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封神第一部》口碑逆袭,不止靠美好的肉体

记得把我设为星标哦,不然就看不到我了


商王和质子们的肌肉
不只是“好看”而已
整个7月,导演乌尔善的日常是一天换一个城市,从一家影院火速移动到另外一家,直到深夜所有的影院关门。

我跟乌尔善导演电话连线的这一刻,他正被助理匆匆拉到转场车上,下一站一个小时后开始,这是他为数不多能喘口气的时候。

他说,这样跑路演的劳累算不了什么,毕竟自己拍过最漫长的电影——2014年第一次策划会到2023年上映整整十年,《封神》三部连拍,拍摄日长达438天。

这位文艺中年最欣慰的是,这次的故事得到了观众的肯定。

63岁的“商王”费翔,身材和气质秒杀一众流量明星;李雪健演出姬昌的丧子之痛,教科书级别的表演风骨;20出头的年轻新人演员表现出色,让观众一扫对于“小鲜肉”的预期偏见。

乌尔善不仅在描绘一个宏大的神话世界,更在于传递出从古至今都适用的永恒价值观,以及个人命运中最朴实、真挚的情感。

所有这些,构建了足以在中国影史上留名的神话史诗。

就在今天,《封神第一部》票房过了5亿,更好的迹象是排片终于回到了第一,开始逆势上扬。

这些天,乌尔善一直顶着巨大压力,这样高品质的电影不应该被低估。他甚至一度都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万一票房不能达到期望,让投资人损失了,他就用接下来的10年时间去还债。

毕竟,《封神三部曲》后两部的后期在等着他完成,团队所有人都知道,这两部的场景更大、特效更多,每一秒都是钱。

以下为乌尔善导演自述
01
25公斤的盔甲
没这身肌肉早休克了

此时此刻,我们和几位演员在广州跑路演,昨天半夜刚从深圳过来。
随着电影上映,路演就成了手头最重要的工作,行程排得很满,每天一个城市,每个城市要跑六到八家影院。中午抵达,然后下午开始跑影院,一直跑到晚上,然后坐飞机或者坐车到下一个城市。
这样的节奏还要持续三周,算上之前跑过的地方,加起来一共有30个城市。
疲劳当然有,但这比起拍戏来还算轻松,毕竟我们是拍过“最长的电影”的人。
这几天睡眠会少一些,每天路演之后还要做几件工作,确认第二天的宣传物料,还要看一下观众在各个平台上的反馈评论,我很需要了解大家对这部电影的真实感受。
电影刚上映时,有许多讨论都集中在费翔饰演的殷寿身上,说他演出了一个不一样的商纣王。
我和费翔老师私底下是很好的朋友,平时经常有交流,探讨许多音乐、戏剧方面的共同话题,他是一位修养非常好的艺术家。
所以《封神三部曲》的剧本刚写完的时候,我就想给他看一下,听听他的评价。
这一版的殷寿,我自认为写得很好。大家都知道纣王是经典反派,但之前对他的理解和处理都是比较简单和符号化的,这次有了作为人的真实感,相应的表演难度更大了。
当时写完这个角色,我就觉得必须要找一个足够出色的、能为这个角色负责的演员,才对得起我们编剧这四五年的工作。
因为之前在《画皮II》合作过,我知道费翔是个好演员,敬业、专业,做事百分百全力以赴,我俩在这方面很接近,所以把“殷寿”交给他我很放心。
费翔答应得很痛快,他非常喜欢这个角色,知道殷寿有丰富的表演空间,有触及人性的深度,很少有反派人物这么丰满立体。
费老师本身是一个很注重舞台形象的人,身材保持得很好,但对于殷寿来说还不够。这个角色是武将,是杀伐征战的统帅,他无论从肌肉塑型还是身体敏捷度上都需要更极致,才能实现这种表演状态。
于是他开机前三个月提前进剧组,开始节食,根据健身教练安排的课程开始训练。同时还有武术和马术的训练,这些他之前没有接触过,都是从零开始。
这并不是能简单骑马就行的,电影开始攻城的那一幕,他就是骑着马实拍。只有足够熟练地掌握骑术,才能在镜头前体现那种自信。
一边情绪非常激昂饱满地对战士们演讲,一边要控制着马走到哪个机位、在哪转身,看起来从容其实非常难演。
从观众们的反应来看,“肌肉”的确是大家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无论是费翔老师还是年轻的演员们,都展现出了非常好的形体状态。
有些声音认为我们是刻意展示这些,但事实上这的确是角色需要。
他们是冷兵器时代的战士,要拿着武器骑马冲锋。影片中那些盔甲有25公斤,穿在身上非常重。没有这些肌肉,光是穿着盔甲两小时就休克了,还拍什么戏啊?
所以我们在面试演员的时候,体能是第一位的。
在《封神三部曲》里我们想呈现的不只是肌肉,而是经典的、健康的美。有费翔这样壮年的男性的美,有于适、陈牧驰这些少年的美,袁泉和娜然也代表了女性的两种不一样的美。
这些经典的美可能跟当下流行的审美有差异,但我认为它流传的更长久。历经千年,大家仍然希望男性是健康强壮充满阳光,女性美丽聪慧又有韧性。
同时这些形体的呈现,会作用于演员们的精神面貌,每天健身、控制饮食,有这样的控制能力和自律精神,做什么事情都会成功。
对于我们的新人演员们,能够在入行初期了解到这些其实非常重要,教会他们身体是更重要的工具,如何通过自律、身体控制来达到目标,而不是只靠台词、表情来演戏。
02
正剧式的表演

年轻演员迎接挑战

《封神三部曲》的演员阵容,是按照电影整体的风格去选择的。

在我的设想中,演神话史诗的古装片,一定需要比较扎实的舞台剧的基础,因为我们大量的演绎都是很庄严的正剧式的表演。
我们成熟演员的选择就很明显,费翔是百老汇音乐剧的演员,黄渤、夏雨、袁泉都是非常资深的舞台剧演员,还有杨立新、丁勇岱、高冬平、王洛勇这些舞台前辈老师,整体演员搭配就是为了这个戏剧风格。
另一部分的年轻演员大多是新人,通过海选之后进入封神演艺训练营。
我的要求很明确,希望他们通过这些表演练习,了解这种有历史韵味的庄重的表演方式。长达六个月的表演训练都是按照这个方向来的。
但在这六个月里,我们没有给这些年轻人《封神三部曲》任何的剧本信息,他们不知道自己会演谁,直到最后我们几个主创会根据他们的表现来定角色。
于适在拿到“姬发”的时候,他甚至不知道自己要演主角了,因为姬发在《封神演义》里戏份很有限,杨戬这些人才是更重要的角色,所以他一开始有点懵。
我告诉于适,你的戏份是最重要的,他是贯穿的人物,最后要去和商王殷寿做善恶对决。于适终于反应过来,当然特别高兴。
但他后来告诉我,当时其实“只快乐了几分钟”,因为知道自己的担子很重,三部电影里要演200场戏,既有很强烈复杂感情的文戏,也有很多高难度的动作戏和马术戏。于适当时才22岁的小伙子,压力可想而知。
娜然为了演好妲己,同样经历了这一个“塑造”的过程,包括身体塑形,学舞蹈、古琴等等。
所有这些年轻演员,无论男女,在影片中都没有用替身,因为他们这个身材条件、精神面貌没人能替。
娜然1.74米,小伙子们几个1.85米,动作组、马术组的专业老师没有这种身形的,所以他们进训练营的时候,就是冲着打戏、骑马都得自己上的目标去锻炼的。
万事具备,等到开拍时,这些孩子们唯一欠缺的就只剩镜头前的表演经验了。好在剧组里有足够多的“老师”。
年轻人在镜头前容易紧张。比如娜然,作为纯素人第一次拍电影,费翔老师就用自己的表演经验来帮助她,在搭戏的时候给她很多提示和建议。
酒池肉林的那场戏在电影里很重要,殷寿和妲己在温泉里转啊转,拍得很美。妲己在这一幕中需要表现得云淡风轻,告诉商王我对你有用处,可以给你长生不死的法术。
那场戏对21岁的娜然其实很有挑战,她和费翔要一直泡在水里不能出来,因为两米长的头发出水入水一次很麻烦,每拍完一条只能在水里等我确认镜头。
他们等待的时候,我在监听耳机里听到,费翔在给娜然讲笑话。
他在帮小姑娘放松下来,帮这个第一次演戏的演员调节心理状态,完成这场属于两个人的表演,这一幕让我非常感动。
03
古典神话中的情感
足以穿越数千年

我自己看观众反馈的时候,其实会保持一段距离,首先会判断一下网友到底看没看过片子,然后再了解看过的人他们的真情实感,哪些地方受到肯定,哪些他觉得不理解、不喜欢。
刚才看到一句点评,我觉得还挺有意思的。他说这部电影“故事比制作好”,我觉得特别开心。
客观上来说,我原来最期望的就是这次的故事被大家喜欢。
因为特效等其它方面,我觉得都属于电影的“技术”,是制作层面的事,这些我已经尽了最大努力,是有信心的。
唯一忐忑的就是大家会不会喜欢对于“封神”故事这样的改编,能不能接受原来熟悉的人物发生变化。
在《封神演义》小说里,姬发和殷寿这两个人物贯穿始终,但一个在西岐一个在朝歌,直到最后牧野之战前都没怎么见过面。
放在电影叙事里这个故事就很难讲了,一正一邪两个人物没有交集,这不符合戏剧规律。我们需要让这两个人物尽早建立起人物关系,于是有了“质子”的设定
对于大众来说这并不是一个过于跳脱的改编,熟悉中国古代史的人知道,质子制度在先秦时代是很普遍的,秦始皇嬴政也做过质子,这理解起来并不难。
在真实历史的考据中,姬发的哥哥伯邑考也在朝歌做过质子,为商王驾驭马车,然后被杀了来测试父亲的忠心,我们把这个设定挪给了姬发。
我曾经也是个文艺青年,年轻时做很多年当代艺术,到现在做电影,其中我想传达的精神核心一直保持着,区别只是从美术馆换到了电影院,进入了更大众的领域。
电影需要有深刻的主题,有美学上的极致追求,同时还要保持娱乐性,满足观众的娱乐需求,这是起码的职业道德。
但好的电影一定是多层面的,给了观众刺激、奇观,让更多人走进电影院里来,这只是一个起点,我要讲的东西比他们要的更多——比如中国神话里蕴含的经典美学,以及我们民族的价值理念。
这也是我们《封神三部曲》的初衷,在中国电影史上的确没有过“神话史诗”这种类型。神话电影当然有,比如《梁祝》《白蛇传》这样的神话爱情,《西游记》拍的更多是神话动作,但是没有神话史诗。
“史诗”需要更大的格局,展现整体的世界观,有强烈的时代变革,善恶斗争,英雄人物的成长……它是群像式的,是完全不同的电影形态。
《封神演义》就有这样的格局,两个王朝的更替,各有代表正义和邪恶的力量,人仙妖三界都参与的善恶斗争,这个格局是非常关键的。
但拍成电影仍然需要一个主线,所以我们把故事聚焦在了两个家庭、两对父子身上,这两个家庭就是两个王朝。
这样更微观的情感,才是我们普通人更容易感知的东西。我们没有做皇帝的经验,但是我们有做父母、做孩子的经验。
当代观众不在古典世界里生活,但他们仍然在现实家庭里生活,能够产生同样的共鸣。
我们拍神话史诗,也是在寻找这些永恒的价值,比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善良,什么是亲情,这些东西是亘古不变的。
希望通过《封神三部曲》,这个对于上古神话的重新表达,大家能够感受到这些穿越千年的情感。

文、编辑/Cardi C
图片来自《封神第一部》,部分图片由受访人提供
以上内容来自“外滩TheBund”(微信号:the-bund)
已授权律师对文章版权行为进行追究与维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神话有温度,电影有态度。愿我们享受电影,感知世界。(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影评
中楚汉秀:《封神三部曲》打造中国版《指环王》,光看演员就稳了
《封神第一部》能否开启“封神”之路? 乌尔善:让神话传说回归到人性故事
【万达|热映】《封神第一部》中国国民神话史诗电影开篇之作,震撼视效燃炸暑假!《封神第一部》《芭比》《长安三万里》
《封神第一部》15个隐藏细节,你看懂了吗?
北京文化打造《封神三部曲》,力推中国电影工业化进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