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兵原创】回忆我的父亲 文/李杰

我的父亲

文  李杰

    近日,闲赋在家没事收拾一些杂物,无意间找到一張表, 一张父親的《干部登记表》。我拿着这张表,看了一遍又一遍,这张表虽然文字不多,但记载了父親的戎马一生。













父亲李子英(作者李杰提供)

     以前也总想写点什么,但忙于工作,一拖再拖。现在看着这张表,心情激动,思绪万千,又勾起了我对父親深深的怀念。虽然父親去世多年,但我对他的爱和思念一点没有减弱,反而是更加强烈。

     我的父親李子英,山东泰安人,一九二三年九月出生在山东泰山脚下的一个小山村。家里很苦,经常吃不饱饭,没上过学堂,只读了一年私塾,没什么文化。因家境贫寒,他很早就走上了革命道路。一九四零年六月在山东泰安县公安局任公安员。一九四二年一月参军入伍,在山东鲁中军区三军分区特务连先后任战士、给养员、司务長、偵察排長、見习参谋等职;一九四八年八月在四十军(原东北野战军三纵)120师任偵察参谋;一九五零年九月任120师360团侦察股长;一九五四年三月到50军148师任师侦察科科长,一九五五年九月到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学习;一九五九年九月毕业后,回50军150师(庄河)任师偵察科科长,一九六一年二月到50军150师449团任团参谋长;一九六四年四月二十日,被授予中校军衔;一九六九年到辽宁省军区独立一师任师副参谋长,随军驻守在祖国北疆——巴林草原;一九八一年八月离职休养(锦州省军区第二干休所,副师待遇)。













父亲李子英(作者李杰提供)

     父親戎馬一生,参军后,从山东战场打到东北,又从东北打到广西,南下解放海南岛;1950年又到了朝鲜战场,经历了无数次战役。据这张干部履历表记载的战役有——讨吴战役、蒙阳城战役、鲁日反扫荡、四保临江、四平保卫战、解放梅河口、辽源战役、开原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衡宝战役、解放海南岛、抗美援朝1-5次战役。 

     根据父親所参加的这些战役,我查阅了大量的有关资料,也询问了干休所的一些老干部(叔叔、阿姨),父親在战火硝烟中所走过的战斗足迹也越来越清晰。

一、讨吴战役

     一九四三年初,山东吴化文投靠日本人,当了伪军,伪化了大片地区,并不断侵蚀我北沂蒙根据地,在占领区大肆抓丁,抢粮,修筑围寨工事,民不聊生,饥民遍地,形成一个骇人听闻“无人区”。因此,山东军区决定给吴伪军以重大打击。鲁中军区以主力第一、二、四团及第一、二、三军分区部队连续三次讨伐吴化文战役,歼敌 5000 多人。

二、蒙阴城战役

     一九四五年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处于最后阶段,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战场消耗了大量兵力,战斗力下降,为开展更大规模的攻势作战,于四五年三月九日,鲁中军区对蒙阴城发起攻击,消灭大量日伪军,使我沂蒙区和泰南区根据地连成一片。













原81573部队“八一”体育竞赛大会(作者李杰提供)

三、鲁中反扫荡战役

     一九四五年五月一日,山东日伪军集中3万余人,开始以鲁中,滨海地区为重点的大“扫荡”。为粉碎敌人的大“扫荡”,山东军区各部队在鲁中、滨海、夏坡、临朐、诸城等地展开夏季攻势,历时两个多月,共歼敌7000 多人,攻克据点多处,取得重大战果。

四、四平梅河口、辽源、开原保卫战

     四平,位于东北中部平原,是重要的战略枢纽之一,一九四六年三月,三纵奉命北调,经辽源、海河口、开原到达大台山、黄家岭、两罗圈沟地区,并展开攻势,阻敌迂回,保障了四平东侧的安全。













父亲在作战地图旁(作者李杰提供)

五、四保临江

     一九四六年十二月至一九四七年四月,东北之敌连续四次对我临江发动大举进攻,为粉碎敌之阴谋,三纵、四纵为主力,奋战近百天,歼敌 2.3 万人,巩固了南满根据地,建立了以临江为中心的后方基地。













母亲和父亲,母亲也是个军人,四川人,1949年11月入伍,参加过抗美援朝,这张照片是在朝鲜时照的。(作者李杰提供)

六、辽沈战役

     一九四八年十月四日,以“东总”确定的攻城部署,以第三纵队(40军)配属第六纵队十七师,炮纵主力,附坦克15辆,及第二纵队一部组成北线突击集团。10月12日8时,外围战斗开始,第7、8师先后向锦州城北主要屏障配水地,亮馬山核心阵地发起攻击,经 30 分钟激战,全歼守敌。

     一九四八年九月十二日至十一月二日,历时52天的辽沈战役结束,共歼敌 47.2 万人,取得辉煌胜利。

七、平津战役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三纵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军,原三纵7、8、9师改为40军118、119、120师,结束两周休整,即参加了平津战役,进至河北香河地区,完成了“隔而不围,围而不打”,稳住敌人使其不能逃脱的战役,割裂敌人,保障并取得平津战役的胜利。













父亲拍摄于巴林右旗索博日嘎辽白塔的照片,左一为父亲(作者李杰提供)

八、衡宝线役

     一九四九年九月九日,四野前委以10个军的兵力,分三路向两广挺进,40军被编为中路十二兵团向衡宝(衡阳、宝庆)地区之敌,正面实施突击,聚歼白崇禧大部。

九、海南岛战役

     两广战役结束后,40军迅速南下,与43军组建渡海兵团,50年3月开始,分批次偷渡成功。在海南岛战役中,40军历经战役准备,分批偷渡,解放涠州岛和大举登陆总攻作战,历时四个月,完成了渡海作战任务,解放海南岛。这也是我军用木帆船大观模渡海作战的一次成功战例。

十、抗美援朝

     一九五零年六月,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为了“保家卫国”,决定出兵朝鲜,抗美援朝。50军二次入朝,最著名的战役就是汉江保卫战,阻敌五十个昼夜,受到了志愿军总部的表影。














父亲在巴林左旗林东辽上京遗址的照片,右一为父亲(作者李杰提供)














   父亲与地方领导在一起,右二为父亲(作者李杰提供)

     50军回国后,150师驻防在庄河、宽甸一线,50军调往四川后,150 师划为辽宁省军区管辖,番号为辽宁省军区独立师,一九六九年调往昭乌达盟巴林右旗驻防。完成了建设营房、修筑坑道及各项军事训练任务,直至一九九三年部队撤编。

     不管是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年代,父親在部队贡献了自己的一切。父親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荣的一生,他忠于党,忠于人民,严于律已,脚踏实地,作风正派,光明磊落。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官兵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去,父親已经离开我二十五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却永远在我心中,1998父亲病逝后,火化后的骨灰里拣出多个子弹片。细想这些弹片一直陪伴父亲终生,即为老人家活着时饱受弹片在身体内的痛苦感到酸楚,又为老人家为中国解放事业负伤多次感到骄傲。














父亲与下乡青年在一起,前排右三为父亲(作者李杰提供)














全家福,前排母亲,父亲,后排左一妹妹,中间哥哥,右一为作者李杰。

      今年是父亲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在此之际,真实的写了点感悟,以告慰父亲。愿父亲的在天之灵,与山河共存,与日月同辉。同时,也告诫后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听党指挥,永往向前。













右三为作者李杰,下乡独石大队,接受贫下牧民再教育。














作者李杰下乡时在田间地头学习的照片

大女儿:李杰  二零二三年八月一日




作者简介




李杰,1974年7月下乡到巴林右旗白音汉公社独石大队,四队知青,

1976年12月入伍当兵,在白城子守备六师,战士,班长。

1982年12月复员,

1983年1月在锦州市康宁医院司法精神病鉴定科,主任,

2012年9月,退休。

END

发扬原创·鼓励原创·传播原创

免  责  声  明

     本平台刊发上述文章是以更好传播文明信息、弘扬地域文化、鼓励原创精神为初衷,没有盈取金钱之目的,凡所刊发文章内有违史实、现实、事实之处或抄袭侵权等现象敬请指正,我们及时更正或者删除。

本公众号值得您关注的理由

     我们是一家不以商业盈利、广告噱头为目的,不以转载抄袭、恶搞低俗为手段吸引眼球的公众平台。而是一家立足家乡,面向全国,以发表旗内外有“爱心”人士的原创影视、文学等艺术作品为主的公众平台。记录我们平凡的生活和不平凡的命运,为历史留存一份底稿,为您提供一个有格调、有内容、有思考的人文艺术传播平台,是我们不断努力的目标。

     如果你手中也有关家乡题材的优秀文章、摄影等艺术作品,欢迎与我们一起交流互动。

交流联系QQ:3326759647(蒙辽风雅颂)

手机微信同步:13948664972(韩先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开国上将中有两人是后来补授的,他们为何被补授上将
阜宁战役---1945年4月,新四军第三师趁日军从盐城、阜宁南撤,伪第二方面军第五军第四十一师等部忙于交接防务之际,集中11个团,1.4万余人,发起阜宁战役。
上党战役——抗战胜利后,国共首战,3万对9万,刘邓:拔掉刀子
新四军中走出来的将帅(107)——刘先胜中将
刘伯承领导的战争
71年基辛格访华,请求释放美飞行员,毛主席:去找我们的吴瘸子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