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各种中文知识翻车合集,百度百科也不能信?

高考前几天,北大官微引用了一句诗句想祝福考生,结果被群嘲。你可是北大官微呢,引用古人诗句引用不对不说,关键是诗句内容也不太合适,断章取义,有嘲讽考生意图!

清华学生@渡河 也做了详细考据,指出嘲讽北大的大V引用百度百科的原诗也不是原作,但是北大引用该诗确实不合适:

第一,这个所谓的原诗语感非常的当代。看过几百个大学生学写诗的作品之后,“当代语感”这种东西还是能捉摸个一二的。

第二,这诗出律严重。众所周知(可能不是众所周知),中国的旧体诗大致可分为古体、近体。后者有严格的、公式化了的格律要求,而前者对声韵的要求则别有套路。从这个四七二十八的体裁以及用语习惯来说,如果是古人作品,绝对不是古体诗,“没有古味”。那如果是近体诗的话,第一句“时”,第三句“月”的平仄都是用错了的。近体诗格律对于古代的文化人来说是小学课程,几乎没可能犯错。

原诗如下:

题三十小像(其一) 吴庆坻

食肉何曾尽虎头,卅年书剑海天秋。

文章幸未逢黄祖,襆被今犹窘马周。

自是汝才难用世,岂真吾相不当侯?

须知少日拏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

这首诗基本上是表达了作者人到三十,高不成低不就的感伤——死是没死,钱也没钱,年轻时后狂归狂,现在确实不咋样。在原作中,哪怕只看最后一联,“曾许”二字是很重要的。因此,北大用这句诗确实也不那么合适。

该事件引起了网友的广大反思,这年头,北大的中文知识都信不过了,我们网络上的东西还能信吗?

为了防止同学们再度踩雷,螺蛳君也盘点了几个被大家误传的中文知识,快来看看你是不是也中过枪?

01

“女子无才便是德”

原意是要求女子德才兼备?

说实话这条螺蛳君在自己的QQ空间也确实看到过。

其实这种类型的说法,在2012年时期就有流行过,说这话原意是好的,但是现代曲解了。台湾黄庭禅创始人张庆祥的《女子“无”才便是德”》其中就解释道:“这个‘无’字是动词,是‘本有而无之’的意思,也就是‘本来有才,但心裡却自视若无’的意思。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有才之女,而能不自炫其才,是即德。”

不过上面的洗地说法并不能自洽,当时也有网友考证打脸了,这个解释行不通。

张岱是明末清初人,《公祭祁夫人文》里也没有说女子德才兼备,原文是说“眉公曰:‘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此语殊为未确。愚谓丈夫有德而不见其德,方为大才;女子有才而不露其才,方为大德。”

张岱是为了反驳这句话而给出了自己的见解,但是却有人曲解了这个意思,说张岱的见解就是原义,这是很荒谬的。这个说法由来是明朝陈继儒的《安得长者言》,原话是:“女子通文识字,而能明大义者,固为贤德,然不可多得;其它便喜看曲本小说,挑动邪心,甚至舞文弄法,做出无丑事,反不如不识字,守拙安分之为愈也。女子无才便是德。可谓至言。”

这句话的原来意思,是女子有才有德并且明大义的太少了,大多数都是舞文弄法做出丑事,所以干脆别让她们识字,没有才,就可以安分守己,这就是“女子无才便是德”。

眉公说的这句话,也是从他家里长辈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但是像冯梦龙、张岱等,觉得这句话并不对,所以才指出,女子也需要识字读书开化,不然全是“懵妇人”,怎么会是有德呢?

所以现在还有人为这句话洗白,说现代曲解的duck不必,他们依据的来源都是自己牵强附会。这句话就是糟粕。

02

“刑不上大夫”说的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这句话出自西汉成书的《礼记·曲礼》。和上面的“女子无才便是德”一样,这种说法在09年之前就已经流行了,当时钱文忠教授在《百家讲坛》讲《三字经》中新解“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说“刑不上大夫”,就是“刑”对大夫没有 “优待”;“礼不下庶人”,就是“礼”不把“庶人”“排除”在外。

当时有网友@侯成亚 做了详细考证:

第一,从古至今,所有辞书,并未有把“上”字诠释、注疏为“优待”的范例;而把“下”字解释为“排除”也是十分勉强的。“优待”、“排除”之意,是钱文忠们煞费苦心杜撰出来的,是缺乏根据的。

第二,“大夫”只是西周奴隶主等级制中的一个处于中间阶层的等级(上有诸侯、天子,下有士、庶人),它并不能代表、囊括其他各个等级。说“刑”不“优待”“大夫”,就实现了在“刑”目前人人平等了吗?说“刑”不“优待”“大夫”,那就意味着可以“优待”其他等级的人,但这样一来钱文忠们在“刑”面前“人人平等”的幻想不就“泡汤”了吗?而且,既然奴隶主中其他等级的人都可优待,为什么就单单不“优待”“大夫”呢?“大夫”就那么下贱吗?

而现在,“上”解释成“优待”行不通了之后,“上”便强行通假字,通“尚”,说刑罚不尊崇大夫。但是这是不对的,历朝各代文人对于“刑不上大夫”的解释都是古代大夫以上贵族享有的优待。

东汉郑玄注云:刑不上大夫,不与贤者犯法,其犯法,则在八议轻重,不在刑书。

其中提到的八议,就是八种享有特权的人的刑罚书,和普通人的邢书区别开。具体地说,对大夫以上的贵族罪犯,普通罪行会从轻处罚,“不执缚系引,不使人颈盩,不捽抑”,处死刑不“於市”,而“於朝”。大意是说,对大夫以上的贵族罪犯,不予以捆绑牵系,不带枷锁,不加以拳脚、扭打按压;严重到需要死刑时,处决不公诸于市,而在朝廷内进行。其目的是让有贵族身份的犯人免受人格的污辱,保留适当的尊严、体面。

所以,“刑不上大夫”说的并不是不尊崇大夫,事实上是大夫阶层就是享有特权的,但是也不是不对大夫用刑,而是“不以五刑侮辱大夫,让他们保持体面”。

03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意思是没有尽后代的责任?

这是百度百科里的解释,无后的意思说的是没有尽到后代的责任,并不是说没有孩子。

看起来,好像真的是我们误解了这句话的意思,然而实际上,这个解释也是错的。

有网友@沈茂排 做了详细考证:

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孟子·离娄上》

万章问曰:“《诗》云,‘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信斯言也,宜莫如舜。舜之不告而娶,何也?”孟子曰:“告则不得娶。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也。如告,则废人之大伦,以怼父母,是以不告也。”万章曰:“舜之不告而娶,则吾既得闻命矣。帝之妻舜而不告,何也?”曰:“帝亦知告焉则不得妻也。”

——《孟子·万章上》

孟子的两段发言是一致的,都是给舜不告而娶做开脱。“男女居室,人之大伦”跟“无后为大”都是指婚姻生子乃大事,若告父母则不得娶妻,从而“废人之大伦,以怼父母”是为“不孝”。

若将“无后”解释为“不尽后辈的本分”,上下文怎么也不可能解释通顺。

而且,同时期中的《左传》里的“无后”,都是比较明确指没有后嗣。

庄公十六年:郑伯治与于雍纠之乱者。九月,杀公子阏,刖强鉏。公父定叔出奔卫。三年而复之,曰:“不可使共叔无后于郑。”使以十月入,曰:“良月也,就盈数焉。”

公父定叔为共叔之孙,出奔于卫,则郑国没有共叔之后。

庄公三十二年:公疾,问后于叔牙。对曰:“庆父材。”问于季友,对曰:“臣以死奉般。”公曰:“乡者牙曰庆父材。”成季使以君命命僖叔待于鍼巫氏,使鍼季鸩之,曰:“饮此则有后于鲁国,不然,死且无后。”饮之,归及逵泉而卒,立叔孙氏。

季友以无后来威胁叔牙,叔牙喝了毒酒,才立叔孙氏,也就是“有后于鲁国”。

僖公十一年:天王使召武公、内史过赐晋侯命。受玉惰。过归,告王曰:“晋侯其无后乎。王赐之命而惰于受瑞,先自弃也已,其何继之有?礼,国之干也。敬,礼之舆也。不敬则礼不行,礼不行则上下昏,何以长世?”

这是对晋侯的不满,认为他会无后,“何继之有”“何以长世”都是对无后的描述。

《左传》中“无后”共九处,用法基本都是说“没有子孙后代”,可见孟子说的无后,并不是什么不尽后代的本分,同样也是没有子孙后代的意思。

如果大家觉得《左传》不够有说服力,其实,孟子自己也提到过“无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孔子说“头一个用陶俑殉葬的人,他是没有后代的吧!因为土偶像人而用它殉葬。”这里的“无后”不就是没有后代的意思吗?

所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中的无后,应该就是指没有后代。

除此之外,你还遇到过哪些被强行解释的句子吗?或者你对哪个中文知识解释感到迷惑呢?欢迎在留言区告诉螺蛳君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北大清华卧马先生三家分晋叔夨方鼎 360百科百度百科一锤定音
关于“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一些说法
《五刑》原文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71页
读懂《易经~蒙卦》,你才会明白“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朱子語類卷第八十四  禮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