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薛瑄爱民传美名

薛瑄爱民传美名

文✎文清公十九世孙  薛吉生

薛瑄(1389——1464),字德温,号敬轩。是明代前期朝廷中的一位重臣。官至礼部左侍郎,入内阁参予机务。他光明俊伟,正色立朝,为官20多年,始终坚持操守“为政以爱人为本。”并时刻省察:“视民如伤,当铭诸心”。认为“爱民而民不亲者,皆爱之未至也。诚能以保赤子之心爱民,则民岂有不亲者哉”。他立言立行,说到做到,与民为伍,体怜百姓,竭力尽责,为民请命,演绎出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

上奏减赋  百姓感恩

宣德三年(1428)薛瑄领旨入朝,授命为广东道监察御史,监湖广银场。他随即告诫:“此乡多宝玉,慎莫厌清贫”。在任期间,走遍了沅州、靖州、辰州、泸溪等偏远山区,明察暗访,体验民情,为老百姓办了许多实事好事。

沅州有座五溪山,老虎、豹子经常夜出,伤害人畜,闹得人心惶惶。薛瑄很快从长沙调集武将好汉,进山捕杀,方得安宁。继而对官场内的歪风邪气,出以重拳,铁腕整治,弹劾了贪官污吏,镇压了土豪劣绅。

为了更深层的了解百姓疾苦,他还经常抽空亲自下地,和农夫一起扶犁耕田,与老百姓打成一片,吟唱着当地歌谣,相互交谈,很快拉近了官民之间的感情。

薛瑄还特别关心对乡民的教育,开办了沅州学馆,传道授业。一时轰动,求学者甚众。通过讲学结识了很多学子、乡贤,对当地民俗风情及乡民的生产、生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那地方三年两旱,禾苗枯焦,收获微薄,地方官府不顾老百姓的艰难困苦,连年增加各种赋税,百姓实难承受。他还亲自到各矿场察访,发现淘金工衣衫破烂,工棚潮湿,患病呻吟,还得干活,所淘沙金,不够交税,入不敷出,日子过得很贫苦。

面对百姓的疾苦,薛瑄心急如焚,连夜写了奏章,送达朝廷,不久就在州府门前贴出了告示:

悉监察御史薛瑄驻节沅州,深入民间查访不辞劳苦,遍及沅州城乡,目睹老姓生活困苦,尤民间淘采麸金之劳累,官府课税之奇重,便上奏朝廷,请求免税得予准许。

告示一出,乡民大悦,连连直呼:“薛大人,薛青天”。很多老百姓都在自家门口挂出牌子,分别写着“薛御史爱民如子”、“御史薛瑄,恩重如山”等,有的还到府上,送去山鸡、野兔、腊肉、水果等土特产。薛瑄一一领情,又将所有慰品分送给孤寡老人和穷苦人家。

沅州人民为了感谢他的恩德,在五溪山上为其建立了生祠,还刻了很多石碑和画像,编排了“与民同耕”、“为民请愿”、“捐俸献禄”等地方戏曲,一直流传至今。

正是:

奉旨为官当大任,

怜悯百姓见臣心。

上疏减赋民拥戴,

建立生祠树史碑。

吟诗抒怀  情系民生

薛瑄不论在何地做官,都十分关心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常常到村寨里访贫问寒,祈祷风调雨顺,让老百姓过上安心舒适的日子。他在诗中写道:

正是阳和溥万方,

知时好雨润群芳,

趣朝共睹天颜悦,

应喜斯民乐泰康。

宣德六年(1431)在湖南辰州任上,得知那里流行着一种地方病叫瘴疠。即南方山林间湿热蒸郁致人疾病。他每时每刻都挂在心上,组织官府採药为民治病。到了冬天,喜降瑞雪,他又高兴地在诗中写道:“地气已应清瘴疠,岁华行复见阳春,久知樗散无他补,只咏丰年慰远民”。他是多么地欣喜在这场雪后,随着地气的回升,很快消除瘟疫,迎来明媚的春光。还自疚地表示:我虽然不能为你们做些什么,只盼望来年有个好收成,以牵挂的心声去安慰边远的乡民。

在他的心里和诗文中,农夫、樵夫、渔夫如不触及,每见乡民的辛苦劳作,都会以诗文动情答赠:“近日书怀殊浩荡,谩将新句答渔樵。”其情耿耿,跃然诗中。

在泸溪时,对湘西土家族的樵夫更是同情怜悯。在《泸溪冬夜》中写道:“夜深风雪响侵门,绣被熏来睡正温,忽念林中有樵者,独惭余暖未能分。”深有感触地发出了内心的惭愧,充分体现出薛瑄和低层老百姓同呼吸共命运,其爱民之心,感人至深。又在《樵云野老》一诗中这样描绘:“伐木忽看云满斧,束薪不觉露沾衣,息肩频向青林歇,荷月常从绿野归”。一幅砍柴老人的生动画面浮现眼前,如临其境,体恤之情,凝结心胸。

正是:

每有诗文随感生,

常抒民苦挂心中。

风调雨顺祈愿景,

物阜民康寄远情。

布诚抚民  出榜招降

薛瑄作为封建社会中的一位官员,始终把“忠君”与“爱民”高度统一起来,以“自不欺心始”直言上奏,为民请命。他认为:“古大臣之去,虽在畎亩之中,江湖之远,未尝一日忘乎忠国爱民之心。”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必旦夕拳拳以眷慕阙廷之心,以恩济生民之念。”

景泰元年(1450)春,四川叙州,永宁和贵州等地,由于官吏和土司的压迫,一些少数民族发生了骚乱,烧杀抢劫,百姓逃难,局势难以控制。朝廷乃命四川巡抚佥都御史李匡督军讨伐,因薛瑄少年时曾随父远游西南,熟知当地民风,命其驻节四川督办大军粮饷,并参赞军机。此时薛瑄已62岁,不顾身困,奉旨入川,督运兵饷粮草,深入民间视察,调查叛乱起因,结果弄清导致叛乱的根源是贪官割剥官逼民反。薛瑄经过详细分析,向督帅李匡建议:“与其振威武以服其外,不若布诚信以结其心”“安边疆治蛮夷,盖以怀柔为先,不以攻战为贵”。如果马上动刀枪开战,必给百姓带来战争之苦。随即起草“檄文”即征召晓喻声讨的告示,四处张贴,晓以利害,示以祸福。不到三个多月,各地蛮首闻告归降,并表示愿守约束,永不反侧。终使一场流血冲突而未动刀枪,平息了叛乱。

期间,薛瑄还患病在身,不畏艰难,冒着生命危险,一直奔赴在平抚叛军前线。由此可以看出:薛瑄立于民族大义和一片赤诚的爱民之心。

正是:

老身壮志赴南疆,

平乱招降建伟功。

匡扶社稷千秋盛,

遥念边民享太平。

敢于直言  为民伸冤

景泰三年春,薛瑄抵任南京大理寺,处理了多宗积案冤案,南京城内民皆称快,颂声相传。中官太监金英大加赞赏:“南京好官唯有薛瑄”

景泰四年(1453)江、淮一带发生了洪灾,许多灾民流离失所,饿殍遍野,民生凋敝。为了活命,灾民们乞求向富户借粮,而那些富户毫无怜悯之心,不但不借,反而乘人之危,抬高粮价,囤积居奇,因此激起民怨,发生了群起抢粮事件,富户豪门又大打出手,更惹怒灾民便烧毁了富户的房屋,地方官府在富户的贿赂下,到处抓捕,灾民们只得逃到海上避难保命。

事件传到京城,朝廷派阁臣王文前去查处,为了大张其功,独自把此事件定为谋反朝廷之罪,随即查抄平民500多户,捉获灾民200多人,上奏全部判为死刑。

此时,薛瑄已调任北京大理寺,众多官员都明白这是一宗大冤案,但慑于王文的权势,不敢提出异议,而只有薛瑄挺身而出,据理力争:灾民饥寒所迫,借粮不给,反抬粮价,惹起民怨,怎么能定为谋反之罪?并拟奏章,为民辩冤。王文顿时恼羞成怒,当着众官员的面说:这个倔老头,旧性不改,走着瞧吧。薛瑄闻言,轻蔑笑答:“辩冤获咎,死何憾焉”。仅仅八个字,掷地有声!

最后经过都察院、刑部、大理寺议决,否定谋反之罪,只惩处了4名首犯,充军16人,挽救了200多灾民的性命。

后来,王文也悟其过,对薛瑄爱民之心敬佩有加。

正是:

正色立朝大义坚,

敢为百姓辩屈冤。

直言震伪死何憾,

灾民性命得保全。

二O一九年清明前

点击图片 回家吃碗饺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言文阅读(二)
张岳传
湖北老河口:晚清头号风云人物—余联沅
于由页传
《宪问篇》14.3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汉书·传·薛宣朱博传译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