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土地

土地

这山,在地壳无数次的变化中,没有人知道它的行走路线。从盘古开初到三黄五帝,再到后来的兴盛与衰败,它是如何在群山中傲立的,所有的史册上没有一页有关它的记载。那怕就是星星点好,也能得到一点慰藉,硬是连影子也寻找不到。它隐藏了内心的孤独,只把那相似与金色的黄彻彻底底裸露出来。

这山,没有魁伟的身材,象一条爬行的长蛇,绵延不断却始终蠕动不起来。这究竟是安详的神态还是一种惰性,或者是思维上暂时出现了短路,从它的灵性上显示不出来。

只有我们说它是山,与三山五岳相比,它如蝼蚁。根本上它缺少岩石的支撑,就象缺了骨骼散了架似的横卧在这片土地上,在别人眼里它就是一道黄土墚。

黄土墚就象北方汉子的脊梁,用自己的豪放与热情孕育过英雄豪杰达官贵人,那些人曾经地位显赫,英名流芳百世。在这黄土墚上,有才情、显威名的凤毛麟角,老实憨厚的庄稼人铺天盖地。是他们把天撑的很高,才看到黄土地早晨的日出,夕阳的灿烂,圆月的高悬,乡村的炊烟。

村庄成为黄土墚上的风景,一片连着一片,黄土的生气就是由它们而来的。每天有着女人的骂街声,男人的叹息声,孩子的吵闹声,牲口沉重的脚步声,还有鸡不安犬不宁的声音。

千万年冰与火的淬炼,黄土墚黄了这里人的皮肤。 岁月的痕迹残留在沟壑,残留于山墚,凝滞于现代人的眼前,能对久远有着诉说的只有黄河了。站在村边的黄土坡上,看黄河从脚下绕过,还是浑浊的颜色,曾经改变过没有,没人说的清。那颜色是从黄土坡汉子脸上流下来的,经过沟沟坎坎始终无法澄清,依然奔波着。
干旱贫瘠的黄土生生不息,有大自然的恩泽,更多还是来此人的智慧与勤劳。为生命的延续而不断寻找新的生活法则。
为改善耕作条件,最基本的是对土地进行平整,历代庄稼人不断进行着。用坏的镢头不计其数,流过的汗汇聚成河。
单打独斗始终没能解决根本问题,就是有愚公移山的精神也不可能把每个黄土墚削为平地。就是人海战术搞的大寨田,也仅是把小块地搞成大块地,是土地增强了一定的抗旱能力,也不能成为旱涝保收的万能田。
利用有限的条件与有限的资源,提高土地的单产世代人都在谋划,让土地生出更多的金蛋蛋来是农民的最终目标。
无论土地长出什么作物,有个好的收成欢喜的不仅是农民,普天之下都会欢呼,吃喝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改革开放初,土地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土地不再做为粮食生产的单一工具,同样是经济发展的支柱,有了两条腿走路的机会。同时天公做美风调雨顺,土地确实让很多农民富甲一方。
农民高兴的日子并不长,接着大旱来临,旱的黄土都冒烟了。
1999年并非一春无雨,要说一春无雨就辜负了老天爷的一片苦心。淅淅沥沥下过两回,一次将就湿了地皮,一次地皮都没洒湿,管用不管用总是下雨了,雨神还是客气的。
村里年长的人说,这天不对了,今年不给人活路了。天不给活路就自己找活路,活人还能叫尿憋死。
村里种麦子玉谷的少了,大部分地栽的苹果树。现在正是花开季节,满山遍野都是果花,花香四溢。花香都溢到天上了,天就是不下一滴雨。紧要的是要有一场透雨,可这日头一天比一天红,万里无云,根本就没有下雨的迹象。
现在果树上是花,只有到秋季果子满树才是丰收,才能让摇钱树摇下钱来。保花就等于保果,保花就得有水。水在天上,水在河里,天靠不住就得靠河。要想引水上山,让水流到地里的唯一途径就是建水站。
都到节骨眼上了,靠向上级申请建水站等到水站建成大概树都旱死了。不能再等了,自筹资金解决自己的问题。

虽然是分开单干,建水站牵扯到每家每户的利益,水站集资没费什么力气。这些年村里人都在果树上得到好处,出个三五千块也不心疼,而且是说干就干。兵分八路,马不停蹄,昼夜不休,为了有个好的收成,家家户户的爷们流血流汗,十多天时间硬生生把水站建成了。
花成了青涩的果子,果子在绿叶下时隐时显。有了水,果树精神多了果子也水灵。
浇了三次水熬到秋收,苹果的产量没有多大损失。功没妄费,汗没白流,收成对得起庄稼人的辛劳。
苹果摘回家仔细挑选收藏,就等客商上门。往年苹果摘完断断续续都有南方客商上门,今年有些怪了,从苹果摘下来到元旦村里就没来过几个外地人。过元旦就是春节,到了销售旺季,客商上门的有,三核桃两枣,象这个样子苹果无法在年前大部分销售出去。如果年前销不出去,年后谁知道是爷是奶。村里人干瞪眼,眼巴巴盼着客人,年近无日,心里急啊。
苹果换不成钱心里就不踏实,村里人坐不住了,只要有客商来,价钱低点也卖。关键是没有几个买主,干着急出不了汗。村里有做苹果生意的,做生意的人数有限拉不出去几车。而且拉到南方档口的苹果销售缓慢,价钱几乎保不住收购的价格。做生意的也纳闷,往年到这个时候市场上人山人海,一半天一车就卖完了,今年卖着挣死人。看着市场上接连不断大车小车往进拉,出去的却不是很多,这样的情况别说赚钱,能保本就阿弥陀佛了。

在市场上的村里生意人赶紧拿起固话拨了回来,不要来这里,问问别的地方,来这里就是死路一条。
村里不少人把自己的苹果装车外运,有的整装待发,有的已走到半路上。在家的好些,可以多问几个地方,想想别的办法,真不行就不去了。在路上的难处可就大了,计划的地方去不得,换地方这头又向何处调,走到有固话的地方下车就问,走走停停,七上八下的心都快碎了。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撞运气。
关于苹果的消息,村里在外的人反馈回来的没有一个是好消息,且让人吃惊不小。最差的市场卖到几块钱一箱,别说苹果了,就是包装和运费都不够。
城里有两家果汁厂,平时收的是残次品,外销无望,果农把大批优质果品也拉来了,果汁厂生意火爆的史无前例。
千禧之年的年,不知道有多少果农是在流泪中度过的。从施肥到浇地没黑没白的干,到头来连投资都收不回来真是气死人。家里的一切开销就指望苹果,这下全泡汤了。
日子还是要过的,春上农活留给老人与女人,青壮年到镇上或城里打零工。庄稼活必然还有一些是老人与女人干不了的,当家人不能长期在外,关键时刻回来干几天继续出去干。在外干一断时间,家里的油盐酱醋钱,孩子上学钱,老人吃药钱,人情世事钱也就都有了。
此时,他们还没有放弃土地的想法,这一代人把土地还是看的非常珍贵。特别是一些老人,把土地看的比命还重要。


老人的经历之中有许多刻骨铭心的事,他们看到了很多人为耕者有其田舍生忘死,有人还加入过这个队伍。他们心中不仅仅是对土地的情感,更多的是隐藏着对成千上万逝者的敬畏,不好好的照料这些土地,良心会不安的。对不起自己的良心,生命的意义何在,这是他们热爱土地最朴实的理由。

连续干旱村里人越来越少,不是农民缺少往日的力气,而是土地给农民带来的效益无法满足日常生活所需,走进城市谋生,放弃土地成为一部分农民不得不做出的决择。

现在农村的实际是,五零年以前的人至耄耋,多是吃过苦受过累,自身条件不好能自理生活就是好的,种地对他们是天方夜谭。五零六零的人有着满腔热情,靠种地又不能达到生活所需,不得不进城挣钱贴补在农村的家庭生活。再者在城里挣钱多少攒存几个,以备将来回农村养老。他们的父母留守在农村看家,一方面减轻他们的负担,另一方面消除他们在外务工的后顾之忧。事实上,他们依然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

七零八零后的种过几天地,种地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需要钱,争取让子女到城里就学读书,接受良好的教育需要钱,于是尽可能在县城购房居住。如果可能他们会卖掉农村的住宅,把土地流转出去经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对他们没有太好的印象。


九零以后的农村娃在城市和乡村间成长,见过种地,不知道有几个下手干过农活,根本就不会种地。举全家之力在城市边缘购房居住,在城里挣钱养活自己及子女,对农村印象模糊,不适应农村生活,基本上脱离农村。

黄土墚上的村庄很静,看不见鸡犬不宁,听不到人欢马叫。田野的果树没了踪影,留下遍地蒿草。

我的父亲曾在大连当兵,看到了肥沃的黑土地,他说那庄稼长的真叫稀罕人。我早些年到过红土地,看到的也是满满希望。不知道现在的黑土地是不是处处是大豆高粱,红土地还是满地稻花香?

14亿人的吃饭问题是中国的头等大事。“保住18亿亩土地红线,中国的粮食安全就没问题。”这是被誉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隆平对中新社记者说的。他接着说:“我们做了调查,在湖南,2010年农民种粮的每亩纯收入是186元,这还包括了国家给的补贴每亩104.1元。”也就说是一亩地没有补贴收入只有八十块钱,这样的收入水平根本谈不上让农民致富,温饱都是问题,极大地打击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出现了粮田抛荒的现象。

二十年,没有上涨价格的就剩小麦了,还是一元钱一斤。


现在城市的土地寸土寸金,而农村的土地价值日益趋下,农民看着城市昂贵的头颅又不得不走进去。走进城市谋生的农民不但艰辛,还要接受不平等的待遇,只要能挣更多钞票,他们心敢情愿把头低在城市的屋檐下,他们需要活着。

2019给2020最大的礼物是新型冠状病毒。在疫情的蔓延过种中,多处又暴发了蝗灾。

蝗虫过后,又来个草地贪夜蛾,草地贪夜蛾对玉米等作物危害极大,严重可能导致颗粒无收。

春暖花开之日,雷声滚滚,大雨倾盆,夹着鸡蛋大的冰雹,是十里桃花成为残卷。接着槐花开,牡丹艳,麦苗长到一尺半,这个时候大雪纷纷,造成严重的霜冻。任性的老天爷,一天入夏一天返冬,还叫人活不!

如果说之前的干旱无情,还留有余地,冰雹雪霜的降临下的都是死手。 之前对土地怀着希望的农民被猝不及防的自然灾难彻底摧毁了。


面对无情的天地,他们就是有天大的胸怀与热情,也经不起这样的折腾。农民靠的是土地,土地上生长的与他们息息相关。本来就收入微薄,现在又是冰雹又是霜冻,对他们已经不是雪上加霜,那就是要他们的老命。

农民要生存,要活着就得想活着的办法,除了进城打工他们没有别的办法,总不能掉着眼泪在家里饿死。

有多少人历年来无论长假短假都有工资可拿,就是因疫情封城这些人也没少拿工资,其中没有一个是农民。农民一日不亲力亲为就没有经济来源,因灾情没有了土地收入的他们不打工怎么活。

老天爷把村里剩下的人逼到城里,虽然他们对土地有着留恋,而又不能不带着沉重的脚步跨进城市的门槛。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生态环境要素,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自然资源宝库。做为生产资源和生产资料的土地需要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下才能体现具有的价值。一昧的索取,为了给自己创造利润,无节制的对自然环境进行破坏,以牺牲环境创造利润,终将得到大自然的惩罚。

“土地是指大自然为了帮助人类,在陆地、海上、空气、光和热各方面所赠与的物质和力量。”(马歇尔)物质需要合理化的运用,违背自然规律,这种力量会推动人类走向毁灭。

对于未来而言,土地代表着国力强盛。强盛的泱泱大国当江河壮丽,山川秀美。从严治理,还我锦绣疆土绿水青山。我们的国家有能力日益改善,齐心协力让土地生机勃发。农民,做为土地的主人,会以崭新的面貌重新站在土地之上。无论黄土、黑土、红土都将生发出飞跃的翅膀,载誉满满,彰显大国力量。


对于未来而言,土地代表着国力强盛。强盛的泱泱大国当江河壮丽,山川秀美。从严治理,还我锦绣疆土绿水青山。我们的国家有能力日益改善,齐心协力让土地生机勃发。农民,做为土地的主人,会以崭新的面貌重新站在土地之上。无论黄土、黑土、红土都将生发出飞跃的翅膀,载誉满满,彰显大国力量。


作者:曲建波,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人。小说、散文、诗歌散见于报、刊、网络。出版散文集《不死的村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农民明知道种地不赚钱,农民为什么不转行,还要“死守”土地?
萧武:农村与城市,谁是谁的负担?
杜荣霞:何处是家园
故乡的客人 | 记录故乡(26)
农村的土地统一流转给大户,每亩一千元,合适吗,看完放心了!
没有宅基地的农民,这下子算有了个希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