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朗诵 | 追寻纳兰容若的脚步(上)

追寻纳兰容若的脚步(上)

作者 | 仓央容若  朗诵 | 一剑


北京曾是人人向往的地方,成群的信鸽,色彩明亮的琉璃瓦屋顶,无不透露出北京的元素。其中北京是那么优雅和安详,清晨的钟楼已经醒来,在蓝得没有一丝杂质的晴空下,静静地守着这座城市,我仿佛已听到青天下训鸽的飞声。

每个热衷于享受生活的人,一定都有一个关于住的梦,譬如老舍,老舍说:春天我的家应当是在杭州,那里必定会教人整天生活在诗与图画中的,秋天则一定要住在北京......再如郁达夫所说:如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说起北京的美来,不能不提北京的秋天。对于北京的秋天,如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虽逢北国之秋,或许我来的早了点,香山的枫叶未红,未名湖的余波未见......北京秋天的天,曾是无数诗人作家吟咏的对象,在京几日,北京的天都是白茫茫的,天不再是如北平的天那样蔚蓝,遐想西山北山的蓝色都加深了一些,每天傍晚还披上各色的霞帔。无限感叹:谁偷走了北京人的骄傲?

我向往过北京的秋天,但我更钟情于民国。八月中旬,前后几日,算得上是一年中自己闲暇时,回家逗留了几日,便寻思着去曾经向往的北平走走,也就是此次成行去北京看看,执着追寻纳兰公子与民国的北平。

如我的微信名字“仓央容若”一般,一个是“不负如来不负卿”的六世达赖喇嘛;一个是“一生一代一双人”的浊世翩翩佳公子,一个为恋人谱唱不朽情歌,一个为爱妻写下传世清词。不同的人生轨迹,同样的至情至性,同样的英年早逝,留给世人无尽的唏嘘喟叹。仓央是颇具传奇色彩的达赖喇叭,纳兰容若贵为清朝第一词人,有人说他们是开在尘世的两朵花,在我看来,他俩至少应是康熙年间不分伯仲的两情圣、才华横溢的两才子!可对于仓央与容若,这又是幸还是不幸?他们为爱执着,为爱忧郁,为情所困,为情所伤,他们是世间最美的情郎。他们注定要在历史长河留下浓墨重彩,夺目明珠岂会淹没红尘?“人生若只如初见”,容若轻轻吟出张爱玲女士的人生梦想。“当时只道是寻常”说尽人生的无奈与悲凉。

正是如此对仓央、容若的钟情,才促成了我此次追寻纳兰容若的足迹和看看曾经的北平。来年,人间七月芳菲尽,青海油菜花始开,盼与故人同看那一望无际的草原,溪流,野花,去藏南门隅达旺纳拉山下的邬坚岭,去哲蚌寺前,去甘丹颇章宫中,看那明净的青海湖水,还有仓央嘉措的影子.....

八月十七日,初到北京,就一路打听、寻觅到了后海宋庆龄故居,宋庆龄对北京有“伤心之城”之叹,因中山先生北上于一九二五年三月十二日病逝。而我此次正是为宋庆龄故居而来,也就是来看看纳兰公子曾经与朋友聚会的优雅之地,和吟诗作赋、研读经史、著书立说的主要场所。院子里有两棵明开夜合花,那是多年前,由纳兰公子亲手栽种的。

大大的院落坐落在北京风景秀丽的什刹海后海北沿,门前水天相映、碧波涟漪,堤岸杨柳轻扬,院内曲径回廊,楼堂亭榭;湖水环绕,山石嶙峋;绿树浓荫,花香四溢。是一处雍容典雅、幽静别致的庭院。原是中国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父亲醇亲王载沣的府邸花园,也称西花园 。但是人们早已忘却或疏忽了曾经京城缁尘的这里曾经住着一位江湖落落狂生、清初第一才士、千古伤心词人!梁启超对纳兰公子评价是“清初学人第一”,作为学者达到无人企及的地位。国学大师王国维更是盛赞纳兰公子是“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能与北宋词人相媲美的只有一个人。

顺治十一年的北京城里,诞生了两个日后留名青史的婴儿,一个是雄才大略的康熙大帝,一个是满清第一才子——纳兰容若。纳兰公子的父亲是明珠,明珠乃康熙朝的名相。纳兰属海西女真,努尔哈赤属建州女真,当时孟古格格嫁给了努尔哈赤,后来生下皇太极,尊她为孝慈高皇后,纳兰的曾祖父与康熙的曾祖母是亲兄妹。纳兰明珠担任内务府总管、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在相长达二十年,为康熙立下大功,一直权倾朝野。而纳兰公子又是御前侍卫。但高贵的血统与身世并未带给纳兰快乐。他的心“常有山泽鸟鱼之思”,对门第身世并不注意,“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

在纳兰公子出生的六百多年前,同样有一位相门公子,北宋仁宗朝丞相晏殊之子晏几道,一样是那样清秀俊逸,风采照人,一样是那样清高淡泊,礼贤下士。是否每个少年得志,才华横溢的才子注定要一辈子命运多舛?北宋才子晏几道没能继承乃父晏殊的福泽,家道中落,宁愿舍下喧嚣的尘世,活在自己编织的梦境里。所以纳兰公子又被称为“晏小山”。

纳兰公子在十九岁时,开始主持编印康熙年间最大的一套儒家经解丛书《通志堂经解》,这套经解一共一千八百卷,可谓工程浩繁。而国学大师梁启超评价纳兰性德为“清初学人第一”就和他主持这个浩大的学术研究工程有关。文学创作是诗词文兼工,有三百多首词与诗,三十一岁的短暂生命留下这么宝贵的遗产。在民间有“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曾知?”一说。纳兰公子的词当时是无人不传唱,当时传写遍于村校邮壁,连小学校旅馆的墙上都在题写。只有北宋的词人柳永可以比。纳兰的词也达到这样的井水吃处,无不争唱的地步。同时朝鲜有评价,“谁料晓风残月后,而今重见柳屯田”。

顺治时,重视贵族子弟的双修。纳兰纳兰是八旗子弟,从小练习骑射的他的身体应该很强壮才对,但纳兰却从小体弱多病,多情自古原多病。主要原因是多情与善良。纳兰公子出身相门的翩翩公子,有着他人无法企及的富贵和才华,但拥有锦衣玉食物质生活的纳兰,在精神世界中却常常愁绪满怀,非常痛苦。“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长期哀怨惆怅的心情也给纳兰的身体带来了巨大的隐患。后来有人指出,正是因为纳兰多情善感的天性,才导致了他的多情多病,并为他的“情深不寿”的结局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纳兰公子有着一颗孤独而忧伤的心,他刻章上有“自伤情多”四字,说明他对自己有清楚认识。但是深刻的孤独带给他的却是无情的痛苦和不被理解的愁闷。纳兰人生几大悲剧:一是仕与隐的矛盾,二是三次爱情的悲剧,初恋的失败、与卢氏的婚姻、与沈宛的爱情。

纳兰之所以痛苦是内心执著于自己的理想,而现实一次次地毁灭它。纳兰正是这样,他外表风光时,内心越是痛苦。纳兰与康熙的第一次矛盾碰撞在康熙十五年,纳兰二十二岁,这一年,他迈入紫禁城,进入考场,面对的是康熙皇帝,这是他从小崇拜与仰望的康熙大帝。这一回他参加殿试,是成功与失败,就掌握在一代英主手中,这一次他成功了,纳兰考题分析中肯,逻辑清晰,见解比许多大学者中肯。纳兰还有漂亮的书法,飘逸有美感。让所有人惊叹。康熙也不禁点头微笑,高中二甲第七名,在全国考生中名列第十名。可是有一个变故,优秀的进士,要么进入翰林院深造,要么授予相应的职位。可是纳兰身上发生了奇怪的事,没有任何任命,一直持续了一年多。

父亲明珠当时是吏部尚书,文官的任免都在他手中。这样的高官,难道连儿子的工作都没办法安排?怪只怪纳兰的名气太大了,父亲也没办法暗箱操作。至少对康熙无法交代。没有康熙旨意,明珠敢轻举妄动吗?所以不明不白地等了一年多。更令人奇怪的是,一年多后,终于等来了任命,三等侍卫。此乃负责皇宫保卫工作,有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与大门侍卫,说白了就是皇帝的保镖。其中最重要的是御前侍卫与乾清门侍卫,得皇帝亲自挑选,纳兰正在其中。这本是光荣的事,按照一般惯例,翰林院官品不高,大家都认为破格任命纳兰为侍卫,是特殊的恩宠。

作者:仓央容若,原名许志刚,甘肃古浪人,自幼喜欢中华古典文化,擅长近体诗和现代诗,会画(以国画见长);在哲学、美学、历史学等方面有些造诣。作品散见报刊杂志和网络媒体。集有《秋晨集》、《政论杂谈》、《不曾忘却的日子》、《西北孤莲》等。书画代表作为:《小桥流水》、《国色争艳》、《云壑飞瀑》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生若只如初见——“现实版贾宝玉”纳兰性德的诗余人生
拓展阅读:痴绝不过容若,最恸不过《纳兰词》
人生若还有初见,请不要再叫我纳兰性德!
他是满清第一词人,他的书法灵动潇洒,极具美感
“薄情 懦弱”的纳兰性德
原来纳兰容若是《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原型他还是康熙的情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