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备课,要走出一条清晰的路径(上)

备课,要走出一条清晰的路径(上)

1

十多年前,我就“教师如何备好课”这个话题做过专题培训讲座。那时候的想法和观点,今天看来,仍然是科学适切的。

备课,与写教案,不是一回事。写教案,仅仅是备课这个系统工程中的一个环节而已。对,备课是一个系统工程——

备课是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为完成教学任务形成教学能力所作的一切准备工作。备课是教学工作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备好课是上好课的重要保证。备课有学期备课、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一般来说,备课就是教学设计,或者指向教学设计。它强调的是“采用系统设计教学的原理来进行的”。当代著名教学设计理论家迪克和赖泽称当今备课为系统化备课。他们认为,“备课就是对长期或短 期的教学活动做出计划,所以,备课也就是规划教学”。

用系统方法把各种教学资源有机地组织起来 ,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的安排做出整体计划,建立一个分析和研究的方法,制订解决问题的步骤,对预期结果进行分析,这一过程就是备课。简单地说,所谓备课,也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对教什么、怎样教以及教出什么效果所进行的设计。

理解备课的含义,要注意以下几点:

1、备课的目的是要促进学生产生预期的变化;教学的目标应当体现为学生的发展而不是教师做些什么。

2、备课的重点是要对资源和程序做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安排。

3、备课的操作是“设置教学事件”,以唤起、维持和推动学生的学习。

4、备课的成果是制订符合学生实际的处方,有效解决教与学中的问题。

一线老师更关心的,是一篇课文教学的备课,或者一节课的备课。但是,备好一节课,仍然要运用系统思维,仍然要遵循科学的路径。这条路径,在每一位教师的脑海中,都应该是清晰的。用示意图来表示,备课的路径大概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2

系统、全面的学科理解,是树立科学的课程理念,进行指向课堂教学的备课之基础。

换言之,语文教师要先明白语文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学生学习语文是为了什么,然后才能去讨论学什么(教什么)和怎么学(怎么教)的问题。

语文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这里不做讨论。先来聊聊备教材”。

备教材,也就是研究教材,吃透教材,知道教材里有什么,是干什么用的。用来学语文的,这是无用的空话。拿到一本教材,教师先要做的,是通过细致研究,从内容到目标勾勒出整本教材的图景来。例如,部编版二年级下册里有什么,先要勾勒出这样一幅图景——

同时,还得考虑这册教材在整个学段中所处的位置,了解其承载的具体学习目标有哪些。然后,梳理出每个单元的重点学习目标来。例如,部编版三年级上册——

序号

主题

重点目标

美丽的校园

1、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2、体会习作的乐趣。

金色的秋天

1、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2、学习写日记。

奇妙的童话

1、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

2、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

有趣的故事(阅读策略之预测)

1、一边读一边猜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

2、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

3、尝试续编故事。

身边的精彩(习作之观察)

1、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

2、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壮丽的山河

1、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2、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

大自然的礼物

1、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

2、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

美好的品质

1、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

2、学写一件简单的事。

在备整册教材的时候,备学生就要同时进行了。尤其是梳理出整册教材所承载的学习目标后,要联系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对学习目标进行大方向上的调整和确认。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某册教材中有450个要求会认的“生字”,对于自己班上的学生来说,可能这450个字中,已经有150个全班学生都已经会认了,那么教材中的认字目标就只有300个。

备整册教材,离课堂还有一段距离。这段距离中,还有备单元内容和目标,还有备单篇课文的内容选择和目标定位,还有备教学设计——直接指向课堂的教学规划,还有撰写教案。备单元内容和目标,也要同时研究学生。要分析具体单元内容和目标,对于学生来说意义和价值到底是什么,目标实现的学生意愿和基础是怎样的。只有做好了这些,才能进入直接指向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

3

接下来聊一线教师最关心的“教学设计”。

部编版教材马上就会“一统天下”了,虽然一些优秀的教师在使用部编版教材的同时,还会根据自己的母语教育理解和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创生属于自己教室的母语课程,但更多的一线教师还是以部编版教材为最主要的教学依据和凭借,那就以部编版教材为例,唠唠“教学设计”。

首先是单元整体设计。一个单元教材内容和目标的教学规划,也可以理解为一段主题教室课程的规划和设计。进行单元整体设计,一般要回答清楚这样几个问题:这个单元里有什么(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编排了哪些内容,选编了那几篇文章,设计了哪些语文实践活动)?单元内容是如何承载学习目标的(除了常规学习目标外,单元内容与目标是如何对应的)?学生会如何看待单元内容,尤其是课文?对于学生来说,目标的有层次落实需要怎样的活动和路径支撑?整个单元的内容要怎样为了学生的有效学习进行调整和重组?每一篇文章在整个单元目标的落实过程中,分别承载了哪些具体的任务?学习过程中需要激活学生的哪些已有经验,又需要为学生准备哪些“特设的境遇”?学习目标的达成状态如何,需要怎样的评价量规来测量?回答这些问题,需要对整个单元展开研究,研究的结果要用文字呈现出来,也就是“单元整体解读与教学规划”——也有称作“单元分析”的。单元整体解读的视角应该是多元的,有教师视角、学生视角、编者视角,但立足点只有一个,即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以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单元整体设计,可以从为单元内容和目标画一张思维导图开始。要画好这张思维导图,肯定必须经历一个研究、解读的过程。在画好思维导图之后,对照思维导图,从不同视角来分析、解读,在脑海中勾勒整个单元学习的路径和图景,撰写单元整体解读与课程规划。解读和规划要包含自己科学的、独到的教学理解。如我在进行第六单元解读和规划时,就撰写了这样的解读与规划设计——

一组诗文,种下一份真诚的热爱

祖国为什么值得热爱?因为有文化的世代传承,有山河的无限壮美,因为我们生于斯长于斯,基因里就流淌着对这片土地的一往情深。这片土地到底有怎样的可爱,山川是如何之壮美,一组诗文就能展现给孩子们一幅幅神奇的画卷,带给孩子们一份沉甸甸的自豪。第六单元选编诗文所围绕的主题——壮美的山河,就是要通过这些诗文的阅读,在孩子们的心底种下一份真诚的热爱:

祖国,我爱你。

我爱你每一寸土地,

我爱你壮美的山河。

那么,这是怎样一组诗文呢?《古诗三首》中,有李白的《望天门山》、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刘禹锡的《望洞庭》,“日积月累”中还有一首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三篇现代文,分别是《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先不说这几篇诗文在语文本体性学习上的价值,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几篇诗文分别描写的是什么地方,景物有什么样的特点。

描写的景观分别在哪儿呢?《望天门山》中的天门山雄踞在安徽省芜湖市北郊长江畔,《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湖指的是浙江省的杭州市的西湖,《望洞庭》中的洞庭湖在湖南省岳阳市,位于湖南省北部,《早发白帝城》中的白帝城位于重庆奉节县瞿塘峡口的长江北岸,奉节东白帝山上,今天是三峡的著名游览胜地。《富饶的西沙群岛》所写的西沙群岛是中国南海四大群岛之一,《海滨小城》结合原文考证,写的应该是广西的北海市(1951年前属广东省),《美丽的小兴安岭》中的小兴安岭在黑龙江省的中北部。如果这样说明还不够清晰的话——三年级的孩子们大多是无法在脑海中弄明白这些地理方位的——我们还是借助地图来看一看吧。

如果再在地图上添加上二年级学习过的《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日月潭》《葡萄沟》,孩子们就更直观地了解到了这些景观遍布祖国的东西南北,整个祖国辽阔的疆域内,到处都有让人骄傲的胜景,山河果然如此壮美。学习过这样一个单元,在阅读欣赏文字之美和山河之美的同时,借助地图“游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说不定有的孩子就在心中悄然种下了“走遍中国”的心愿。这样的学习,就是深入心灵的历程,母语学习要“发展儿童的心灵”也就成为了现实。

一组诗文,聚焦适切的读写目标

这组诗文选编在一个单元,除了在思想主题和文本内容上具有一致性(都描绘了或者内容中包含有祖国壮美的山河胜景),在读写目标的承载上,也具有一致性——这足见编者在文本选择上,目标意识是很突出的。

这个单元的重点学习目标有两条——

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

一条指向“读”,一条指向“写”。显然,“读”和“写”的目标联系很紧密:习作时围绕着写的“一个意思”,在片段或文章中用一句话写出来了,这句话就是“关键语句”。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中“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这句,就是这一段的中心句,即关键语句;同时,这段话也是围绕这“一个意思”写的。

先来看看几首古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早发白帝城》,题目就是“向导”,提示读者诗的内容写了什么景观或者与什么景观有密切关系。我们可以认为,这几首的题目,就相当于一篇文章中的“关键语句”,借助诗题,就能思路比较清晰地理解整首诗的意思了。的确,《望天门山》描绘的正是诗人乘舟出川,经过天门山江段时所“望”见的壮丽景象;《饮湖上初晴后雨》写的就是苏轼当时所欣赏到的西湖美景;《望洞庭》是刘禹锡月夜遥望洞庭湖之所见;《早发白帝城》虽不是以写眼前景物,尤其不仅仅是白帝城的景象为落脚点,却在叙事抒情的同时,让读者欣赏到了从白帝城到江陵的壮美风光。古人写诗,大多就是触景生情,都是围绕一个意思来写的。虽是古诗,在读法和写法上,同样也可以提炼出学生能够理解的一般性规律来。这就是古诗阅读与单元重点学习目标之间所隐含的联系。

三篇现代文,无论在整体结构上,还是一些具体段落的写法上,都具有相似之处,在读写目标的落实上,能够形成合力。《富饶的西沙群岛》总体上是总分总的结构,全文围绕“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来写的。这句话,是理解全文的关键语句。文章中,很多段落也有关键语句,可以帮助读者理解整个自然段写了什么意思,如“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和“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海滨小城》以小城为立足点,从远处的大海,写到近处的海滩,再集中笔墨描写了小城中的庭院、公园和街道,最后总结为一句话:“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最后一句,是全文的中心句,关键句。“小城的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小城的公园更美”“小城的街道也美”分别是四、五、六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可以帮助读者理解各段的意思。《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也是总分总的结构,具体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向读者展现了小兴安岭诱人的景色。文章开头,“数不清”“几百里”“绿色的海洋”等词语,非常简洁明了地概括了小兴安岭的特点:树多。这一句话也奠定了行文的线索,每个季节都是围绕树来写的,抓住每个自然段开头写树的句子,也就很自然地随着文字走进了小兴安岭的那个季节。三篇课文后面的思考练习题,基本都是围绕单元重点学习目标来设计的。从文本内容的理解到“小练笔”,再到单元“习作”,充满体现了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编排设计思路。 

一种生活,打造开放式的教室课程

一个“写景”单元,看似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比较远,实际上,却是一个教师和学生都大有作为的主题单元。母语教室课程,必定要构建一段有联系的读写生活,才是“为儿童全生活着想”的,才能有助于“发展儿童的心灵”。

通过阅读诗文,借助诗文中或朴实或生动的文字描绘,学生可以运用想象体会祖国山河的多姿多彩,而生活经验和体验的参与,才能让这种体会变得真切。学生实际生活中的游历经验是有限的,但如果能在阅读过程中激活这有限的经验,对于学习生活来说是十分宝贵的。教师要善于在适时的时候,让学生的这种经验参与到课堂学习历程中来。例如,在利用地图来建构这些景观的地理概念,“特设一种境遇”的时候,可以将学生的经验同时在地图上标识出来,标明他们游览过的地方,从而将学生的直接经验与阅读建立起了亲切的联系。这样。诗文中的词句,就会因为学生生活经验的唤醒和参与,重新获得了生命的活力,很自然地沉淀为学生的言语经验。如果能够将与学生游览过的美景有关的诗文补充进来,在教室里读一读,欣赏欣赏,教室课程生活就会多一份情趣。

山河的壮美,不单体现于单元诗文中展现的这几处,而是用这几篇诗文告诉学生,辽阔的中华大地上,处处是美景,山川秀丽,如诗如画。这样的理解可以提醒我们教师从两个角度进行教室课程生活的创造,一是开展“跟着古诗游神州”的晨诵课程,二是如前面所述丰富主题阅读,进而鼓励学生为自己家乡的山水风景“立传”——写一写自己身边的美景,并将自己的文章放进“诗文地图”中。

当然,认识地图,借助地图来促进文本阅读,学习地图本身也可以成为开放课程的一个部分——非连续性文本的学习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关键是,基于这一单元重点学习目标的落实和学生言语生命的发展需要所创造的教室课程生活,要避免碎片化,注重内容、活动间的逻辑关联性,让学生在“我”的学习中能清晰地建构属于自己的学习经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祖国山河多壮丽——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统编本教材解读第1089篇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分析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范文(精选10篇)
聚焦核心素养,九大路径推进课改走向深处
对有效研读小学数学教材的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