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冯骥才入选小学教材作品赏读(一):《花的勇气》《珍珠鸟》

01

花的勇气

立意新奇  笔法独到

冯骥才的散文数量并不多,但每一篇都具有平实细腻,纯朴自然,思想隽永的特色。入篇常以情绪鲜明的词句吸引读者,使读者于不知不觉中走进了文字所描述的境与情里,和作者一同经历,一同体验,一同思索。

《花的勇气》就是这样一篇情绪饱满,语言细致生动的散文,读来回味无穷。课文虽然是节选自他的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但独立成篇,一点也不失其完整自然。“四月的维也纳真令我失望。”情绪如此鲜明的落笔,任谁读了都会产生疑问,阅读兴趣大增,非探个究竟不可。循着作者的情感线索一口气读完此文,我们也和作者一起经历了一个波澜起伏的情感历程,最后在震撼中唏嘘、感叹——是呀,“小小的花儿居然有如此的气魄”,它们分明是在启示每一个人: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气!作者被小小的花儿傲风斗雨的精神所感染,闪现出的思想火花就这样自自然然地绽放于读者的眼前,读者的心中。

课文一波三折的情感体验如同小说伏笔和蓄势的手法,为最后的点睛之笔,即文章主题的揭示做足了铺垫,蓄足了心理期待之势。课文从只见绿地不见花时的失望写起,及至小吕领着见到满满一层花儿藏身于草下,作者的惊讶之情溢于言表。但作者并没有直接抒写自己惊讶之情,而将这种情绪蕴含于对花儿的描写当中:“我用手拨开一看,原来青草下面藏着满满的一层小花,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这分明是在惊叹嘛!此时此刻,这“满满一层小花”带来的欣喜与期待已经盈满了作者的心房吧。然而,天公不作美,连日里冷雨伴着凉风,使作者心中满满的期待渐渐变成了有点不甘的遗憾。怎么也意想不到的,就是在这凉风冷雨里,“我看到的竟是一片花的原野”。面对眼前的情景,作者无法掩饰的惊喜之情便通过饱蘸情感的文字自自然然地流露出来:“此刻那些花儿一下子全冒了出来,顿时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满了全新的色彩。虽然远处大片大片的花与蒙蒙细雨融在一起,低头却能清晰地看到,在冷雨中,每一朵小花都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最后,因为这经历,因为眼前的“全新的色彩”,念想之间,“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作者的心被有“如此气魄”的小小的花儿深深地震撼了。作为读者,在同样被震撼之余,还会有一份豁然——原来,作者如此真诚地叙说他的这次寻花经历,是想和我们分享他从中得到的感悟,让我们也明白——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气!作者立意之新奇,匠心之独运,令人叫绝。

仔细阅读课文,我们的眼前会浮现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且不说作者所描绘的就是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之一,他用文字定格画面的功力或许与他的画家身份也有着紧密的关系。细细品味,《花的勇气》中的画面是有层次感的。“我用手拨开一看,原来青草下面藏着满满的一层小花,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这幅画面的背景是绿色连着绿色的大片大片的草地,主体是下边藏着的满满一层小花。花儿虽藏着,在大片大片绿色的衬托下是这么耀眼,这么鲜亮,也“这么辽阔”。再看描写凉风冷雨中花儿全冒了出来的画面:“虽然远处大片大片的花与蒙蒙细雨融在一起,低头却能清晰地看到,在冷雨中,每一朵小花都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画面中,远处朦胧的背景把脚下的小花衬托得更加鲜明夺目,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观其景。王维是诗人,也是画家,而且诗画均有造诣,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冯骥才是作家,也是画家,同样两者皆有成就,就《花的勇气》这样的文字而言,说其“文中有画”,一点也不为过。

课文中这些文字描绘的画面,都浸润着作者具体心态下的不同感受,也便深深地影响着读者的情感体验,使读者的心跟随作者一起失望,一起惊讶,一起期待,一起遗憾,也一起为花的勇气所震撼,并油然生出深深的敬意来。

从上述解读可以看出,引导学生阅读此文,在理清课文脉络的基础上,让学生细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抓住重点词句反复诵读品味那一个个浸润了作者细腻情感的画面,文字之美,画面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便会洋溢在学生的心中。而作者根据自己的心情,运用饱含情感色彩的文字从不同的角度描写同样环境的表达手法,也值得学生细心体会,学习借鉴。

02


珍珠鸟

信赖,真好!

读冯骥才的散文,不是被其细腻真挚的情感所感染,就是被其细致生动的描写所吸引,而同样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他那总在结尾处自自然然又匠心独运地揭示主题的艺术手法。《珍珠鸟》可谓其散文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其散文的主要特色。

一、美丽的文字,美好的境界。

《珍珠鸟》是一篇富有诗情画意的叙事状物散文。课文以清新明快、亲切细腻的语言写出了小鸟从“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对鸟儿真诚、细腻的爱,从而让我们看到了鸟儿和人和谐相处的动人画面,为作者用真诚创造出的美好境界而感动。

经典的文章总是语言形式与思想内容完美结合的产物,本文语言亲切自然,仿佛浑然天成般与文章的意境融为一体,细细品味,口齿生津。“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一落笔,便送来一股清新宜人的风,一首节奏明快的曲,可以想见,后面的文字该是怎样的充满诗情画意。果然,因为“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我”便精心地为它们布置了一个幽静的居室,使得“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当然,这般情境下,心头轻松自在的更有作者本人。作者为珍珠鸟布置如此宜居的环境,不仅让人读出了他对鸟儿的喜爱,还读出了他对鸟儿的尊重——“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

更美的意境,更和谐的乐章是小珍珠鸟出世以后的部分。因为不忍心打扰珍珠鸟的生活,它们有了雏儿,“我”还是通过绿蔓里发出的“尖细又娇嫩的鸣叫声”猜到的。若不是作者每天都关心着它们,对它们的叫声十分熟悉,又怎么会马上猜到呢?一挨这小珍珠鸟儿露了面,从作者笔端流泻的文字便平添了一丝甜蜜的柔情——

哟,雏儿!正是这小家伙!

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起先,这小家伙......

......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

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

......

待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上睡着了,银灰色的眼脸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小家伙”,多么亲切的称呼,字字句句都是发自心底的怜爱。在作者的眼中、心中,这哪只是一只小鸟,分明是一个唯恐亲近不够的小顽童、好朋友。这一个个令人感动、羡慕的画面中,洋溢着小珍珠鸟的天真可爱、活泼快乐,也流淌着作者的柔情关爱和惬意的幸福。

教学中,在课堂上引领学生在这些美好细腻的文字间徜徉,美美地读,细细地品,读出美好的意境,读懂文字的美丽,该是一种难得的快乐幸福的语文学习的体验吧!

二、点睛之笔,升华主题。

画家张僧繇的画龙点睛之笔令人叫绝。同样有画家身份的冯骥才,他的散文也有点睛之笔,而且,这点睛之笔多在文章结尾处,《珍珠鸟》《花的勇气》《挑山工》等都是。不仅是他的散文,他的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中的每一篇结尾处,都有一句升华主题的、富有哲思的感言,常常会令读者有醍醐灌顶的感觉。

当我们读完课文描写的一个个人与鸟儿和谐相处的画面,以为作者就是要和我们一起分享他的这些独特而难得的生活细节和经历时,他突然笔尖一抖,道出了他于珍珠鸟相处的经历中悟出的生活真谛——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往往,散文在结尾处直接点明主旨,是一种很危险的做法,极易破坏散文含蓄蕴藉之美,落得狗尾续貂之嫌。而冯骥才能“险中求胜”,得益于他高超的艺术手法——娓娓道来,情真意切,把读者的身心都浸润于他的文字所营造的情与境中,当读者流连其中时,他又一笔将你点醒、开悟,认识的境界一下子得到了升华。的确,他的点睛之笔就是为了揭示文章的要旨,升华文章的主题,使他的散文于感性美中结出一枚令人回味无穷的智性之果来。这大大提升了他散文的艺术价值。《珍珠鸟》一文如果少了这结尾处的点睛之笔,其文本价值就大打折扣了。是呀,正是信赖结成的纽带才使人、鸟共处的生活如此美好。如果没有这份真诚的信赖,也就没有这美好的境界,也就没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幸福图景。

当然,没有必要要求学生也能从写作手法上明了这点睛之笔的妙处,但结合文本所叙的人与鸟的关系之变化、相处之和谐,引导学生体会“信赖”之美,文本主题在学生心中的升华,是很自然的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冯骥才先生经典散文7篇,冬日絮语,珍珠鸟等,梓涓诵读合集
16.珍珠鸟
读冯骥才《珍珠鸟》
《珍珠鸟》课堂实录(二)
名师课堂丨于佳琪:抒情散文的写作技巧二
散文诵读《母亲百岁记》作者 冯骥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