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课堂对话的N种方式之边读边聊

打开肖复兴的《母亲》(改写文),对话就开始了。

我读第一自然段,读完:“针对这样一个开头,你想说什么?”

学生纷纷举手,说的是这个开头带来的疑问:作者为什么说母亲是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这会是一部怎样的书?真的写不完吗?后面是不是要写他自己母亲的故事……

“如果让你评价一下这样的开头呢?”

大多都赞赏这样的开头,正如前面产生了那么多的疑问,赞赏的理由就是这个开头引起了读者接着读下去的兴趣,希望从后面的内容中找到这些疑问的答案。

也有不同的声音,觉得这个开头完全可以不要,文章直接从第二自然段开头,直接进入故事的讲述,更能抓住读者的心。

没有对错,但也不能就这样结束这个话题,目标不是到此为止。

“从作者角度来想想吧。身为作家的肖复兴,这篇文章怎样开头,他大概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你觉得他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一个开头呢?”

学生思考了一会儿,有了自己的判断:他是想告诉读者,这就是他的想法;同时,这个开头还在暗示,后面的故事内容就能证明他的看法;关于母亲,这是他最想说的话……

是的,文章是用来交流和分享,一个作者,既要考虑自己想表达什么,也要考虑读者会从自己的表达中获得什么。一篇文章到底怎样开头,往往隐含了作者希望得到的表达效果。我们平时写自己的文章,也应该是这样的。

请一位学生读第二自然段。读完,想说什么,就站起来跟大家说一说。读的学生语感很好,第一个站起来的学生就注意到了两个“就是”,体会到了两个“就是”所传达的情绪情感——“我”心里排斥,十分排斥爸爸带回来的“她”——“我”的继母。看来,高明的作者,一词一句都是有匠心的,那么普普通通的两个“就是”,原来一点也不普通。

我觉得学生可以读得更细腻一些,我重复读了这两句:“爸爸办完丧事,自己回了一趟老家。他回来的时候,给我们带回来了她,后面还跟着一个小姑娘。”

马上就有学生发现了问题:爸爸怎么这么快就“带回来了她”呢?是不是有些不合情理?

当然要回到文本中去,看看有没有答案。

很快,学生注意到了前面一句话:“那一年,我的生母突然去世,我不到八岁,弟弟才三岁多一点儿,我俩朝爸爸哭着闹着要妈妈”原来如此!

我重复的两句话,与前后的内容,互为因果。这就是思路的连贯性,这就是言语的逻辑性,思前想后要成为语言表达的习惯。

请学生接着读第三自然段。巧的是,这位学生将这句话读错了两处——

头一次我对她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好感,我还是不叫她妈妈。

他读的是——

头一次我对她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好感,但是我还是不愿意叫她妈妈。

这正好成了学生发表看法的语言点:肖复兴为什么不用“但是”和“不愿意”,而要用“但”和“不愿”呢?学生对比着读了两遍,马上有了发现:两种用词,表达的意思不一样,“但是”是明显的强调,“不愿意”让人感觉后娘再怎么做,“我”即使对她有了点好感,也还是不能从心里有半点接受她;“但”和“不愿”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了,明显是温和的语气,明显心里已经开始接受后娘了。

学生们再次感受到了肖复兴的咬文嚼字,就如杜甫所说的那样“语不惊人死不休”——不是“惊人”,是令人赞叹啊!

如此,学生读故事、品语言的兴趣更浓了。

继续读,继续这样自自然然地分享。第四自然段的开头,怎么没有顺着上面的内容写呢?哦,一定是要写一件新的事情了,当然还是后娘对我包容、疼爱的事情。

这样的边读边聊,内容和形式言意兼得的同时,读书思考的方法也渗透了。

很多故事性的文本,都可以这样聊。这种聊的方式,既锤炼了学生语言的敏感,又引导学生参与了文本内容情节的建构,还不会破坏文本本身的完整性。

但在对话展开之前,教师心中要有清晰的目标,课堂上怎么聊,聊什么,要做到始终围绕目标,朝着目标,还要自自然然,从学生的学情、需要入手,做到大巧无痕。

但是,一篇文章,仅仅运用这种对话的方式,可能是不够的。

接下来,对话还需要怎么展开呢?

后面会接着分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好课无痕
肖复兴:母亲 | 特辑
我教儿子学作文
【特级教师聊课】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问题”设置?
有一种课叫“创课”
语文课的简单和深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