路过入庙敬香,见道人换成了僧人,张良圣像变成了释迦佛像,于成龙觉得奇怪,访其原因,得知僧人强行霸占了张良庙,一怒之下将僧人驱逐,令重修大殿,撤去释迦佛像,重塑了张良金身,招回全真道龙门派十一代道徒潘一良看守香火,并为张良殿撰写“相国神仙”四字悬示,昭告这是道教宫观。可见这位深得百姓爱戴、康熙帝也为其撰写碑文的“天下第一廉吏”对张良的尊崇。
张良庙在数任道长的潜心经营下,成为道教全真派圣地,四方揽胜者络绎不绝,争相观光。历朝历代多有名人学士“过必登,登必览”,留下了许多摩崖石刻和碑匾。李白、陆游、文同、王士祯、于成龙、赵文渊、林则徐以及近代的于右任、蒋介石、陈立夫、冯玉祥、何应钦、白崇禧、杨虎城等都造访于此,留有咏叹或题刻存世,使古祠生辉。于右任题刻“自古神仙皆智勇,一生进退本从容”,赞颂张良的“智勇”“从容”,常人难以企及。冯玉祥将军立的石碑:“豪杰今安在,看青山不老,紫柏长存,想那志士名臣,千载空余凭吊处;神仙古来稀,设黄石重逢,赤松再遇,得此洞天福地,一生愿作消遥游。”1940年5月,周恩来由延安驱车赴重庆时途径张良庙,曾召唤随行人员兴致勃勃地参观张良庙,对张良钦佩有加。
来到留侯镇,首先就被张良庙牌楼山门吸引,这座牌楼青砖砌就,高宽各达9米,给人雄浑厚重之感。牌楼中间大型砖匾镌刻着“汉张留侯祠”5个朱红大字。入山门便踏上一木桥,名曰“进履桥”,取张良在圮桥拜师黄石公一事。庙院内,钟楼、鼓楼分列左右,庙宇殿堂八角飞檐,琉璃瓦饰顶,彩绘斗拱屋檐,雄伟庄严。悬匾“相国神仙”“明哲风高”“帝王之师”,颇为壮观。“北花园”内六角亭,取张良拜黄石公之意名曰“拜石亭”。“拜石亭”前矗立着“英雄神仙”巨碑,由陕南镇守使管金聚1919年书写,是对张良所有的评价中至高无上的赞誉。历史上英雄和神仙无数,被称为“英雄神仙”的,张良可谓是独此一人。
翠竹蔽荫、曲径盘道攀援直上的庙中制高点——紫柏山中峰顶建有“授书楼”,取黄石公授给张良周文王遗著的《太公兵法》之意,重檐飞角,高雅别致。登楼远眺,峰峦起伏,林海苍茫。
张良庙还有三奇:一是南花园一棵“挂甲垂柏”,二是一棵素有“仙树”之称的梭罗树,三是“园中园”的“拐拐竹”,皆有寓意张良功成不居、解甲归田、逍遥山野的传说。张良庙不仅具有建筑、美学、历史的价值,而且还兼具社会甚至是政治和精神的象征性价值,它是中国文化传承性和连续性的象征,是传统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
由于地临秦蜀古道,往来官吏客商繁多,当年张良庙内房舍与驿馆配套使用。中旅庙台子招待所就设于五云楼。五云楼为二层砖木建筑,上下各5大间厅房,回廊挑檐,古色古香。于右任、冯玉祥、蒋介石等民国人物到访张良庙曾经下榻于此。德美日英法俄诸国都有旅游团来张良庙游览观光,在招待所住宿。当地一首民谣:“柴关岭雾气腾腾,张良庙赛过北京”,形象地反映了柴关岭道路险阻,张良庙客商云集、热闹非凡的景况。
经历代修葺,张良庙现有庙宇是明清建筑,6大院,有房舍150余间,占地14200 平方米,为全国大型祠庙之一。庙内现存摩崖石碑100多块,木匾50多面,木、石刻对联30多幅。2006年,张良庙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  
当年我父母一家人就住在五云楼。父亲担任庙台子招待所主任还兼任会计,每天忙忙碌碌。母亲带着三个孩子操持家务,还挤时间帮助庙里的道士缝补、浆洗衣物,帮助旅客照看小孩。父母深受道士和旅客的尊敬。
那时张良庙的第五任道长马含真,是一位直爽而又仁慈的方丈,他潜心悟道、与道合真,道士们穿着也是普通百姓的衣着,并无道袍的明显标志。但道士们虔诚地践行自然无为、返璞归真、潇洒旷达的道家做人学问。马含真道长鼎力支持中旅利用五云楼设立庙台子招待所,引德、美、日、英、法、俄诸国派旅游团来张良庙游览观光。马含真道长还倡导设立了留侯小学和留侯中学,学校师生经费由祠庙支付。为增加祠庙收入,马含真道长在庙内兴办了“留侯铁厂”,与道士制作铁锅销售获得收入。谁知此事引起县长眼红,便要在张良庙拉壮丁。马道长为此很发愁,拉走壮丁就少人手做铁锅了。那时,由于招待所经常接待各方长官,于是马道长向时任招待所主任俞承淦求助,由俞承淦请县长吃饭,打牌故意输钱给县长,但仍不起作用。后来省政府主席蒋鼎文路过留坝,俞承淦负责接待,待蒋鼎文走后,俞承淦借机对县长说,蒋主席过问道士从军之事了,让道士安心悟道。这一说,吓的县长再不敢提拉壮丁之事。
都说张良庙很神奇,在我大哥身上也得到体现。那一年大哥世骥才三岁,他上到授书楼上玩耍,不小心从高处跌下很陡的木楼梯滚下来,头上摔破一个很长的伤口,竟沒有流血,大家都很奇怪,这或许是张良庙的神灵保佑吧。那年冬天下大雪,姐姐带着三岁的世骥走出张良庙到公路对面玩耍,熟人看到车多路滑,十分危险,就把他俩护送回家。母亲十分生气,罚姐姐在雪地里跪了两三个小时,谁劝都不行。而姐姐才是个七岁的孩子。记得小时候,只要我们姐弟与别人发生矛盾,母亲常常是上来先责备甚或打我们,然后再细问缘由。如错怪我们,则安慰几句完事,不像有的家长那样偏袒护短。我们姐弟四人能堂堂正正做人,是和母亲从小严加管教有直接关系。要知道“娇儿无孝子”,温室的花朵是经不住风雨的。
  张良庙还开设有摄影部,由我国早期摄影师郑鸣玉操持。郑鸣玉1901年出生于北京,1927年在北京学习摄影,是我国最早掌握摄影技术的人之一,他创办了中国艺华古迹名胜摄影研究社,给旅人拍照留念,售卖风景照片,民国政府行政院长于右任为其题写社名。1941年郑鸣玉随中国旅行社的布点,跟进来到融名胜、古迹、文物、风景于一体的陕南明珠游览胜地张良庙,驻守10余年,拍摄了大量紫柏山张良庙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照片,在国内外影响较大,先后在西安、成都举办“风光摄影艺术展”,于右任为他题词“技艺超群”。1945年,郑鸣玉还为张良庙捐黄金8两,由马含真道长在南花园整修莲花亭,于右任题写匾额“避谷亭”。郑鸣玉在摄影上坚守传统的“纯摄影”技法,每张照片均系手工1∶1印晒而成,以确保照片的高清晰度和秋毫毕露的细腻影调,每张照片白边下方均印有“艺华摄”或“郑鸣玉摄”的落款,与照片合为一体。在中国摄影家中,从不用放大机来放大自己摄影作品的著名摄影师,似乎仅郑鸣玉一人而已,极为难得。

郑鸣玉为我父亲拍摄的原版照片

我父亲与马含真道长、郑鸣玉摄影师成为好朋友,我们家在张良庙的照片都是郑鸣玉大师给拍照的。
我曾追寻父辈足迹,5次探访张良庙,流连于“英雄神仙”、授书楼、五云楼前,发思古之幽情。抚今追昔,一张老照片带给我们美好回忆,令人浮想联翩,这张照片,也是我们的传家宝,将永远珍藏。

【郑世骅简介】
陕西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研究员、理事,西安市摄影家协会会员、理事。现在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中心西安调解室做法律公益工作。



欢迎点击以下标题,观看我们制作的九集电视纪录片《陈仓道》:

第一集  雄关漫道
第二集  践草为径
第三集  栈道千里
第四集  暗度陈仓
第五集  出师未捷
第六集  力挽狂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照片:1908年的陕西汉中,德国人镜头下“仙家灵气”的张良庙
川陕行汉中——汉张留侯祠
走读张良庙(一):进入秦岭
民国文献中的汉中:《庙台子漫笔》
《浪淘沙 汉张留侯祠》
走进留坝古村,享受静谧时光 —— 庙台子(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