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笔记20:知耻而后可以进步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也守规矩了。”

在我看来,道德和法律都是规矩,都是约定俗成的规则,政令和法律属于文字形式的规矩,道德礼教属于口头形式的规矩。

对于守规矩的人们,大多数人们,是不会动用刑罚来对待的,从底线来看,大多数人是避免去触犯法律的,一方面触犯法律的事情一般是不道德的,一方面触犯法律是要被惩罚的。

在文化多元和思想解放的社会,道德的约束力对于所谓的“特立独行者”是有限的,因此底线是法律。大多数人心中都有羞耻之心,所以我们的道德力量是有极大的影响力的,写到这里我想到了耻感文化。

耻感文化,是美国人类学家 鲁思·本尼迪克特 在对大量二手资料分析后,给日本文化类型下的定义,是在区别于西方“ 罪感文化 ”的基础上概括出来的。

我认为,耻感文化也是中国及儒家文化圈子的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顾名思义,所谓耻感文化便是注重廉耻的一种文化心态。

有些事情发生后,有些责任人自杀身亡,实际上按照法律,他不一定要被判死刑,可是为什么他会选择自杀呢?从某种意义上,羞耻之心发挥了作用。

我记得,曾经的邻居有个小朋友,小时候发烧脑子烧的有点儿不正常了,家教极其严格,偶然来不懂事调皮,我“表示生气”,他就走开,然后“不好意思地”摸着自己的脸说“不羞羞不羞羞”。

今天写到这里了,突然想起这个孩子了,我想,有些人从羞耻之心上来说真的不一定比得上这个小孩子。

在耻感文化下,我们是很在乎别人怎么说、怎么看、怎么议论。所以行为将被以诸多的外在社会因素和标准规范所制约、支配,即具有“耻感文化”特征的人多由别人左右着自己的行动。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在耻感文化下,多数人的倾向是:缺乏自己的个主张,更多的心态是随大流、少数服从多数。

中国的道德观念中在关于耻辱方面有较强的社会倾向。如果大多数觉得这是对的,那么即使你自己坚信这是错的,为了自己的“廉耻”,也多半会随声附和:“这是对的。”耻感文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借助外部的约束力来实现,外部约束力发生改变或者减弱,那么便必然会导致一些的社会畸形行为。

有些媒体,不负责地将一些丑陋的现象和行为进行大肆地宣传报道,哗众取宠,这些作者,这些机构有时候真的是没有羞耻之心,同时这些宣传报道破坏了一些不明事理的读者的道德。

古人说知耻而后勇

马上春节了,对于我们在2018的所作所为,有没有脸上一红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人在做,天在看:天是谁?
一个长期做外贸的朋友对印度的分析,我觉得是最深刻的,他说:印度的
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 | 《竞石说》
清廉的官德源于知耻
子曰 道之以政 齐之以刑 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
【觉者】人格的底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