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巴林原创】巴林右旗人讲述“草原第一粮”——炒米的历史

炒米对于每一户内蒙古蒙古族人家的餐桌上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存在。它是奶茶、奶食品的最佳伴侣,它是早饭或晚饭的最佳备选食项。北方发达的畜牧业,带来了丰富的奶食品,历阅中华食谱大全,与奶食品绝佳搭配的粮食食品也只有炒米了。这也是几千年来炒米仍然为内蒙古人民及北方各民族所钟爱的原因之一。内蒙人每日三餐的茶饭均离不开炒米。蒙古俗语里有“不可一日无茶,也不可一日无炒米”之说。蒙古谚语里也有“暖穿皮子,饱吃糜子”的说法,总之炒米——内蒙古蒙古族餐桌上灵魂一般的存在。

而制做炒米的原粮——糜子,中国现代汉语字典标注发音为糜子(meizi),但北方多称为糜子(mizi),本文采用mizi发音。这种起源于中国的古老作物,是中国传统“五谷”中的一种,在中华农耕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种植历史更是久远。时至今日,经过植物考古和基因考古双重证明,多国专家一致认定。在中国内蒙赤峰市的敖汉旗,被史学界称为华夏第一村的兴隆沟遗址出土的碳化糜子标本,是源于我国北方,世界最早的人工栽培作物之一,距今约7700--8000年。

在美丽的中国塞外边疆巴林草原上,蒙古族食用的传统炒米,蒙语叫做“呼日森巴达”,其他地方也有“蒙古勒巴达”或者“蒙古勒 阿木”的叫法,汉译就是蒙古米的意思。波斯历史学家拉施特的《史集》一书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蒙古部落被其他部落战败,遭到残酷屠杀,他们逃到周围都是山林中间有良好草原的地方,草原当中生长着茂盛的糜子,他们在这里用糜子造成食物,生息繁衍,代代相传”。蒙古族大文豪、大学者仁钦从蒙古语名词学术语形式的角度研究证实,蒙古人早在两千年前就种植粮食作物了,而且天时地利等原因独独钟情糜子这种农作物,所以很早以前就给它起了个相当温馨的名字,(mongol am)“蒙古勒 阿木”。

而在汉文史料里也有很多记载炒米的史料,史载:在中国包括汉族在内的多民族中都有这种美味,但很多地方大多是用糯米制作。唯有蒙古炒米独具特色,是用糜子制作的。有史学家认定炒米起源于农业民族。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就以炒米为军队的行粮,将米入锅干炒或煮熟晾干再炒,食用时加水调和。随着中国各民族军事经济文化的相互交流,炒米因便于储藏携带,适于行军作战和长途放牧。深受牧民、狩猎民族喜爱并逐渐被这些民族广泛采用,逐渐成为肉食奶食后的主粮。战国时吕不韦著的《吕氏春秋  本味篇》中写道:“饭之美者,玄山之禾,不周之粟,阳山之穄”。“阳山”即今天的河套地区,吕不韦认为河套的糜米,同“玄山之禾,不周之粟”一样,都是当时最好的食品。“穄”即《诗经》中的“稷”,北方人说的稷,粘为黍,粳为糜(穄)。秦代李斯《仓颉篇》也说:“穄,大黍也,似黍面不粘,关西谓之糜。”文中“关西”涵指今晋北、陕北、内蒙古一带。而按《后汉书  乌桓传》的说法推算,蒙古族的先民东胡族起码在公元200年起就食用炒米了。所以结合各种史料可以肯定一点:蒙古族传统炒米这种食品,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蒙古民族的历史是一部征战史,也是一部迁徙史,炒米也因其耐存储、易携带、食用方便的特点,一直是他们的军备主粮和生活必备食品。蒙古炒米在蒙古民族内的大力推广和认可是在成吉思汗发动的一次报复性战争中。《蒙古秘史》载:1217年,印度国的麻哈冒德等三名商人,带着花剌子模国出产的织锦料子、棉织品、日用百货等觐见成吉思汗,受此启发,成吉思汗派亲信朵歹率450名部下组成商队带着大量金银财宝由麻哈冒德带领去花剌子模国做生意,但途经讹达剌城时,守城将军海尔罕觊觎商队的财宝,借口商队是间谍而派兵屠杀了商队,除朵歹一人侥幸逃脱外,商队成员全部遇难。成吉思汗闻此讯后大怒,加上花剌子模国的其他各种挑衅,忍无可忍,决心剿灭花剌子模国,惩罚凶犯。1219年,成吉思汗亲率20万大军带着炒米和干肉西征。在讹达剌城的攻伐中,花剌子模援兵从后面包围了蒙古军队,军队缺水少粮,成吉思汗命将士掘井取水,依靠仅有的一点炒米度过了生命的难关,直到后续部队赶来,一举攻克了讹达剌城,活捉海尔罕,并让其饮金银水而死。因在此次战斗中,炒米立下了大功。遂开始有了“草原第一粮”的美誉。

几千年来草原骑兵的神奇战斗力始终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显然,战斗力是个综合性的概念,如果除去其他要素,独特的草原饮食文化与传统则是揭晓其中奥秘的一个重要的谜底。草原骑兵随身携带着肉干、奶酪、水囊和炒米之类的干粮,使他们在跃马扬鞭、风驰电掣的战事行进中便能完成就餐,冷兵器时代如此的速度与体力是蒙古骑兵征服世界的一个要素。其中“草原第一粮”炒米功不可没。

蒙古传统炒米的制作工艺也十分讲究,改革开放前传统炒炒米的记忆如下:每年夏秋季,草原上草畜繁荣糜子丰收后就要准备做炒米了。蒙古包外面,用石头支起一口铁锅,有木疙瘩取火炒出的炒米最香。没有木疙瘩干牛粪取火次之,以笆片做屏障,简单的炒米小作坊就完工了。当然宰一只肥壮的羯羊庆祝一下也是必不可少的仪式。首先,需将干净的糜子倒入锅中淘洗后,再加适量清水,旺火煮至米粒膨胀,出锅晾凉,并使米粒散开备用。再选干净细砂适量,置锅内翻炒,砂子炒红后放入适量的晾好的糜子,用特制的搅拌工具“胡特古日”,类似汉族木制的耙子来回翻炒,待水分完全炒干快速出锅,这需要炒米的人一定要掌握好火候,过之焦糊味浓,欠之则没有米香。炒米也是一份技术活,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炒的。出锅后的炒米用铁筛子过筛,米砂分离。炒米工序便已过半。再继续炒下一锅。炒完为止。炒好的糜子用石碾子脱皮,除去麸糠,筛掉碎米即可食用。这样炒制的炒米呈金黄色,看似坚硬实则酥脆,黄而不焦,炒香味浓郁。

现代科学证明:由糜子制成的炒米,膳食纤维与维生素异常丰富,每100克碳水化合物达到82.3克,蛋白质13.9克,钙、磷、铁、锌的含量均高于大米,而脂肪含量仅有1.6克,钠的含量几乎为0克,低脂高钙。而且富含维生素E、维生素B6、B1、B2等多种维生素和丰富的钙、镁、磷及铁、锌、铜等矿物质元素。炒米有一项功效是可以促进人体肠胃蠕动,便于消化,保护肠道,加之在其制作过程中糖的含量变得很低,很适用于肥胖症、心脑血管病、糖尿病、高血脂、口角炎等患者食用,能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和食疗作用。中医和传统蒙医都认为炒米可以醒脾开胃、除烦渴、利小便,具有类似于炒麦芽的功效。

蒙古族传统炒米吃法随着时代的进步,被聪明的蒙古族人们衍生出了好多种:1、一种吃法是干嚼,越嚼越香,很有滋味,有的牧民会将炒熟的黄豆或青豆掺在炒米里,吃起来滋味更丰富,俨然是一种干粮。2、另一种是干炒米掺拌黄油、奶皮、奶酪、嚼扣、奶豆腐、白糖或者红糖等其他食料的一种或几种综合搅拌吃,口味或甜酸适中或香咸可口,味道百样;3、还有一种吃法是用奶茶泡着吃或者煮着吃,这是炒米最为人熟知的搭配,喜欢咸口加少许的盐,喜欢甜口就加糖,不喜欢奶茶也可以直接用牛奶泡,只有你未尝试的搭配,没有炒米不能搭的选择。奶茶边喝边续,待奶茶喝够,炒米也被泡软时,再吃光碗里的茶和米,如果喝完茶后在剩下泡软的炒米里加上黄油、奶皮、奶豆腐等搅拌均匀再吃,更是一番风味。4酸奶泡炒米:这是蒙古族传统吃法,在大碗里放上适量的炒米,加两勺白糖搅拌均匀,再加入酸奶搅拌均匀即可。酸奶拌炒米现做的口感好,吃起来酸甜酥脆别具风味;5、肉汤泡炒米:在煮好的肉汤里加入一把炒米,浸泡一会儿就可以食用了,当然如果觉得泡的炒米难嚼,可以在熬煮汤的时候提前放入炒米一起熬煮。其他诸如奶皮卷炒米、酸奶炒米糖、奶皮炒米糖、奶皮炒米、黄油炒米月饼等有关炒米为主的食品很多很多,不完全统计,蒙古族传统炒米在巴林地常见的吃法就不下几十种。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内蒙人对炒米也爱的深沉!

随着时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奶食品种类越来越丰富,作为奶食品的绝佳搭档,传统炒米仍然以其自身极高的营养成分,方便快捷耐饿的特性,百搭不厌的口味越来越被人们喜爱,也开始引起除了蒙古族以外包括汉族、满族等各族人们的喜爱,相信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里,高档、绿色、营养、健康、快捷的蒙古传统炒米,必将以崭新的面貌继续在中华饮食文化的大家庭里占有宝贵的一席之地!做为蒙古族”非遗美食之一的传统炒米在勤劳而又聪明的蒙古族人的大力改良下更会大放异彩!

发扬原创·鼓励原创·传播原创

本公众号值得您关注的理由:

      我们是一家不以商业盈利、广告噱头为目的,不以转载抄袭、恶搞低俗为手段吸引眼球的公众平台。

      而是一家立足家乡,面向全国,以发表旗内外有“爱心”人士的原创影视、文学等艺术作品为主的公众平台。

      记录我们平凡的生活和不平凡的命运,为历史留存一份底稿,为您提供一个有格调、有内容、有思考的人文艺术传播平台,是我们不断努力的目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中国影像方志| 伊金霍洛旗:天骄圣地多民族文化融合 载歌载舞 草原茫茫象棋益智奶茶泡炒米飘香
炒米
吃货眼中的“非遗”之内蒙古篇
不可不尝的内蒙美食
内蒙古饮食文化和特色食物
内蒙散记:无肉不欢的蒙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