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水浒传有什么道理?

水浒传的道理非常深刻,叫任人宰割,宋江是最好的诠释!

《水浒传》能作为四大名著之一,其实是非常不容易的。能在皇权政治下,一部以造反为题材的小说硬是挤进四大名著之一,应该说,这似乎是一个奇迹。因为谁都知道,在皇权政治里,最大的罪就是造反,一旦被定位谋反,就是嘉靖皇帝最喜欢的权相严嵩,也无法救出他被定为“造反罪”的儿子严世蕃。可见皇帝对造反者的痛恨。所以以造反为题材的《水浒传》能流传下来,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也就是说,《水浒传》能流传下来,它必然深刻的揭示出某种王朝兴衰客观规律,并且这种客观规律对王朝的延续有必然的帮助。只能是这样的作品,才有生命力,才可以无视皇权时代的严刑峻法,作为违禁作品而流传下来。如果仅仅是“打打杀杀”的武侠作品,作品的生命周期根本没有这么长。所以说,《水浒传》里面藏着王朝兴衰的密码,读懂了《水浒传》才真正明白,为什么会有王朝更替!

那么到底《水浒传》里到底藏着什么样的密码,让无数人对这部以造反为题材的书折服呢?

1)杯酒释兵权,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留下的后遗症。

无论怎么证明,大宋皇帝赵匡胤建立的王朝都被称为“弱宋”,有因为赵匡胤喜欢贿赂敌方的将领来达到其军事目的。所以他的继承者就把“贿赂”敌方这一策略发扬光大。只要和敌国产生冲突,最后的结局必然是赔款,无论胜败,只是多少而已。直到后来的靖康年间,钱送完了,就把皇帝的老婆女儿,大臣的老婆女儿,打包一万多人,整体送给金国。所以大宋一直在往外送钱,送美女,所以有历史爱好者称宋朝为“大送”,也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宋朝上承大唐的威名,按理来说不应该这么“弱鸡”。大唐谁都知道,王朝刚一建立就是王者,太宗皇帝李世民时代就灭了东突厥,大唐军神李靖俘获了东突厥的颉利可汗。而李靖的徒弟侯君集灭掉了高昌。大将军李勣更是灭掉了隋炀帝一生最大的坎,高丽。

但宋朝连一个燕云十六州都拿不下来,并且把这个罪过安到石敬瑭身上。难道石敬瑭要对大宋没拿下燕云十六州负责?赵匡胤给石敬瑭发工资了吗?

其实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用文人治理天下,等于直接删掉了我们民族最大的底气和依仗,武将。一个国家没有了武将,就等于不设防,就像老虎没有了牙齿,变成温顺的肥羊,从而任人宰割。

没有了武将谁来打仗呢?历史给出了答案,文人。甚至还发明了一个新名词,儒将。这个名词本身就代表了这种将军不专业。战场需要的是白起这样的“人屠”,你弄一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去指挥军队,这不是典型的“外行指导内行”,不打败仗才怪。这就是大宋一直是弱宋的原因。谁打仗给对手送钱,文人!

那么大宋的军队都让文人指挥了,文人都变成儒将了。那么问题来了,大宋的武将都去哪了?

这才是《水浒传》给出的答案。《水浒传》用浓重的笔墨,一点一滴的慢慢的告诉你,大宋的武将是怎么样一步一步的被逼上梁山的。忠君爱国如林冲,被一个业余足球运动员高俅,一步一步陷害,众叛亲离,在风雪之夜,悲壮孤独的走上人生的不归路。

林冲的不归路没有理由,就欺负你了,怎么了,不服吗!

林冲的悲剧就在于,你无论怎么委屈求全,大宋都不会给他一丝活路。哪怕他与自己最爱的人离婚,那个社会也没有放过他。按理来说,林冲的姿态已经非常低了,他有一身武艺,他知道那个社会武将没有大的出路,武将的代表人物狄青被欧阳修等一群无聊的文人骂死。他只想安稳的过自己的日子。这点要求都不能满足。因为,大宋整个社会要他死。他没有别的办法。

梁山上一百单八将,除了军师吴用一个失意的文人外,都是武将。英雄如武松,出身高贵如柴进,仗义疏财如宋江。还有人中龙凤如卢俊义,等等等等,都是以各种各样的原因被逼上梁山。梁山一百单八将,与其说是造反,倒不如说是一个“武将失意者联盟”。这些都是找不到出路的武将,被一步一步的走上造反的道路。

而这些好汉原本是可以在战场上为国立功,为大宋开疆拓土的。但令人可悲的是,直到最后,他们人生的最后时刻,他们也没能站在大宋边疆的土地上,这对大宋是一个莫大的讽刺。大宋最能打的一群人,却死在自己人手里。这也是后来“靖康之耻”的最根本的原因,武将都被所谓的文人治天下的制度弄死了。而杀光武将的这些文人,非常利落爽快的投降了。皇帝,国库,女人,被这些文人非常爽快的送给了金国。

“靖康之耻”最根本的原因是:大宋没有脊梁!

2)逼上梁山,大宋制度下的整体剿灭武将,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这个世界如何才能发展,就是大家都跟随着真理。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这样社会才能发展,才能真正的进步。一旦谎言取代真理,那么这个社会就没救了。大宋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自从“商鞅变法”开始,我们历史上的王朝就建立起来一个军功制度。这个制度的好处就是,不管你是谁,出身再卑微,人品再差,但只要你能在战场上杀敌立功,你就可以靠着军功封侯拜将,地位显赫,赢得你所要的一切。著名的例子就是卫青,从一个小奴隶变成大将军,其中军功就是最主要的原因。

所以无论秦汉,还是盛唐,很多名将就是从出身卑微,到最后拜将封侯,这一点住过寒窑的薛仁贵深有体会。但这个王朝的“支柱制度”到遇到赵匡胤的时候,就被完全破坏了。但宋朝由于承袭了盛唐的传统,习武的人还是比较多,还有很多人希望走军功封侯这条路。但现实是非常残酷的。宋朝对周边的国家卑躬屈膝,一步一步放弃边疆的防卫。而对内,却是残酷绞杀所有习武之人。

而《水浒传》就是描写这些习武之人,是怎么样一步一步的被逼上绝路的。这些梁山好汉本应该成为国家的栋梁,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捍卫大宋的国土,从而拜将封侯。但事实上他们根本没有机会站在边疆的战场上,因为他们的位置已经被文人取代。

武松遇到潘金莲并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因为社会在颠倒黑白!

事实上《水浒传》写的还是比较委婉。只写出了梁山一百单八将最后惨死,而少数一些英雄下南洋,远离大宋。事实上远比这个要更加残酷。大宋有几千万人,难道仅仅只有区区一百单八将?这也是太小看盛唐的余威了。

所以大宋的习武之人会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但从《水浒传》我们发现,大宋对习武之人的剿灭是整体性的,是制度性的。那么这些没有出路的武人都去了哪里呢?

这一点我们从大宋周边国家的兴起就可以看出。在大宋时代,无论是西夏,还是契丹,还是金国,以至于到后来的蒙古,给人的感觉都是非常难缠,而蒙古后来会在成吉思汗的带领下征服全世界,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在盛唐的时候没有这样的现象?

大唐的时候,李世民是“天可汗”,用包容四海的胸怀吸引天下英雄,而大唐的朝堂,站立两旁的是各族的人杰。试想一下,当东突厥的名将在李世民的帐下效力,东突厥还有什么能力和大唐血拼。更不用说什么高昌,高丽。大唐名将李光弼的父亲就是高丽人。

而大宋恰好相反,当整个制度开始对武将联合绞杀的时候,大宋的习武的人才就开始远走他乡。去到边远的西夏,契丹,以至于弱小的金国,和蒙古。这才是周边这些小国强大的根本原因。

不管什么时代,人才都是存在的。当大宋不能用的时候,人才就会到别的地方寻找机会。这一点在努尔哈赤的时候最明显,不是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和八旗制度如何先进,而是努尔哈赤对明朝不得志的人才的吸引。当崇祯的朝堂上都是草包的时候,大明的顶级人才都跑到努尔哈赤的帐下。而大宋当时的境遇比崇祯时更差,是整个社会对武将的联合绞杀,所以大宋才有“靖康之耻”,仅仅一百多年北宋就亡了,剩下赵构跑到临安苟延残喘。

所以说,人才对一个国家非常重要。深圳就是靠着对人才的巨大吸引力,才从一个小渔村变成一个国际性的大都市。

3)《水浒传》从根本上揭示,王朝末路的必然趋势。

抛开大宋的外部环境,单从大宋的内部开始演绎,《水浒传》给我们写出了当时大宋的社会面貌。让我们从根本上了解一百单八将被逼上梁山的社会基础。

如果说大宋是从制度上对武将的联合绞杀,那么这种绞杀是对习武之人。也就是说林冲的生活不幸是个别现象,武松碰到潘金莲是偶然事件。这些都是人品的原因。谁让林冲的娘子长的太漂亮,被高俅的儿子看中。谁让潘金莲长得漂亮还喜欢帅哥还喜欢钱,看中了武松和西门庆。只要长得不漂亮,不引人瞩目不就可以了,就可以愉快的过自己的小日子了。

事实上是这样吗?我们都知道造反要有群众基础,就是要有人跟着才行。要不就是林冲要上梁山,梁山上就他一个人,再怎么折腾也只是一个脱离社会的野人而已。根本掀不起什么波澜。

所以鲁智深上梁山就非常有代表性,是因为鲁智深拳打了欺压百姓的郑屠。郑屠的做法就为人不齿了,睡了人家姑娘不说,还问人家要钱,相信无论是谁听到这事都气愤不过。并且这还不是个例,也就是说,在当时的时候,欺压普通老百姓已经是一种普遍现象,并且老百姓无法伸冤,只能任人欺负。用鲁智深的话来说:“一个杀猪的郑屠,也配叫震关西!”

鲁智深看似莽撞,其实智深!

郑屠敢叫“震关西”,这代表他的黑道背景。而他和西门庆都能为所欲为更是代表了一种普遍现象,他们这种人跟大宋官家有密切的联系。所以无论是西门庆,还是郑屠,代表的都是一种普遍现象,他们这种人背靠高俅这种腐化官僚,广收小弟建立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对当时的肉制品市场进行垄断,大发不义之财。而老百姓则是是无可奈何,怨气冲天。怒气在心里忍着,只剩下一个导火索,就会突然爆发。

这还只是一个市井小混混郑屠而已,那么更高级的大宋权贵呢,他们做的恶绝不会比郑屠少,而是更多。我们暂且不说林冲的娘子被高衙内调戏,然后林冲几乎被弄死。单说大名府梁中书的生辰纲,这些钱从哪里来的,是梁中书自己工资赚的吗?应该不是,并且这些还不是梁中书的毕生积蓄,而是不影响生活质量,给老丈人送的生日礼物。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生活的穷奢极欲。那么这些钱从哪里来,肯定是从普通老百姓哪里搜刮而来。

所以大宋的老百姓和旧中国的老百姓一样,面临着三座大山压迫。

首先,大宋每年要向契丹,西夏交“岁币”,也就是要交赔款。这一点跟大清向欧洲列强“割地赔款”性质是一样的。所以这笔钱肯定要大宋的老百姓出。

其次,大宋的权贵们,如高俅,还有宋徽宗等要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他们过生日要送“生辰纲”,逢年过节还要脑白金什么的。这笔钱肯定还是老百姓出!

还有,就是有黑社会性质的这些地方小财团,如郑屠、西门庆等人大收保护费,顺便再抢有姿色的民女。这些还得老百姓出。

有这样三座大山压在大宋的老百姓头上,老百姓基本上都没什么活路了,只剩下一条路,就是造反。所以当晁盖劫了生辰纲上了梁山,而鲁智深他们上了二龙山。并且这还仅仅是山东一隅而已,别的地方还没有计算在内。也就是说,在《水浒传》时期,造反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是一种普遍现象,但凡认为自己是好汉,不杀几个贪官,造点反就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好汉。

很多人对“靖康之耻”不理解,认为大明也出现了北京被围,但大明打赢了北京保卫战,击败了也先的几十万大军。而据历史记载,金国围困汴梁的只有区区六万多人,就把大宋的都城汴梁拿下了,大宋要多么“弱鸡”才能发生这样的事情。其实,只要认真看明白《水浒传》就会明白,大宋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因为老百姓已经不在支持赵家的统治。他们甚至支持梁山上的造反势力,可想而知当时老百姓的生活有多苦。那么后来为什么老百姓又支持南宋了呢?是因为南宋赵构做出来改变,而金国到了汴梁开始烧杀抢掠。老百姓的日子更苦了。所以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一个人生活幸不幸福不是自己感觉,而是相比较而言是不是比以前或者是别人好点。当生活跌进深渊的时候,以前的平淡生活就特别值得怀念。

其实,《水浒传》在书里一点一点的写出大宋王朝没落的原因,告诉后来者王朝是怎么失去人心的。这才是《水浒传》真正要揭示的东西,也是一部以造反为题材的书能够流传后世的原因。因为皇权明白,这是一部对他们来说有警示意义的书。

不说别的,盛唐时期唐玄宗为皇帝,李林甫为宰相,自大到以为世间再无人才。认为天下已经非常太平。世间真的没有人才了吗?那是盛唐啊!所以得不到赏识的人才纷纷进了节度使的幕府,成了节度使的人才。而安禄山受益最大。这才是安禄山敢反的根本原因,因为他不能不反,有一大群人在推着他反。而这群人就是“人才失意者联盟”。既然在朝堂没有地位,那么就在江湖搅起风云,让世间感觉到他们的存在。

所以《水浒传》才要写逼上梁山,就是因为随着王朝的发展,资源越来越被王朝的权贵垄断,老百姓不但吃不饱穿不暖,甚至连自己的老婆女儿都保护不了。试想这样社会,还要它干什么,对它忠诚还有什么意义!

综上所述:《水浒传》的伟大之处就是因为它揭示了封建王朝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为备受欺压的普通百姓指明了方向。当王朝失去公平,把人逼的没有活路的时候,造反也是一种选择,只是要承受这种代价。

无论是宋江,还是方腊,还是别的造反势力。只要造反了就没有回头路。宋江接受招安,被朝廷毒死了。方腊没有接受招安,被投降朝廷的宋江杀了。结局是相同的。所以造反的风险是非常大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鸿卿:《水浒传》中的第三条主线
唯一一个没有亡于内乱的王朝,300年内,无一人能造反成功
杀死岳飞后,赵构和秦桧接着斗
为何康熙能扳倒鳌拜 而汉献帝却无法杀曹操
为什么说《水浒传》里的晁盖必须死?
《水浒传》原著中,方腊阵营的文臣武将也有100余人,梁山108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