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好好的一个人突然就得了精神病?精神分裂症是怎么来的?

第一生物学角度

遗传、环境、心理三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有的病人主要是遗传因素起作用,有的病人是心理因素起作用,有的病人都占有!

当然这是不容易判断的,我们很难从一个病人症状表现,来判断是那种占主要因素。

英国卡迪夫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进行的另一项研究,是揭示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基因,发现多达83个新基因触发了个体的疾病发作。

2014年发表在《美国精神病学杂志》上的这项研究分析了4,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800例无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基因组。

第二解剖学角度

在生理解剖学来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部神经递质紊乱,主要有多巴胺递质、5羟色胺递质、乙酰胆碱递质等!

多巴胺(DA)主要和幻觉妄想症状有关,5羟色胺和情绪异常有关,而乙酰胆碱和记忆、自知力有关联!

神经递质紊乱学说,一方面解释了症状的神经来源,另一方面也是服用精神药物的理论依据。比如氯丙嗪主要针对多巴胺,也就是主要治疗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

第三影像学、脑电学角度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影像显示:患者的大脑,脑沟变深、变宽。这个发现,也引起了学术界争论,精神分裂症是不是器质性疾病?

脑电图微状态是反复出现的头皮电位结构,在大约90毫秒内保持稳定。典型微状态分为A、B、C、D四种,其中被标记为C和D的两种已被认为是精神分裂症潜在的内表型。

但是脑电图、脑影象只是诊断的辅助手段,医生主要还是根据病人的症状表现、家族史等做出诊断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精神分裂症与多巴胺|揭秘精神病药物是如何研究出来的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饮食禁忌有哪些?
医师定期考核业务水平测评精神科试卷
【精神药理专题笔谈】多巴胺与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机制研究进展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与治疗
早期神经衰弱怎么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