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聊聊项羽”群文阅读同课异构(设计与点评)
设计1
设计者/重庆 彭裕
点评:李竹平
选文:1、古诗两首《题乌江亭》《夏日绝句》(已经背诵)。2、成语故事6个。《力能扛鼎与取而代之》 《破釜沉舟》 《沐猴而冠》  《妇人之仁》《一决雌雄》《四面楚歌与江东父老》3、《成语千句文》中有关项羽的成语(已经背诵)。教学目标:1、大量阅读,扩充课堂容量,激发阅读兴趣。2、积累成语,理解成语意思。3、练习用速读法阅读文章,了解项羽的性格,并分析他成败的原因。培养根据资料,分析问题,形成观点的能力。4、在交流中发表个人见解,倾听他人想法,进行比对,发现相同点与不同点。教学难点:1、培养根据资料,分析问题,形成观点的能力。2、在交流中发表个人见解,倾听他人想法,进行比对,发现相同点与不同点。教学准备:1、学生搜集项羽的资料。2、教师制作PPT。教学过程:一、导入 1、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来聊聊项羽。课件出示:项羽是我国历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他22岁起兵反秦,25岁在巨鹿之战中大破秦军主力,27岁成为分封十八路诸侯的西楚霸王,30岁因在楚汉战争中为汉王刘邦所败,他原本可以过江东,重新招兵买马,卷土重来,但他却自刎于乌江。【点评:开门见山式的导入,有直奔主题,简洁明快的好处,但对于真正的学习来说,于学情的即时了解又不利,会导致课堂只是按照老师的既定安排“演示”一遍,“以学定教”就会成为奢望。】二、回忆两首诗,初步了解人们对项羽的评价1、对于项羽,历代评说不一,李清照和杜牧分别以一首,写出了他们对项羽的评价。下面,我们一起回忆曾经背诵的古诗—— 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胜败这种事是兵家难以预料的事,只有能忍受失败和耻辱的人才是真正的男儿。江东的子弟人才济济,如果项羽愿意重返江东,可能还会卷土重来。夏日绝句   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活着就应该作人中豪杰,死了也应作鬼中的英雄。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过江东。2、这两首诗的作者杜牧和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有什么不同?二、学习成语,全面了解项羽师过渡:对呀,不同的人对同一个人的评价居然截然不同。同学们,其实一个人站的角度不同,对人物的评价也不同。那么项羽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组文章,全面地了解项羽。1.读成语故事,了解项羽。(1)现在请大家拿出阅读纸,一起浏览故事的题目,从这些题目中,我们认识了哪些成语?大家找一找。课件出示:力能扛鼎  取而代之 破釜沉舟 沐猴而冠 妇人之仁 一决雌雄 四面楚歌  江东父老(注意纠正“扛、冠”的音)(2)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些成语。(3)请同学们速读成语故事,思考:项羽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一两个词语总结在每个故事的后面。(4)读完了这些成语,你理解这些成语的意思吗?你能看着意思说成语吗?形容气力特别大;亦比喻笔力雄健——力能扛鼎指夺取别人的地位而由自己代替。现也指以某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取而代之。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破釜沉舟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沐猴而冠:妇女的软心肠,比喻无关大体的仁慈与恩惠——妇人之仁:比喻胜负、高下。决一胜负,比个高下。——一决雌雄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处于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四面楚歌江东父老泛指家乡的父兄长辈——江东父老【点评:从浏览题目初识成语到读故事思考项羽是怎样一个人,再到根据意思说成语,教学环节一定是经过精心安排的。故事、成语、项羽三者哪个是学习的中心?成语的理解应该如何落实?这些环节却无法给出明确的答案。成语出自有关项羽的故事之中,故事既成为我们认识项羽的材料,同时也诠释了成语的含义。立足故事来理解成语、了解项羽,让学生自主体会,再组织交流,才能使目标明确,重点突出。】(5)过渡:通过对成语意思的了解,你对项羽的认识更进一步了吗?(6)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中说一说项羽是一个怎样的人,并阐述理由。在别人说的时候,注意倾听,如果你同意别人说的意见,请在阅读纸上及时修正,如果别人的想法和你的想法不一样,请问问别人为什么这样想。(7)全班汇报。说一说,你的哪些想法和别人一样,哪些想法和别人不一样。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注意提醒学生,对于一段话的理解,对于一个人的评价,对于一些事情的看法,有时没有绝对的对,也没有绝对的错,或许两种想法都是对的。【点评:小组交流,注重内容和方法的引导;全班汇报,聚焦思想的碰撞。这样的设计层次分明,指向明确,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得到了保障。】2.回忆背诵过的《成语千句文》,进一步了解项羽。 (1)刚才通过诗歌、成语故事,我们较为全面地了解了项羽,其实,我们还可以通过我们之前背诵过的成语进一步了解项羽。我们一起来回顾回顾。西楚霸王,拔山举鼎。万夫莫当,勇冠三军。破釜沉舟,先声夺人。一以当十,雷霆万钧。火烧阿房,一意孤行。沐猴而冠,衣锦昼行。刚愎自用,赏罚不信。匹夫之勇,妇人之仁。鸿沟为界,鸣金收兵。四面楚歌,心灰意冷。霸王别姬,乌江自刎。英雄本色,江山美人。生为人杰,叱咤风云。死亦鬼雄,青史留名。(2)通过这些成语,你又了解了项羽的哪些特点?【点评:从诗歌、成语故事到“成语歌”,引导学生从不同形式的、丰富多彩的材料中提取信息,了解项羽,这样的设计值得肯定。但教师运用这些材料的目标指向始终在同一个层面上滑行——了解项羽,这就使得材料的阅读价值大打折扣了。“成语歌”中的成语,有的是与前面的成语故事相互印证的,有的又与诗歌表达的观点相关联,用它们来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就能更大限度发挥其学习价值。】三、分析项羽成功与失败的原因1、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好的性格助我们成功,坏的性格令我们失败。是哪些性格造就了项羽的伟大,又是哪些性格让他败于刘邦,甚至自刎与乌江呢?请学生们完成阅读任务单。阅读任务一:读成语,说项羽
成功的原因失败的原因
2、抽生回答,教师记录学生回答的内容。3、师小结:人的一生,就像一座山,果断英明、有勇有谋等性格或特点助项羽登上顶峰,性格中的缺陷或小小的过失,令他跌入低谷。(板书)【点评:这是一个信息归类处理,体会故事中人物性格和命运关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体现,也是群文阅读的基本价值取向所在。项羽的成与败如果先入为主地归咎于性格,就失去了思考的意义。阅读任务可以这样进行调整:从成语故事中找一找项羽成与败的原因,想一想这背后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什么。这样就变被动地寻找答案为学生的自主发现。】四、拓展延伸,说说启示1、项羽的成功与失败带给你怎样的启示呢?2、课后作业。请根据阅读任务单和伙伴互相说一说:阅读任务二:
【点评:群文阅读一般都要有一个明确的议题。这节课的议题如果定位为“聊聊项羽”,拓展延伸的环节可以谈谈项羽成败的启示,但不要止于启示,可以引导学生课下读读史书中的项羽和刘备,让学生尝试将项羽与刘备进行比较,使认识更全面更深入。如果定位为“从项羽的成败看性格与命运的关系”,那么拓展延伸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历史人物的故事。目标定位决定拓展延伸的取向和取舍。】板书设计:
设计2“刀光剑影”里的项羽设计者/四川省宜宾市 黄雪琴点评:李竹平选文::《力能扛鼎与取而代之》《破釜沉舟》《沐猴而冠》《妇人之仁》《一决雌雄》《四面楚歌与江东父老》教学目标:1、通过成语故事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和形象特点。2、试着分析项羽失败的原因。3、了解从多个角度、多个文本全面认识人物的方法。4、激发学生了解历史人物的兴趣,推荐课外读物《史记.项羽本纪》《史记.刘邦本纪》,走进历史,了解历史人物。教学重点:通过故事的阅读来分析项羽的性格特征,并从中找到他失败的原因。课前准备:查8个成语的意思以及查查项羽。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初识项羽师:学生们,这节课老师会陪着你们走进一个历史人物。我们先来看一个视频《自刎乌江片段》。项羽是我国历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项羽自刎前说什么?(板书:天要灭我!)我知道大家都不怎么了解项羽,好,那我们就先来看看项羽一生中所经历的大事。(课件出示)公元前232年  项羽出生于楚国下相公元前209年(24岁)项羽追随叔父起兵反秦公元前207年(26岁)项羽破釜沉舟大破秦军公元前206年(27岁)项羽设鸿门宴招待刘邦   分封诸侯 自称西楚霸王                     楚、汉战争开始公元前205年(28岁)项羽以3万军队大破56万汉军公元前203年(30岁)项羽与刘邦签订鸿沟协议,互不侵犯。公元前202年(31岁)项羽大败于垓下之战   自刎于乌江【点评:视频导入,用人物命运的结局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教师的设计十分用心。但是“我知道大家都不怎么了解项羽”的判断给人武断的感觉,还是问问学生,让学生说说为好,这样才能了解真实的学情。】二、阅读故事,了解性格,感悟形象(一)读《力能扛鼎与取而代之》和《破釜沉舟》过渡:这是项羽大概的人生轨迹,我们怎么去深入了解项羽呢?今天我们就通过读六个成语故事去走近他。走近这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西楚霸王。1、师示范:先通览故事,再聚焦重点句子,并透过文字去思考。提问:你仿佛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项羽?告诉同学们一个小窍门:这是成语故事,所以能够直接解释成语意思的句子,肯定是关键句子。我们先来看看《力能扛鼎》,哪句话点明了力能扛鼎的意思?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项羽?(批注关键词:本事大,自信)再看看还有哪些句子也能让你看到项羽的形象?比如:要学就学能敌万人的本事!【点评:通过故事理解成语,通过关键句来体会人物形象,再找到其他相关信息丰富人物形象,这是老师教给学生的“小窍门”。方法引路,让学生得意得言又得法,学习的效率就提高了。】2、出示要求。(1)快速默读《力能扛鼎与取而代之》《破釜沉舟》,勾画关键词句,思考: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项羽?(2)把感受浓缩为关键词,批注在旁边。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学生交流到什么,就在黑板左边相应的成语下面写词语)。预设:(1)力能扛鼎与取而代之身长八尺多,力气大得能扛鼎又才气过人 ——本事大学了一半 ——半途而废学敌万人的本事——志向远大又不肯学了——不能持之以恒总有一天,我可以取代那个人!—— 自信  野心勃勃(2)破釜沉舟把渡河的船……勇猛向前杀敌。—— 胆子大,敢于冒险、善战【点评:经历了上述学习过程,对人物形象感悟的聚焦点是什么?教师的设计中看不出来。教师可以接着追问:从这几个故事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项羽?你觉得这样的项羽在事业上会有怎样的收获?】  (二)读《沐猴而冠》《妇人之仁》《一决雌雄》《四面楚歌与江东父老》过渡:每一个故事都带给我们一个不同的项羽,同学们,接下来,让我们继续通过读故事去了解项羽。1、出示要求:(1)快速阅读《沐猴而冠》《妇人之仁》《一决雌雄》《四面楚歌与江东父老》,你读出了项羽怎样的性格或形象?批注关键词。(2)小组交流,修正补充自己的看法。2、全班交流,教师点拨(学生交流到什么,就在黑板右边相应的成语下写词语)。预设:(1)沐猴之冠一个富贵了却不回故乡……别人又怎么会知道他富贵了呢?—— 炫耀、自傲自大、高调、浮躁、虚荣心强入关后先是杀秦王子婴、屠咸阳城,然后又一把火烧了秦朝的宫室。——残暴好杀项羽听后非常生气,便叫手下士兵把那人扔进锅里烹杀了。——残暴、听不得批评,目光短浅、心胸狭窄、刚愎自用师点拨:那人为什么要说项羽是沐猴而冠?提出建议的人叫韩生,结果被项羽煮了。看出项羽怎么样?前面还有哪个地方也能体现他的残暴好杀?)(2)妇人之仁项王待人……把自己吃的喝的分给别人。——善良、施小恩惠可是人家立了功……还舍不得交给人家。——不善用人,政治不决断师:妇人之仁也指做事优柔寡断,这个故事里哪些地方反应了他的妇人之仁?还有哪些人是先投奔项羽,后投奔刘邦?(3)一决雌雄项羽大怒……躲进军营不敢出来——本事强悍,实力强,善战。崇尚武力。师:项羽想和刘邦一决高下,刘邦为什么不和项羽单挑?反映出项羽怎样?(4)四面楚歌与江东父老 天要让我灭亡,……可我还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呢?——好面子、虚荣心强、刚硬、感情用事,经不起挫折。师:把目光直接聚焦到项羽自刎前说的话。【点评:就方法习得而言,前一个环节是学习读书思考的方法,这个环节就是方法的自主运用了。这是群文阅读所隐含的学习目标之一。所以,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运用方法,自主阅读思考,然后再次围绕人物形象的感悟来组织交流,没有必要亦步亦趋地领着学生走了。】三、分析原因,整理性格,达成共识。  师过渡:对他的死,后人几多感慨:(出示课件,生读)李清照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杜牧云: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但王安石却说:“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他曾经那么辉煌,推翻暴秦,分封诸侯;叱姹风云,威风凛凛;因为他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自信;因为他威猛无比,骁勇善战,有万夫不挡之勇;因为他胸怀大志,坚忍不拔,一往无前。但他最后的结局就这个样子,有人惋惜,有人感叹!是什么让项羽从西楚霸王的辉煌走向自刎乌江的惨剧?是天要他灭亡吗?(指板书)把“!”改为“?”说说你的看法。1、小组讨论2、全班交流。【点评:变“天要灭我”的感叹号为问号,教师的设计有起承转合之妙,可以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兴趣。如果教师能充分利用杜牧和王安石的观点,学生的思维应该会更加活跃。】四、比较阅读,提炼方法,激发了解历史人物的兴趣1、今天读的六个故事有什么特点?(来源于历史典故的成语)哪些成语你印象最深?为什么?2、每个故事带给我们对项羽的认识一样吗?你赞同哪些故事的观点?【点评:每个成语故事并没有针对项羽这个人物形象给出明确的观点性结论,“你赞同哪些故事的观点”这个问题是多余的。】3、怎样全面地了解人物?师小结:我们要认识人物,找有关的文章一篇一篇读懂了,再把几篇文章合起来看看能不能发现共同之处,不同之处又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这样才能全面的认识一个人物。我们今天通过读关于项羽的的几个成语故事,看出了他的一些性格,但绝不是全部。(课件出示韩兆琦对项羽的评价)“项羽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却同时也是一个鼠目寸光的庸人;有时有龙飞凤舞之雄姿,有时又愚蠢昏庸得像一头驴子;有时宽厚仁慈,有时又暴戾凶残得令人发指。”                                           ——韩兆琦《史记博议》4.师: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项羽都有不同的解读。但总能从项羽身上吸取到一点有助于我们人生的东西。这就是项羽的人生魅力所在!好,学生们,让我们课后继续走进项羽,走进你感兴趣的历史人物,去阅读司马迁花费10年时间所著的《史记》吧!【点评:很明显,教师引导学生拓展阅读的意图十分明确,就是让学生通过更丰富的材料来更全面、深入地了解项羽这个人物。这是认识事物的方法是引导,也是态度的引领,学生会受益匪浅。】 总评群文之“群”,是有联系的整合,是围绕某个或几个具体的议题组织的多篇相关文章的“集合”。群文阅读教学借助一群文章的“合力”,促使学生在阅读中发展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以上两个设计,议题都是“聊聊项羽”。“聊聊项羽”,这是一个很有意思也很有意义的议题。从议题的确定和文本的选择来看,两个老师基本一致。这就使得具体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学习活动的设计有了相互借鉴和启发的意义。显然,两个老师都进行了精心的教学设计,努力发挥所选文本的最大价值。在文本使用的策略上,各有千秋。第一位老师以两首诗为发端,充分运用成语故事和成语歌,引导学生聚焦项羽的性格和命运之间的关系,从而受到启发。第二位老师从项羽“乌江自刎”的结局入手,引导从两个不同的侧面展开阅读,结合不同诗人的观点,让学生探索发现项羽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进而引导学生懂得如何来比较全面的判断一个历史人物。再来看看群文使用的具体目标指向。“聊聊项羽”,为什么聊?聊什么?这是教师在组织学生阅读学习之前就需要想明白的。第一个教学设计聊聊项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明白一个人生的道理,即“性格决定命运”。第二个设计聊聊项羽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懂得要全面了解和判断一个历史人物,要阅读尽可能多的文本材料,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二是自主探索项羽成与败的原因是什么。个人以为,第二个设计视野更开阔,目标更具“成长”价值,既有认识方法的习得,又有人物形象的探究。拓展与延伸是群文阅读通常都会涉及的学习内容,这是群文阅读理念带来的必然选择。第一个设计聚焦性格与命运的关系,教师给出的结论性格决定命运,所以延伸活动指向学生对自己性格的反思。这么做未尝不可,但我更欣赏第二位老师的拓展。学生已经有了自己得出的观点,却不急于总结一个关于项羽的结论,而是让学生去阅读《史记》中的相关内容,进一步探究项羽成败的原因。我相信,随着阅读材料的丰富,学生形成的认识和得到的启发会更加真实而深刻。注:本文四年前发表于刊物。
编辑 | 刀客
合作联系微信:1851447127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学小栈249成语百题
今日猜成语:猜成语得零分,也是无言面对江东父老了
“妇人之仁”难成大器
项羽到乌江后,说“无颜面对江东父老”前还有句话,道出他的心酸
此人不仅打败了楚霸王项羽,还创造了个人成语最多的记录
项羽为何宁死也不过乌江, 不是他傻, 只是因为他发现了1个秘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