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解放 : 村名与文化——荆淮村

荆淮村,地处孤峰山脚下,东瞻稷峰,背依孤山,境内梯田层层,绿树环绕,好一派田园风光。其四邻:东起胡村,西至荆村,南起北吴,北至涧薛,总面积3.7平方千米。全村405户,1581口人,耕种着4037亩土地。以农业为主,主产大葱、苹果、小麦。

全村两个居民点,一是主村荆淮,二是属村沟楞上。沟楞上因居黑子沟边得名。村容面积0.02平方千米。居民36户,110口人,现在大部分居民迁徙到荆淮村,只留下几户老人看守家园。荆淮村名因最早荆淮两姓居住得名。近年来有人撰文,认为荆淮村居孤山脚下,而孤山曾名“景”山,荆淮村的荆因与“景”谐音,加上居民姓淮的人故名荆淮。为此,我查了《万泉县志》《万荣县志》和一些史料,均载孤山之名除孤山、孤峰山、方山、介山、绵山之外,别无他名。虽然《山海经》中云“景山是也”,也就是说孤峰山曾名“景山”,但“荆”“景”形和音不同,声调也不同,所以绝不能混为一谈。何况村中耄耋老人回忆,村中的二郎庙、圣母庙的石碑和铁钟上都铸刻有荆姓捐款人名单呢!虽然钟和石碑1958年大炼钢铁运动中被毁,但却证明该村曾住过荆姓人家。至于淮姓,更有文字和文物可以佐证。其一,北薛朝村淮氏家谱载,汉代淮南王刘安造反,被当朝追杀。刘安畏罪自杀,其后裔逃往各地。其中一支逃往怀庆府,又从怀庆府辗转到孤峰山,不知何年何代,又分为两支,其中一支流落荆淮,成为荆淮村最早的淮姓。其二,该村退休干部曹学仁先生,于2009年某月,在村中推弃的古墓砖中,发现一块墓砖,他非常热爱文物,将其泥土清净,见上面刻有“淮智明墓,大统六年四月立”字样。此砖中的大统是我国南北朝西魏文帝元宝炬的年号,大统六年即公元540年,距今1462年。

荆淮村历史上民风淳朴,村民经济殷实,普遍以耕读、商贸、手工业为主。清末民国期间,曾相继建有数处私塾,村民多数受过启蒙教育。历史上不乏文阁、监生、从九、督察之类的小官吏人才。该村西社(大西巷),在满清晚期至上世纪解放前后,曾建有以曹如薰、曹少堂、曹明禄和曹辑五等家族为代表的4大民居群。他们都分别建有前、中、后、旁连片的34座穿堂和四合院,有的还有小花园、牛马院和磨坊,牛马成群,轿车、大车一应俱全。这几个家族的成员都受过中等教育,有的还受到高等教育,大都知书达理,能人辈出。致富的途径,分别是农商并举,所谓“庄稼加买卖”,有的则是工、医并举。曹如薰的父辈曹振拱、曹少堂的父辈曹立拱及两家祖辈曹元朝,都是清光绪年间商界精英。曹辑五本人和父辈曹丙戌等分别在西安、襄汾等地经商和开粮行,家乡除经营农业外,还办有粉坊、烧瓦窑。曹少堂家族则经营粉坊、染坊、屠宰坊。曹如薰家族以医、商、农并举,人才兴旺,民国以来百年间,有三代8人行医,其中曹如薰在家乡,曹如芳在平凉,曹选中在太原,曹甲科在侯马,曹选仑在西安,或悬壶济世,或坐堂行医,或从事医学研究,均享誉一方。这些大户均在抗日战争前后或解放初期,因各种遭遇和变故,生意倒闭,作坊关闭,家道由盛走向衰落。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些古色古香的院落群,都陆续被拆毁。现在唯一能寻觅到的只剩下曹如薰家一座院落和曹少堂家不全的照壁和门楼残迹。现在可以告慰村民的是曹如薰等8位医者,虽然已远离人世,但其悬壶济世的事迹和杏林佳话,却永远留在人们心中。令荆淮村民引以为骄傲的还有上世纪50年代,该村有5名村民,积极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前线,英勇杀敌。其中孙岐山曾在志愿军高炮班,击落两架敌机,两次荣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军功章。万荣县人民政府曾召开庆功大会并为其家送上喜报。另外,村中还有孙有生、曹玉合两名厅级干部;曹燕芳、曹选仑、曹广恩三名教授;曹隆等3名高工、多名研究生。

荆淮村历史上有六巷五关门,关门上都有字牌和对联。现在只留下东巷关门上的“风兼夷惠”字牌,意为号召村民学习商代伯夷饿死不失节、鲁国柳下惠坐怀不乱的高尚品德。

总关门坐南朝北,砖灰结构,高大挺拔,上面建有阁楼,人们凭轩远眺,五六十米外有一人工挖的泊池,夏秋季节碧水涟漪,绿柳依依,而入冬则池水结冰,犹似一轮明镜,阁楼两边书有对联,曰:背依孤峰青山秀;面对圆地绿水流。村民视其为村中一景。

洞门上书有“乡三物”三字,出自《周礼·大司徒》中的六德、六行、六艺。意思要求村民遵循儒家周礼,讲仁义、忠国家、孝亲悌友、文明礼貌、团结和睦、学会各种文化技能,共同建好家园。

历史上该村共建有财神庙、牛王庙、马王庙、观音庙、关帝庙、祖师庙、天神庙、三清庙、观音寺等级十七八座。其中的三圣祠,俗称二郎庙,最为恢弘,其三门为多功能用途,堪称一绝。紧傍三圣祠的圣母庙、观音庙也建得美伦美奂,庙内的各种神像塑得有的威武雄壮,有的端庄秀丽,有的慈眉善目,工艺精致,艺术性较高,可惜多数在抗日战争和文化大革命中拆毁。万荣县三晋文化研究会会员曹学仁先生告诉我说,该村官道两旁,还分别建有精美别致的杜氏牌坊,薛家碑廊。碑廊坐东向西,排列着4通高大的德碑,因为年深久远,村人已记不清德行碑的主人,只记得碑前有一对精美的石狮子。另外,还有一通曹公教泽碑和聋和尚德行碑。曹公也不知其名讳,只记得两旁有一幅对联,联曰:提耳传心有教皆风雨;听经问字无人不斗山。从联中文字看,曹公应是一位传道授业、诲人不倦的教师,而立碑人无疑是他的得意门生。

荆淮村古时尚有一观音寺,建筑年代不详,只知重修于元致和年间。寺旁有一庙,村民唤其蔴地庙。庙内有一高僧,汉薛镇四望村人,因其耳聋,村人称其为“聋和尚”。他为人厚道,慈悲为怀,广做善事,又精通医术,为荆淮和邻村群众看病,药到病除,很受群众爱戴。其涅磐后,村民为感其德,竖碑镌联,联曰:“衣衫半染云霞尽;笑语谦和草药香。现在,时光虽然过去一百多年,庙毁人亡,唯有这副对联在村民广泛流传。

2015年,万荣县佛教协会会长净觉法师(俗名孙军,荆淮村人),筹款重建荆淮观音寺。工程从2015年正月开始,至2016年基本完工,之后又进行了内部装修,重塑佛像,成为万荣县佛教协会教育基地。

观音寺占地面积十余亩,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共分5座院落,9个佛殿。一是山门和南方地藏菩萨组成的一殿一院,以及山门左右的啍哈二将;二是由山门和天王殿、东边地藏殿、西边的伽蓝殿及左右钟楼;三是天王殿和大雄宝殿及左右两侧的接引殿;四是大雄宝殿和千手佛客堂、东西寮房等;五是千佛像后10米高的汉白玉观音菩萨站像和观音殿藏经楼、讲经堂等。

整个观音殿建筑金碧辉煌,佛像造型艺术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为佛教徒从事爱国爱教活动、弘扬正法、抵御邪教、从事慈善事业的一块平台和园地。

 202131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葱价低难回本 葱农囤2000吨苦撑 希望上冻后能卖好价钱
曹焕荣||重修太平山諸神佛庙碑记
照民书法日课:临汉隶书《淮源庙碑》
李村观音庙
蚌埠市怀远县五河县名胜古迹简介
林口的两座洞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