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多有意思的儿童诗
 
通览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发现选入教材的儿童诗并不多,可以说是寥寥无几。一年级上册有《明天要远足》,一年级下册有《一个接一个》,二年级上下册分别有《植物妈妈有办法》《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三年级上下册分别有《听听,秋的声音》《童年的水墨画》。但是,阅读经验告诉我们,那些优秀的儿童诗,是值得儿童亲近、阅读、涵咏的,它们的营养极其丰富。
先从台湾作家方素珍的儿童诗《明天要远足》说起。这首儿童诗被选编进了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诗歌表现了远足前夜一个孩子内心的激动和期待之情。全诗如下——
翻过来,
唉——
睡不着。
那地方的海,
真的像老师说的,
那么多种颜色吗?

翻过去,
唉——
睡不着。
那地方的云,
真的像同学说的,
那么洁白柔软吗?

翻过来,
翻过去,
唉——
到底什么时候,
才天亮呢?
凡是儿童诗,必然最容易与儿童的心灵产生共鸣,因为无论是诗中的形象还是表达的情感,都是儿童的或儿童所熟悉甚至倾心的。读方素珍的这首儿童诗,儿童读到了最熟悉的自己,成人读回了自己的童年。“翻过来”“翻过去”,不仅是动作,更是心情,是心思,这真实的形象里包蕴了丰富的情感信息,表现出了最真切的童年意趣。方素珍以诗人和童心的敏感,将这最平常的意象用最朴素的文字呈现在读者面前,却带来了最深切的共鸣。这里有诗人的发现,也是童心的发现——原来,美好的期待是会让人辗转难眠的;这是诗人的抒写,更是童心的独白——“睡不着”,有画面,有心思,有趣味,是心灵的诉说,是甜蜜的分享;这是诗人的语言,更是童心的修辞——反复,充满好奇的疑问。这些具体的维度——意象、独白、修辞、发现,就是解读儿童诗的密码。
儿童的意象
儿童诗是“表达儿童”的,所以要求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必须从儿童心灵深处抒发出来,逼真地传达出孩子们那种美好的感情、善良的愿望、有趣的情致,以激起儿童情感上的共鸣。儿童诗以形象来表达情感,但儿童诗有别于儿歌,儿歌的形象直接而具体,儿童诗的形象表现为一种“意境”,“象”中寓“意”,是为“意象”。儿童诗的意象是儿童能够直觉的、心领神会的艺术形象,它或托物言情,或借景抒情,主观思想十分鲜明。如《植物妈妈有办法》,“植物妈妈有办法”,这样的题目就是一个令儿童浮想联翩的意象的载体。“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牛马有脚,鸟有翅膀,/植物要旅行靠的什么办法?”看似平白如话的诗句,却以匠心不着痕迹地内蕴了丰富的情感信息和广阔的意象空间。“孩子——妈妈”,这样的关联最易触动儿童的情感世界;“四海为家”,是心跳,是期待,是探寻。是呀,“牛马有脚,鸟有翅膀”,植物的孩子要离开妈妈,它们靠的什么办法呢?试想,哪颗童心不会被这样的问题所吸引?这绝对不是对枯燥的知识产生的兴趣,而是自然、真切的情感的追寻,是一种物我两忘的美好境界的沉浸。
儿童的独白
什么是儿童的独白?维果茨基说:“书面言语和内部言语代表独白;而大多数情况下口头语言则代表对话。”他还说:“比较而言,独白是一种复杂的结构;可以从容不迫地和有意识地进行语言的精心组织。”简单地讲,儿童诗的独白,强调的是儿童诗语言的沉思性、含蓄性,是一种意蕴丰厚的、儿童言语思维的“言外之意”,需要读者“沉吟体悟”。如“月夜,正玩着踩影子,/就听大人叫着:‘快回家睡觉!’/唉,我好想再多玩一会儿啊。/不过,回家睡着了,/倒可以做各种各样的梦呢!”(金子美玲《一个接一个》)这首诗语言真实率真,看似浅白,但诗句中蕴含的情趣需要顿悟或静静品味,才能深得个中滋味——每一个“不过”,看似非常懂事的“转念一想”,其实总让人觉得是“自我安慰”,这自我安慰里,有一点无奈,有一点幽默,有一点乐观。读者,尤其是儿童,只要调动内在的言语结构以及对生活的诗性敏悟才能领会其间蕴含的意趣。再如金子美玲的《心》:“妈妈是大人/个头比我大/可是/妈妈的心好小/因为妈妈说/满心都是小小的我/我是个娃娃/个头还很小/但是小小的我/心很大很大/因为我的心里/装了妈妈也不会满”——整首诗完全是儿童的诗性独白,诗人将儿童诗性的灵感用朴素而细腻的语言形象化,让人读后或会心一笑,或静静回味。与儿歌进行比较,儿童诗“独白”的特点就更清晰了。
儿童的修辞
“情欲信,辞欲巧”,诗歌是离不开修辞的。儿童诗当然也离不开修辞。与成人诗的修辞不同,儿童诗运用的是与儿童形象思维密切相关的修辞方式,如比喻、拟人、借代、对比、夸张等,还有“图画”(通过将诗句形象化地排列,以强化想象和感受)。之所以将儿童诗中常用的修辞称为“儿童的修辞”,因为这些修辞都是想象力的产物,是儿童言语思维世界的本真形态。如《磨刀石》:“月亮把夜天/当成一块/蓝幽幽的/磨刀石/磨亮了镰刀/她就要去收割/像麦粒一样成熟的/满天的星星了”——“夜天”像“蓝幽幽的磨刀石”,“月亮”像“镰刀”,而“星星”就像成熟的麦粒,正是这形象的、儿童眼中的自自然然的比喻,让这首诗独具一格,韵味无穷。
儿童的发现
儿童的发现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儿童诗作者对儿童生命、儿童世界的发现;一是指儿童以其特有的生命方式对世界的发现,表现为率真的童趣。这两种发现都是儿童诗参与儿童精神世界建构的必然诉求。如詹冰的《游戏》:“‘小弟弟,我们来游戏,/姐姐当老师,/你当学生。’/‘姐姐,那么,小妹妹呢?’/‘小妹妹太小了,/她什么也不会做。/我看——/让她当校长算了。’”校长什么也不会做,这完全属于儿童的“发现”,它不符合事实,却充满了童趣。再如狄金森的《篱笆那边》:“篱笆那边/有草莓一棵/我知道,如果我愿/我可以爬过/草莓,真甜!/可是,脏了围裙/上帝一定要骂我!/哦,亲爱的,我猜,如果他也是个孩子?他也会爬过去,如果他能爬过!”诗人从儿童的角度去思考,去发现,世界就如同那“真甜”的草莓,孩子忍不住去摘。问题在于,大人们总是以各种理由阻止孩子“犯错”。而诗人从孩子的立场出发,更敏锐地发现:“如果他也是个孩子/他也会爬过去,如果他能爬过!”这样,儿童眼光的在场,使诗歌的象征意义充满了儿童化的情趣和韵味。
教材中儿童诗太少,语文教师当为学生精选更多优秀的儿童诗,创造教室里的儿童诗课程。
 

关键词检索

关注“我在小学教语文”

在公众号底部对话框输入

下面的关键词

查找你可能需要的信息

I要素梳理I语文要素I一年级二年级I三年级上册I三年级上册1I四年级I五年级I六年级I新教师听读课I听读课案例I听读课实录I作文指导作文指导1I班主任I情绪管理I读书I电影I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文体特征、学段特点、学习任务设计|多角度审视现代诗教学价值和操作
第728季【湿地秦风】巧用儿童诗,盘活微写话
统编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写话”编排特点及教学建议
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修辞手法...
七年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