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习哲学的五种层次

学习哲学的五种层次

邓刚/文

在人类的一切学问之中,哲学最为根本 ,亦最为高深,因此最难通达。学习哲学,贵在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学习哲学的历程大体可分五个层次,即学识、学问、学理、学说、学通。

所谓学识,即知识、资料等层面的东西。例如,学习和研究一个哲学家,就应当适当地了解哲学家之生平、所生活的时代的主要特征、当时的科学文化的一般状况、哲学家所受的教育等等。另一方面,哲学学习者自身,也应当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因为一切知识、一切材料,都可以成为哲学反思的对象。不仅《三国演义》、《红楼梦》可以成为哲学的对象,即使是路边遇到的一片落叶,都可以在哲学中被对象化而成为哲学思考的材料。

所谓学问,即学习发问,形成问题意识,或者说对于哲学问题的敏感性或者明确意识。这里所说的问题,既包括所研究对象的问题意识,也包括研究者自身的问题意识。在学习与研究中,练习不断地发问,不断地考察任何知识与学说的前提与边界。

学说,则是哲学家和哲学学习者围绕着这些问题意识,所形成的论述与解说。学习哲学,就需要学会系统地、有条理地言说与写作,言之成理,下笔成文,形成有条理的论述。言说与写作的过程,其实也是整理思路的过程。学习哲学,也需要了解和掌握所研究的对象的展开方式,特别是不同的哲学家的著作中所呈现的不同论述的内在肌理和论证逻辑。

学理,这里的理,是一种梳理、理解、理会,是在知识、问题与论述的基础上,对于相应的问题、论域、学说进行一种系统的、总括的把握,因此需要一种系统性的、总括性的理智努力。

学通,这里的通,包括通观、通达、通透。意味着通观诸种学说,进而通达到某种哲学系统或者某种人生境界,从而最终获得关于人生与世界的通透见解。这当然是哲学学习的最高境界,达到这一境界,哲学学习者也就升级成为哲学家,至于是否闻达于俗世、是否留下著述留传后世,反而是次要的问题。

哲学学习者,通过有两种学习与研究的路径,或者从某个哲学家入手,或者从某个哲学问题入手,但无论哪种入手方式,实际上都需要经历以上的五个层次。就研究某个哲学家而言,首先是要从学识入手,学习与了解这个哲学家的生平、著作、学说,阅读这位哲学家的全部著作以及主要的二手著作。但是,哲学史上的哲学大家,相关著作都浩如烟海,如果不从某个问题、某个角度入手,加以系统的研究,就很容易导致泛观群书而无所得,获得许多泛泛的知识,而缺乏深入的了解。

因此,接下来,就要进入学问的阶段,通过某个问题入手,探索这位哲学家,通过系统地研究与探索,从而最终理解哲学家关于这一问题的观点,以及这个观点是如何展开、如何论证,这个观点如何与哲学家的其他观点相关联。例如,要弄明白柏拉图关于“哲人王”的观点,就需要系统地了解他的政治哲学,一方面要弄清楚柏拉图在《理想国》等著作中如何进行论证这一观点,另一方面也需要联系到柏拉图的宇宙论、存在论、认识论、伦理学等来深化对于观点的理解,以及考察“哲人王”这一观点得以成立的诸种前提。接下来,在“学说”的阶段,学习者需要用论述的方式,对“哲人王”的观点进行重构,但这种重构可以用多种方式进行,既可以再现为学术论文,也可以用对话,甚至用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来表现。实际上,要使这种“重构”能够顺利地进行,学习者需要上升到“学理”的层次。当学习者能够以一种系统地方式、来理解和把握“哲学王”的观点时,就上升到“学理”的阶段,即能够用自己的理性对研究对象加以系统的理解与把握。获得这种理解之后,学习者就可以比较顺利地返回到“学说”的层次,用合适的方式重构或者再现柏拉图的观点,甚至学习者有可能指出,柏拉图的观点在哪些方面还可以继续推进,在哪些方面具有当下意义,在哪些方面陷入谬误。由于哲学学科本身的难度,实际上很少研究者在硕士研究生阶段可以达到学理的层次。理论上,所有的博士生在其毕业时,都应该达到学理的层次。

(柏拉图)

如果从哲学问题入手,开始其哲学的学习与研究,实际上也有类似的过程。首先当然是需要积累和掌握相关问题的各类知识,不仅包括哲学史知识,也包括相关学科的知识,但这些知识只是提供了哲学思考的材料,而无法取代哲学思考本身。尽管在这种研究方式中,主导性的问题意识已经事先被给出,但是在学习与研究的过程中,仍然需要不断地发问,需要问题意识的介入:旧有的知识、材料是否可靠?这些知识还存在哪些不足?这些知识有哪些宇宙论、存在论的预设?这些预设从哲学上来考察是否成立?经历这些考察之后,反观最初设定的问题,也许发现许多问题需要重新调整,需要变动发问的方式或者解决的路径。接下来,开始进入学说的层次,即开始围绕着相关问题展开论述,在这个过程之中,对于相关知识加以重新整理与考察。接下来,仍然需要上升到学理的层次,通过理性的、系统的把握,从而使得所有知识都得以关联起来、联系起来,构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通过研究将会发现,任何一个问题都不是孤立的,总是关联的其他的问题,一个政治层面、伦理层面的问题,其背后必定与存在论、认识论问题相关,从而必须需要相应的世界观作为支撑,因此,作为一位哲学的学习与研究者,在研究的过程中或者研究的终点必然会发现,除非将所有的哲学问题关联起来思考,除非将世界的诸种存在、诸层存在关联起来思考,否则任何局部性问题的个别解决方案都是不可能的。

从哲学家入手,采取哲学史研究的方式来进行学习,或者从问题入手,采取问题研究的方式来进行学习,两种方式各有优点。无论从哪种方式入手,通过数年的努力学习,学习者基本上都可以达到学理的层次。但是,要达到学通的层次,则仅仅依赖于理智是不够的,还需要学习者付出极大的意志的努力来实现某种理性对于诸种学说的通观以及对于世界人生的通透见解,即达到某种洞见。这种洞见最终是否能够达到,当然有赖于个人的努力,但是有时光有努力还足够,或多或少有赖于外在的机缘。真能获此洞见,所获洞见又能推陈出新、独树一帜,方有机会成就一家之言。有早慧的哲学家,如休谟、叔本华、柏格森,亦有些哲学家,晚年方获此洞见,如康德、伽达默尔。

当一个学习者彻底地理解了某种哲学,例如柏拉图或者斯宾诺莎的学说,他对于世界人生必然获得一种全新的体悟与深刻的洞察,即所谓大彻大悟。在此彻悟之后,人生亦将进入一种新的境界。

(斯宾诺莎)

所谓洞见,实则是一种直观,但并非感性直观,而是接近于柏格森所说的哲学直观。获此洞见之后,哲学家再根据此洞见出发,再从某一个问题意识出发,形成某一观点,采纳各类知识,最终构建其哲学著作。因此,就哲学家而言,其著书立说的顺序,可以说与学习者的顺序相反,哲学家是学通之后,再下降到学理、学识各个层次。因此,对于哲学学习者而言,需要下学而上达。而对于哲学家而言,则需要上学而下达。

学习哲学并非易事,想要学通哲学,达到彻悟更是难上加难。不过有志者事竟成,愿天下有志者共勉于此,共思于此。

思想之路崎岖漫长,但只要迈步前行,必将收获美丽风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柏拉图的理念论
哲学视频:6分钟读懂柏拉图
西方哲学史之古典哲学第15章 理念论
古希腊哲学第一人,在母亲老屋中溘然长逝,作品流传下来如同奇迹
通识经典 | 雅各布·克莱因:论自由教育
反思克尔凯郭尔笔下的苏格拉底(下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