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曹鹏雁:仙人关吴王城抗金遗址

在陕西略阳县与徽县接界的青泥岭主峰铁山西南侧脚下,沿嘉陵江东岸西下十里处,石崖高峻险绝,上有三列山峰排列如仙,口鼻清晰,衣带临风,眉目须鬓,踈秀可数,具自然飘动之致。夹岸重山峻岭连绵,沟壑纵横交错,灌草植被繁密。十余里江水盘曲如带,江峡阻障南北交通,地势诡虞森严。因谷狭崖高流急,故名仙人关。

仙人关与吴王城周围汉唐以来仅有沿嘉陵江北岸所修栈道可通南北,一旦仙人关被控守,秦蜀间的南北交通即完全阻绝,故而仙人关对古河池县周边军事与交通上的关隘要塞控遏作用极为明显。南宋对于蜀川的防务,利州路提刑官高稼认为“蜀以三关为门户,五州为藩篱。”三关即七方关、仙人关、武休关;五州即为阶州、凤州、成州(同庆府)、西和州和天水军。三关与四川剑阁剑门关一道素有蜀门称谓,蜀口诸关一旦失守,蜀川门户将洞开无碍。

唐宋以来国家与地方史志对仙人关广有记载,嘉靖《略阳县志》载:“仙人废关,(略阳县)西一百四十里。吴玠把守于此,关碑俱存。”清顺治七年徽州知州杨三辰《江河纪略》记曰:“仙人关峡,宋将吴玠、吴璘破敌处也。”清乾隆《徽县志》载:“仙人关,在(徽)县东南六十里,与汉中府略阳县接界。”清嘉庆《徽县志》载:“仙人关,虞关西十里。……宋吴玠、吴璘守此以保全蜀。”《宋史》对于吴玠、吴璘、吴挺以及吴曦一家三代在仙人关一带抗金的事迹有详细记载。

仙人关所在之处,江流湍急,行舟险恶;夹岸绝壁,易守难攻,为古代著名雄关。仙人关吴王城的军事战略地位彪炳史册,首先与南宋初年的宋金仙人关大战有关。

公元十二至十三世纪初,陇右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长期处于战争状态。宋徽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灭北宋后,西汉水上游至西秦岭一线以北(相当于今礼县盐官、秦州天水乡、平南镇)的地区被女真族金国占领,此一线以南地区仍为南宋辖地。金国向南对陇右和陕南地区不断用兵,以期占领蜀川之后顺江东而下直捣宋都临安。在早期的抗金斗争中,南宋中原地区依赖岳飞、韩世忠等人,西北地区主要依赖张浚、王彦、刘子羽、吴玠、吴璘、吴挺、安丙等几位中流砥柱。和尚原、仙人关一带则是西北地区抗金的主要战场。

仙人关吴家军抗金事迹在《宋史·吴玠、吴璘、吴挺》与南宋绍兴二十六年工部侍郎、大学士王纶为吴玠撰《宋故开府吴公墓志铭》,高文虎为吴挺撰《世功保蜀忠德之碑》中有详细记载。

绍兴四年仙人关宋金之战,吴玠、吴璘帅军大破金国完颜兀术十三万铁骑,创下中国古代战史上以弱克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粉碎了金兵企图沿嘉陵江南下突破蜀口再染指临安的计划。陆游在“晚登子城”中赞曰:“老吴将军独护蜀,坐使井络无搀枪。”

吴玠在仙人关驻军镇守十多年,绍兴九年(1139年),吴玠病逝于仙人关,后立碑安葬于河池县(今徽县)城北吴山。吴璘、吴挺仍率西路大军把守仙人关与成州、兴州一带。吴玠、吴璘、吴挺三代人揳仙人关、吴王城守陇保蜀六十余年,为保南宋半壁江山立下盖世奇功。

南宋吴家军抗金的吴王城遗址位于略阳县白水江镇长丰自然村与徽县虞关乡之间的穆家坪悬崖下,这里为吴玠吴璘安置宋军将校家属之地,也是屯兵固守仙人关的城垣之地,后世俗称吴王城。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当地百姓追思吴玠弟兄保国安邦功绩,在吴王城建有一座祭祀宣抚吴玠的吴公生祠,并由川陕宣抚使、宝文阁学士胡世将题写了《宋忠烈吴公祠记》碑,碑文《徽县志》有收录记载。南宋开禧三年(1207年),吴璘之孙吴挺之子吴曦继守兴、凤、成州期间,居世功以自傲,叛宋降金,在兴州自立国号“转运”,被四川宣抚副使安丙等人诛杀。嘉定二年(1209年),河池百姓为铭记安丙诛杀吴曦的功德,又“卜地于仙人关,乃公随军转运驻节之地,为祠三楹以报。”当地百姓不仅在仙人关修筑了三间纪念安丙的祠堂,清明三月还刻立了由白知微题写的《宋安公大资宣相生祠碑记》,碑文详细记载了安丙诛杀叛逆吴曦的经过,以及河池百姓为安丙建立生祠进行纪念的史实。此后,南宋一直在仙人关驻军。1236年蒙古兵南下入蜀,徽县栗亭人曹友闻又凭借仙人关、青野原、阳平关等险殊死抗蒙。而元明清以来,围绕仙人关均有战事发生。

今吴王城所在地北距徽县城40千米,东部北部与徽县嘉陵镇为邻;西部西北部与徽县大河店乡接壤;南部东南部与陕西省略阳县白水江镇长丰自然村交界。遗址平台前临嘉陵江,背依半环形高六十余丈之绝崖,隔江于白水江镇长丰寺遗址对望。因常年风雨与江水侵蚀,在江右岸穆家坪、罗汉洞以下,悬崖临江几乎无路可通。由于地理位置奇特,石崖绝壁下面积约(五十亩)三万多平方米的遗址平台掩映在萋萋荒草与杂树之中,在江南岸的公路上丝毫看不见踪迹,非熟悉当地地理者引导很难找见遗址,更难找见遗址内所遗留石碑。

吴王城垣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修建宝成铁路时几乎损坏殆尽,今仅在江边残存长6米,高2米左右的一段城垒墙体。据说早先台地临江处南北各有石门一座,今无任何痕迹。遗址平台左侧悬岩下的沉积岩上有一些石匠洗造过石磨子的凹痕,石上另有一尊古代石雕半成品神像,附近有未完工的摩崖石刻一方。城里侧崖壁上高约十余米处呈“人”字形排列有4眼人工开凿的四方形石孔,右侧高约二十余米处的有一眼摩崖石龛(俗称“藏金洞”或“藏宝洞”),遗址内有许多墙基石块、陶片和残破的石础以及手推石磨盘等生活工具。按《徽郡志》的记载,遗址上曾存有《安公生祠记》碑,已散失。所幸在丛林中残留有半截《仙人关重建宣相安公生祠记》碑,残碑高163厘米,宽119厘米,厚23厘米。额头篆书“仙人关重建宣相安公生祠记”十二字,石碑主体部分文字已漫灭无法辨认,而碑尾“嘉定十四年癸丑初吉”九字尚显,可知为南宋宁宗(赵扩)嘉定十四年(1221)十二月(癸丑)上旬竖立的宋碑。此碑可说明当年吴王城不仅建有安丙生祠,而且当地百姓对安丙生祠进行过重建。

明代李昆《登吴开府玠故城》诗写道:“平础烟苍苍,清溪山宛宛。飞蓬隐断碑,斜阳照荒畹。故垒犹可依,遗熏复谁挽。感此重踌躇,邈矣空垦悯。”杨一清《过仙人关》诗曰:“树外苍云云外山,数间茅屋又无椽。傍人指点云深处,此是仙人不老关。”清代张伯魁有诗:“此地人称古战场,吴家坪上望苍苍。凿山开道金兵北,宋室偏安仗二王。”

1975年11月,吴王城遗址被列为徽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欢迎点击以下标题,观看我们制作的九集电视纪录片《陈仓道》:

第一集《雄关漫道》

第二集《践草为径》

第三集《栈道千里》

第四集《暗度陈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陕甘行:青泥陈仓道,仙人英雄关
青泥陈仓道,仙人英雄关
吊打北宋的金国,为何死都打不进四川?
宋金大战(三):血战和尚原、仙人关,吴玠以少胜多
【百花】古道之上,一架山岭的传奇(报告文学)——秦岭,蜀道(陈仓道),甘肃省徽县县城东南的青泥岭
避险即安白水路,青泥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