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本学期预测单元学过了,但关于“预测”,我们需要思考得更全面一些

“预测”作为一种最常见和常用的阅读策略,被部编版教材编进了从三年级开始的第一个“策略单元”。但是,这样一个常见和常用的阅读策略,被作为单元学习目标之后,很多老师突然发现自己不会教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因大概有这么几点。其一,这一阅读策略几乎不提炼出来,大家也知道,儿童只要开始故事类文本阅读,他就已经不知不觉地在运用了,甚至,一个幼儿在听故事时就尝试运用过。越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用理性来认识,还要拿来“教”,越是不知如何下手。

其二,“预测”这一策略到底怎么认识,课堂上学生到底学到什么程度,教师不一定有清晰而全面的思考和理解。

其三,教材中一开始呈现的是完整的文本,在根本不需要预测的实际情境下,学生对预测策略的学习和运用,在多大程度上会成为真实的需要?没有真实的需要,真实的学习效果会是怎样的?这些问题,一定会困扰教师。

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厘清,是对学生的真正负责。

不用“教”,阅读时也会不知不觉运用的策略,有没有教的必要呢?

有,而且还需要持续地教,持续地学,持续地用,并且教、学、用还要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地“上台阶”。什么意思呢?幼儿听故事,爸爸妈妈在某个地方停下来问一句:“你觉得后来怎么样了呢?”很多幼儿,尤其是爱幻想的幼儿,会很快给出自己的想法。这种想法,是“预测”吗?是。不过,这是天马行空的“预测”,准确地说,是“猜想”。

好吧,我们暂且放下这个话题,先说一说“预测”到底该怎么理解吧。——你一定没有预测到,我会这么跟大家聊吧!哈哈!

我觉得,阅读中的“预测”,应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如上面提到的幼儿的“猜想”,是天马行空的,是根据自己“愿望”的,是由情感倾向决定的,是感性的,我们可以称之为“猜测”。这个层次的预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个层次,是懂得依据文本已知的信息,尤其是重要的、关键的信息,做出有理有据的、合逻辑的预想,是理性的,可以称之为“推测”。第三个层次,是将情感和逻辑相结合,对故事文本后面的情节进行“创造”,这种创造是富有创意的,是可能超越文本的,我们可以称之为“再创作”。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创意,与三年级教材中的“续写”不完全是一回事,它更富有“自性”,是学生有意识的自我实现的“读写创意”。后面会继续做出解释。

这么一梳理,“预测”要不要教,怎么教,可能就有了一个大概的轮廓。

三年级安排“预测”单元,其实是引导学生从感性的“猜测”,学会理性的“推测”。那么,接下来,再往四年级、五年级,还需要学习情感和逻辑同时参与故事的建构,即“再创作”。这种再创作,不仅在“续写”形式中得到体现,同时也是一种阅读策略,即在故事文本的阅读过程中,对文本进行鉴赏、批判,即使没有续写的学习要求,同样会进行不同视角的创造。同时,这还会促使学生习得不同的故事构思和建构方式,真正沟通了读与写。

大家不满意教材中将文本完整呈现出来学习预测的编写方式,我也觉得这种编写是一个很大的缺陷。教材是需要教师进行创造性使用的,当然某些有缺陷的内容也可以不用。教师可以自己准备一个故事性文本,先给学生文本的前面一小部分,让学生根据已知信息和生活经验等,进行预测,说出预测的理由,讨论修改;然后,给学生接下来的一部分文本,验证,接着预测……直到整个文本都呈现出来。这个游戏过程,是真正能让学生感受到预测乐趣和价值的过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统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编排说明及教学建议
语墨小语| 《小狗学叫》微课设计随感
聚焦新教材|蒋军晶 林海华:“阅读策略”,为什么教,怎么教——统编本教材四个“策略单元”的价值分析...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如何进行预测(附微课视频)
落实部编版小学语文单元要素的策略探究
提问策略的学理分析及教学策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