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兵原创】乡愁一生情——老兵张玉国先生最新的走心作品《故乡的井》荐赏

故乡的井

        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所说的水,指的就是家乡的井水和河水。

      我的故乡有一口老井,井是什么时候挖掘的,没人能说得清楚了,爸爸说他小的时候就有这口井。由于年代久远,厚厚木板做的井壁,上部已经腐烂,后来用石头砌上。井口上方安装一个辘轳摇把,下面用绳子系一个打水用的柳罐斗。井沿旁边有一个用原木凿成的槽子,专门用来饮马的,所以也叫马槽。马要饮用清洁的水,老牛可以喝河水和泡子水。

       故乡的井水清澈甘冽,还有一丝甜味儿。村民们一年四季都喝生水,从没听说谁喝生水得了病,只有家中来了客人时,才烧壶开水,沏上几杯茶。我六岁时的夏天,一天在井边玩耍。从大路上走来一个男的,来到井边,向我借一个饭碗。他用新打上来的井水泡绿豆糕吃,把我馋的直流口水。他吃完后给我两块绿豆糕,我不要,他非要给我,妈妈说不要接受陌生人给的东西。没有办法,我只好把绿豆糕拿回家给妈妈,妈妈把绿豆糕分给我和弟弟妹妹们吃了,那是我吃过的最美味食品,又甜又香,过了两天还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上百年来,村里的人该喝了成千上万吨的水,水不增也不减。就是在1961年的大旱之年,井水也没干涸过,依然旺旺的,据说井下有泉眼。

       到了冬季,气温降至零下30几度,井壁上结满了冰,只剩下一个小小的窟窿,柳罐斗都放不下去。大人们用冰镩穿冰,孩子们好奇地去看热闹,大人们撵他们,不让到跟前。井沿是孩子们的禁地。穿过冰后,水里有很多冰块,大人们挑回去后,孩子们抢着吃,只吃的嘴唇发麻,肚里冰凉冰凉,像有一块大冰坨。到了夏季六七月份时,井里还有没融化的冰。孩子们就央求大人去穿冰。这时穿下来的冰,又酥又脆,不像冬季的冰坚硬如铁,吃一块冰,凉入心脾。

       屯里有一位会编筐窝篓的,当柳罐斗使坏时,他就主动编一个新的安上。他去世后,柳罐斗坏了,人们就用水桶打水。水桶常常掉在井里,大人们就用铁的三爪抓钩打捞水桶。孩子们把打捞水桶当作风景,去看热闹。被大人们撵走后,还不愿意回去,站在远处,饶有兴趣地观看。有时水桶始终没能打捞上来,孩子们心里比水桶的主人还失落,过了好几天还惦记着那只没打捞上来的水桶。贪玩和好奇是孩子们的天性,井沿对孩子们有着巨大的诱惑力,总是趁大人们不注意时,到井沿去打出溜滑,用小爬犁放滑坡。

        村里大姑娘、小媳妇们常到井沿去洗衣服、洗菜。洗山菜地瓜皮时,一般都去井沿去洗,因为地瓜皮很难洗,要洗三四遍,很费水。妇女们聚到一起,张家长,李家短,天南海北,无所不谈,村里的大事小情,甚至外面的各种新闻都能听到,井沿成了村里的信息中心。如果谁家的媳妇去挑水,不是男人病了,就是男人好吃懒做,一定要遭到大家的唾弃;如果老人们去挑水,一定是那家的孩子不孝顺,要遭到众人的耻笑。

        舅舅是全村最勤快的人,公认的庄稼把式。每天早上别人还在热被窝没起来时,就能听到井台传来吱吱呀呀的摇辘轳声,大家知道,一定是舅舅去挑水了。在生产队时,舅舅做队里的饲养员,把牲畜喂得膘肥体壮,被评为县劳动模范,胸戴大红花,到主席台上领奖。90岁时故去,在走的前一天还在扫院子,无疾而终,大家都说老爷子修来的福分。

       我曾见过井里的蛤蟆,大人们说井里的蛤蟆,酱缸里的蛆,不脏。屯里的人都十分爱护这口井,在春季刮大风时,为防止树叶乱草刮到井里,村民们主动将井口盖上。妇女们到井沿洗衣服时,脏水要倒在离井20米开外的地方;谁家的小孩在井旁撒泡尿,都要受到家长的严厉斥责。春节时,村民们一定要给老井贴上'’井泉大吉'’的春条。

      有一年,村里一个年轻的媳妇,在夜里投井自杀了,第二天人们将她捞了上来。小媳妇的丈夫好吃懒做,日子过得吃上顿没下顿,男人喝了酒就打老婆。大家都很同情这个女人,说一朵鲜花插在牛屎上了。现在大家由过去的同情转为怨恨她了,说一粒鼠粪坏了一锅汤,你投了井,大家还怎么喝井里的水!你想死,什么办法不行,可以喝药,可以上吊啊!我当时的幼小心灵,还是很同情这个女人的。认为她一定是走投无路,鬼迷心窍,(被淹死鬼迷的)一心想死,没有考虑其它。屯里安排三个大小伙子掏了三天井,井水边淘边出,最后也没有淘干。从此井就变了味道,再没有了以往的甘甜。

       前些年回到故乡,我寻找老井的遗址。乡亲们告诉我说,老井的上面已盖起了房子,哪里还有什么老井,现在家家都使上了自来水。

      我为家乡的巨大变化感到高兴和欣慰,同时也生出几分惆怅。原以为家是可以搬走的,井是搬不走的,井是故乡的永远风景。可现在这口老井,只能留在我和乡亲们的梦境中了!

              2021.6.1.

作者简介:

张玉国,1950年生,满族,党员,大专文化。1969年入伍,1970年进驻内蒙古巴林右旗,1984年从81581部队转业。2010年在吉林市昌邑区人大退休。对第二故乡内蒙古巴林右旗,有很深的感情,热爱巴林右旗的山山水水,怀念巴林草原的父老乡亲。

作者在军营时期的风采照

作者近照

本期图文:韩磊

本期编辑:于洋

本期审核:逸夫

发扬原创·鼓励原创·传播原创

本公众号值得您关注的理由:

我们是一家不以商业盈利、广告噱头为目的,不以转载抄袭、恶搞低俗为手段吸引眼球的公众平台。
而是一家立足家乡,面向全国,以发表旗内外有“爱心”人士的原创影视、文学等艺术作品为主的公众平台。
记录我们平凡的生活和不平凡的命运,为历史留存一份底稿,为您提供一个有格调、有内容、有思考的人文艺术传播平台,是我们不断努力的目标。

如果你手中也有关家乡题材的优秀文章、摄影等艺术作品,欢迎与我们一起交流互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散文||往事悠悠话吃水
「散文」老井 石磨 马灯
【专栏特刊】赵恒久|家乡的一口老井(辽宁)
【黑龙江】范云阁‖老井(外一篇)
【远方传媒】海南总社||《走失的老井》||作者:之秋||主播:连伟
老 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