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童年的水墨画》文本教学解读和学习活动设计
童年的水墨画文本教学解读和学习活动设计
文/李竹平名师工作室  杨瑞霞
一、 文本教学解读
《童年的水墨画》是一组语言空灵跳跃、结构随性活泼的儿童诗。《童年的水墨画》这组儿童诗由六首诗组成,分别是《溪边》《江上》《林中》《街头》《花前》《树下》,其中前三首诗选入了统编版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下册中,组成了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
《童年的水墨画》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乡村儿童生活的三个典型场景:溪边垂钓、江上戏水和林中采蘑菇,在写法上,作者运用了中国水墨画中“写意”的手法,用笔简约凝练,意到即止,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幅幅充满童真童趣的欢乐画卷,真正做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令人回味无穷。
《溪边》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巧妙组合几个跃动的画面,描绘出了一幅乡村儿童溪边垂钓的景观图。这是一幅彩墨点染的画面:染“绿”人影的溪水,以及钓竿上立着的“红”蜻蜓,这一“红”一“绿”相互映衬,让这幅画充满情趣;这是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山溪”像绿玉带一样环绕山间,平静的流淌,在流淌着的溪水里,倒映着“垂柳”、“钓鱼孩子”的倒影,随着溪水潺潺流动,“垂柳”,“钓鱼孩子”的倒影都被溪水染绿了......忽然“扑腾”一声!鱼儿上钩了!平静的溪水中溅起了水花,倒映在水中的人影被这忽然泛起的水花“打碎了”,溪边的草地上,孩子们手舞足蹈,欢呼雀跃,手中的鱼儿猛烈地甩动着身体,孩子们的笑声划破了天空。
《江上》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定格几个充满童真童趣的画面,描绘出了一幅水乡孩子江中嬉戏的欢乐情景。水乡的孩子们最喜欢夏天了,初夏一到,他们就迫不及待的像一个个“水葫芦”似的钻入江中,仿佛是一群第一次下水的鸭群,猛烈的扇动翅膀拍水戏耍,作者为了凸显孩子们精通水性的特点,特意将他们比作鸭群、水葫芦,把他们在水中划动的双臂比作是“扇动的翅膀”,作者以儿童在江中游泳嬉戏的口吻,记下了孩子们当时的欢快之情,最后一句“出水时只见一阵浪花两排银牙”,信手拈来的比喻,将烂漫的童真童趣渲染的酣畅淋漓,这也成了一幅“水墨画”。
《林中》这首诗讲的是空山新雨后,村里的娃儿三五成群地去林中采蘑菇、捡蘑菇的欢乐场景。大雨过后的山林中是怎样一番别致风景呢?作者借助“松树”这一突出的意象,给我们留下了一片遐想的空间,雨后的山林中,天空好像水洗过一样明亮,松树像刚刚洗过澡,一身清清爽爽,松枝上一串串雨珠在一缕缕阳光的照耀下,格外晶莹透亮,在雨水的滋养下,小蘑菇头顶着一顶斗笠,也钻出了泥土,像朵朵山花初绽在松树下,娃儿们头顶着斗笠进山了,他们咯咯的笑声在山林中回荡,与鸟鸣、虫鸣形成了一首和谐的奏章。作者在写法上,将“蘑菇”和“斗笠”互为比喻,在这样巧妙的互喻中,无论是雨后的小蘑菇,还是采蘑菇的小孩子,都充满了灵动之感,是一幅“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水墨画。
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这篇课文的课后题要求是“说说你在溪边、江上、林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通过对教材横向解读,我们不难发现,《童年的水墨画》这篇课文中所运用到的“多种方法”具体是指“想象画面”和“联系上下文”,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这两种方法,为学生设计具体展开这两种方法的学习活动,以“联系上下文”这一方法为例,教师需要通过设计学习活动,将“联系上下文”这一隐形思维过程显性化,以“人影给溪水染绿了”这一诗句为例,学习活动可以这样设计:首先学生需要反复读“人影给溪水染绿了”这一诗句,明确这个诗句哪些地方自己读不懂(比如说读不懂“染绿”);在此基础上再去读上文(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与下文相关的诗句,明确上下文中哪些诗句与之相关联;最后明确关联之处是什么(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镜,垂柳的影子倒映在溪水中,溪水仿佛是绿玉带,所以人影才会被溪水染绿),在这个学习活动中,教师只是启发者,整个思维的过程应该由学生自己经历,也就是说如果括号里的内容学生能够有条理的表达出来,则说明“联系上下文”这一学习活动的目标达成了。
结合上述的文本教学解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设计如下:
1. 运用已经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学词,自主诵读诗歌,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 运用已经学过的“想象画面”的阅读策略,与同学交流自己想象到的画面内容,整体感知诗歌内容;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3. 拓展阅读《街头》《花前》《树下》,尝试运用“想象画面”和“联系上下文”两种方法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二、 学习活动设计
板块一:想象画面,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1. 检查预习情况,指名学生诵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和韵律;
2. 缘题质疑,思考并交流自己在溪边、江上、林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哪些地方给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
3. 小组内交流分享,推举代表在全班交流分享。
 
板块二:联系上下文,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1. 关注《溪边》,划出自己难理解的诗句,思考并交流自己是如何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难懂诗句的;
2. 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分享自己运用联系上下文理解难懂诗句的具体过程;
3. 运用学过的理解难懂诗句的方法,自主阅读《江上》和《林中》,思考并交流自己理解这两首诗中难懂诗句方法的具体过程;
4. 在此基础上选择三首诗中任意一个自己喜欢的场景,再通过想象画面的方法,说说自己在画面中看到了哪些景象。
板块三:拓展阅读,迁移运用所学方法
1.自主阅读《街头》《花前》《树下》,运用“想象画面”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2.选择其中一首诗中自己难理解的诗句,思考并交流自己是如何理解的;
 

      编辑 | 刀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思维导图】高考语文备考:运用思维框架图高效解读诗歌鉴赏主观题
四下《白桦》文本教学解读和学习活动设计二则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
那些你脱口而出的诗句,带你补全上下文
「现当代诗学研究」| 盛艳:超文本解读下阿什贝利诗歌意义的回归
三年级下册18《童年的水墨画》第2课时练习卷及答案-人教部编版.docx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