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家的大米浇臊子
同心同行    万事万荣  
      当您对着《故乡万荣》的时候,浓浓的春意弥漫周围,遥遥的祝福悄然来临,都是吉利事,都是吉利话……  


木盘里放着要端上桌的大米浇臊子

南方人爱吃大米,北方人的餐桌上经常会有臊子面。可你到“古中国”运城吃过大米浇臊子吗?

这种南北结合的吃法,在市面上的饭店很难见到,这些年我去过全国的许多地方也没见过。而在我的老家万荣县南张村却经常能吃到这大米浇臊子,尤其是村里过红白事时吃早餐很是盛行。村上无论是婚嫁还是送葬,包括谁家生了孩子的弥月之喜,亲戚、来宾进门前,门口的陪客一声“看客!”,接着是院内群呼的“噢!”,就将宾客迎进了大门。待行过大礼后,又是一声“招呼客人!一盘操米。”跑堂的就会把盛好的大米浇臊子,七八碗摆在一个大木方盘端上去,有的还配上几盘肉片、豆芽之类的凉菜。巷道里的左邻右舍,本家老小,事主的朋友等帮忙的人,不需要招呼,一大早就到场拿个碗盛些米,再舀勺臊子浇上,抓一双筷子找个桌子坐下吃,有时候人多了就站着吃,吃完了还想吃的就再来一碗。有的年轻人吃完后还要给家里难以出门的老人再端上一碗。事主知道谁家的老人、孩子不方便到场,有时也会主动端上两碗或把米和臊子一起倒进食品袋让你带回家。一般大米都倒在特大的上釉陶瓷盆里,臊子则用一口大锅放在火炉上。吃的时候,你来我往,相互之间问候声不断,场面很是热闹壮观。村上过红白事和逢年过节走亲戚时吃大米浇臊子的,还有我们南张乡北边、西边相邻的几个乡镇和河津市的一些村也盛行多年。


服务人员正在为来宾的大米碗浇臊子

大米浇臊子的前身是小米浇臊子。听村里一位90多岁的老人说,他爷爷在世时就说过事吃小米浇臊子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到现在至少也有200多年了。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还是凭粮票买粮,大米在粮站作为粗粮要站长批着卖,一般人很难买到,村上过红白事吃的基本上都是小米浇臊子。


刚出锅的大米

你别说,这祖辈传下来的小米浇臊子还真有点学问。小米的营养价值很高。据资料记载,小米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糖类、维生素、烟酸以及丰富的色氨酸和钙、磷、铁等矿物质,食用后具有清热解渴、健脾和胃、补益虚损、和胃安眠等保健功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很快提高,过事席口多了,本地产的小米数量有限,而南方、东北的大米又大量涌进,小米浇臊子的小米就由口感更好营养也不赖的大米所取代,逐步演变为大米浇臊子。大米除了富含淀粉外,还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及11种矿物质,能为人体提供较全面丰富的营养,称誉为“五谷之首”。大米性甘味平,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益精强志、和五脏、通血脉、聪耳明目、止烦、止渴、止泻的功效 。上世纪“80”前后,村上过事吃大米浇臊子就被人们认可了,算下来至少也有三、四十年的时间。

再说浇米的臊子,主料是豆腐、蔬菜加粉条和少量的猪肉,做成的臊子既有味道,又利于消化,就避免了过事吃点大肉带来的什么“三高”啊许多问题。还有村里的过事多数在春秋冬三个季节,做好的米捂在大盆内,盛臊子的大锅放在火炉上,一个上午啥时吃都是热乎乎的。想起来还是蛮科学的。


香喷喷喷的肉菜豆腐臊子

做大米浇臊子相当讲究,最难掌握的是做米的技巧。村里人把做米叫“qiong”米,过去谁家过事,都是由做米的行家里手在凌晨两、三点钟就起床,以1:1.4的比例将米和水下锅,在火炉上烧开后十几分钟的功夫就倒进一个带釉的大瓷盆盖好,再用半个小时的时间,蒸气就把大米焖熟了。有时冬天温度太低还要用棉被把大盆捂住。每锅出15斤左右的大米,一般过事做十几锅就够了。这些年过事有了专用锅炉的蒸气送入大蒸笼蒸米,做大量的米就省事多了。只要将米和水以1:1.5的比例盛进铁盆再放到笼内,一次蒸上一、二十笼,只需两个小时就能做好可供1000多人吃的大米,出笼后还是像过去一样倒在大盆里挖着吃。上笼蒸出的大米和传统的手法原理一样,做出的大米吃着一样香味诱人。

吃大米浇臊子,做臊子也来不得半点含糊。臊子有人说是大烩菜,其实比大烩菜要精细得多,但菜料又比臊子面切的大些。材料是根据季节选取白菜、山葱、南瓜或者胡萝卜等蔬菜,与豆腐、粉条及适量的肉丁一起,放进大锅爆炒后再加水去熬。臊子和烩菜最大的区别是菜料都切成了小块,做出来入味,浇到大米上吃起来好咬易咽,老幼皆喜。


乡邻们自己端个碗盛上大米再浇臊子

我是在老家长大的,这些年凡是村里有红白事的我都要想法回去帮忙,既使时间有限不吃宴席,也要到场吃碗大米浇臊子。大米浇臊子营养好,口感好,吃上很香。我们巷头有一家儿子结婚时从太原来了一位副厅级的客人,上午吃中了大米,下午坐席时鱼鸭不进,专门提出再来碗大米浇臊子。粗略估算,我每年过事回老家起码要吃三十多次的大米浇臊子。吃的多了,还真上了瘾,如今家里的饭桌上隔三差五地总要蒸个大米浇上臊子吃。

这不,说话间老父亲在村里又来了电话,说老家西头的三窝月底又有喜事,而且是两天。头天儿婚,第二天女嫁。看来,又要吃两顿大米浇臊子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村里路上遇到红白事,这些事可别去做
农村那些有能耐的人,大概分为以下几种,再也不见当年的精彩了
​品读 | 麦芽香,米糖甜
臊子干拌面还能这样做?陕西媳妇花了10块做了4大盆,吃的太过瘾
这才是陕西臊子的正确做法,肉香酥烂,回味无穷,做一大盆不够吃
这才是猪肉臊子的正确做法,肉香软烂,回味无穷,做一大盆不够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