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巴林文物】巴林右旗民俗馆舍粥大铜海锅的来历 文·红牛

巴林右旗民俗馆舍粥大铜海锅的来历

(简述)




文   红牛

巴林右旗民俗馆舍粥大铜海锅的来历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巴林右旗人,由于工作及爱好等原因,对巴林右旗本土的史迹文物特别上心。虽退休赋闲在家,但每有闲暇,总要随意游走巴林右旗的文物市场及各类博物馆,搜集整理有关巴林右旗家乡的乡土民俗历史文物知识。

   一日,踱步到巴林右旗民俗馆(现址康熙行宫),跨入二进院,见院中央坐落一口大铜锅,锅内装满水,视其功能可为消防器具。此锅脑海中总有似曾相识感,与管理人员闲聊,得知此锅正是在巴林右旗本土征集得来,经专家鉴定并命名“清代带双圈牌饰铜箍铜海锅”。这难不成就是自己二十多年前发现的那口大铜锅?


【300多年前硕大官用铜器极为少见!重器!珍品!】

   看着眼前精致的大铜锅,二十多年前发现此锅的历程历历在目。那是约2003年夏季,去农牧民家查看青储窖事宜,恰遇人们在修理房屋,房主们在用大锅搅拌白灰抹墙。仔细一看发现:此锅硕大,为铜质,且形制奇繁。随即与牧民闲聊得知,大铜锅是清代满珠习礼固山贝子府家庙舍粥用大铜锅。经宣传文物法等政策并协商后,得到牧民房主赞同,以共同保护文物为主旨,收回存入巴林右旗幸福之路苏木库房。

      经测量此大铜锅重108公斤,高约70厘米,直径约131厘米,底宽约69厘米。铜锅材料为紫铜质,用若干“工”字型铜块插接、锤碟而成圆锅,腹外带双圈铜箍。其功能为熬粥舍粥大锅。此锅在平民百姓中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据当地牧民讲,清朝时期每年祭祀节日,王公贵族带着贝子府的厨师和杂役等人,到达贝子庙监督搬柴、称粮、杀羊等一系列工作。贝子庙用大铜锅煮粥,一次放入12只肥羊肉块。贝子府一共需要煮六大锅“福寿粥”。第一锅,供到各殿的佛像前。剩下的几锅,依次分给王爷一大家子、各位王公贵族、文武官员、庙内僧众,甚至还要装坛封存,寄给各地官员亲属等。还把剩余的分给远近百姓,称为“舍粥”。同时祈求年景风调雨顺、六畜兴旺;祈求人们幸福安康、吉祥如意!所以,人们也叫它“福寿粥”锅。


   眼见这口大铜锅能物得其用,现完好且安全的保存在巴林右旗民俗馆,供世人观看,见证右旗本土历史。作为这口大铜锅的早期征集人和保存人,难免不欣欣然。据民俗馆专家鉴定,此锅为清代带双圈牌饰铜箍铜海锅,文物价值极高。经我用量子年代测年仪确年:此双圈牌饰铜箍铜海锅为清代顺治六年制造。

    300多年前硕大官用铜器极为少见!尤其在中国北疆塞外的巴林草原!重器也!珍品也!但愿这口名为“福寿粥”锅的右旗本土文物在历史的长河中继续给右旗家乡人民带来福寿和吉祥,衷心祈愿。

见证及回忆人:红牛

2024年4月5日草成

作者红牛——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所中藏联盟委员会科技鉴定检测员,本文照片也均是作者提供。

END

发扬原创·鼓励原创·传播原创

免  责  声  明

     本平台刊发上述文章是以更好传播文明信息、弘扬地域文化、鼓励原创精神为初衷,没有盈取金钱之目的,凡所刊发文章内有违史实、现实、事实之处或抄袭侵权等现象敬请指正,我们及时更正或者删除。

本公众号值得您关注的理由

     我们是一家不以商业盈利、广告噱头为目的,不以转载抄袭、恶搞低俗为手段吸引眼球的公众平台。而是一家立足家乡,面向全国,以发表旗内外有“爱心”人士的原创影视、文学等艺术作品为主的公众平台。记录我们平凡的生活和不平凡的命运,为历史留存一份底稿,为您提供一个有格调、有内容、有思考的人文艺术传播平台,是我们不断努力的目标。

     如果你手中也有关家乡题材的优秀文章、摄影等艺术作品,欢迎与我们一起交流互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阳信文物—阳信县民俗博物馆
闲话东丰县民俗博物馆
​华州民俗之“腊八粥”的来历
腊八节----那些各地民俗 故事
大辽五京——内蒙古出土文物暨辽南京建城1080年展(十六)
赤峰行(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